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当前地理信息服务与其元数据不对称导致多源地理信息服务难于无缝集成的现状,提出根据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动态生成自身元数据的方法,并基于OGCCSW(Catalogue Service for the Web)...分析了当前地理信息服务与其元数据不对称导致多源地理信息服务难于无缝集成的现状,提出根据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动态生成自身元数据的方法,并基于OGCCSW(Catalogue Service for the Web)、WMS规范和ISO19139元数据标准开发了MS2 MD中间件。提出用于监测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方法,实现了对多源、分布式CSW与WMS的准实时动态监测;同时,设计了多源分布式CSW和WMS地理信息服务的集成体系结构,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of Systems,GEOSS)的空气质量与健康项目中,解决了WMS与其自身元数据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准实时监测问题,实现了多源分布式CSW和WMS地理信息服务的无缝集成与互操作。展开更多
目前,地理信息服务已成为地理信息共享的最重要的方式,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网络服务OWS(OGC Web Service)凭借其自身优势被很多空间数据拥有者选作数据共享的手段。地理信息服务质量已成为服务应用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目前,地理信息服务已成为地理信息共享的最重要的方式,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网络服务OWS(OGC Web Service)凭借其自身优势被很多空间数据拥有者选作数据共享的手段。地理信息服务质量已成为服务应用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然而如何合理地评价地理信息服务则是一个复杂问题。通过随机收集发布在因特网的OWS地址,基于OGC规范特点所开发的监测模型,对所搜集的OWS研究样本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其共享数据的可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等,分析当前共享发布的OGC地理信息服务的质量与应用现状。同时,讨论地理信息服务质量与区域位置之间的相关度。展开更多
地理信息服务在发展进程中缺乏对服务信息的语义描述,处于数据丰富而知识缺乏的境地,要充分利用大量的已有数据信息,则必须对数据做一些精化处理,就迫切需要一种从大数据量中发现、提取知识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以OGC网络服务(OGC Web Ser...地理信息服务在发展进程中缺乏对服务信息的语义描述,处于数据丰富而知识缺乏的境地,要充分利用大量的已有数据信息,则必须对数据做一些精化处理,就迫切需要一种从大数据量中发现、提取知识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以OGC网络服务(OGC Web Service,OWS)为研究对象,基于OWS服务的XML文档和描述词汇,对搜集到的OWS服务进行解析,并引入粗糙集理论的约简方法,建立面向OWS服务的描述词汇约简模型,从而对解析后的OWS服务进行约简,最终形成OWS服务最优描述词汇集,为后续OWS语义推理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定量评价人类出行活动强度(下文简称“人类出行强度”)是进行人类干扰研究的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城市与非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为了提高人类出行强度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程度,本文针对云南省非城市区域,基于腾讯位...定量评价人类出行活动强度(下文简称“人类出行强度”)是进行人类干扰研究的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城市与非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为了提高人类出行强度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程度,本文针对云南省非城市区域,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最大熵模型探究环境变量对人类出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人类出行强度的各环境变量在交互作用下呈现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类型,距居民点距离与地表覆盖类型共同作用下对人类出行强度的解释力达到最大;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好”的标准(Area Under Curve,AUC=0.855),研究区内的人类出行强度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距居民点距离、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距离和坡度是主要的影响变量,累积贡献率超过90%;从整体上看,云南省内的人类出行活动集中于地势平缓、气候温暖、雨量适中且交通便利的居民区附近,实验结果对于揭示人类出行的分异性影响因素有价值,可为云南省的物种保护与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分析了当前地理信息服务与其元数据不对称导致多源地理信息服务难于无缝集成的现状,提出根据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动态生成自身元数据的方法,并基于OGCCSW(Catalogue Service for the Web)、WMS规范和ISO19139元数据标准开发了MS2 MD中间件。提出用于监测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方法,实现了对多源、分布式CSW与WMS的准实时动态监测;同时,设计了多源分布式CSW和WMS地理信息服务的集成体系结构,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of Systems,GEOSS)的空气质量与健康项目中,解决了WMS与其自身元数据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准实时监测问题,实现了多源分布式CSW和WMS地理信息服务的无缝集成与互操作。
文摘目前,地理信息服务已成为地理信息共享的最重要的方式,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网络服务OWS(OGC Web Service)凭借其自身优势被很多空间数据拥有者选作数据共享的手段。地理信息服务质量已成为服务应用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然而如何合理地评价地理信息服务则是一个复杂问题。通过随机收集发布在因特网的OWS地址,基于OGC规范特点所开发的监测模型,对所搜集的OWS研究样本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其共享数据的可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等,分析当前共享发布的OGC地理信息服务的质量与应用现状。同时,讨论地理信息服务质量与区域位置之间的相关度。
文摘地理信息服务在发展进程中缺乏对服务信息的语义描述,处于数据丰富而知识缺乏的境地,要充分利用大量的已有数据信息,则必须对数据做一些精化处理,就迫切需要一种从大数据量中发现、提取知识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以OGC网络服务(OGC Web Service,OWS)为研究对象,基于OWS服务的XML文档和描述词汇,对搜集到的OWS服务进行解析,并引入粗糙集理论的约简方法,建立面向OWS服务的描述词汇约简模型,从而对解析后的OWS服务进行约简,最终形成OWS服务最优描述词汇集,为后续OWS语义推理奠定基础。
文摘定量评价人类出行活动强度(下文简称“人类出行强度”)是进行人类干扰研究的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城市与非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为了提高人类出行强度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程度,本文针对云南省非城市区域,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最大熵模型探究环境变量对人类出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人类出行强度的各环境变量在交互作用下呈现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类型,距居民点距离与地表覆盖类型共同作用下对人类出行强度的解释力达到最大;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好”的标准(Area Under Curve,AUC=0.855),研究区内的人类出行强度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距居民点距离、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距离和坡度是主要的影响变量,累积贡献率超过90%;从整体上看,云南省内的人类出行活动集中于地势平缓、气候温暖、雨量适中且交通便利的居民区附近,实验结果对于揭示人类出行的分异性影响因素有价值,可为云南省的物种保护与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