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地产价格与土地城镇化:传导机制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2-58,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房价上涨有利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增加、促进房地产企业购地需求和人们购房需求增加,进而引致土地城镇化进程加快;(2)通过... 研究目的:探讨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房价上涨有利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增加、促进房地产企业购地需求和人们购房需求增加,进而引致土地城镇化进程加快;(2)通过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证实,不管是全国还是3大地区商品房价格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商品房价格提高1%,城市建成区面积将增加0.18个百分点;(3)不同类型(住宅、商业和其他)房价对土地城镇化的作用存在差异,商业和其他用房价格变动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通过抑制住宅价格过快上涨可以有效减缓土地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房地产价格 城镇化 机制 财政自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分权与城市扩张:基于公地悲剧的解释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公地悲剧"理论为分析的起点,阐释了地方政府在分权体制下的行为选择对城市扩张带来的影响。由于各地区的策略选择趋于一致,结果最优点个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各地区纳什均衡所确定的城市扩张面积总和大于全国最优... 以"公地悲剧"理论为分析的起点,阐释了地方政府在分权体制下的行为选择对城市扩张带来的影响。由于各地区的策略选择趋于一致,结果最优点个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各地区纳什均衡所确定的城市扩张面积总和大于全国最优的城市扩张面积,导致了城市过度扩张。采用System-GMM法对我国1999—2008年分省份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后证实,分权对城市扩张起到正向影响,在影响程度上支出分权大于收入分权,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努力也推动了城市扩张,需要中央政府通过"做对激励"和"做对协调"的相关政策措施来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从而实现合理的城市扩张。同时,还发现滞后一期的城市扩张对当期的城市扩张存在正向影响;土地市场建设有利于减缓城市扩张的速度,但效果尚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城市扩张 公地悲剧 地方财政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生育率及人口稳定状态的老龄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增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人口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更替水平,中国陷入了"超低生育率"陷阱,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将会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格局。从欧洲16国家的人口政策来看,一方面,均鼓励国民生育,因此,国民的生育会被认为是一种丰厚的"福利&quo... 人口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更替水平,中国陷入了"超低生育率"陷阱,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将会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格局。从欧洲16国家的人口政策来看,一方面,均鼓励国民生育,因此,国民的生育会被认为是一种丰厚的"福利";另一方面,他们均采取了移民来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迅猛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有所启示呢?鉴于此,笔者引入了一个静态开放式的人口模型,对人口迁移率和生育率做一个权衡和取舍。通过对中欧各国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率及人口生育率的测算与对比结果,发现人口迁移能够减轻移入国家和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有人口迁入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有较强的减弱效应,人口年龄结构将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移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口增长率,会使得人口的年龄分布更加年轻化。这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缓解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从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中国内部人口的生育率和适度"高技术"移民政策这两个视角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即一方面,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中国内部人口的生育率。选择适当的生育模式,进一步落实父母"单独"家庭的"二孩"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各种吸引政策,鼓励国外高素质人力资源移民中国,更好的完善人力资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替水平 权衡 人口平衡状态 老龄化 人口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个体特征与逃课行为分析——基于756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永乐 宫建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7,共4页
虽然大学生逃课受到学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仍无法解释同一班级学生存在的是否逃课行为差异。因而,文章重点关注大学生个体特征与逃课行为的逻辑关系,并以756位在校大学生的逃课行为调查问卷为基... 虽然大学生逃课受到学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仍无法解释同一班级学生存在的是否逃课行为差异。因而,文章重点关注大学生个体特征与逃课行为的逻辑关系,并以756位在校大学生的逃课行为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所处的宿舍学习氛围、来自家长的期望和自身家庭情况对学生逃课行为影响显著,而除了性别以外的个体基本信息与逃课行为关系不大。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在加强学校层面考核管理(如增加考试次数、严格监考制度等)的前提下,逃课治理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尤其是关注学生所处的小环境(宿舍和家庭)对学生逃课影响的内在机理,逃课治理不仅与教务相关,还与学工相连。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学生学习信息的家长共享和反馈机制,学校与家长协同;二是健全和完善学习型宿舍评选、表彰与推广,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特征 逃课 环境影响 二元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伤社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内在逻辑与经验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增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逆向选择是"雇主完全责任"保险市场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会导致保险市场的失灵。通常认为工伤社会保险能够克服逆向选择。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也存在内化性不足,从而使得制度的逆向选择问题难以有效地规避。由于目前中国工伤社会... 逆向选择是"雇主完全责任"保险市场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会导致保险市场的失灵。通常认为工伤社会保险能够克服逆向选择。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也存在内化性不足,从而使得制度的逆向选择问题难以有效地规避。由于目前中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逆向选择问题仍很严重。笔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条件下,通过对工伤社会保险缴费率实行差别费率的分类设计合约组合、建立起一套激励相容机制,是解决当前中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社会保险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差异化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