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发展与教学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汤伟伟 梁瑞兵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呈现出盲目追求规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状况。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严重,高校常规教学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文章就大学生创业...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呈现出盲目追求规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状况。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严重,高校常规教学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文章就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与高校常规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深入分析,阐述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创新型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还有利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中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竞赛活动 教学研究 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宣烨 李洋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4,共13页
基于2009—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FDI可以提升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的水平,优化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FDI能够通过... 基于2009—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FDI可以提升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的水平,优化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FDI能够通过强化区域市场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等渠道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研究表明,非重污染企业与对外投资企业利用FDI强化企业ESG表现的效果更佳;市场分割程度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的地区,FDI对该地区企业的ESG表现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可以分别从强化环境目标约束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两个方面对ESG表现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ESG 融资约束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余泳泽 刘冉 杨晓章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8,共14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应从加大要素投入向结构效率提升转变。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总结出生产要素再配置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分工专业化效应三个机制。并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应从加大要素投入向结构效率提升转变。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总结出生产要素再配置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分工专业化效应三个机制。并采用静态和动态的面板模型,以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工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结构升级为主要变量,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升级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起反作用。由此,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分工专业化效应 技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差异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1,共10页
将中国产业划分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现两者的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用中国工业行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取模仿性创新的外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采取自主创... 将中国产业划分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现两者的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用中国工业行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取模仿性创新的外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采取自主创新的内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应采用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渐进性"技术进步路径;而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应采用自主创新的"一步到位"式技术进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政府激励约束与节能减排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余泳泽 杜晓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99,共7页
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29个省市的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考察了节能减排潜力的地区特征。结果显示,2003年到2009年我国年均节能潜力... 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29个省市的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考察了节能减排潜力的地区特征。结果显示,2003年到2009年我国年均节能潜力约8亿t标准煤,节能效率为0.67;年均COD减排潜力约为300万t,减排效率为0.393;年均二氧化硫减排潜力约为1 300万t,减排效率为0.345。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思路,本文提出了两个假设命题:(1)一个地区人均GDP只有越过一定的"门槛值"后,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节能减排的结构效应才能够显著体现。人均收入与节能减排效率之间存在一个"U"型关系。(2)一个地区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只有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后,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节能减排的结构效应才能够显著体现。在实证环节采用Hansen提出的"门限回归"的方法验证了以上两个假设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约束机制 节能减排效率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12
6
作者 孔群喜 王晶 王紫绮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113,共9页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渐跃升至重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能够带来中国经济的"有质"增长值得深思。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CH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了中国对...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渐跃升至重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能够带来中国经济的"有质"增长值得深思。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CH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检验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门槛效应。(2)分区域检验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三项分类指标的影响效果存在着非线性的空间差异性,但三大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3)表征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研发强度以及技术差距均能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效果,且作用过程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以上这些结论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OFDI) 逆向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质量 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被引量:9
7
作者 周绍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6-160,共5页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必要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在于能够引领技术创新走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范式、技术轨道以及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并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必要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在于能够引领技术创新走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范式、技术轨道以及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并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 技术范式 技术轨道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绍东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2,56,共4页
