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工程建设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武焕陵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11,共8页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世界上首座主跨1 418 m的三跨连续弹性支承体系钢箱加劲梁悬索桥,首次采用了弹性支承体系以及缆索的分布传力锚固系统,克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形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地连墙)及超大规模沉井深基础的...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世界上首座主跨1 418 m的三跨连续弹性支承体系钢箱加劲梁悬索桥,首次采用了弹性支承体系以及缆索的分布传力锚固系统,克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形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地连墙)及超大规模沉井深基础的设计施工技术难题,提出了主缆缆索混编技术及富氩气体保护焊技术,采用了复合浇筑式沥青钢桥面铺装技术,运用综合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文从建设管理及关键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管理 关键技术创新 复杂地质条件 超大“∞”形地连墙 超大规模沉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冰 贾立峰 李丹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30,共5页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基础为支护开挖深埋扩大基础,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平面形状为"∞"形,长82 m,宽59 m,由两个外径59 m的非完整圆和一道隔墙组成,壁厚为1.5 m。隔墙为前后两个非完整圆的支撑结构,抬高隔墙底标...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基础为支护开挖深埋扩大基础,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平面形状为"∞"形,长82 m,宽59 m,由两个外径59 m的非完整圆和一道隔墙组成,壁厚为1.5 m。隔墙为前后两个非完整圆的支撑结构,抬高隔墙底标高,使得基础底板为一整体结构;填心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凿除部分墙体,既解决了开挖状态下的支护问题,又使基础顶板有效连为整体。采用"∞"形比圆形或矩形结构形式布置平面面积小,截面惯性矩大,且半径较小,墙体环向应力小,安全性及可实施性高,有效降低了工程投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碇 地下连续墙 “∞”形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四桥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试验及施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章登精 朱华平 潘友强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8,共5页
南京四桥为主跨1 418m的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在国内首次采用复合浇注式沥青钢桥面铺装体系,下层为4cm厚GA-13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层为3.5cm厚AC-13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下层与桥面钢板的粘结层采用溶剂型橡胶沥青。为了解粘结层性能,... 南京四桥为主跨1 418m的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在国内首次采用复合浇注式沥青钢桥面铺装体系,下层为4cm厚GA-13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层为3.5cm厚AC-13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下层与桥面钢板的粘结层采用溶剂型橡胶沥青。为了解粘结层性能,进行了溶剂型橡胶沥青拉拔试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能较好地适应常温条件下的钢桥面铺装抗剥离破坏的要求,但极端低温条件下应验算拉拔强度;粘结层满足抗剪强度要求。为指导粘结层施工,进行钢桥面表面处理工艺试验、粘结层现场施工工艺试验,根据试验成果,提出保证施工质量的针对性措施:钢桥面表面喷砂处理采用Sa3.0级;钢桥面表面处理后直接铺装防水粘结层材料,不再进行传统的表面喷锌或涂锌防护;通过试验研究和试验段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钢箱梁 钢桥面铺装 防水粘结层 溶剂型橡胶沥青 表面处理 试验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病害分析及养护措施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丹 余健 章登精 《森林工程》 2012年第5期86-91,共6页
收集整理南京地区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的近十年典型病害资料,对各类病害成因及危害进行类比分析;结合南京几座长江大桥运营养护情况,对各类病害养护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环氧沥青 病害 养护 鼓包 硬伤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猫道结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2
5
作者 栾昌花 沈斌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53,共6页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为主跨1 418 m的双塔三跨吊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猫道采用无抗风缆和无抑振机构的三跨连续式猫道结构。本文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猫道结构设计、架设及猫道改吊与拆除施工进行了系统介绍,可为类似悬索桥猫道设计及施工提...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为主跨1 418 m的双塔三跨吊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猫道采用无抗风缆和无抑振机构的三跨连续式猫道结构。本文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猫道结构设计、架设及猫道改吊与拆除施工进行了系统介绍,可为类似悬索桥猫道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猫道设计 猫道架设 猫道改吊 猫道拆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格形地连墙支护结构变形与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飞 刘亚文 +3 位作者 苏静波 冯斌 贾顺 梁进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27,共7页
