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服务悖论到价值释放:公共数据供给的治理逻辑重构与优化路径
1
作者 薛金刚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70,共10页
基于公共服务逻辑视角的研究发现,公共数据供给是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公共服务过程。公共数据的特殊属性使从公民数据到公共数据的转变过程成为“惊险一跃”。当前主要矛盾在于:社会公众缺乏参与公共数据供给过程的制度... 基于公共服务逻辑视角的研究发现,公共数据供给是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公共服务过程。公共数据的特殊属性使从公民数据到公共数据的转变过程成为“惊险一跃”。当前主要矛盾在于:社会公众缺乏参与公共数据供给过程的制度化渠道,引发数据公益与变现、数据服务与参与、数据安全与需求等“服务悖论”。为克服这种结构张力,亟需把社会公众的主动参与纳入公共数据供给的服务过程中,通过创新协作模式、完善制度设计、重构价值共识,平衡公共数据供给的活力与秩序,实现公共数据供给的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供给 服务悖论 公共服务逻辑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压力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扩散?——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例 被引量:62
2
作者 赵强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19,204,共17页
论文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制度压力及其他地方政府本身特征因素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影响的模型。通过对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分别揭示强制压力、同行压力和其他政府自身特征因... 论文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制度压力及其他地方政府本身特征因素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影响的模型。通过对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分别揭示强制压力、同行压力和其他政府自身特征因素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压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因素,强制压力和同行压力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扩散正相关,而城市辖区面积的大小和城市行政层级的高低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扩散负相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扩散正相关。上述研究发现对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可为我国培育和推广卓越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创新扩散 网格化管理创新 强制压力 同行压力 事件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加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差异分析——基于南京X大学与曼尼托巴大学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玉山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6,60,共7页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的关键要素,是学生评教质量保证的基础,关系到学生评教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中加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存在结构差异、参与主体差异、视角差异、科学性与民主性差异及刚性与弹性差异。目前,改革我国大...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的关键要素,是学生评教质量保证的基础,关系到学生评教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中加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存在结构差异、参与主体差异、视角差异、科学性与民主性差异及刚性与弹性差异。目前,改革我国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需要科学界定学生评教的本质要义,维护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利益,正确理解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科学性的内涵,增强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规范性和制度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拿大 大学 学生评教 指标体系 曼尼托巴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本土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广忠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3,共4页
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与公共事业改革方向、途径的认识。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现阶段,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由政府、执政党、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 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与公共事业改革方向、途径的认识。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现阶段,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由政府、执政党、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构成的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则可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 主体与客体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创新策略研究——以对大学知识产权事务的介入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建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2,共6页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创新策略是美国走向并保持强国地位的有力举措,其中对大学知识产权事务的巧妙介入堪称典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判例研究法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利用宪法"知识产权保护权"条款的明示性专有权力...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创新策略是美国走向并保持强国地位的有力举措,其中对大学知识产权事务的巧妙介入堪称典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判例研究法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利用宪法"知识产权保护权"条款的明示性专有权力,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知识产权走向、决定大学知识产权权限、介入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大学知识产权成果、规制大学知识产权行为、形成大学知识产权判例等方式来驱动大学创新创业,从而形成一种依"知识产权保护权"条款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充分而适当地行使着这种高等教育公共治理权,通过谨慎而善意地介入大学知识产权事务,起到了以"知识产权保护权"之火点燃大学创新创业之油之功效并有效达成了实现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联邦政府 大学 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公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教育扩张政策与教育收益率的城乡差异
6
