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凡·布宁的散文《山口》赏析
1
作者 赵丹琦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2期59-61,共3页
伊凡·布宁是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1933年以法国籍作家的身份因其“严谨的才能使俄国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法国、俄国文学史上却名不见经传,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1870年伊凡·... 伊凡·布宁是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1933年以法国籍作家的身份因其“严谨的才能使俄国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法国、俄国文学史上却名不见经传,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1870年伊凡·亚历克赛维奇·布宁出身于俄罗斯中部沃罗涅什城破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图书管理员、政府统计员、报社杂工,上过一年莫斯科大学,从小酷爱文学,崇拜普希金·菜蒙托夫,17岁就开始做诗,1901年其诗集《落叶》获俄国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奖.19世纪末转入小说创作,师承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按俄罗斯古典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刻画社会和人.最著名的有《从旧金山归来的绅士》(1915年)和中篇小说《乡村》(1910年),1909年被选为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与高尔基、契河夫成为好友,可是由于他不理解十月革命,而采取敌视态度,终于在1920年脱离苏俄侨居法国.直至1953年在巴黎去世.流亡其间极度怀念祖国,在《致祖国》、《无题》诗中有着他深沉的呼唤和忘不了的哀伤.他的文笔始终清丽自然、诚挚动人、细腻深刻,曾被高尔基誉为“文体学家”和“语言的巨匠”.散文《山口》是布宁在1892年—1898年间经常游走于俄国各地时所作的精品.通篇采用饱满传神的笔触尽情描绘了“我”的曲折举动——“我”冒着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命运交响曲 散文 布宁 主人公 现实主义作家 高尔基 古典传统 普希金 现实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