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通信技术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建华 王奇 刘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115,共3页
信息通信技术(ICT)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计划中的新兴产业方向之一。建设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信息通信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工作。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ICT工程训... 信息通信技术(ICT)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计划中的新兴产业方向之一。建设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信息通信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工作。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ICT工程训练中心的构建及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各个环节,重点探索了建设目标与定位、建设思路与模式,运行机制和内涵建设等,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实践教学 工程训练中心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通信类独立学院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的核心工作之一。从高校实验室的作用以及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特点出发,结合通达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对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的核心工作之一。从高校实验室的作用以及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特点出发,结合通达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对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讨。针对信息通信类独立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提出了"紧贴通信行业,发挥地域优势,强化专业建设,培养应用人才"的发展战略。在实验中心的建设中探索了自主建设与资源共享结合、实体建设与虚拟仿真结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的思想,为信息通信类独立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探索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独立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环境下的近距激光通信系统设计与验证
3
作者 何晓垒 王振 +2 位作者 钱阳 苏瑞芝 邱成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1,共4页
针对商业航天器舱段间在极端震动环境下的高可靠性通信需求,提出一种抗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的近距激光通信系统。通过采用复合光路补偿结构、大发散角光学系统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有效解决了多自由度振动导致的光学元件形变和... 针对商业航天器舱段间在极端震动环境下的高可靠性通信需求,提出一种抗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的近距激光通信系统。通过采用复合光路补偿结构、大发散角光学系统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有效解决了多自由度振动导致的光学元件形变和光路失稳等技术难题。实验结果表明:在旋转20°、200 mm通信距离和10 mm偏移的极端工况,系统仍能保持稳定通信性能,接收功率波动小于2 dBm;在200 mm通信距离且同时存在10 mm偏移和20°旋转的最恶劣条件下,接收功率稳定在-10.84 dB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 耦合震动 近距 激光通信 光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注意力机制与互信息量的解纠缠跨语种语音转换
4
作者 李燕萍 谭誌诚 +2 位作者 胡澄阳 杨露露 邵曦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在跨语种语音转换(Cross-Lingual Voice Conversion, CLVC)任务中,如何保留转换语音中的内容信息,同时有效地提高转换语音的相似度和自然度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传统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应用于跨语种语音转换时,通常会对语音进行相互独立... 在跨语种语音转换(Cross-Lingual Voice Conversion, CLVC)任务中,如何保留转换语音中的内容信息,同时有效地提高转换语音的相似度和自然度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传统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应用于跨语种语音转换时,通常会对语音进行相互独立的内容编码和说话人编码,导致得到的内容表征和说话人表征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从而使得转换语音的说话人个性相似度不够理想。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E注意力机制(Squeeze-and-Excitation Attention Mechanism, SE)与互信息量(Mutual Information, MI)的跨语种语音转换方法,实现有效的表征解纠缠,完成开集情形下高质量的跨语种语音转换。首先,在内容编码器中引入SE注意力机制以利用其对全局信息的提取能力,使得内容编码器可以提取包含全局上下文信息的内容表征;同时,在各个表征之间引入互信息量,并通过对其最小化来大幅减少各个表征之间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表征解纠缠。在VCTK英文语料库和AISHELL-3中文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SE注意力机制与互信息量的跨语种语音转换模型(Squeeze-and-Excitation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Mutual Information, SEMI)具有更强的表征提取能力,相比于基准模型,其在客观评价中MCD值降低了10.89%,在主观评价中MOS值和ABX值分别提升了10.94%和12.06%,验证了SEMI模型在转换语音质量和说话人个性相似度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了开集情形下高质量的跨语种语音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种语音转换 SE注意力机制 互信息量 全局上下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四突出”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梅宁 李飞 +2 位作者 张腾飞 王昆 孔媛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认为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体系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联系欠紧密、思政元素融入不充分和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邮电大学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强化课程思政与学科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并建设实践平... 