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联网威胁情报知识图谱中潜在关系的挖掘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子栋 李鹏 朱枫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知识图谱对实现物联网威胁情报(ITI)的共享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图神经网络(GNN)可以应用于ITI知识图谱(ITIKG)的知识表示任务,进而挖掘ITIKG的潜在关系;然而,当前大多数GNN没有考虑节点类型对节点表示能力的影响,且在节点信息聚合过程... 知识图谱对实现物联网威胁情报(ITI)的共享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图神经网络(GNN)可以应用于ITI知识图谱(ITIKG)的知识表示任务,进而挖掘ITIKG的潜在关系;然而,当前大多数GNN没有考虑节点类型对节点表示能力的影响,且在节点信息聚合过程中使用随机策略进行节点采样,导致这些GNN不能区分不同距离的邻居,且没有考虑节点之间的关联性或重要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基于不同数据源构建ITIKG;然后,设计确定性采样方法,从而基于节点的重要性采样根节点的邻居,并且考虑邻居距根节点的距离以及邻居在图中的中心性度量,即Katz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最后,设计节点、节点模态和节点类型的嵌入和聚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确定性采样的多模态异构图神经网络(DM-HGNN)模型。在所构建的ITIKG上的链接预测实验的结果表明,DM-HGNN模型的性能优于metapath2vec、多模态知识图谱表示学习模型(MMKRL)以及复杂图卷积网络(ComplexGCN)等知识表示模型,相较于次优模型MMKRL,DM-HGNN模型在曲线下面积(AUC)上提高了6.8%,在F1值上提高了7.1%,展示了DMHGNN模型在链接预测任务上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安全 威胁情报 知识图谱 图神经网络 知识表示 链接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学习中防御投毒攻击的客户端筛选策略
2
作者 徐鹤 张迪 +1 位作者 李鹏 季一木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4,共12页
联邦学习是一种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方法,但随着攻击模型的不断进化,敌手可能在训练过程中注入有害参数,导致模型训练效果下降。为了增强联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一种面向联邦学习投毒攻击的客户端筛选策略。在该策略中,利... 联邦学习是一种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方法,但随着攻击模型的不断进化,敌手可能在训练过程中注入有害参数,导致模型训练效果下降。为了增强联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一种面向联邦学习投毒攻击的客户端筛选策略。在该策略中,利用基于差分隐私指数机制的评分函数来动态更新权重参数。首先,为每个客户端分配一致的权重参数;然后,将每一轮训练的效果作为评估标准进行量化,并将量化结果传递至所构建的更新函数中;接着,服务器根据这些更新后的权重参数,筛选出适合参与本轮训练的客户端,并对这些客户端上传的训练模型进行聚合。整个流程反复进行多轮次,最终得出一个有效可靠的训练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在面对敌手投毒攻击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投毒攻击 差分隐私 指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物联网流量攻击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商钰玲 李鹏 +1 位作者 朱枫 王汝传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共11页
物联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活动中,将我们周围多样化的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奠定了智慧城市、电子健康、精准农业等应用的基础。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针对这类设备和服务的网络攻击数量也有所增加,且这些攻击具有不精确性和不确... 物联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活动中,将我们周围多样化的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奠定了智慧城市、电子健康、精准农业等应用的基础。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针对这类设备和服务的网络攻击数量也有所增加,且这些攻击具有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对其进行正确检测和识别更加困难。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学者们引入了基于模糊逻辑的攻击检测框架,在各种操作步骤中结合不同的模糊技术,以便在数据不准确和不确定时更精确地检测网络攻击。文中首先对物联网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如其应对的安全挑战、所需的安全要求、面临的攻击类型等;其次对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IDS)进行了描述,进而简述了物联网中IDS的基础框架;然后阐述了模糊逻辑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将其应用在流量攻击检测中的合理性;接着比较了各种基于不同技术的流量攻击检测方案,以说明它们在该领域的性能和重要性;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以更好地应对不断升级的网络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物联网 攻击检测 流量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加权张量距离的多聚类算法
4
作者 薛状状 李鹏 +2 位作者 樊卫北 张宏俊 孟凡朔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9-3456,共8页
基于张量的多聚类算法(TMC)在衡量属性重要性时忽略了对象张量内部属性组合的关联性,而且在不同的特征空间选择下,固定权重策略导致所选与未选择特征空间没有完全分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加权张量距离(DWTD)的多聚类算法(DW... 基于张量的多聚类算法(TMC)在衡量属性重要性时忽略了对象张量内部属性组合的关联性,而且在不同的特征空间选择下,固定权重策略导致所选与未选择特征空间没有完全分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加权张量距离(DWTD)的多聚类算法(DWTD-MC)。首先,为提升各特征空间属性重要性衡量的准确性,建立了自-关联张量模型;其次,构建多视图权重张量模型,在不同特征空间选择下通过动态加权策略满足多聚类分析的需求;最后,使用DWTD衡量数据点的相似性,生成最终的多聚类结果。在真实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WTD-MC在杰卡德指数(JI)、邓恩指数(DI)、DB指数(DB)和轮廓系数(SC)评价指标上均优于TMC等对比算法,而且可以在获得较高质量的聚类结果的同时,使各聚类结果之间保持较低的冗余度,满足多聚类分析的任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数据 多聚类 张量 张量距离 动态加权 社会物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