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教产三融合”下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玲 池明 +1 位作者 丁洁 徐丰羽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3-2229,共7页
技能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第一资源,也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技能人才是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更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 技能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第一资源,也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技能人才是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更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发展实践为例,从专业建设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环节,探索“以产促教,以赛促学,赛教产三融合”的新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该模式对其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强化与推广等有哪些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赛教融合 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BSRMWR直接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
2
作者 杨艳 吴苏 +1 位作者 刘泽远 刘程子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64,共13页
在传统的电流斩波控制方式下,由于脉冲式的供电方式和双凸极结构,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WR)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悬浮力波动以及悬浮力不稳定的情况。针对传统电流斩波控制的不足,根据该电机本体结构与双相导通工... 在传统的电流斩波控制方式下,由于脉冲式的供电方式和双凸极结构,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WR)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悬浮力波动以及悬浮力不稳定的情况。针对传统电流斩波控制的不足,根据该电机本体结构与双相导通工作方式,本文结合开关磁阻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分析现有基本电压矢量选择规则不可直接应用于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原因,提出适用于该电机的空间电压矢量图和基本电压矢量选择规则,研究了一种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直接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方法。通过仿真软件及硬件平台,验证了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电机的稳定运行,而且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方面具有优越性,为推进BSRMWR实用化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 单绕组 宽转子齿 电流斩波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直接悬浮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矩和悬浮力分配函数的单绕组BSRMWR预测控制
3
作者 杨艳 吴苏 +1 位作者 刘泽远 刘程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16-6128,I0030,共14页
由于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供电方式和双凸极结构,其在应用传统电流斩波控制策略时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以及悬浮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为克服这些不足,该文基于该电机的本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适用于该电机... 由于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供电方式和双凸极结构,其在应用传统电流斩波控制策略时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以及悬浮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为克服这些不足,该文基于该电机的本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适用于该电机的转矩分配函数和悬浮力分配函数;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研究一种基于转矩分配函数和悬浮力分配函数的预测转矩和预测悬浮力控制方法;通过仿真软件及硬件平台,验证该控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电机的稳定悬浮运行,而且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 单绕组 宽转子齿 转矩分配函数 悬浮力分配函数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全周期悬浮力数学模型
4
作者 杨艳 吴苏 +1 位作者 刘程子 刘泽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7-1136,I0027,共11页
现有的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悬浮力数学模型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反映在定转子极不完全重叠区间不同方向绕组电流以及在定转子极完全重叠区间边缘磁通对悬浮力分布的作用,影响电机的悬浮精度。为提高悬浮精度,针对该电机... 现有的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悬浮力数学模型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反映在定转子极不完全重叠区间不同方向绕组电流以及在定转子极完全重叠区间边缘磁通对悬浮力分布的作用,影响电机的悬浮精度。为提高悬浮精度,针对该电机结构特性建立新的磁导表达式,将等效磁路法与虚位移法结合,建立考虑绕组电流耦合关系及边缘磁通的全角度范围悬浮力数学模型。经有限元分析,验证该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出绕组电流耦合作用以及边缘磁通对悬浮力分布的影响,克服了现有数学模型的不足,能够准确拟合有限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新型全周期数学模型在实现电机稳定悬浮的同时,能提高悬浮精度,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该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为电机拓扑结构创新、控制方法优化以及容错控制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 单绕组 宽转子齿 数学模型 耦合关系 虚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局部退磁故障诊断研究
5
