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构建学位研究生培养之共生系统——以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为例
1
作者 毛颖 《传媒论坛》 2021年第24期165-167,共3页
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从招生方式对专业设置初心的背离,到专业方向的形同虚设与课程设置的重理论轻实践,从师资结构的失衡,到实践环节的虚化与学位论文的困窘,在显示出从上到下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 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从招生方式对专业设置初心的背离,到专业方向的形同虚设与课程设置的重理论轻实践,从师资结构的失衡,到实践环节的虚化与学位论文的困窘,在显示出从上到下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依赖。为此,本文紧扣专业培养方案与大学三大职能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构建共生系统克服路径依赖、以科学研究优势涵养人才培养优势、以服务媒体引发媒体建立合作共赢理念的主张,以期切实促进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促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经类院校 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学位 共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
作者 曹志伟 《新闻论坛》 2021年第6期110-112,共3页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的积极探索,对财经新闻方向为代表的新闻学专业特色建设和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财经新闻人才如何高质量培养,重新成为了新闻传播教育领域重点探讨的话题。20多年来,财经与新闻的融合浅尝辄止,未有所突破...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的积极探索,对财经新闻方向为代表的新闻学专业特色建设和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财经新闻人才如何高质量培养,重新成为了新闻传播教育领域重点探讨的话题。20多年来,财经与新闻的融合浅尝辄止,未有所突破。面向新时代,结合新文科建设的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基本抓手,财经新闻人才提质需要从专业培养的范式转换、专业课程特色打造、培养理念路径探索三个维度加以探究,结合新闻传播教育的价值关怀,实现理念创新与高质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经新闻 人才培养 特色打造 理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学创作的风险与伦理规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永杰 刘英姿 《写作》 2024年第5期23-31,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由算法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ChatGPT正不断完善,在多个领域内实现应用。然而,在技术监管缺失、侥幸心理作祟等因素的推动下,ChatGPT写作的负面影响逐渐渗入文学作品创作、出版领域,导致创作不端现象出现。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由算法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ChatGPT正不断完善,在多个领域内实现应用。然而,在技术监管缺失、侥幸心理作祟等因素的推动下,ChatGPT写作的负面影响逐渐渗入文学作品创作、出版领域,导致创作不端现象出现。由于算法黑箱、标准缺失等情形的客观存在,文学创作等领域对于判定文学工作者是否使用ChatGPT写作存在一定困境。基于ChatGPT写作鉴定难、取证难、追责难等问题,应在落实原有创作规范的基础上正确认识ChatGPT,做到开发与监管相结合,同时通过加强个人能力及创作道德培养、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等方式对ChatGPT代写文学作品起到恰当规范、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辅助写作 创作不端 文学出版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化或赋新:史传传统视域下的革命历史叙述
4
作者 刘霞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创作实践中表征出对史传传统如重“正史”、秉“实录”、喜“奇异”等叙事理念的无意识内化,对结构体例、客观呈现、“异人异相”等叙事策略的有限度借鉴,而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扬与历史观念的更新等又赋予“以史为鉴...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创作实践中表征出对史传传统如重“正史”、秉“实录”、喜“奇异”等叙事理念的无意识内化,对结构体例、客观呈现、“异人异相”等叙事策略的有限度借鉴,而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扬与历史观念的更新等又赋予“以史为鉴”“叙事干预”“体兼赋颂”等一定新意,甚至呈现出某种背离意图。这种既内化、借鉴又赋新、背离的特质使得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独特的文学谱系,人们在奉其为“红色经典”的同时,对其艺术价值与运思方式褒贬不一。深度探究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思其存在缘由,有利于重识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丰富性以及中国文学传统的当代传承状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叙述 史传传统 内化 借鉴 赋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政德思想及其对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5
作者 王华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论语》是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政德思想,表现在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取信于民的民本思想、身正为范的行为准则、任人唯贤的人才理念等方面。新时代实现政德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领导干部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论语》是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政德思想,表现在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取信于民的民本思想、身正为范的行为准则、任人唯贤的人才理念等方面。新时代实现政德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领导干部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心怀取信于民的执政理念,重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干部选拔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政德思想 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飞宇“三思”的艺术——评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
6
作者 蒋维 《百家评论》 2024年第3期61-74,共14页
《欢迎来到人间》以医学题材和医患关系为表层主题,揭示了快速现代化与全球化时代里的个体精神困境,表达了现代性的“哲思”:速度政治、商业逻辑等宏观权力以及空间权力、人际微观权力等对当代社会人格的影响与塑形;小说“构思”颇具匠... 《欢迎来到人间》以医学题材和医患关系为表层主题,揭示了快速现代化与全球化时代里的个体精神困境,表达了现代性的“哲思”:速度政治、商业逻辑等宏观权力以及空间权力、人际微观权力等对当代社会人格的影响与塑形;小说“构思”颇具匠心:以傅睿在田菲和小蔡身上的两重心理投射和潜意识情感作为推进情节的显/隐、主/次的动力,完成了傅睿在理想化自我/真实自我中的冲突与挣扎,以及结构上的外/内、显/隐的两重叙事动力的逻辑闭环,并且还运用了对照和反衬等手法以强化艺术效果;此外,作者在既往小说的“情思”结构的基础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扩容,丰富了我们时代文学的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欢迎来到人间》 “三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机制的探讨——基于财务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俊菊 吕雅楠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9-20,共2页