为了对格形地连墙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南京某基坑工程的格形地连墙支护结构,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岩土材料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步开挖时此类基坑的变形和土压力分布规律,并与实测数据... 为了对格形地连墙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南京某基坑工程的格形地连墙支护结构,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岩土材料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步开挖时此类基坑的变形和土压力分布规律,并与实测数据和朗肯土压力进行对比;最后分析后墙及隔墙深度、后墙宽度、前墙厚度和内坑加固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表明:格形地连墙的侧向变形类似于悬臂梁变形,最大侧向变形位于墙顶,这一变形形态与常见多道支撑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存在差异,且前墙厚度和内坑被动区加固对此类支护结构性状的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格形地连墙 有限元分析 变形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箱梁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开启 卜红旗 +2 位作者 刘钊 惠卓 吕志涛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4,共6页
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引桥为背景,开展了一孔48 m跨径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箱梁的足尺模型试验,以研究该类箱梁在正常使用阶段和施工状态下的结构行为。根据试验箱梁的尺寸参数以及实际约束条件确定了拼装与加载方案。本文重点... 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引桥为背景,开展了一孔48 m跨径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箱梁的足尺模型试验,以研究该类箱梁在正常使用阶段和施工状态下的结构行为。根据试验箱梁的尺寸参数以及实际约束条件确定了拼装与加载方案。本文重点研究正常使用荷载和梁上运梁两种工况下梁体应力状况与位移变化等结构静力性能,并与试验梁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阶段,加、卸载后拼装梁体残余变形较小,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整体性较好;键齿接缝两侧基本无相对滑移,接缝截面纵向应变沿梁高大致呈线性变化,力学行为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体外预应力束在转向处基本无滑移,体内外预应力增量随跨中弯矩基本呈线性变化;在梁上运梁工况下,实测梁体下缘压应力储备充足,满足运梁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预制拼装 模型试验 体外预应力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地连墙的计算方法及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薛光桥 肖明清 郭志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研究目的:结合南京梅子洲青奥城地下空间依托工程及其现场监测数据,对目前在超深基坑支护中正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的变刚度地下连续墙的二维和三维合理计算方法、计算参数选取及其受力变形机理与特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指导该项目的设计施... 研究目的:结合南京梅子洲青奥城地下空间依托工程及其现场监测数据,对目前在超深基坑支护中正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的变刚度地下连续墙的二维和三维合理计算方法、计算参数选取及其受力变形机理与特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指导该项目的设计施工,并为未来的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研究结论:(1)可以参考双排桩的荷载模式建立变刚度地连墙的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较好的受力变形分析;(2)计算结果表明,变刚度地连墙的水平位移大约只有单排地连墙的1/3,充分显示了其控制变形能力强的特点;(3)单排地连墙具有侧向刚度小、墙体应力大、受力不均匀等缺点,而变刚度地连墙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4)本研究结果对类似的工程分析与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地连墙 双排桩 有限元 受力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速断面法在长江古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彦彦 王建 +2 位作者 周晓华 白世彪 曹光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河流古流量的估算可以定量化研究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收集的多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出长江南京段3个古河槽横断面,对古深槽沉积物样品进行14C与ESR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相的分析,判定-50~-90 m的古深槽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根... 河流古流量的估算可以定量化研究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收集的多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出长江南京段3个古河槽横断面,对古深槽沉积物样品进行14C与ESR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相的分析,判定-50~-90 m的古深槽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根据古河床沉积物粒度,利用泥沙起动公式计算古河槽不同深处的垂线平均流速,然后利用垂线平均流速和垂线间的过水面积计算单宽流量,最后累加恢复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平滩流量。其计算结果为10 000~12 000 m3/s,与现在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相当。该时期的纵坡降为4×10-4~5×10-4,与现在长江上游屏山—宜宾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剖面 末次冰期最盛期 古水位 泥沙起动公式 古流量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骜 谢发祥 +2 位作者 章登精 吉伯海 陈林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9,共7页
