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贫困大学生研究回顾与展望(1994-2020年) 被引量:18
1
作者 甘诺 王翔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67,共6页
中国高校自从开始进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公费和自费并轨以来,贫困大学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中国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创新阶段”四个时期,研究热点集中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心理健... 中国高校自从开始进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公费和自费并轨以来,贫困大学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中国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创新阶段”四个时期,研究热点集中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心理健康、认定、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五个领域。展望未来,贫困生研究呈现出扶困助学法制化、研究主题纵深化与研究方法多元化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资助育人 贫困生认定 贫困代际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社区社会生态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阳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118,共3页
传统校园社会向现代高校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校学生社区的日臻成熟。高校社区社会生态的优劣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取向、行为规范、心理品质和文化镌刻,乃至对未来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倾向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 传统校园社会向现代高校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校学生社区的日臻成熟。高校社区社会生态的优劣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取向、行为规范、心理品质和文化镌刻,乃至对未来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倾向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区所具有的信息化社会特征,公共管理及社会行为特征,道德期待与文化选择特征,认为对这个系统的深度认识和把握,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审视学生工作变革走向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区 社会生态 社会特征 学生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的经管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红亮 毛泽盛 +1 位作者 张小荣 程世伟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5,共8页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被公认为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偏软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被广为诟病,人才培养的规格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创...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被公认为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偏软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被广为诟病,人才培养的规格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目前一些高校在经管类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出现重"量"不重"质"现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普遍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个别培养,轻合作交流;重指导式教学,轻启发式教学等四个方面成为影响经管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针对现行经管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合作交流,创造开放学习氛围;重能力培养,提高创新研究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改革构想,从而将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融入经管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以改善并提升经管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经管类专业硕士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苓实学教育思想及其践行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国 胡金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7-53,共7页
张伯苓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倡导的实学教育使得私立南开大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蜚然海内外。考察张伯苓的实学教育不难看出其实质是继承和发扬了晚清实学精神,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些鲜明的个人特... 张伯苓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倡导的实学教育使得私立南开大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蜚然海内外。考察张伯苓的实学教育不难看出其实质是继承和发扬了晚清实学精神,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些鲜明的个人特色以及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坚定的教育信念、开放的文化心态、立足现实、遵循教育规律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等,在今天看来依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苓 实学教育 私立南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激励观的理论意蕴及实践形态 被引量:3
5
作者 裴银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2,共2页
从理论价值向度分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建立辅导员激励观的理论根基,把握先进科学的激励理念是建立辅导员激励观的思想前提,以人为本和人的自我实现是建立辅导员激励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从实践向度看,科学发展是激励... 从理论价值向度分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建立辅导员激励观的理论根基,把握先进科学的激励理念是建立辅导员激励观的思想前提,以人为本和人的自我实现是建立辅导员激励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从实践向度看,科学发展是激励之基,改革是激励之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建设 激励观 理论意蕴 实践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组织结构与学风建设困境之关系初探
6
作者 秦韶华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10期14-15,共2页
高校体制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揆诸历史,我们发现体制改革一直在前行,高校科层制组织结构却呈现出粘滞固化的现象。而这与学风建设本身具有的多棱镜效应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冲突。劳动分工细化及严格的规章制度带来的僵化体制、自上而下... 高校体制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揆诸历史,我们发现体制改革一直在前行,高校科层制组织结构却呈现出粘滞固化的现象。而这与学风建设本身具有的多棱镜效应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冲突。劳动分工细化及严格的规章制度带来的僵化体制、自上而下的命令———执行模式无法调动底层的积极性、非人格化的倾向导致高校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激情、考核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建构等是其主要表征。这就迫切要求学校层面的统一筹划,或者谋求组织结构的改变,后者应是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结构 学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