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相敏光放大器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通信系统中的 ISI限制距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洪榕 姚宝富 陈如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6-250,共5页
本文分析了 1 .55μm信号波长 ,采用强度调制 /直接检测 ( IM/DD)方式的单信道级联相敏光放大器 ( PSA)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 .应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 NL SE) ,通过对信号传输后眼图劣化度的计算 ,得到了光纤传输系统的码间... 本文分析了 1 .55μm信号波长 ,采用强度调制 /直接检测 ( IM/DD)方式的单信道级联相敏光放大器 ( PSA)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 .应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 NL SE) ,通过对信号传输后眼图劣化度的计算 ,得到了光纤传输系统的码间干扰 ( ISI)限制距离 .由于PSA的相敏特性 ,其对光纤色散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因此级联相敏光放大器光纤通信系统可以实现信号高比特率长距离传输 .然而 ,随着信号速率的提高 ,对长距离传输 ,必须减小光纤色散值和 PSA的间距 .当光纤色散值大到一定程度 ,要进行信号的高速率传输 ,就必须附加其它的色散补偿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敏光放大器 光纤通信 ISI限制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放大器为PSA的动态孤子通信系统传输性能受光纤色散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跃辉 林洪榕 +2 位作者 许宗泽 钱胜 杨爱霞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61,共6页
通过计算机系统仿真研究光纤色散参量对以相敏光放大器(PSA)作为在线放大器的动态孤子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SA增益的相敏特性使孤子脉冲主瓣幅度因光纤色散而下降,脉宽展宽,出现旁瓣。光纤色散值越大,经长距离传输后,孤... 通过计算机系统仿真研究光纤色散参量对以相敏光放大器(PSA)作为在线放大器的动态孤子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SA增益的相敏特性使孤子脉冲主瓣幅度因光纤色散而下降,脉宽展宽,出现旁瓣。光纤色散值越大,经长距离传输后,孤子脉冲主瓣的下降幅度和脉宽展宽程度越显著;且旁瓣脉宽越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敏光放大器 动态孤子 光纤色散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及其与EDFA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洪榕 迟晓玲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43-1250,共8页
本文采用计算机系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应用相敏光放大器 ( PSA)并附加 DCF色散补偿的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并和相同速率的掺铒光纤放大器 ( EDFA)系统进行了比较 .研究着重于传输速率、放大器间距对系统码间干扰限制距... 本文采用计算机系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应用相敏光放大器 ( PSA)并附加 DCF色散补偿的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并和相同速率的掺铒光纤放大器 ( EDFA)系统进行了比较 .研究着重于传输速率、放大器间距对系统码间干扰限制距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 PSA系统比 EDFA系统更适合于高速率传输并具有更长的传输距离 .而且 ,对 PSA系统 ,在放大器增益正好补偿光纤损耗的条件下 ,存在一相应于最大码间干扰限制距离的最佳放大器间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敏光放大器 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 色散补偿 码间干扰限制距离 传输性能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干涉滤波器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温扬敬 陈健 +1 位作者 方依兰 杨祥林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68-74,共7页
对FP干涉滤波器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FP干涉滤波器的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导出了传递函数的普遍形式,对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和测量,并对精细度的测量进行了修正。研究了用滤波器产生变换限制脉冲的方... 对FP干涉滤波器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FP干涉滤波器的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导出了传递函数的普遍形式,对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和测量,并对精细度的测量进行了修正。研究了用滤波器产生变换限制脉冲的方法,导出了获得变换限制脉冲所需的滤波器优化带宽。分析了采用滤波器来抑制光通信系统中的放大器自发辐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器 脉冲 啁啾 光放大器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地址码的正交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阮永红 祁玉生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1-26,共6页
根据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系统多址干扰形成原理,着重分析了m序列、Gold序列、Walsh序列及其正交性。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同步状态下Walsh序列有理想的正交性,但在非同步状态下正交性不很理想。