作者 方超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通过教育收益率的因果性和异质性测量,实证评估了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个体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发现,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城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作用高于农...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通过教育收益率的因果性和异质性测量,实证评估了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个体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发现,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城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作用高于农村,因而教育功能具有“城市偏向型”的特征;(2)利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非农户籍具有更强的个体增收效应,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城镇,大学教育收益率高于义务教育阶段,揭示了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个体增收效应具有“农村导向型”的特征;(3)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义务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具有缩小城乡劳动力组内工资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扩张政策 教育收益率 城乡差异 收入分配效应 无条件处理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共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家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系到我国高质量发展整体战略布局的顺利实施。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承载着公共价值创造的应然逻辑。具体而言,识别人民需求是人民权益高质量实现的价值起点,解决公共问题是公共权力高质量运行的价值目...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系到我国高质量发展整体战略布局的顺利实施。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承载着公共价值创造的应然逻辑。具体而言,识别人民需求是人民权益高质量实现的价值起点,解决公共问题是公共权力高质量运行的价值目标,共享发展成果是公共利益高质量分配的价值归宿。然而,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服务、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科层治理与民主治理等多重张力关系引发的公共价值失灵,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关键障碍。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需要迈向公共价值治理的创新实践,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为此,应创新服务式治理,回应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发展协商式治理,破除集体行动的价值困境;推进合作式治理,促进效率与民主的价值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国家治理 公共价值创造 公共价值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力资本到国家知识资本:学历教育、认知能力对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方超 丁洁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4,共13页
从人力资本数量到人力资本质量的转变是构建国家知识资本的必由之路。以国家知识资本为切入点,基于经典明瑟工资决定方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对学历教育、认知能力与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准... 从人力资本数量到人力资本质量的转变是构建国家知识资本的必由之路。以国家知识资本为切入点,基于经典明瑟工资决定方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对学历教育、认知能力与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发现学历教育、读写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工资收入效应分别为6.2%、40.1%和62.9%;运算能力的工资收入效应最高,但忽视认知能力导致明瑟方程高估了学历教育的经济价值。(2)机制分析发现学历教育通过影响认知能力进而影响劳动者工资水平,尤其是认知能力中运算能力的中介效应高达63.4%;学历教育每上升1年,劳动者的读写和运算能力将分别提高2.8%和2.9%;接受大学教育能将劳动者的读写和运算能力分别提高10.7%和18.8%;相比于其他各学历教育层级,高等教育在提升劳动者的认知能力方面作用巨大。(3)异质性分析发现学历教育与认知能力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在不同工资分位点上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而言,其学历教育和认知能力的工资收入效应也有所不同,而学历教育对认知能力的异质性影响表现为教育更有助于提高低读写能力和高运算能力者的认知能力发展。以上结论在替换新近的数据样本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因而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构建国家知识资本的可能方案:在深化教育事业改革以促进个体增收的基础上,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拔尖创新能力作为微观教学活动的关键导向,拓宽认知能力在传统学业课程之外的多维度效用,从而更好地释放国家知识资本在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方面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知识资本 学历教育 认知能力 教育回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政府创新:基于数据流的公共价值创造 被引量:39
9
作者 赵强 单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7,共5页
本文讨论了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政府利用大数据能够解决的公共治理难题。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流的公共价值创造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大数据政府创新公共价值实现的要件。最后从大数据管理局的设立、数据开放、大数... 本文讨论了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政府利用大数据能够解决的公共治理难题。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流的公共价值创造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大数据政府创新公共价值实现的要件。最后从大数据管理局的设立、数据开放、大数据国家战略以及大数据人力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大数据政府创新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政府创新 公共治理难题 大数据流 公共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扩招政策降低了城镇劳动力的大学教育溢价吗?——基于反事实选择的因果关系推断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方超 黄斌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两轮收入调查数据,采用微观计量实证研究方法,基于教育选择的反事实选择框架,揭示了高校扩招政策与城镇劳动力大学教育溢价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通过基准回归估算出整体教育回报率由2007年...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两轮收入调查数据,采用微观计量实证研究方法,基于教育选择的反事实选择框架,揭示了高校扩招政策与城镇劳动力大学教育溢价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通过基准回归估算出整体教育回报率由2007年的7.1%上升到2013年的9.1%,分教育层级回归揭示了大学教育收益率在扩招政策前后均高于高中教育阶段,但在利用工具变量法纠正了内生性偏估后,城镇劳动力的整体教育回报率由14.1%下降到了9.1%,而纠正了自选择偏差后,整体教育回报率则由2007年的5%上升到了2013年的10.7%;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现数据平衡后,通过平均处理效应估算出大学教育的年收益率由2007年的9.5%~9.75%上升到了2013年的11.425%~11.925%,验证了扩招政策并未降低城镇劳动力的大学教育溢价。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人力资本梯度升级至研究生教育层级,逐渐收敛由市场因素与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城镇收入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溢价 反事实选择 人力资本 教育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价值”视角下“以宅兴业”的联动效应与多元路径研究
11
作者 张兆亮 黄建伟 邹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1,共13页
