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5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元个性化”分层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裴斐 杨文建 +2 位作者 马宁 方勇 夏季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6期114-116,共3页
介绍了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现状,针对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介绍了构建“多元个性化”分层教学实践体系的意义与措施,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多元个性化”教学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启发-探究多维教学模式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马高兴 裴斐 +2 位作者 苏安祥 杨帆 夏季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9期103-105,共3页
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构建相关课程的启发-案例-探究式多维教学模式,对推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 案例式 启发式 探究式 多维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工程专业“能力+平台”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裴斐 方勇 +1 位作者 杨文建 马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3期157-159,共3页
该文介绍了我国粮食工程专业现状,针对目前粮食工程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对粮食工程"能力+平台"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讨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效果,为粮食工程专业相关院... 该文介绍了我国粮食工程专业现状,针对目前粮食工程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对粮食工程"能力+平台"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讨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效果,为粮食工程专业相关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工程 教学体系构建 “能力+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索 被引量:9
4
作者 雷红 孔令艳 +1 位作者 彭冬梅 薛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273-274,277,共3页
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以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本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探讨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包括校企合作培养过程的全程化管理、营造创新和合作的科研氛围... 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以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本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探讨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包括校企合作培养过程的全程化管理、营造创新和合作的科研氛围、强化企业的作用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的各方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研究生科研能力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思维模式”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5
作者 丁超 裴永胜 +1 位作者 刘兵 杨国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8期169-172,共4页
该文主要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针对目前本专业教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思维模式"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通过开展"问题式、案例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 该文主要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针对目前本专业教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思维模式"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通过开展"问题式、案例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建立课堂、科研和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创新思维模式”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粮食工程专业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6
作者 刘强 张祎佳 +3 位作者 丁海臻 赵思琪 王康旭 丁超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加快培养一支拥有高素质的国际化粮食人才队伍,符合国家现代粮食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在当前国内高等学校粮食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背景下,结合未来粮食流通产业的健康发...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加快培养一支拥有高素质的国际化粮食人才队伍,符合国家现代粮食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在当前国内高等学校粮食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背景下,结合未来粮食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目标,聚焦国内粮食工程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需求,分别从平台建设、教学课程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国家粮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国际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工程 国际化 培养模式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粮食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庞心怡 丁超 +2 位作者 李向菲 孙静 陆颖健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8期118-121,125,共5页
粮食产业关系国际民生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关系乡村振兴和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高校面临着培养适应我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挑战。立足国家“人才兴粮”“科技兴粮”的战略,以南京财经大学现代粮食工程与营养健康产业... 粮食产业关系国际民生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关系乡村振兴和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高校面临着培养适应我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挑战。立足国家“人才兴粮”“科技兴粮”的战略,以南京财经大学现代粮食工程与营养健康产业学院为例,结合粮食行业人才现状及需求,针对产教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产业学院模式下的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队伍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粮食行业人才培养探索可行的路径和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粮食工程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键重排解析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对食品结构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思琪 吴佳伟 +5 位作者 陈俊杰 刘珈含 贾继荣 邱彬彬 丁超 刘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6-38,共13页
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因其高效、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食品工业现代化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为深层解析其作业机制,推动新型物理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该文从分子角度入手,基于氢键网络重排的视角,系统综述了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对食品中水、淀... 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因其高效、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食品工业现代化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为深层解析其作业机制,推动新型物理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该文从分子角度入手,基于氢键网络重排的视角,系统综述了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对食品中水、淀粉、蛋白质及多组分食品基中氢键网络的影响,分析超高压增强水化、脉冲电场诱导分子振荡、冷等离子体促进交联等关键路径对食品关键组分结构及功能特性的调控机制。探讨拉曼光谱、显微成像、分子模拟等检测技术对氢键网络“断裂-重组”过程解析的应用潜力。总结现有研究存在问题及不足,从理论研究、智能监测、多维分析3方面提出解析新型物理加工技术作业机制的发展方向。该文旨在推动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加工 结构 功能 物理技术 氢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水分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在食品、有机溶剂中应用初探