活跃的创新活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从5个方面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了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既定和框架结构、技术-经济范式、主体共生模式和系统治理模式、技术轨道选择以及政策配套体系等领域的研究... 活跃的创新活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从5个方面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了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既定和框架结构、技术-经济范式、主体共生模式和系统治理模式、技术轨道选择以及政策配套体系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结论认为,现有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仍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创新系统 技术-经济范式 技术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檀菲菲 陆兆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125-127,共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的前沿与热点。本文梳理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内涵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并评述了国内外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外评价方法,归纳为社会经济学...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的前沿与热点。本文梳理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内涵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并评述了国内外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外评价方法,归纳为社会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系统学方法和新兴方法并阐释其应用现状;针对1999-2013年的相关文献从评价方法、指标涉及领域和研究区域等方面剖析了国内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应用研究的变化和发展;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局限性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可持续贸易趋向与中国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金銮 《江淮论坛》 2001年第5期49-54,共6页
2 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为寻求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机制相继推出绿色贸易 (GreenTrade)等一系列政策或制度 ,取得一定成效 ,也引出不少的“争端”。在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把国际上推行绿色贸易等一系列政策或制度置入可持续发展与全... 2 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为寻求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机制相继推出绿色贸易 (GreenTrade)等一系列政策或制度 ,取得一定成效 ,也引出不少的“争端”。在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把国际上推行绿色贸易等一系列政策或制度置入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等新的运行体系中考察后发现 ,可持续消费 (SustainableConsumption)全球化趋势客观要求绿色贸易的大发展 ,这便是走向可持续贸易 (SustainableTrade)。本文从可持续消费全球化的进展与必然性角度探讨并推导出国际走向可持续贸易的大趋势 ,重点探析中国促进可持续贸易发展的策略 ,提出政府与企业协调分工的发展模式及其具体对策 ,以期为中国加入WTO提供理论与策略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全球化 可持续贸易 环境约束 政府 企业 协调分工 中国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基础研究与创新知识溢出:来自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的证据 被引量:16
11
作者 余泳泽 唐孝妍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3,共12页
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以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为外生冲击,利用了中国工企数据库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DID模型研究了高校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知识溢出... 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以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为外生冲击,利用了中国工企数据库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DID模型研究了高校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校基础研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知识溢出水平,表现为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引用率和专利产出率;(2)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组织更加完整,使得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高校基础研究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转移转化能力培养,促进知识溢出,对于校企合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塑造良好的产学研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移 知识溢出 基础研究 高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收入变动对消费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分析
12
作者 王艳 万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0,共4页
文章运用社会核算矩阵方法,就居民的收入变动对七大类消费产业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在总冲击效应方面,增加居民收入对农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大,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旅游... 文章运用社会核算矩阵方法,就居民的收入变动对七大类消费产业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在总冲击效应方面,增加居民收入对农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大,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旅游业的获益相对较小。其次,在传导路径方面,居民收入对消费相关产业的冲击,主要依赖于直接路径,即主要由直接相关产业参与冲击传导,对其他产业的辐射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最后,从路径的反馈强度和传导速度看,直接路径的反馈强度最弱,但传导速度最快,传导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 消费相关产业 社会核算矩阵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与经济韧性
13
作者 徐圆 马涛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46,共21页
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在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聚焦城市群经济效应实现的核心要素——一体化,以我国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对经济韧性的内在... 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在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聚焦城市群经济效应实现的核心要素——一体化,以我国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对经济韧性的内在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群内城市的经济韧性,但其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单中心结构突出的城市群中,过度集聚导致辐射效应受限,即便推进一体化也难以转化为韧性优势;而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城市群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形成更具韧性的空间组织形态。进一步分析显示,相较于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和小城市通过“规模借用”和“顺势调整”,在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出更强的韧性提升潜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升所带来的市场规模和资源共享、产业协作和功能分工、技术溢出和创新合作是增强群内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建议要以提升一体化水平为核心,构建产业链关联互补、城市功能错位协同的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群,同时注重培育区域性产业集群以强化本地化供应链韧性,从而抵御外部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城市群建设 一体化水平 集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核算矩阵不同更新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万兴 范金 胡汉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2,共6页
更新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作为一种非调查技术一直受到普遍重视。本文用十种更新方法,包括RAS法、交叉熵法、广义交叉熵法等,以江苏省1997年的宏观和细化SAM为初始表,将其分别更新到2002年的宏观和细化SAM。笔者... 更新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作为一种非调查技术一直受到普遍重视。本文用十种更新方法,包括RAS法、交叉熵法、广义交叉熵法等,以江苏省1997年的宏观和细化SAM为初始表,将其分别更新到2002年的宏观和细化SAM。笔者通过保号检验、方向检验和接近程度检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更新结果。研究结论显示:第一,基于商的更新方法要优于基于距离的更新方法;第二,保号类方法不仅具有保号的功能,而且在方向检验和接近度检验中有着良好表现;第三,对某些重要系数采用适当的外生估算方式,可以提高SAM更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核算矩阵 更新方法 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游客感知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钟士恩 张捷 +3 位作者 章锦河 万绪才 吴丽敏 周雪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167,共7页
