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类教育技术万年演进主脉络 |
陈耀华
毕家娟
陈琳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2
|
从技治主义到技术民主: 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何以可能 |
孙田琳子
徐智
张亮
|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3
|
道德物化视域下智能技术赋能在线教育治理的研究 |
颜琦
张刚要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研究 |
孙乐康
安建强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5
|
从“身体技术”到“技术身体”:现象学视域下元宇宙学习空间的建构转向 |
孙田琳子
张亮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高等教育数智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
刘艳春
尤伟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时空逻辑、困境与路径——基于时空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
刘艳春
张露允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真实的虚无:灰色生态学视域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偏离与对齐 |
申灵灵
周一鸣
卢锋
张金帅
陆凯莉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人机协同教育场景中的智能化学习支架:内涵、设计方略与发展路向 |
单俊豪
洪越洋
郭付民强
刘永贵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 |
张刚要
李艺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6
|
|
11
|
大学先修课慕课(MOOCAP):我国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新方式 |
刘永贵
孟夏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
2016 |
20
|
|
12
|
技术时代教育哲学的拓展研究——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何以可能 |
张刚要
李艺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13
|
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
张刚要
李艺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4
|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技术具身性的启示 |
张刚要
李艺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5
|
冲突与和谐: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生态学治理 |
章宁
俞青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6
|
技术驱动教育发展序列之:学习辅助工具的沿革历程 |
单美贤
李艺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7
|
技术驱动教育发展序列之:教育环境的“生命力” |
单美贤
李艺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8
|
论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结构、发展阶段及其动因 |
张刚要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9
|
生涯教育视角下普通高中选科指导实践模式的建构及检验 |
顾雪英
陈华若
陈实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20
|
面向新兴产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建构 |
章宁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