作者 徐政 张建忠 +1 位作者 姜永将 邓富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05-3213,I0029,共10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异常振动和噪声,甚至可能导致电机出现永久性的损坏,准确地诊断局部退磁故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定子铁芯的局部饱和,并进一步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凸极性增加,而该现象并... 永磁同步电机的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异常振动和噪声,甚至可能导致电机出现永久性的损坏,准确地诊断局部退磁故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定子铁芯的局部饱和,并进一步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凸极性增加,而该现象并不会在均匀退磁状态下出现。基于此,提出基于电机在高频信号注入下零序电压中的高频故障特征,有针对性地诊断局部退磁故障,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频信号注入 零序电压 局部退磁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负载MCR-WPT系统耦合线圈的优化方法研究
6
作者 江兵 王子博 +1 位作者 刘响 陶锴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针对传统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用电设备摆放不齐或者是没有完全对准的情况,进而导致系统充电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 针对传统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用电设备摆放不齐或者是没有完全对准的情况,进而导致系统充电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负载径向偏移、负载数量、传输距离和负载阻值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并使用Maxwell和Simplorer联合仿真进行验证。其次,通过所提出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几个重要参数:负载径向偏移距离、传输距离和负载阻值寻求最优解,获得系统最佳传输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的总体传输效率达到了83.2%,比优化前提高了7.7%。最后搭建了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的总体传输效率达到了81.6%,比优化前提高了8.2%。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多负载 参数优化 偏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视觉与元宇宙专题论文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明伟 李成龙 +2 位作者 高浩 朱虎 吕智涵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共3页
2021年Mark Zckerberu g将Facebook更名为Meta,并向外界介绍了元宇宙技术.自此,元宇宙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宇宙,是真实世界的虚拟再现.三维视觉作为元宇宙的一个重要基础技术组... 2021年Mark Zckerberu g将Facebook更名为Meta,并向外界介绍了元宇宙技术.自此,元宇宙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宇宙,是真实世界的虚拟再现.三维视觉作为元宇宙的一个重要基础技术组成部分,能为构造数字宇宙提供创建虚拟场景的解决方案.然而,针对不同的元宇宙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三维视觉技术为其创建虚拟场景.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元宇宙的基础理论架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且元宇宙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也需要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觉 人工智能技术 虚拟场景 真实世界 虚拟再现 宇宙 应用场景 热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普惠下居民减排量形成—聚合—交易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璐 石家铮 +2 位作者 郑天奥 高辉 陆思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3,60,共11页
将居民纳入碳普惠体系对碳市场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打造“可计量、可感知、公平性、激励性”的碳普惠运作模式是促进居民碳市场发展的关键。从居民减排量形成、聚合和交易的关系入手,提出面向多主体的居民... 将居民纳入碳普惠体系对碳市场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打造“可计量、可感知、公平性、激励性”的碳普惠运作模式是促进居民碳市场发展的关键。从居民减排量形成、聚合和交易的关系入手,提出面向多主体的居民碳普惠运营框架;系统性总结面向节能发电、出行等典型场景的居民减排量量化方法;引入碳聚合商,提出考虑时间和风险的居民减排量聚合套餐与流程,重点构建碳普惠框架下的居民减排量运营圈,分别论述居民减排量在商业、金融、碳市场等多元市场的应用现状和交易模式,并论述面向形成—聚合—交易闭环的居民减排量运营案例;总结居民碳普惠实施问题并展望未来趋势,为居民碳普惠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普惠 运营圈 减排量 聚合 交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载脉冲负载的电压补偿型低频脉冲功率主动平抑方法
9
作者 张佐乾 杨帆 +2 位作者 金鑫 邢岩 吴红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51-3259,共9页
高峰均比低频脉冲功率负载严重影响机载电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该文提出基于纹波电压补偿原理的脉冲功率主动平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利用脉冲平抑电路主动补偿储能电容电压波动,实现了母线电压和储能电容电压解耦,消除了直流母线侧电流... 高峰均比低频脉冲功率负载严重影响机载电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该文提出基于纹波电压补偿原理的脉冲功率主动平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利用脉冲平抑电路主动补偿储能电容电压波动,实现了母线电压和储能电容电压解耦,消除了直流母线侧电流脉动。由于脉冲平抑电路只需要补偿电容电压波动,其功率容量和损耗远小于脉冲负载平均功率,大大减小了主动平抑电路的体积、质量和损耗。该文详细分析脉冲平抑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设计方法与控制策略,并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电源系统 脉冲功率 有源功率解耦 纹波电压补偿 部分功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的元胞自动机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巩永旺 宋玉蓉 蒋国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793-3796,共4页