认为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体系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联系欠紧密、思政元素融入不充分和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邮电大学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强化课程思政与学科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并建设实践平台适应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围绕信息学科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资源整合,提出了“突出特色、突出需求、突出主线、突出融合”的“四突出”课程建设方案,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卓越工程师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的无人机系统安全通信能效优化方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亚彬 梁彦 李飞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系统结合了UAV的高移动性与IRS被动波束成形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然而,UAV与地面用户所构成的广播信道易被窃听,导致UAV...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系统结合了UAV的高移动性与IRS被动波束成形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然而,UAV与地面用户所构成的广播信道易被窃听,导致UAV通信的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同时,UAV机载能量受限的问题也是限制UAV通信系统性能的潜在瓶颈。为了平衡UAV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速率和UAV能耗之间的关系,引入了UAV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能效理念,进而提出了IRS辅助的UAV系统安全通信能效优化方案。首先,建立了IRS辅助UAV通信系统的优化模型,通过联合优化UAV的飞行轨迹、速度以及IRS的相移,最大化系统的安全通信能效。然后,利用交替迭代优化的思想将优化问题解耦为3个独立的子问题。最后,基于丁克尔巴赫变换、连续凸近似和黎曼流形优化求解子问题,并通过迭代获得联合优化的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IRS辅助UAV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物理层安全 智能反射面 黎曼流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低轨卫星网络辅助地面通信的鲁棒波束赋形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斌 曾令昕 +3 位作者 黄辉 王晓洪 丁昌峰 王金元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3-632,共10页
面向密集低轨道卫星网络辅助的星地无线通信系统,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的多低轨卫星鲁棒波束赋形方法来改善频谱效率。具体地,在多低轨卫星全频复用场景下,提出了一个多卫星下行通信系统和速率最大化问题,并联合考虑卫星... 面向密集低轨道卫星网络辅助的星地无线通信系统,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的多低轨卫星鲁棒波束赋形方法来改善频谱效率。具体地,在多低轨卫星全频复用场景下,提出了一个多卫星下行通信系统和速率最大化问题,并联合考虑卫星发射功率、卫星与用户关联关系,以及馈线链路容量约束。为了求解该优化问题,原优化问题被分解成卫星-用户关联和卫星传输波束赋形两个子问题,然后使用加权最小均方误差方法和连续凸近似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即使在非理想信道条件下,该文所提出的多星频率复用和鲁棒波束赋形设计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LEO卫星 MIMO 鲁棒波束赋形 频率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S的D2D隐蔽通信
8
作者 顾蔡晨 王斌 +1 位作者 黄纯华 王文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5,共9页
对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系统的隐蔽通信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IRS)的D2D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双IRS模式。首先分析了各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和各自的期望值,并据此推导出系统遍... 对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系统的隐蔽通信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IRS)的D2D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双IRS模式。首先分析了各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和各自的期望值,并据此推导出系统遍历总容量的解形式,接着针对隐蔽通信建立了二元假设问题,推导出误检测率的解形式,并据此计算出平均最小误检测率。除此之外,还分析了无IRS系统的遍历总容量和平均最小误检测率,与双IRS系统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双IRS系统的遍历总容量和平均最小误检测率优于无IRS系统,双IRS系统能够比传统的无IRS系统获得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误检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D 智能反射面 隐蔽通信 遍历总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压电混合结构的超声波穿金属通信系统
9
作者 杨超 胡一帆 曹自平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3-733,共11页