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乡村发展的现实情境,从“资源-价值”视角构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1年“村庄问卷”数据,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析村庄资源环境与多主体价值共创机制对闲... 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乡村发展的现实情境,从“资源-价值”视角构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1年“村庄问卷”数据,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析村庄资源环境与多主体价值共创机制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发展乡村产业的联动效应与多元路径。研究发现:“以宅兴业”是乡村内外部资源组合式激活,多主体价值共创的结果,单一因素并非其必要条件;不同类型乡村的驱动路径不尽相同,可归纳为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和集聚提升型三条产业发展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三条组态路径的核心条件均是较高的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能力、管理服务能力以及村集体组织管理能力,即地方政府与村集体行为能力的有效发挥及联动效应的形成,是各类乡村“以宅兴业”成败的关键。本文从组态视角系统阐释“以宅兴业”的多元驱动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领域从单一权变向整体多维视角的研究范式转变,为乡村“以宅兴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宅基地 乡村产业 组态路径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技能互补、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与中国大学教育溢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超 黄斌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共11页
利用我国1996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并改进总量生产函数构建规模报酬可变的二级CES生产函数,采用空间计量研究方法实证检验我国资本—技能和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下的大学教育溢价。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存度较强,人力资本... 利用我国1996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并改进总量生产函数构建规模报酬可变的二级CES生产函数,采用空间计量研究方法实证检验我国资本—技能和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下的大学教育溢价。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存度较强,人力资本与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不足,但具备大学教育程度的高阶人力资本较非大学教育的低阶人力资本有着更强的不可替代性;高、低阶人力资本在样本期内能显著提高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的取值区间为[0.005 653 1,0.516 883 4]。高—低阶人力资本在地理空间上的自相关性较强,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资本—技能互补为正向机制;高阶人力资本的空间增长效应大于资本投入的弹性产出;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使高校扩招政策并未降低大学教育溢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技能互补 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 异质型人力资本 教育人力资本 大学教育溢价 大学教育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1-188,共8页
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是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点议题。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最新一轮研究数据,基于公共教育扩张政策提供的自然实验,对教育与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作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的自我评价存在显著... 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是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点议题。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最新一轮研究数据,基于公共教育扩张政策提供的自然实验,对教育与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作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的自我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居民自评幸福的比例为72.73%,高于农村居民的72.54%;(2)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发现城乡居民接受学历教育年限提高1年,主观幸福感将提高0.006个单位值,证伪了“教育与幸福悖论”的存在;(3)利用两阶段工具变量估计发现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随学历教育层级变化具有异质性的特征,义务教育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但接受大学教育能将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提高0.265个单位值。最后提出深化教育事业改革、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城乡居民 幸福感 教育扩张政策 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学模拟——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云鹏 孙燕 +1 位作者 王小丽 蔡玉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157,共6页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模拟是实现区域土地科学规划与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拟的动力学模型。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区,对江宁区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模拟是实现区域土地科学规划与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拟的动力学模型。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区,对江宁区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根据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土地利用 动力学模拟 南京市江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高立 李发志 +2 位作者 张建 范业婷 饶芳萍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5-1204,共10页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绿色转型的关键途径。基于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数据,系统探讨环境规制对污染和碳排放的协同减排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强度与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呈现出明显的时空格局演变。...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绿色转型的关键途径。基于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数据,系统探讨环境规制对污染和碳排放的协同减排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强度与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呈现出明显的时空格局演变。②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污染物与碳排放强度,对减污降碳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③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环境规制影响减污降碳协同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即环境规制政策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污染物与碳排放双减。④随着绿色技术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差异,即由初期的不显著逐渐向显著促进转变,展现出门槛效应特征。⑤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环境规制不仅在本地层面显著促进了减污降碳协同,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了邻近地区的减污降碳协同,表现出较强的政策扩散效应。建议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加速绿色技术升级;优化环境规制,实施精准化、分阶段政策;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区域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减污降碳协同 长江经济带 影响机制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学术绩效的外部治理——以政府的“权力依据”为研究线索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建伟 陈莹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106,共7页