为研究电子邮件病毒在有向无标度网络上的传播行为,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提出一个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该模型下,仿真分析多种因素对电子邮件病毒传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有向无标度网络中,病毒传播速度和传播... 为研究电子邮件病毒在有向无标度网络上的传播行为,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提出一个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该模型下,仿真分析多种因素对电子邮件病毒传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有向无标度网络中,病毒传播速度和传播规模随着电子邮件病毒附件打开概率增加而增大,网络的有向性增加病毒传播规模对于免疫概率的敏感性,病毒传播演化主要与节点入度相关。研究还表明,病毒先感染入度大的节点,后感染入度小的节点,而节点感染病毒先后顺序与节点出度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无标度网络 电子邮件病毒 元胞自动机 状态转换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虚拟储能参与下的源荷储日前协同降碳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霄 张腾 +1 位作者 仇子文 高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为挖掘电动汽车(EV)集群参与下的多主体协同降碳潜力,提出一种考虑EV虚拟储能的源荷储日前协同降碳策略。建立EV个体充放电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闵可夫斯基和的EV集群虚拟储能可调度运行域评估模型,实现EV动态聚合;引入电碳交易、需求响应... 为挖掘电动汽车(EV)集群参与下的多主体协同降碳潜力,提出一种考虑EV虚拟储能的源荷储日前协同降碳策略。建立EV个体充放电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闵可夫斯基和的EV集群虚拟储能可调度运行域评估模型,实现EV动态聚合;引入电碳交易、需求响应、议价能力指标与等效碳排放配额机制,构建配电网运营商、负荷聚合商与EV聚合商各主体决策模型,进而提出基于纳什谈判的源荷储协同降碳模型及其分布式求解算法;通过选取最恶劣典型场景下调度方案以解决源荷不确定性对日前调度方案可靠性的影响。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相比非合作运行策略,能够降低对上级电网的依赖,提升多主体联合收益,实现系统整体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日前调度策略 纳什谈判 碳交易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台的自动测试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勇 曹妍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89-91,共3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化测控仪器的产生背景,分析了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的不足之处,针对传统的缺陷设计了新型的自动测试系统。介绍了在网络化测量中的基于无线移动平台的网络接入技术,提出了使用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无线网络接入方案,给出了... 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化测控仪器的产生背景,分析了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的不足之处,针对传统的缺陷设计了新型的自动测试系统。介绍了在网络化测量中的基于无线移动平台的网络接入技术,提出了使用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无线网络接入方案,给出了基于GPRS的自动测试系统架构图及其软件的组成与性能。设计制作了网络接人的协议转换装置。编写了网络通路建立软件。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动测试系统的灵活性难题,很好地解决多种工业总线的系统集成问题, 大大丰富了工业总线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测试系统 网络化测量 嵌入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区域自动分割的人脸表情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腾飞 闵锐 王保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148,151,共4页
针对目前三维人脸表情区域分割方法复杂、费时问题,提出一种人脸表情区域自动分割方法,通过投影、曲率计算的方法检测人脸的部分特征点,以上述特征点为基础进行人脸表情区域的自动分割。为得到更加丰富的表情特征,结合人脸表情识别编码... 针对目前三维人脸表情区域分割方法复杂、费时问题,提出一种人脸表情区域自动分割方法,通过投影、曲率计算的方法检测人脸的部分特征点,以上述特征点为基础进行人脸表情区域的自动分割。为得到更加丰富的表情特征,结合人脸表情识别编码规则对提取到的特征矩阵进行扩充,利用分类器进行人脸表情的识别。通过对三维人脸表情数据库部分样本的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表情识别 特征区域 自动分割 特征点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编码的可驱动头部虚拟化身重建算法
14
作者 王杰 王创业 +1 位作者 谢九成 高浩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传统的头部化身大多基于3D可变形模型(3DMM)制作,虽然3DMM能够方便地进行驱动,但无法表达头发等非刚性结构。近期,基于神经辐射场的头部化身工作虽然取得了优秀的视觉效果,但在可驱动性和训练效率上存在不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单目视... 传统的头部化身大多基于3D可变形模型(3DMM)制作,虽然3DMM能够方便地进行驱动,但无法表达头发等非刚性结构。近期,基于神经辐射场的头部化身工作虽然取得了优秀的视觉效果,但在可驱动性和训练效率上存在不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单目视频被作为原始数据,一个数量动态增长的点云被用来构建可驱动的头部虚拟化身。点云能够通过光栅化操作快速渲染为图像,大大减少了训练时间。在纹理表示上,颜色被解耦为反照率和阴影,阴影又进一步被分解为法线和通过对点进行稀疏性编码获得的区域特征的组合,这种分解最终得到了更精准的纹理。然而,点云固有的离散性质会导致渲染时出现孔洞。因此,一项法线平滑策略被用来提高纹理的连续性,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牙齿、舌头等区域上的纹理孔洞。在多个主体上的大量的实验表明,相比IMavatar,PointAvatar,NerFace和StyleAvatar等目前最好的头部化身构建算法,基于点云并结合区域编码和法线平滑策略构建的可驱动头部化身在PSNR指标上平均取得了约3.41%的提升。消融实验表明,相较于不使用区域编码和法线平滑策略,所提方法的PSNR指标分别提升了约3.50%和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化身 三维重建 区域编码 点云 光栅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线阵CCD光强自动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瑞兰 林若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6,共5页
设计了基于FPGA的线阵CCD光强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线阵CCD光强采集、A/D转换和上位机通信三部分组成。FPGA产生控制信号给CCD器件,采集光强输出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FPGA,FPGA将数字信号进行... 设计了基于FPGA的线阵CCD光强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线阵CCD光强采集、A/D转换和上位机通信三部分组成。FPGA产生控制信号给CCD器件,采集光强输出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FPGA,FPGA将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串口发至上位机。为了验证本系统的光强采集效果,分别使用75%、50%和25%的衰减片对光源的光强进行衰减,然后采集衰减后的光源衍射图像,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准确分辨不同强度的光信号,相对误差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采集 线阵CCD FPGA VERILOG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分岔动力学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敏 陆云翔 +1 位作者 虞文武 郑卫新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9,共18页