9
作者 张静怡 郑欣 +4 位作者 胡暄 张洁 邢常瑞 李光磊 袁建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1-197,共7页
基于氟化硼配合物设计合成了可高效检测微量水分的新型荧光探针WP-BF_(3)。该探针对四氢呋喃、乙腈和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中的水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3 min)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限低至0.028%。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探针... 基于氟化硼配合物设计合成了可高效检测微量水分的新型荧光探针WP-BF_(3)。该探针对四氢呋喃、乙腈和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中的水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3 min)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限低至0.028%。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探针的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小麦、大米和蜂蜜样品中的水分检测,回收率在114.2%~90.6%之间,变异系数为1.50~1.64。此外,研发了纸基的水分检测试纸条,实现了0%~60%水质量分数的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水分 检测 食品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促进食品工艺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机结合的思考——以“食品工艺学”为例
10
作者 高成成 孟令晗 +1 位作者 汪振炯 汤晓智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9期131-133,共3页
作为食品专业的重要课程种类,工艺类课程承担着传递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任。然而,作为新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工艺类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并不多,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以“食品工艺学”为例,从如何进行线... 作为食品专业的重要课程种类,工艺类课程承担着传递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任。然而,作为新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工艺类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并不多,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以“食品工艺学”为例,从如何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角度探讨对工艺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提升,充分发挥好线上线下教育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最终优质地完成该类课程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艺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有机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设计》教学改革问题与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小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23期100-101,共2页
该文从培养卓越食品工程师角度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国内高校食品类专业《食品工程设计》课程目前存在不够重视、相关师资和设备缺乏和建设难度大等问题;并从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和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该文从培养卓越食品工程师角度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国内高校食品类专业《食品工程设计》课程目前存在不够重视、相关师资和设备缺乏和建设难度大等问题;并从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和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手段上来解决目前存在问题,为食品工程类专业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设计 卓越工程师 课程教学改革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类专业大学普通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探讨
12
作者 孔令艳 刘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4期132-135,共4页
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化学是学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的化学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该文从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结构、各模块知识要点角度分析了高中化学课程与食品类专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衔接问题,... 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化学是学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的化学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该文从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结构、各模块知识要点角度分析了高中化学课程与食品类专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衔接问题,并分析了现行高考模式对普通化学学习的影响。为高校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化学 食品类专业 普通化学 现行高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食品源乳酸菌对酸面团面包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海莺 卢玉 +4 位作者 张春强 姚倩儒 李佳璞 牛兴和 李慧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3,共9页
乳酸菌在酸面团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风味等品质有显著影响。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在性能上存在差异,为了选育特色酸面团用乳酸菌发酵剂,开发差异化酸面团面包,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种类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进行糖代谢能力、产有机酸... 乳酸菌在酸面团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风味等品质有显著影响。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在性能上存在差异,为了选育特色酸面团用乳酸菌发酵剂,开发差异化酸面团面包,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种类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进行糖代谢能力、产有机酸能力及风味特征评估,并验证其对酸面团和面包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有6株乳酸菌具有较强的糖代谢能力和产酸性能,风味特征优良。其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酮类、醛类、酸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中有2株植物乳杆菌可为酸面团面包贡献酸味、果味和酒酿味等特殊风味。这些筛选出的菌株为开发具有特征性香气成分的酸面团发酵剂提供了资源,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酸面团 风味物质 糖代谢能力 产有机酸能力 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振炯 夏天兰 +2 位作者 陈守江 王蓉蓉 赵茹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137-140,共4页
