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艺术理论的继往开来与现实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8-231,共4页
2018年10月26至29日,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共同承办,...
2018年10月26至29日,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共同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民族艺术》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社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学术研讨会
艺术理论
年会综述
学理论
学会
改革开放
文艺评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探析
被引量:
21
2
作者
刘希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问题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建构的理论诉求。在整体性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问题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建构的理论诉求。在整体性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内涵上是生态文明战略地位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生态文明民本价值观、生态文明系统环保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观的有机统一;在价值上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贡献和多维性实践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创新成果、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南、新时代发展方式转型的指引,也是世界绿色发展实践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整体性
新时代
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立美育德”思想的当代转型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骏
梅景辉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立美育德"是对我国传统"以美育德"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它体现了从"美为育德"的美育从属论到"美能育德"的全面发展论的变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代审美泛化进程中"立美...
"立美育德"是对我国传统"以美育德"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它体现了从"美为育德"的美育从属论到"美能育德"的全面发展论的变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代审美泛化进程中"立美"的必要性。这一必要性既是对美的本体研究的回归,也是对新时代"美""德"新型关系的建构。"立美育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美育德
全面发展论
审美泛化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德”论释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敏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7,共7页
庄子“德”论思想主要承接老子对“德”的阐释而来。“德”的原初意义是为“得到”,老子在此基础上对“德”的蕴涵加以提升与扩展,主要意指为“人”与“万物”从“道”得到的属于自身的特质,具体落实到“人”这一个体层面而言,主要是指...
庄子“德”论思想主要承接老子对“德”的阐释而来。“德”的原初意义是为“得到”,老子在此基础上对“德”的蕴涵加以提升与扩展,主要意指为“人”与“万物”从“道”得到的属于自身的特质,具体落实到“人”这一个体层面而言,主要是指个体的德性而论,老子哲学中的“德”重在阐述政治意义层面个体之“德”。而庄子所论的“德”着重阐发了人生哲学领域“德”的多重性,进而在自我个体精神层面扩充了“德”的内涵。庄子在其“德”论思想中引入“心”“性”“情”等概念,并突出了自我个体不但是道德性的存在者,而且是“德”“形”“心”“神”的有机统一体,依此自我个体方能在把握自身“德”的基础上,在反思自我过程中,展现其审视世界、沟通世界的多维向度,这使得庄子“德”论思想既体现了其自身特点又展现了其多样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
心
形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艺术理论的继往开来与现实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骏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8-231,共4页
基金
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潜隐德育视野下江苏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MLB006)阶段性成果
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题"美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立德树人作用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18024)阶段性成果
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美法合育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能力研究"(项目编号:DJ201804)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2018年10月26至29日,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共同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民族艺术》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社协办。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学术研讨会
艺术理论
年会综述
学理论
学会
改革开放
文艺评论家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探析
被引量:
21
2
作者
刘希刚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
主义
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南京
大学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
基金
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2018SJZDI01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生态视阈下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17MLB011)
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5T80542)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问题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建构的理论诉求。在整体性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内涵上是生态文明战略地位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生态文明民本价值观、生态文明系统环保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观的有机统一;在价值上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贡献和多维性实践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创新成果、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南、新时代发展方式转型的指引,也是世界绿色发展实践的引领。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整体性
新时代
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立美育德”思想的当代转型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骏
梅景辉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为17BKS086
+1 种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潜隐德育视野下江苏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为17MLB006
文摘
"立美育德"是对我国传统"以美育德"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它体现了从"美为育德"的美育从属论到"美能育德"的全面发展论的变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代审美泛化进程中"立美"的必要性。这一必要性既是对美的本体研究的回归,也是对新时代"美""德"新型关系的建构。"立美育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践行。
关键词
立美育德
全面发展论
审美泛化
中国特色
Keywords
Aesthetics and moral education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ory
aesthetics generalizat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德”论释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敏光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
主义
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ZX016)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2017-cxrc-012)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资助项目(2018-YXXZ-11)
文摘
庄子“德”论思想主要承接老子对“德”的阐释而来。“德”的原初意义是为“得到”,老子在此基础上对“德”的蕴涵加以提升与扩展,主要意指为“人”与“万物”从“道”得到的属于自身的特质,具体落实到“人”这一个体层面而言,主要是指个体的德性而论,老子哲学中的“德”重在阐述政治意义层面个体之“德”。而庄子所论的“德”着重阐发了人生哲学领域“德”的多重性,进而在自我个体精神层面扩充了“德”的内涵。庄子在其“德”论思想中引入“心”“性”“情”等概念,并突出了自我个体不但是道德性的存在者,而且是“德”“形”“心”“神”的有机统一体,依此自我个体方能在把握自身“德”的基础上,在反思自我过程中,展现其审视世界、沟通世界的多维向度,这使得庄子“德”论思想既体现了其自身特点又展现了其多样化色彩。
关键词
庄子
德
心
形
性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艺术理论的继往开来与现实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
李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探析
刘希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立美育德”思想的当代转型
李骏
梅景辉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庄子“德”论释解
王敏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