美国联邦政府对大学学术绩效的介入主要表现在依据"开支权"对大学教育绩效和依据"知识产权保护权"对大学研究绩效的干预、规制和影响上;而州政府对大学学术绩效的介入则主要表现为对公立大学实施"州政府问责制... 美国联邦政府对大学学术绩效的介入主要表现在依据"开支权"对大学教育绩效和依据"知识产权保护权"对大学研究绩效的干预、规制和影响上;而州政府对大学学术绩效的介入则主要表现为对公立大学实施"州政府问责制"和对私立大学进行"许可式监控"。两者根据自身的权能,依法主动承担各自在大学学术绩效外部治理中的主要责任,对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增进大学公共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结论认为,美国大学学术绩效外部治理的大致范围和方式方法能从治理主体的权力依据中找到重要线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作为大学学术绩效的外部治理主体同中有异。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强国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可以根据本国的国情和高等教育体制,合理借鉴美国政府对大学学术绩效的治理思路和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大学 学术绩效 外部治理 权力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构建 被引量:33
17
作者 韩力争 傅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界定,参考自我效能理论在一些领域应用的量表构建,确立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通过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编制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稿;...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界定,参考自我效能理论在一些领域应用的量表构建,确立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通过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编制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稿;经过对量表进行4稿修改、筛选、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形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本结构,即:2个分量表、9个因素、92个测题。经过统计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量表编制 创业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被引量:172
18
作者 秦建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提高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但是,伴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面积扩招,大学生就业质量急剧下降。本文在关注大学生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索了建立大学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指标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质量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核算及其分担研究——基于2005—2014年的南京市数据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永乐 代安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包括空间转移和生活融入两个阶段,安居(有房住)和乐业(有工作)是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内涵,由此将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三类不同支付主体对相关成本的分担。以南京市为例的分析表明,2005—2014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成...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包括空间转移和生活融入两个阶段,安居(有房住)和乐业(有工作)是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内涵,由此将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三类不同支付主体对相关成本的分担。以南京市为例的分析表明,2005—2014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成本持续走高;在各主体分担的成本中,私人成本要高于公共成本和企业成本;私人成本与居住成本的变化趋势相近,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支付的公共成本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相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较小。有鉴于此,政府应当发挥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主导作用,承担更多的支付责任,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缓解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的住房压力。同时,应建立良好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以合理匹配乃至提升各主体的分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成本核算 成本分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发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4,共10页
在充分考虑家庭教育支出对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阶层依附性时,公共教育财政投入能否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值得学术界深入讨论。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工具变量估计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单纯扩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不利于提高学... 在充分考虑家庭教育支出对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阶层依附性时,公共教育财政投入能否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值得学术界深入讨论。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工具变量估计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单纯扩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不利于提高学生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进一步通过IV-Probit回归进行机制分析,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与家庭校外补习参与之间呈U型曲线的变动关系;最后通过广义分位数回归框架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异质性影响表现为M型曲线。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应充分考虑家庭教育支出的阶层差异,通过多元化的义务教育补偿方式方可推动义务教育结果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财政投入 家庭教育支出 务教育结果表现 工具变量 广义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