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探索构建学位研究生培养之共生系统——以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为例 |
毛颖
|
《传媒论坛》
|
2021 |
0 |
|
2
|
新文科背景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
曹志伟
|
《新闻论坛》
|
2021 |
0 |
|
3
|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学创作的风险与伦理规制研究 |
段永杰
刘英姿
|
《写作》
|
2024 |
1
|
|
4
|
内化或赋新:史传传统视域下的革命历史叙述 |
刘霞云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5
|
《论语》中的政德思想及其对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
王华
|
《领导科学论坛》
|
2024 |
0 |
|
6
|
毕飞宇“三思”的艺术——评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 |
蒋维
|
《百家评论》
|
2024 |
0 |
|
7
|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机制的探讨——基于财务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
徐俊菊
吕雅楠
|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8
|
传统文学经典与新媒体传播 |
戴文红
张昊雯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7 |
4
|
|
9
|
情智共生的雅致写作——叶广芩小说论 |
李翠芳
施战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0
|
民国时期的广播认知 |
谢鼎新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1
|
多元文化格局中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 |
李翠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3
|
|
12
|
版权资源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基于版权经济解释的定量分析 |
张苏秋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3
|
资本的逻辑与时代的疼痛——余一鸣小说论 |
周根红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2
|
|
14
|
萨都剌与僧道的交游酬唱述论 |
龚世俊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3
|
|
15
|
90年代以来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
周根红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2
|
|
16
|
《民族文学》的文化意义与生存困境 |
李翠芳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2
|
|
17
|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文化现象反思 |
李翠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8
|
学术诉求与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 |
李翠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1
|
|
19
|
“红罂粟丛书”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生产 |
周根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0
|
性别视角细读《婴宁》的悲剧意蕴 |
蒋建梅
|
《蒲松龄研究》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