黏弹性是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特性之一。首先利用Laplace变换,将修正Burgers模型的黏弹性参数转化为剪切松弛模量的Prony级数形式,以满足ANSYS等有限元软件的黏弹性材料参数输入要求,并通过ANSYS模拟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对浇筑式沥... 黏弹性是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特性之一。首先利用Laplace变换,将修正Burgers模型的黏弹性参数转化为剪切松弛模量的Prony级数形式,以满足ANSYS等有限元软件的黏弹性材料参数输入要求,并通过ANSYS模拟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对浇筑式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单轴贯入蠕变试验;利用Matlab软件对蠕变柔量进行拟合,获得了修正Burgers模型表征的黏弹性参数;基于推导的Prony级数公式,对单轴贯入蠕变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并进行了实际试验的模型应力修正。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验证了本研究推导的Prony级数公式的可靠性;应力修正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6%以内,显著提高了模型参数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黏弹性 Prony级数 修正Burgers模型 ANSYS 试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跨连续加劲梁悬索桥无索区梁段线形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戚兆臣 唐茂林 +2 位作者 崔冰 董盟 王明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7-41,共5页
三跨连续加劲梁悬索桥在桥塔处梁段刚接及体系转换时如何保证无索区的线形平顺过渡、顺利进行体系转换、确保成桥线形与内力一致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技术课题。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无索区梁段进行体系转换的方法,并以一座超千米的三跨连续钢... 三跨连续加劲梁悬索桥在桥塔处梁段刚接及体系转换时如何保证无索区的线形平顺过渡、顺利进行体系转换、确保成桥线形与内力一致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技术课题。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无索区梁段进行体系转换的方法,并以一座超千米的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为例,实现其无索区加劲梁体系转换、线形调整和施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加劲梁 无索区 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地层盾构端头加固方式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晓华 何冬 杨平 《森林工程》 2014年第6期137-140,143,共5页
为解决盾构始发与接收这一隧道工程中令人困扰的问题,优化盾构端头加固方式与施工工艺,提高盾构始发与接收的安全可靠性。本文结合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土建施工NH-TA05标新梗街站端头加固实例,针对软弱富水砂性土层的特殊地质条件,通... 为解决盾构始发与接收这一隧道工程中令人困扰的问题,优化盾构端头加固方式与施工工艺,提高盾构始发与接收的安全可靠性。本文结合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土建施工NH-TA05标新梗街站端头加固实例,针对软弱富水砂性土层的特殊地质条件,通过综合理论分析及对不同土质加固方案的比选,提出水泥土三轴搅拌桩+三重管旋喷桩+垂直局部冻结+应急降水井的端头加固方案选择,细化盾构端头加固措施、加固工艺与主要加固参数。实践证明,加固方案应用效果良好,端头搅拌桩强度与冻结壁厚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无漏砂漏水现象,确保了盾构的安全顺利始发与接收,可以在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富水土层 端头加固 加固工艺 加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拼装箱梁现浇横隔梁水化热分析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扬 钟瑶 +2 位作者 郑开启 沈斌 孟少平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103,共5页
在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墩顶节段,常常采用后浇横隔梁的方式来减轻吊装重量。后浇横隔梁在体量上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水化热问题会引起一些部位拉应力过大,如控制措施不合理,往往会导致预制梁段在施工阶段的开裂。本文结合南京长江第... 在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墩顶节段,常常采用后浇横隔梁的方式来减轻吊装重量。后浇横隔梁在体量上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水化热问题会引起一些部位拉应力过大,如控制措施不合理,往往会导致预制梁段在施工阶段的开裂。本文结合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的引桥工程,基于三维瞬态温度场理论,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墩顶梁段现浇块的水化热效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水化热引起的箱梁腹板外侧拉应力水平足以导致混凝土开裂,在水化热测试试验中也观测到了箱梁腹板外侧的纵向微裂缝,与分析相符。在研究水化热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控制水化热温度应力的措施研究,在实桥施工中证实是切实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箱梁 水化热 温度场 应力场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箱梁复合浇注式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 被引量:22
14
作者 章登精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3,共9页