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现阶段“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工程经验相对薄弱、时间安排不合理、课设组织和实施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将CDIO的先进教育模式和“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特征相融合,对课程设计... 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现阶段“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工程经验相对薄弱、时间安排不合理、课设组织和实施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将CDIO的先进教育模式和“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特征相融合,对课程设计的选题、实施、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探讨,构建新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 食品工厂设计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与金纳米粒子修饰纳米通道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胡维 周玉蓉 +4 位作者 蒋栋磊 王楠玮 张思迪 张娜 王立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AuNPs-MWCNTs@AAO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AAO膜超声处理10 min、缓冲溶液pH5.5、溶出电压−1.2 V、溶出时间180 s。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Cd^(2+)和Pb^(2+)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3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23μg/L和0.11μg/L。传感器对常见干扰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即使在其浓度为100倍时,Cd^(2+)和Pb^(2+)的电流响应变化仍不超过5%。在重复性、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和2.3%。该传感器制备简便,性能可靠,能够为粮食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通道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金纳米粒子(AuNPs) 重金属 离子检测 粮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多肽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江榕 仲磊 +2 位作者 纪阳 胡秋辉 赵立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食用菌多肽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杏鲍菇干粉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杏鲍菇粗蛋白,再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酶解,将获得的杏鲍菇粗蛋白酶解液通过超滤分离、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进行纯化,并构建R... 为研究食用菌多肽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杏鲍菇干粉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杏鲍菇粗蛋白,再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酶解,将获得的杏鲍菇粗蛋白酶解液通过超滤分离、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进行纯化,并构建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测定其增殖率、NO释放率、吞噬率和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对各组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0、5~10、3~5 kDa和<3 kDa 4种分子质量不同的超滤纯化组分中,<3 kDa组分的免疫活性最高。Sephadex G-15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获得免疫活性最高的组分Peak 2-2。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Peak 2-2组分进行de novo测序,根据可信度评分(≥99),筛选获得51条多肽序列。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手段确定杏鲍菇多肽DFPALR和LLGVD与TLR4蛋白的结合稳定,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确定两条多肽与TLR4蛋白的结合是可自发的、稳定的。本研究表明杏鲍菇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活性多肽 免疫调节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油菜籽微波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田森 万忠民 +2 位作者 张崇彬 王贤胜 丁嵩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5-796,共12页
油菜籽收获后未及时干燥很容易霉变酸败。本文采用连续隧道式微波干燥装置处理新收获油菜籽,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油菜籽出油率、过氧化值、酸价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干燥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监测了最佳微波条件下油菜籽中的挥... 油菜籽收获后未及时干燥很容易霉变酸败。本文采用连续隧道式微波干燥装置处理新收获油菜籽,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油菜籽出油率、过氧化值、酸价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干燥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监测了最佳微波条件下油菜籽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当设置微波功率784 W、传送带样品堆放厚度8 mm、传送速度0.70 cm/s时,油菜籽的出油率39.19%、过氧化值1.85 mmol/kg、酸价0.46 mgKOH/g、感官评分93分、水分7.19%。在该工艺条件下,相较于热风干燥油菜籽中对风味不利的辛辣味物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微波干燥 响应面优化 品质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铅的化学形态及其食品安全 被引量:25
18
作者 方勇 杨文建 +2 位作者 陈悦 马宁 胡秋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铅是食品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问题之一,我国食品中铅的含量普遍偏高现象,已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铅已经被证明对人体具有毒性,但各种铅的化合物之间毒性不同,并且在细胞内代谢、生物有效性和机理各不相同,因此,铅的化学形态与食品... 铅是食品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问题之一,我国食品中铅的含量普遍偏高现象,已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铅已经被证明对人体具有毒性,但各种铅的化合物之间毒性不同,并且在细胞内代谢、生物有效性和机理各不相同,因此,铅的化学形态与食品安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重金属铅的毒性、化学形态、分析方法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初步探讨了铅的食品安全评价和食品安全标准现状。随着铅的化学形态与毒性研究的深入,铅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将日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形态 食品安全 食品标准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蒋雪松 许林云 +2 位作者 卢利群 沈飞 周宏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57-362,共6页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及技术需要更高的要求。生物传感器是利用酶、免疫制剂、组织、细胞器或全细胞等生物识别元件的特异性生化反应,借助电、热、光等各种信号对生化物质...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及技术需要更高的要求。生物传感器是利用酶、免疫制剂、组织、细胞器或全细胞等生物识别元件的特异性生化反应,借助电、热、光等各种信号对生化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类装置。主要阐述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致病菌、毒素、农药、重金属、非法添加物等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生物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法检测食品中开心果过敏原成分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昊 黄文胜 +3 位作者 邓婷婷 傅凯 鞠兴荣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28-132,共5页
为建立食品中开心果过敏原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开心果过敏原2S种子贮存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LAMP引物,筛选最佳引物并对其内引物浓度进行优化。以开心果、腰果、胡桃等坚果类以及大米、玉米、大豆... 为建立食品中开心果过敏原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开心果过敏原2S种子贮存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LAMP引物,筛选最佳引物并对其内引物浓度进行优化。以开心果、腰果、胡桃等坚果类以及大米、玉米、大豆等常见农产品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将开心果DNA进行梯度稀释以验证方法的检测低限,并以小麦为基质配制模拟添加样品测试方法的相对灵敏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食品中的开心果成分,对开心果基因组DNA的检测限为0.2ng,食品中开心果成分相对检测灵敏度低于0.1%(m/m),通过在反应终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可用肉眼判断检测结果,LAMP检测时间不超过60min。该方法快速准确,不依赖复杂昂贵的检测仪器,可应用于过敏原开心果成分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开心果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