关键词 移动通信系统 CDMA 地址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影对GMSK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傅海阳 杨龙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导出了采用 L重最大比组合 ( MRC)和差分相位检测 ( DPD)方案的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 GMSK)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误比特率公式 ,并利用实测数据给出数值计算结果。可用于分析阴影特性对卫星移动信道性能的影响并指导系统设计。
关键词 卫星移动通信 GMSK 差分检测 最大比组合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it/s级联光纤放大器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
7
作者 姚宝富 毛锁方 +1 位作者 陈健 孙金伦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7,35,共5页
本文数值模拟了强度调制光信号在级联光纤放大原常规SMF通信系统中的传输,在模拟中主要考虑了自相位调制、群速色散和ASE噪声。我们使用负色散补偿光纤去补偿群达色散和自相位调制。结果表明如果色散得到很好的补偿,当放大器的间距减... 本文数值模拟了强度调制光信号在级联光纤放大原常规SMF通信系统中的传输,在模拟中主要考虑了自相位调制、群速色散和ASE噪声。我们使用负色散补偿光纤去补偿群达色散和自相位调制。结果表明如果色散得到很好的补偿,当放大器的间距减少到50km时,无误码2050km传输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铒光纤放大器 自相位调制 EDFA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X-PC通信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案
8
作者 酆广增 邓光养 +1 位作者 贾文祥 周月臣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在介绍一般FAX-PC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这种通信方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传真通信适配器(FCA)及其支持软件。这个方案利用软硬件的紧密配合,成功地实现了G3类FAX与模拟FAX环境的PC机之间的通信。经验收使用表明... 本文在介绍一般FAX-PC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这种通信方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传真通信适配器(FCA)及其支持软件。这个方案利用软硬件的紧密配合,成功地实现了G3类FAX与模拟FAX环境的PC机之间的通信。经验收使用表明,本系统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系统 传真通信 微机 传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孤子通信系统中非理想光源的影响
9
作者 温扬敬 沈灿 +1 位作者 陈健 杨祥林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非理想光源对孤子通信系统的影响 ,用变分方法分析初始波形失配的影响 ,用数值方法分析了频率啁啾的影响 ,并用逆散射微扰方法分析了光源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始波形的失配引起脉冲脉宽的周期性变化 ,初始频率啁啾的存在也会... 研究了非理想光源对孤子通信系统的影响 ,用变分方法分析初始波形失配的影响 ,用数值方法分析了频率啁啾的影响 ,并用逆散射微扰方法分析了光源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始波形的失配引起脉冲脉宽的周期性变化 ,初始频率啁啾的存在也会引起脉宽的涨落 ,而光源噪声则引起脉冲到达时间产生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失配 频率啁啾 光源噪声 光弧子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
10
作者 朱琦 李灯 酆广增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语音编码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用于数字蜂窝系统的一些主要语音编码标准。几乎所有的数字蜂窝系统中 ,语音编码标准都采用分析合成法 ,所以各编码器的主要不同点是处理激励信号的方法不一样 ,激励信号处理得是否有效... 语音编码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用于数字蜂窝系统的一些主要语音编码标准。几乎所有的数字蜂窝系统中 ,语音编码标准都采用分析合成法 ,所以各编码器的主要不同点是处理激励信号的方法不一样 ,激励信号处理得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了整个编码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移动通信 线性预测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源啁啾对平均孤子通信系统的影响
11
作者 陈健 温扬敬 杨祥林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9-43,共5页
研究了光源啁啾对平均孤子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影响,指出平均孤子通信系统中弱啁啾光源的补偿方法。
关键词 光孤子通信 传输特性 啁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数字报纸传真系统的新的同文通信方式
12
作者 毕厚杰 卢官明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1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数字报纸传真系统的新的同文通信方式,采用这种同文通信方式的传真系统,可以有效地采用高通过率的连续式ARQ方式进行传输差错控制,使接收站用户能获得很高的可靠性,并能灵活地增减接收站。
关键词 数字传真系统 差错控制 同文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信号法在通信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宗橙 林建中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5-78,共14页