成为世界遗产仅是遗产保护和价值阐释、传播的起点,但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OUV)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全球视野和本土意境下的阐释差异。文章以中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的三清山、九寨沟、江南水乡为例,阐释突出... 成为世界遗产仅是遗产保护和价值阐释、传播的起点,但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OUV)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全球视野和本土意境下的阐释差异。文章以中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的三清山、九寨沟、江南水乡为例,阐释突出的普遍价值OUV(概念+十项评估标准+完整性和/或原真性+足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提出了将国际语境与本土语境有机结合的OUV评价新标准。首先,OUV虽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评选世界遗产时的主要依据,但在挣脱国家界限特别是要求当事国按照OUV的标准、惯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价值丢失的问题。其次,虽然OUV是由UNESCO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得出(显然定性、无分值的),但通过强化量表设计过程的逻辑判断和理性对待信度和效度问题,OUV可以通过Liket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OUV能够被公众理解和欣赏。再次,OUV的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既存在共性特征,亦存在差异特征(即价值丢失部分),并表现为不同的用途,遗产地的管理者如能将OUV的世界语境与本土化语境有机结合,能够避免价值丢失问题的出现。建议三清山在"奇峰怪石、峡谷幽云、植被生态、高空栈道"的OUV世界语境基础上,同样需要重视"道教名山"的本土化语境。建议江南水乡严格保护水乡古镇的外围水乡地域环境,它们对于理解江南水乡的OUV,特别是其完整性、原真性的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遗产地的管理者同样需要综合看待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江南水乡案例生动的诠释,专家评价有其科学性和严肃性,"建构的原真性"、"后现代的原真性",亦或是"存在的原真性",它们永远不可能替代"客观的原真性"。考虑到OUV的阐释,公众评价同样有着重要的用途,特别是其社会教育意义、精神信仰和国家认同意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的普遍价值 游客感知 专家评价 公众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基于技术溢出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徐圆 陈亚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在事实现象的启示下,本文从技术溢出的视角研究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基于"生产-污染"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假设当通过国际贸易购买国际先进环保技术以达到国内减排标准时,导致的技术溢出与扩散会对进口国环境规制和污染减... 在事实现象的启示下,本文从技术溢出的视角研究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基于"生产-污染"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假设当通过国际贸易购买国际先进环保技术以达到国内减排标准时,导致的技术溢出与扩散会对进口国环境规制和污染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在实证部分利用环境技术专利数据构建国际和国内环保技术知识存量对中国经验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国际前沿环保技术存在对中国的溢出与转移,并且帮助了工业废水和CO2的减排,而国际贸易正是这一过程的有效路径,这体现出国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的实现途径,同时国内的相关技术存量促进了对溢出技术的吸收与利用。研究还发现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政府对社会福利的重视同样对中国节能减排和环境规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建议政府在开放对外贸易时采取"市场换环保技术"战略,同时支持环保专利国际共享,并改革官员考核指标,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加大对环境等发展问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技术效应 技术溢出 环境技术知识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贸易进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保庆 仲崇高 王绮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3-48,共6页
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出发,阐述了服务贸易进口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传导机制,运用中国和OECD国家的数据研究了服务贸易进口对TFP增长的影响,并且计算出TFP增长所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结果表明:1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 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出发,阐述了服务贸易进口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传导机制,运用中国和OECD国家的数据研究了服务贸易进口对TFP增长的影响,并且计算出TFP增长所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结果表明:1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无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则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即使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因素,这一结果依然不变;2中国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低于国内R&D投入、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所需要的最适强度,但OECD国家已经超过了最适强度;3中国国内R&D投入所需要的最适强度低于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所需要的最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贸易进口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知识产权保护 最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集中度与非在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俊峰 周绍东 朱权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81-85,共5页
由于存在非在位企业的潜在进入压力,在位的垄断和竞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验证了我国工业行业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首先,在那些绝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程度高于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幅度;其... 由于存在非在位企业的潜在进入压力,在位的垄断和竞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验证了我国工业行业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首先,在那些绝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程度高于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幅度;其次,在那些企业规模差异较大的行业,技术进步程度和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幅度都较大;最后,在那些绝对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差异都比较高的行业,两种技术创新效率都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集中度 非在位企业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非平衡效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圆 赵莲莲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7,共7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金融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与机制,同时分析异质性企业对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反应。文章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利用非四大行占地区银行业总贷款比重构建金融发展指标。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虽然能够推...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金融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与机制,同时分析异质性企业对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反应。文章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利用非四大行占地区银行业总贷款比重构建金融发展指标。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虽然能够推动微观企业整体的产出增长和资本投入,并且对高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中的企业作用更明显,但却存在着企业间的非平衡性。首先并非所有企业都因为金融发展而受益,其次盈利能力和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受益越多。总体来说,高生产率、高利润率的民营制造业企业是中国金融发展最大的获利群体。这表明我国渐进式的金融改革不仅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的困境,还能优化资本的配置效率,导致金融要素在工业企业间进行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微观非平衡效应 资本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差距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8,共8页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发展差距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