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童馨乐 佴逸潇 胡迪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90,共17页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激发粮食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内涵,从分工和交换视角阐述这一市场...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激发粮食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内涵,从分工和交换视角阐述这一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结合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资源约束、套利限制、信息壁垒和交通障碍等制约因素,从粮食期现货联动视角出发,发现粮食期货市场通过信息传递、套利套保和仓单交割等路径能有效缓解现货市场分割、实现粮食市场整合。为加快形成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应提高期现货市场联动性,优化期货资源配置功能;丰富期货市场参与主体,重视现货市场风险管理;增强期货市场仓单交易功能,提高粮食异地交易能力;优化“保险+期货”模式,着力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 期现货市场联动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数据应用与粮食安全:应用情景、现实短板及优化路径
2
作者 钱龙 寇双慧 《农业展望》 2025年第3期50-60,共11页
农业大数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农业大数据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应用情景,识别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现实短板,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大数据在精细化种植、病虫害管理、气象预测、智慧农机及市场... 农业大数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农业大数据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应用情景,识别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现实短板,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大数据在精细化种植、病虫害管理、气象预测、智慧农机及市场价格监测等环节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农业大数据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应用在技术、数据和实施等3个层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大数据在粮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农业大数据在粮食安全领域深度整合和开发、夯实粮食安全科技支撑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粮食安全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时空格局与空间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登云 李杏 钱龙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有效缓解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Dagum... 有效缓解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综合指标进行评析。研究发现: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呈波动下降趋势,在粮食主产区下降趋势更明显;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发展极不平衡,存在多极化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呈空间负相关性,并且,相邻地区脆弱性的提升会增加本地区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向低水平转移的概率;此外,组间差异是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系统脆弱性 Kernel密度 空间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化及农机驱动
4
作者 张星 侯立军 张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1-48,共8页
揭示县域粮食产出格局的时空演变是构建粮食产业政策的事实基础,挖掘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实际作用亦是推行粮食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的应有之义。聚焦2000-2022年中国2396个县域的粮食产出面板数据,借助地理分析工具ArcGIS直观描绘出中国县... 揭示县域粮食产出格局的时空演变是构建粮食产业政策的事实基础,挖掘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实际作用亦是推行粮食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的应有之义。聚焦2000-2022年中国2396个县域的粮食产出面板数据,借助地理分析工具ArcGIS直观描绘出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动趋势,并在构建产量-地理距离权重矩阵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系统性地评估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出格局变动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显著东扩北移且向东北、西北方向延伸,粮食生产重心发生显著移动;粮食产出高值区域位于主产区,其产量翻倍后趋于稳定并带动周边粮食产出增长;平衡区与主产区粮食产量在初期大幅偏离,后期差距逐渐缩小并趋于同步变动;县域粮食生产在展现出负相关后转变为显著正相关;农用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保持正向贡献,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农用机械总动力每提升1%,在全国平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约为0.0857%和0.2423%,在主产区内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约为0.1045%和1.8992%,在平衡区内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约为0.14%和0.3999%。基于此,制定农业发展长远规划应因地制宜,逐步优化农业机械投资布局,研发并推广适宜当地条件的农机具并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同时建立农机租赁与共享平台等,提升农机使用的便捷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粮食产出 产量-地理距离权重矩阵 农业机械总动力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22
5
作者 左秀平 叶林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分析粮食体系韧性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熵值法、Moran’s I指数、Kernel核密度、空间Markov链、Dagum基尼系... 分析粮食体系韧性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熵值法、Moran’s I指数、Kernel核密度、空间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中国粮食体系韧性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提升明显,但整体水平较低,粮食主销区粮食体系韧性较高;中国粮食体系韧性分维度指数值从高到低依次是风险抵抗能力、创新转型能力和适应调整能力。中国粮食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多数省份位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空间集聚程度逐渐降低。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在波动中上升,具有一定的梯度效应,但极化效应较弱;相邻地区空间滞后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本地区向上转移的概率。中国粮食体系韧性的区域差异明显但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组间差异及超变密度是粮食体系韧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体系韧性 创新转型能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中国粮食体系韧性: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左秀平 叶林祥 +1 位作者 台德进 李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7-122,共6页
强韧的粮食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文章结合粮食体系韧性的内涵,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测度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体系韧性... 强韧的粮食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文章结合粮食体系韧性的内涵,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测度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效应,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粮食体系韧性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粮食体系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区及大规模种植区,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和粮食流通效率来增强粮食体系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数字经济跨过门槛值之后,其对粮食体系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体系韧性 农村人力资本 粮食流通效率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土斯有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单产吗? 被引量:21
7
作者 钱龙 杨光 钟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期待能够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 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期待能够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替换核心变量、进行非参数估计和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均证实上述发现可信。(2)机制验证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规模经营、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生产风险三大路径来提高粮食单产。(3)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起伏度较小地形、粮食主产区、较发达地区的粮食单产促进效应更大。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实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需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单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补贴政策的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基于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的解释 被引量:6