自1982年著名的Hopfield神经网络问世以来,神经网络的分岔动力学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回顾四类经典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和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着,综述近三十年来关于整数阶神经网络(Integer-order neural networks,IONNs)、... 自1982年著名的Hopfield神经网络问世以来,神经网络的分岔动力学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回顾四类经典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和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着,综述近三十年来关于整数阶神经网络(Integer-order neural networks,IONNs)、分数阶神经网络(Fractional-order neural networks,FONNs)、超数域神经网络(Supernumerary-domain neural networks,SDNNs)以及反应扩散神经网络(Reaction-diffusion neural networks,RDNNs)分岔动力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诸多组合因素,包括节点规模、耦合情形、拓扑结构、系统阶次、复值、四元数、八元数、扩散、时滞、随机性、脉冲、忆阻、激活函数等对神经网络分岔动力学的影响,并展示神经网络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后,对神经网络分岔动力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时滞 非线性动力学 稳定性 分岔 周期性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布式储能荷电状态均衡的光储微网黑启动协调控制策略
17
作者 周霞 陈文剑 +1 位作者 戴剑丰 解相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8-951,共14页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占比逐步增加,配备大容量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微网支撑火电厂黑启动成为可能.针对黑启动期间微网有功频繁波动,分布式储能荷电状态(SOC)越限导致黑启动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分布式储能SOC均衡的光储微网黑启动协调控...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占比逐步增加,配备大容量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微网支撑火电厂黑启动成为可能.针对黑启动期间微网有功频繁波动,分布式储能荷电状态(SOC)越限导致黑启动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分布式储能SOC均衡的光储微网黑启动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分布式储能单元SOC,将光伏系统负荷跟踪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相结合,使光伏出力有效跟踪微网负荷以避免SOC越限.在光伏出力与黑启动负荷不平衡时,分布式储能系统用于平滑系统有功功率差.对储能单元下垂控制进行改进,确保基于储能SOC的有功分配,实现各储能单元SOC均衡.通过基于一致性协议的储能二次控制,实现黑启动过程中系统有功波动下的频率稳定.仿真结果证明了光储微网黑启动可行性与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系统 孤岛微网黑启动 负荷跟踪 分布式储能 荷电状态(SOC)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方案
18
作者 孟竹 杨华 +1 位作者 马新玉 蒋国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0-658,共9页
为提高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提出一种并行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方案。发射端重复使用有限的载波索引资源进行多次索引调制,生成多路信息信号并借助正交Walsh码实现并行传输;接收端利用各路信... 为提高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提出一种并行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方案。发射端重复使用有限的载波索引资源进行多次索引调制,生成多路信息信号并借助正交Walsh码实现并行传输;接收端利用各路信息信号之间的相似性,在分段降噪和不同路信息信号之间相关值的基础上完成解调。推导所提方案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和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理论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并完成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不但可以大幅提升频谱效率,而且可以明显改善BE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混沌移位键控 载波索引调制 WALSH码 频谱效率 比特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向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4-96,共3页
网络成瘾症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明确网络成瘾症的生成机制,是形成网络成瘾症有效康复策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症 中枢神经系统 心理性 多巴胺 药物成瘾 神经细胞 网络信息 长时间 血铅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闻环境的可解释虚假新闻检测方法
20
作者 顾亦然 顾立强 黄丽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58-2065,共8页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社交网络监管难度大,导致虚假新闻在网络平台泛滥,准确识别虚假新闻并生成可解释的结果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解释虚假新闻检测方法存在信息量少、过度依赖社交上下文的问题.该文通过构建反映...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社交网络监管难度大,导致虚假新闻在网络平台泛滥,准确识别虚假新闻并生成可解释的结果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解释虚假新闻检测方法存在信息量少、过度依赖社交上下文的问题.该文通过构建反映主流媒体焦点和公众注意力分布的新闻环境,提出一种基于新闻环境的可解释虚假新闻检测模型.首先构建新闻环境,对构建的新闻环境进行感知学习,捕捉虚假新闻创作时新闻环境中的客观信息,其次,通过评估句子的重要性分数筛选出新闻环境中重要的句子用于生成解释,最后将环境感知向量作为辅助信息进行融合,完成虚假新闻的检测工作.在两个公共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模型在macF1和ROUGE两个指标上较于基线模型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新闻检测 可解释性 新闻环境 感知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