财务核心能力对于促进财务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财务的可持续发展,从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动因机制、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财务核心能力 可持续发展 财务竞争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学经典与新媒体传播 被引量:4
8
作者 戴文红 张昊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145-151,共7页
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不断被传播和解读,产生常读常新的意义和美感,折射出与新时代合拍的文化价值,这正是其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当今,文学经典在媒体融合的传播语境下异彩纷呈。因此,审视其当代呈现,将新型的媒介... 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不断被传播和解读,产生常读常新的意义和美感,折射出与新时代合拍的文化价值,这正是其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当今,文学经典在媒体融合的传播语境下异彩纷呈。因此,审视其当代呈现,将新型的媒介传播与传统的传播相结合,寻找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加以合理利用,乃是推动文学经典传播,丰富全民阅读内容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媒介融合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智共生的雅致写作——叶广芩小说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翠芳 施战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似乎充满了太多要夺人眼球的凌厉劲儿,诸多的作品把生活的匪夷所思和不可思议一遍遍安插其中,结果是戏剧化的尘土扬得过头了,但是现实体验和价值判断常常处于一种悬空状态,在一番熏眼呛鼻之后,阅读者毫无例外都...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似乎充满了太多要夺人眼球的凌厉劲儿,诸多的作品把生活的匪夷所思和不可思议一遍遍安插其中,结果是戏剧化的尘土扬得过头了,但是现实体验和价值判断常常处于一种悬空状态,在一番熏眼呛鼻之后,阅读者毫无例外都会感到失落和空虚。于是,人们更期待一种自然的宁静的写作,那种将人生际遇和生存感喟相结合的写作,那种字句流畅、节制优雅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叶广芩 小说 共生 情智 九十年代 价值判断 人生际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广播认知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鼎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6-722,共7页
广播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出现不久便被引进到中国来,并在传播观念和传播实践上产生了种种影响。从广播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出发,具体对应着本体方面的科学技术和有声语言传播;节目方面的宣传、教育、新闻、娱乐;管理... 广播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出现不久便被引进到中国来,并在传播观念和传播实践上产生了种种影响。从广播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出发,具体对应着本体方面的科学技术和有声语言传播;节目方面的宣传、教育、新闻、娱乐;管理方面等问题,分析了民国时期(1920-1949)国人的对广播认知,认为其表现特点有应用性强、专业化程度高、领域广泛等,对今天的广播电视学术探讨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广播 认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格局中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翠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6期65-70,共6页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调整和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少数民族作家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如魔幻现实主义和寻根文学等,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逐渐觉醒,少数民族作家们努力发掘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并将民族文化自觉融入到...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调整和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少数民族作家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如魔幻现实主义和寻根文学等,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逐渐觉醒,少数民族作家们努力发掘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并将民族文化自觉融入到创作中去。然而,随着全球化文化∕资本的流动加速,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作家却陷入了新的认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作家 多元文化格局 身份建构 扎西达娃 寻根文学 乌热尔图 民族文化身份 国家主流意识 张承志 小说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权资源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基于版权经济解释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苏秋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9,共10页
资源基础理论为研究版权经济的发展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版权经济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而且能促进技术进步,对创意环境治理、解决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问题也有积极作用。其经济增长... 资源基础理论为研究版权经济的发展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版权经济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而且能促进技术进步,对创意环境治理、解决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问题也有积极作用。其经济增长效应作用路径有两条:一是版权资源要素以直接生产投入要素参与社会生产,提高产出;二是版权资源要素作为间接生产投入要素参与社会生产,通过发挥对技术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 版权经济 经济增长 生产性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的逻辑与时代的疼痛——余一鸣小说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根红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余一鸣是近年来江苏文坛迅速崛起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不二》、《入流》、《风生水起》、《放下》等一经发表便广受文坛瞩目。在关注资本话语的过程中,余一鸣始终将目光投射向普通大众,试图揭示资本化生存背景下人性的失落与异化。