分析了大跨径钢箱梁钢桥面铺装病害的成因,探讨了各类病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提出了钢桥面铺装设计时应确保有效避免铺装病害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桥址区气温及铺装温度场的调研测试和轴载谱的专题研究,提出了用于钢桥面铺装设计的温度和... 分析了大跨径钢箱梁钢桥面铺装病害的成因,探讨了各类病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提出了钢桥面铺装设计时应确保有效避免铺装病害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桥址区气温及铺装温度场的调研测试和轴载谱的专题研究,提出了用于钢桥面铺装设计的温度和轴载条件参数。介绍了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测试、铺装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混合料及复合件的疲劳试验,来综合分析温度和轴载条件参数变化对钢桥面铺装使用性能的影响,并直接指导铺装设计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车辙试验、劈裂试验和复合梁疲劳试验的预估模型,以评价铺装抗车辙、抗裂、抗剪和抗剥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桥面铺装 疲劳试验 温度分布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浇筑式钢桥面铺装车辙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章登精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69,共7页
根据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钢桥面铺装试验研究成果,对复合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动稳定度与温度、汽车轮载、车速及行车道间的关系,结合南京地区汽车超载情况的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复合浇筑式钢桥面铺装的车辙评估... 根据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钢桥面铺装试验研究成果,对复合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动稳定度与温度、汽车轮载、车速及行车道间的关系,结合南京地区汽车超载情况的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复合浇筑式钢桥面铺装的车辙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浇筑式 钢桥面铺装 动态模量 当量轮次 车辙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施工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施工工艺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强 彭更生 杜亚江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107,共4页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滁河特大桥采用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该类型桥是一种高效、经济、施工简便的新型桥梁形式。该类型桥恰当地将钢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结合起来,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强度及材料的使用效率等。该桥的...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滁河特大桥采用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该类型桥是一种高效、经济、施工简便的新型桥梁形式。该类型桥恰当地将钢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结合起来,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强度及材料的使用效率等。该桥的施工可为同类型桥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施工 波形钢腹板 合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P1000型可移动式抛丸机的设计、实验及施工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畅 阚嵘 +2 位作者 周毅 姜琴 朱亮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8,共5页
抛丸工艺是一种利用丸料对材料表面的高速冲击进行表面处理的相关工艺。为使抛丸机的工作效率与工艺更加优化,本研究通过数学分析并经过实验机验证调整设计新型的抛丸机。对抛丸机关键零部件尺寸及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与讨论,通过实验调整... 抛丸工艺是一种利用丸料对材料表面的高速冲击进行表面处理的相关工艺。为使抛丸机的工作效率与工艺更加优化,本研究通过数学分析并经过实验机验证调整设计新型的抛丸机。对抛丸机关键零部件尺寸及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与讨论,通过实验调整抛头、定向套的位置和角度使抛丸宽幅达到1 000 mm,同时保证最佳的抛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丸机 抛丸器 表面处理 实验机 抛丸宽幅 抛丸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轨道交通地下区间盾构施工工艺 被引量:3
18
作者 卜红旗 《森林工程》 201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盾构在我国城市地下铁道工程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频繁,盾构工程耗资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本文结合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天河路站~新梗街站区间盾构工程详述盾构始发与接收的施工工艺,阐明施工中的风险点,提出防... 盾构在我国城市地下铁道工程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频繁,盾构工程耗资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本文结合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天河路站~新梗街站区间盾构工程详述盾构始发与接收的施工工艺,阐明施工中的风险点,提出防治措施。并就盾构在区间正常掘进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探讨,旨在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工艺 盾构始发与接收 盾构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