8
作者 钱煜昊 钟钰 钱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从种粮主体视角出发,引入劳动市场收入跨度概念,基于空间向量和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构建了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发现:(1)粮食补贴政策的核心作用之一是为粮食产业吸引较高技能禀赋的种粮者;(2... 从种粮主体视角出发,引入劳动市场收入跨度概念,基于空间向量和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构建了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发现:(1)粮食补贴政策的核心作用之一是为粮食产业吸引较高技能禀赋的种粮者;(2)不同类型粮食补贴都会被当成收入性补贴,其产生的收入效应会起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促进粮食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应从政策空间、政策目标和政策弹性3个维度改革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一是进一步聚焦政策目标,提高技能型经营主体种粮意愿;二是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补贴聚焦产业链中后端;三是着力优化政策响应机制,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补贴 改革逻辑 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 空间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业绿色增长:促进或抑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既有文献罕见同时关注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把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环境污染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利用异时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既有文献罕见同时关注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把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环境污染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利用异时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业绿色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抑制了农业绿色增长,且该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能够通过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削减单位面积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和减少单位面积农业产值,最终合力引致该政策负向影响农业绿色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难以兼顾农业“增长”与“绿色”。此结论对进一步把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效应及推动农业绿色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农业绿色增长 异时DID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的粮食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静 钱煜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1-234,共4页
人才始终是困扰和制约我国粮食行业发展的“瓶颈”。为促进我国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从粮食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视角出发,对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与数字化人才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其次,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粮食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存... 人才始终是困扰和制约我国粮食行业发展的“瓶颈”。为促进我国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从粮食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视角出发,对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与数字化人才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其次,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粮食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依据SWOT分析结果,围绕“政产学研”四大人才培养主体,构建了我国粮食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四大路径。最后,基于我国粮食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的现状,对提出的扭转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行业 数字化人才 人才培养 政产学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时空演变、地区差异与收敛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国生 叶林祥 支海兵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农产品流通效率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并使用Moran’s I、Kernel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农产品流通效率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并使用Moran’s I、Kernel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演变、地区差异与收敛性情况。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明显;核密度曲线宽度变大呈现右拖尾和高度差明显的双峰形态,表明农产品流通效率逐渐提升,地区内部存在极化趋势;相邻省区市空间滞后水平对本省区市农产品流通效率维持原有状态或向更高水平发展均有较大影响;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据此,对如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缩小地区间差距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效率 时空演变 空间分布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药服务外包有助于农药减量施用吗?——来自CLE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陆华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施用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0年和2021年两年混合截面数据,探讨了施药环节服务外包对农药减量施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施药环节外包显... 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施用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0年和2021年两年混合截面数据,探讨了施药环节服务外包对农药减量施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施药环节外包显著减少了农药施用。在调整样本组合、聚焦水稻种植户,处理选择性偏误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施药服务外包通过缓解劳动力约束和实现规模效应来减少农药施用,而农药类型替代这一路径没有得到验证。第三,情境性分析表明,前端环节外包程度强化了施药环节外包减少农药施用的促进效应,而上年度病虫害强度会弱化施药环节外包带来的农药减量效果。以上结论说明施药服务外包在减少农药施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需加快提升施药服务外包普及率,助力“双减”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服务外包 社会化服务 农药减量 中国土地经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下乡有助于农业企业创业吗?——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3
作者 陈佩 张为付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6,共18页
本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2 658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结合Python获取的新增农业企业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电商下乡对农业企业创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能... 本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2 658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结合Python获取的新增农业企业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电商下乡对农业企业创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能够促进农业企业创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电商下乡通过缓解金融和社会资本约束、提升农村地区电商交易水平两条路径,促进农业企业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商下乡对营商环境较差、教育程度高、创新水平高的地区以及中小微规模的农业企业创业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塑造农业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乡村产业繁荣以及助力统一大市场构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下乡 农业企业创业 金融资本约束 社会资本约束 电商交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逻辑、挑战及应对
14
作者 钱龙 陆华良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6,共9页