在密闭金属腔体内外间进行通信时,超声波由于没有金属屏蔽效应而成为一种良好的信号传输载体。在基于超声波的通信系统中,用于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一对换能器往往为相同类型的压电式或电磁式结构。考虑到压电式和电磁式换能器的各自优点... 在密闭金属腔体内外间进行通信时,超声波由于没有金属屏蔽效应而成为一种良好的信号传输载体。在基于超声波的通信系统中,用于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一对换能器往往为相同类型的压电式或电磁式结构。考虑到压电式和电磁式换能器的各自优点和不足,该研究提出一种电磁-压电混合结构的超声波穿金属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电磁式结构作为发射换能器,使用压电式结构作为接收换能器。其中所采用的电磁式超声换能器由永磁铁和绕制线圈组成,该换能器易于制作且成本较低。在此基础上,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实验室自制电路为信号处理模块,进行穿越60 mm厚铝板的信号和图像无线传输实验系统采用通断键控进行信号调制,通过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进行信道回波消除,在500 kHz的载波下实现了100 kbit/s的通信速率。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还进一步开展了穿金属图像无线传输的研究,恢复后的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达到了94.02%的相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通信 电磁超声换能器 判决反馈均衡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完美信道信息的无线控制系统随机接入方法
10
作者 姜正莽 王子宁 +2 位作者 马彪 刘笑宇 林敏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4-783,共10页
针对具有多个控制回路共享频谱资源的无线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的随机接入方法,以实现系统的控制稳定性。首先,在多个控制回路以固定概率接入远程控制器的场景下,通过二次李雅普诺夫函数推导得到控制稳定性条件。其次... 针对具有多个控制回路共享频谱资源的无线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的随机接入方法,以实现系统的控制稳定性。首先,在多个控制回路以固定概率接入远程控制器的场景下,通过二次李雅普诺夫函数推导得到控制稳定性条件。其次,建立以接入概率和发射功率为优化变量,以系统总能耗最小为准则,同时满足控制稳定性和发射功率限制为约束的优化问题。针对此非凸优化问题,在仅能获得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提出将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和伯恩斯坦不等式、连续凸逼近等数学方法相结合,设计接入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典型的接入方案,所提方案能够在保证控制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系统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控制系统 李雅普诺夫函数 随机接入 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 控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ARIS辅助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安全能效优化方案
11
作者 李乐 朱佳 娄钰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基于功率分割型无线携能通信(Power Splitting⁃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PS⁃SWIPT)模型,提出了一种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Ac⁃t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RIS...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基于功率分割型无线携能通信(Power Splitting⁃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PS⁃SWIPT)模型,提出了一种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Ac⁃t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RIS)辅助PS⁃SWIPT系统(ARIS⁃PS⁃SWIPT)的安全传输方案。综合考虑ARIS⁃PS⁃SWIPT系统的能量效率和安全性,构造了安全能效最大化问题,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波束成形向量、ARIS的反射系数矩阵,以及合法用户的功率分割比值,提升ARIS⁃PS⁃SWIPT系统的安全能效。由于所构建的优化问题为非凸问题,利用交替优化(Alternating Optimiza⁃tion,AO)算法将原问题分解为3个子问题,并进一步通过半正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和Dinkelbach方法获得子问题的优化解。仿真结果表明,ARIS⁃PS⁃SWIPT方案在安全能效方面优于PRIS辅助PS⁃SWIPT(PRIS⁃PS⁃SWIPT)方案和放大转发辅助PS⁃SWIPT(AF⁃PS⁃SWIPT)方案,且所提算法相较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求解该类问题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并且获得了更高的安全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能效 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 无线携能通信 功率分割 物理层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介质通信mesh网络吞吐量分析与优化
12
作者 苏展 文博 朱晓荣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70,共15页
面向低压配电网的双模介质通信系统,凭借电力线载波与无线通信介质在传输特性上的互补优势,有望承载新型智慧电网业务的容量需求。然而,配电网复杂的层级拓扑结构、双模介质的传输协作机制和资源公平性分配的多重约束等,使精确建立容量... 面向低压配电网的双模介质通信系统,凭借电力线载波与无线通信介质在传输特性上的互补优势,有望承载新型智慧电网业务的容量需求。然而,配电网复杂的层级拓扑结构、双模介质的传输协作机制和资源公平性分配的多重约束等,使精确建立容量分析模型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针对以上挑战开展双模介质通信的大规模配电mesh网络上行负载能力研究。首先,根据mesh子网中设备层级结构建立多跳信息流吞吐量模型,引入跳频机制、设备半双工机制等约束,提出解决信息流的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的满意度函数,形成单子网吞吐量优化问题。其次,结合多子网间干扰约束,形成整数约束的多子网吞吐量优化问题,所得最优解为大规模mesh网络的上行负载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双模通信较单模通信网络吞吐量有50%以上的提升,所提的资源分配算法较传统资源分配算法吞吐量提升了10%,且通过提升网络并发能力和主控节点接收能力可获得较大的网络负载能力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物联网 双模通信 资源分配 跳频 MESH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基于空地一体化的移动安全通信策略
13
作者 刘成江 黎燕 +2 位作者 殷攀程 杨柳 孙文雪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2-1049,共8页