关键词 资本化 小说 疼痛 逻辑 青年作家 《放下》 生存背景 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都剌与僧道的交游酬唱述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世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元代统治者采取优容的宗教政策,使诸宗教得以广泛地传播与发展。在那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身于答失蛮(穆斯林)之家的萨都剌,与佛教的禅宗、律宗和藏传佛教等名僧及道教的正一派、茅山派等名道士频繁交游酬唱,其中不乏富有诗名的释道... 元代统治者采取优容的宗教政策,使诸宗教得以广泛地传播与发展。在那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身于答失蛮(穆斯林)之家的萨都剌,与佛教的禅宗、律宗和藏传佛教等名僧及道教的正一派、茅山派等名道士频繁交游酬唱,其中不乏富有诗名的释道名流。其倡和诗章不仅是宗教人士与文士阶层之间交往互动结成密切友谊的颂歌,也是释道二教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反映。与此同时,萨都剌在亲密接触僧道的过程中不免受到浸染,其人生志趣和诗歌创作也表现出禅思和道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都剌 僧道 交游酬唱 禅思道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以来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根红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84-90,共7页
新时期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文化启蒙、消费主义以及全球化等文化思潮,我国的电影风格也随着社会变迁而有所转型,从旨在赢得西方认同的自我民俗与寓言过渡到市场化时期立足国内的都市影像,直到新世纪后,我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大片时代... 新时期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文化启蒙、消费主义以及全球化等文化思潮,我国的电影风格也随着社会变迁而有所转型,从旨在赢得西方认同的自我民俗与寓言过渡到市场化时期立足国内的都市影像,直到新世纪后,我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大片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风格 新世纪 中国电影 陈凯歌 改编 第五代导演 文学作品 民俗 文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学》的文化意义与生存困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翠芳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2期65-70,共6页
世界性的文化发展趋势证明:多元的差异性的文化结构才能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民族文学》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其创刊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文学概念而言,是一种建构性的文化策略和构想。由此,一直被遮蔽的隐形的边缘文... 世界性的文化发展趋势证明:多元的差异性的文化结构才能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民族文学》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其创刊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文学概念而言,是一种建构性的文化策略和构想。由此,一直被遮蔽的隐形的边缘文化获得了表述自己的空间。从文化地理学上说,文学文本“能告诉居民与读者有关某个民族的故事,他们的观念信仰和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生存困境 文化意义 文化发展趋势 文化地理学 文化结构 文学期刊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文化现象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翠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7,共4页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体现出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文艺政策,参与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和话语建构。然而,从以往十一届评奖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如审美标准模糊与运行机制不够透明、民族...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体现出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文艺政策,参与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和话语建构。然而,从以往十一届评奖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如审美标准模糊与运行机制不够透明、民族特质淡化与文化张力不足、现实表达的匮乏与乡土叙事的依赖。因此,"骏马奖"和少数民族文学作家要想获得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认同,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马奖 评奖机制 民族特质 文化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诉求与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翠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51-56,共6页
文学史是对文学秩序进行排列和定位的学术样态,它以"入史册"、"排座次"和"进教材"等方式确立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显然,这种被封圣和加冕的抉择中必然含有话语权力的博弈。因为"经典的确立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问题,与之相关... 文学史是对文学秩序进行排列和定位的学术样态,它以"入史册"、"排座次"和"进教材"等方式确立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显然,这种被封圣和加冕的抉择中必然含有话语权力的博弈。因为"经典的确立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问题,与之相关的还有对经典确立的历史环境及其需要"。具体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史 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 学术 经典化 著作 诉求 文学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罂粟丛书”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生产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根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3,共4页
"红罂粟丛书"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套丛书,并成为1995年后女性文学丛书出版的范例。"红罂粟丛书"开启了出版市场的女性文学丛书路线和对女性作家的性别消费,为文学出版的市场化转型提供了... "红罂粟丛书"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套丛书,并成为1995年后女性文学丛书出版的范例。"红罂粟丛书"开启了出版市场的女性文学丛书路线和对女性作家的性别消费,为文学出版的市场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启蒙作用。然而,随着出版市场对女性作家过度的商业征用,女性文学开始走向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罂粟丛书 出版机制 女性文学 市场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视角细读《婴宁》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建梅 《蒲松龄研究》 2013年第1期33-43,共11页
中国传统文学中,"花"是女性的生殖、性、爱情、青春和命运的象征;女性的"笑"因涉及主动和性感而受到文化规训;"哭"是作为弱势性别的女性特质,也是文化规范内女性宣泄和悲悼自身他者命运的合法途径。《婴... 中国传统文学中,"花"是女性的生殖、性、爱情、青春和命运的象征;女性的"笑"因涉及主动和性感而受到文化规训;"哭"是作为弱势性别的女性特质,也是文化规范内女性宣泄和悲悼自身他者命运的合法途径。《婴宁》中的"花"凸显出婴宁对于"第二性"的女性身份的体认和抵抗;"笑"是婴宁礼教之外的天性;婴宁"不笑"之后的"涕零"和"哀痛"之哭中,潜藏着丰富的对女性身份体验和认同的无奈和悲凉。《婴宁》是一个反映女性的"自我"沦陷和"他者"形象浮现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宁 女性视角 “自我”与“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