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确立了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和“长久不变”的制度框架,形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设计。这一政策设计的目标指向明确,一方面是巩固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推... 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确立了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和“长久不变”的制度框架,形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设计。这一政策设计的目标指向明确,一方面是巩固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30年有其应然性、必要性和必然性,隐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历史逻辑。但是这一政策设计在具体执行中将会面临多维矛盾和现实挑战,包括公平与效率的张力,小农逻辑与现代化路径的冲突,顶层设计统一性与地方治理差异化的矛盾,以及战略定位和多元目标的冲突等。后续要加快二轮延包试点,深化改革内容,因地制宜地解决突出难题,提升这一政策设计的适配性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 延长30年 二轮延包 稳定承包关系 长久不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结构“趋粮化”与粮食安全 被引量:31
15
作者 钱龙 刘聪 钟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10,255,共9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有力举措。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种植结构影响效应的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了粮食种植比例,促进了种植结构“趋粮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繁荣土地流转、提...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有力举措。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种植结构影响效应的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了粮食种植比例,促进了种植结构“趋粮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繁荣土地流转、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种粮比较收益,从而借助这三个路径来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在地形起伏度较大区域、非粮食主产区和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更好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因此,为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稳步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增强政策实施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 种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7
16
作者 左秀平 叶林祥 马俊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6-41,共6页
数字经济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和新动能。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供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影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11—2... 数字经济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和新动能。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供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影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同时这种驱动作用在粮食主销区最大,其次是产销平衡区,在粮食主产区最小;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微观)、产业结构优化(中观)、粮食市场整合(宏观)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非线性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跨越该门槛时,其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产业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冷智花 行永乐 钱龙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48,共13页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寻粮食生产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在家庭实际种植面积、家庭粮食纯收入方面劣于男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性别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差异会逐步减弱。从长期来看,社会专业...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寻粮食生产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在家庭实际种植面积、家庭粮食纯收入方面劣于男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性别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差异会逐步减弱。从长期来看,社会专业化分工会替代家庭分工模式,专业化分工市场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打破规模阻碍、性别差异,推进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保证粮食安全。女性留守农村成为农业的主力军是“半城镇化”发展的结果,现有家庭分工模式与家庭分离现象不仅不利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最优配置效率,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消除半城镇化现象,实现土地与人口的最优配置效率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性别差异 机械化 专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理论内涵、现实基础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钱龙 曹宝明 赵霞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6期40-50,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和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为正确理解这一重大创新表述,首先,论文解构了“全方位”的科学内涵和五大基本特征,从六个维度解释了何谓粮食安全的“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和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为正确理解这一重大创新表述,首先,论文解构了“全方位”的科学内涵和五大基本特征,从六个维度解释了何谓粮食安全的“根基”。其次,基于SWOT法识别了实现这一新标准新要求的优势和劣势、困难和机遇,明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现实基础。最后,论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大对策建议,阐述了实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可能路径和主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 粮食安全根基 理论内涵 现实基础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粮食统一大市场: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左秀平 叶林祥 钱龙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2-691,共10页
构建统一的粮食大市场对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数字经济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效应和精准匹... 构建统一的粮食大市场对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数字经济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效应和精准匹配效应提升粮食市场整合水平。2)从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东中部地区及粮食主销区、主产区更为显著。3)从作用机制上看,粮食流通效率是数字经济影响粮食市场整合的重要中介变量。4)从非线性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其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为负;在跨越第二个门槛值之后,影响效应由负转正,具有显著的“梅特卡夫特征”。基于此,建议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要提升中西部地区、产销平衡区的数字经济水平,缩小数字鸿沟,以数字化赋能粮食流通产业智慧化转型,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推动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市场整合 粮食流通效率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赋能包容性增长: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陈华 刘怡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旨在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举措。然而,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是否能够成为驱动包容性增长的制度保障值得探究。基...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旨在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举措。然而,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是否能够成为驱动包容性增长的制度保障值得探究。基于2009—2021年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并结合淘宝村等相关数据,将设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一举措视作准自然实验,通过对比68个试点城市与216个非试点城市的相关情况,深入考察导向性政策对包容性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借助推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助力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切实且有效地推动了包容性增长;且这种影响会因城市资源禀赋及政府支持力度产生异质性。试点政策的促进效应因地而异,受当地政府配套政策的影响显著,地方配套政策力度越大,试点政策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效果越好,这也是分析结果所蕴含的最为关键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示范城市 政策效应 包容性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