针对智能电网中移动用户(如远程巡检设备、移动维护设备等)在窃听威胁下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地一体化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辅助智能电网移动用户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混合智能反射表面(Hybrid Reconfigura... 针对智能电网中移动用户(如远程巡检设备、移动维护设备等)在窃听威胁下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地一体化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辅助智能电网移动用户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混合智能反射表面(Hybri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HRIS)与UAV协同工作,通过优化基站(Base Station,BS)的波束赋形和HRIS的反射系数矩阵,并采用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win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TDDPG)算法进行求解,在满足系统总能耗和通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的约束下,最大化通信系统的保密能效(Secrecy Energy Efficiency,SEE),确保移动设备的数据传输安全性和通信质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通信策略的有效性,保密速率相较于传统方案提升约36.8%,从物理层显著提高了智能电网中移动业务通信的安全性和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无人机 混合智能反射表面 联合优化 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连接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通信系统低功耗传输方法研究
14
作者 王鸿 李培淇 +1 位作者 李鹤一 王培宇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3-2079,共7页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被视为未来无线通信中前景广泛的关键技术之一。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BDRIS)作为RIS的一种新型架构,相移矩阵不限于对角矩阵的结构,为通信系统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自由度。该文针对组连接BD-RIS辅助的上行通信系统展...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被视为未来无线通信中前景广泛的关键技术之一。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BDRIS)作为RIS的一种新型架构,相移矩阵不限于对角矩阵的结构,为通信系统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自由度。该文针对组连接BD-RIS辅助的上行通信系统展开研究,通过联合优化均衡器、用户发射功率和BD-RIS的相移矩阵来降低通信系统的总发射功耗。具体来说,采用最小均方差(MMSE)均衡器使得各个用户接收信干噪比(SINR)最大,接着推导了用户发射功率与相移矩阵之间的表达式,并进一步将相移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的单变量优化问题,最后交替优化均衡器、用户发射功率和BD-RIS相移矩阵使得系统发射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与多种基准方案相比,该文提出的组连接BD-RIS辅助的上行通信系统传输方案能有效降低系统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 功率最小化 上行通信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下的跨模态通信资源分配
15
作者 陈鸣锴 孙振德 万雅芳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74,共12页
针对视频和触觉业务共存的跨模态业务场景,该文构建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共存网络切片系统,用以提高视频业务和触觉业务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同时,为了有效降低触觉业务通过穿孔带给视频业务的资源损耗,提出了动态被动波束赋形方... 针对视频和触觉业务共存的跨模态业务场景,该文构建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共存网络切片系统,用以提高视频业务和触觉业务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同时,为了有效降低触觉业务通过穿孔带给视频业务的资源损耗,提出了动态被动波束赋形方案,允许RIS在不同时隙进行动态调整。基于上述方案,该文在确保触觉业务传输的时延和可靠性满足约束的同时,构建最大化视频业务传输速率的优化问题,以满足跨模态业务共存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为求解此优化问题,该文将其建模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通过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来进行视频数据和触觉数据传输资源的联合优化。仿真结果显示,与现有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保证传输触觉业务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约66.67%的视频业务和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通信 可重构智能表面 网络切片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间信息的数据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6
作者 焦东来 蒋贺 +1 位作者 张索非 陈雪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0-556,共7页
鉴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缺少一种对传感器实时数据获取的方法,利用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很难进行传感器的实时展示。针对此问题,研究传感器数据通信协议的特征,结合地理信息空间操作的特点,设计面向空间信息的数据通信协议,采用实时通... 鉴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缺少一种对传感器实时数据获取的方法,利用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很难进行传感器的实时展示。针对此问题,研究传感器数据通信协议的特征,结合地理信息空间操作的特点,设计面向空间信息的数据通信协议,采用实时通信的方式解决传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展示传感器数据方面实时性差的问题。根据面向空间信息的数据通信协议,设计与之对应的服务端操作与响应模型。在远程电表监控软件中验证了该协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传感器管理 数据通信协议 实时通信 服务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网络中传送层技术教学案例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美娟 张颖 +1 位作者 刘旭 朱晓荣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2,共9页