本文介绍解析信号和复包络的时域、频域表达式及关系式,并用实例说明它在通信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关键词 通信系统 信号理论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波束智能天线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同频干扰的分析
14
作者 杨福慧 杜成珠 吴志忠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多波束智能天线 ,可以降低移动通信系统的同频干扰 ,增加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快衰落与慢衰落统计特性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多波束智能天线的同频干扰的统计模型 ,考虑了中断概率、每小区信道数、射频保护比、同频... 采用多波束智能天线 ,可以降低移动通信系统的同频干扰 ,增加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快衰落与慢衰落统计特性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多波束智能天线的同频干扰的统计模型 ,考虑了中断概率、每小区信道数、射频保护比、同频干扰均值及方差等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移动通信 同频干扰 智能天线 多波束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字调制技术
15
作者 祁玉生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8,共6页
本文讨论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对调制技术的要求,着重分析了数字线性调制及其改进方案。
关键词 移动通信 数字调制 数字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突发传输的开关信号设计
16
作者 祁玉生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9-44,共6页
本文在n/4-DQPSK和4PAM-FM数字调制样机上,研究了矩形波、梯形波和升余弦波通断开关信号对TDMA系统信号频谱扩散的影响,确定了升余弦波开关信号是较理想的突发传输开关方式。
关键词 移动通信 数字调制 开关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star卫星通信系统星座模拟和全球覆盖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小翔 酆广增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61-63,共3页
Globalstar系统是美国LQSS(LoralQualcommSateliteServices)公司于1991年6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的低轨道(LEO)卫星通信系统。使用开发工具Delphi,通过... Globalstar系统是美国LQSS(LoralQualcommSateliteServices)公司于1991年6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的低轨道(LEO)卫星通信系统。使用开发工具Delphi,通过编程的方法成功地模拟了Globalstar卫星通信系统的系统动态运行情况,并同时给出了系统运行的全球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道卫星通信 星座模拟 卫星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率光纤通信系统中自相位调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然 汪文清 孙金伦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EI 1998年第4期36-40,共5页
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现象,对高速率、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中自相位调制带来的性能劣化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光纤色散和自相位调制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关键词 非线性效应 自相位调制 色散补偿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业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发起呼叫排队的理论分析及其对切换优先算法的性能改善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欣 酆广增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6-21,共6页
分析了切换优先级算法中发起呼叫排队的可行性和具体算法流程 ,并比较了使用发起呼叫以排队前后的切换算法的性能改善。一般的文献里都没有对始发呼叫加以排队 ,但实际上用户为了接通一个呼叫总是会等待一段时间 ,这就给了始发呼叫排队... 分析了切换优先级算法中发起呼叫排队的可行性和具体算法流程 ,并比较了使用发起呼叫以排队前后的切换算法的性能改善。一般的文献里都没有对始发呼叫加以排队 ,但实际上用户为了接通一个呼叫总是会等待一段时间 ,这就给了始发呼叫排队的可能。提出了一种符合实际的丢失呼叫限制等待 (LCLW)模型 ,给出了它的流程图并将其应用到混合切换优先级算法中。最后分析了在多业务蜂窝系统中发起呼叫排队对切换指标的性能改善 ,并加以模拟。从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出发起呼叫排队后算法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呼叫阻塞率大大降低 ,而且对切换阻塞率并无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优先算法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呼叫排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三次群QPSK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20
作者 孙仁琦 祁玉生 +2 位作者 邵世祥 王世顺 黄骏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6,共10页
本文介绍PCM三次群微波通信系统的结构及主要部件设计.实验室及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误码率符合CCITT指标要求,抖动性能基本符合CCITT指标要求.本系统对实现我国现有模拟微波通信设备向数字化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微波通信 通信系统 QPSK P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