针对通信网络中传送层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容易理解但实践难以应用等问题,设计了多项传送层技术教学案例,实现了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中端到端信息的传送。首先介绍了多种传送层关键技术的原理;然后介绍了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最后在给... 针对通信网络中传送层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容易理解但实践难以应用等问题,设计了多项传送层技术教学案例,实现了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中端到端信息的传送。首先介绍了多种传送层关键技术的原理;然后介绍了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最后在给出一种移动通信网络IP地址规划方案后,设计了多项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教学案例,包括二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技术、VLAN、路由和单臂路由技术。链路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实现了既定目标,是一种知行合一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 交换 路由 教学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跨模态通信的信息恢复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建博 魏昕 周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31-1642,共12页
针对多模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受到无线信道噪声污染而严重影响跨模态通信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跨模态通信的信息恢复技术,通过充分利用接收端已有数据,采用同模态一对一检索、跨模态一对一检索、跨模态一对多检索等方式,在接... 针对多模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受到无线信道噪声污染而严重影响跨模态通信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跨模态通信的信息恢复技术,通过充分利用接收端已有数据,采用同模态一对一检索、跨模态一对一检索、跨模态一对多检索等方式,在接收端进行信息恢复.所提方法在公共数据集以及实际跨模态通信平台上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精准的信息恢复,有效提升了跨模态通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通信 信息恢复 语义融合 多模态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电力线通信信道下脉冲噪声的鲁棒混沌传输系统优化设计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苗美媛 田峰 +1 位作者 王琳 代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1773,共13页
随着用户的剧增,现有的无线资源已经难以为继。因此,电力线通信(PLC)的重新启用引起了各大研究单位及工业界的关注。PLC由于信道环境复杂,现有处理方案复杂度及成本较高,因而导致其发展缓慢。其中针对脉冲噪声的研究工作最为广泛,如何... 随着用户的剧增,现有的无线资源已经难以为继。因此,电力线通信(PLC)的重新启用引起了各大研究单位及工业界的关注。PLC由于信道环境复杂,现有处理方案复杂度及成本较高,因而导致其发展缓慢。其中针对脉冲噪声的研究工作最为广泛,如何在低成本情况下针对脉冲噪声实现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尤为重要。该文首先介绍PLC环境中几种主流噪声以及分类,而后描述具有低成本低复杂度的差分混沌键控(DCSK)及多元DCSK(MDCSK)调制技术。分别介绍与分析该系统在PLC中的特性,以及针对各种脉冲噪声种类存在的优势以及改进方式。其次该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编码调制新方案以便于提高带限环境下的传输质量。结果表明这些优化工作显著地改善了系统性能,针对PLC整体信道特性系统参数的调制及编码调制传输优化方案将成为未来工作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混沌键控 电力线通信 脉冲噪声 编码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的空间信息增强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剑 郭海燕 +1 位作者 王婷婷 杨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6-2218,共13页
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包含到达方向估计和声音事件检测两个子任务。作为当前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分别从单个音频通道中提取特征,这导致模型丢失了不同通道间的相关信息... 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包含到达方向估计和声音事件检测两个子任务。作为当前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分别从单个音频通道中提取特征,这导致模型丢失了不同通道间的相关信息。然而,通道间的相关信息蕴含了与声源位置相关的空间线索,空间信息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模型的到达方向估计性能。此外,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中使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还会引起特征分散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混合损失函数的图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具体地,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对不同特征通道间的信息进行聚合,以获取包含更丰富空间信息的特征,来改进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到达方向估计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交叉熵损失函数和角度间隔softmax函数,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损失函数来解决特征分散问题提高模型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采用混合损失函数的图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在定位相关声音事件检测错误率、F1分数、定位召回率和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得分方面均优于其他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 深度学习 图卷积网络 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