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管理学角度探讨南京艺术学院发展模式
1
作者 唐余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本文在既有数据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南京艺术学院做SWOT分析,提出了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着力点的发展模式及实施方法,对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南京艺术学院 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符号美学语境下艺术造型与生命形式的逻辑相似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慧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美学思想认为,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而情感又是生命湍流中最突出的浪峰,所以人类的艺术造型能力是一种原初的、与生命契合的本能,构形能力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与生命形... 以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美学思想认为,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而情感又是生命湍流中最突出的浪峰,所以人类的艺术造型能力是一种原初的、与生命契合的本能,构形能力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之间应该呈现逻辑类似的特征,如生命体所具有的有机性、动力性、节奏性和生长性等同样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特征。本文拟在形而下的层面上,对具体的艺术造型进行分析。讨论了艺术造型的审美特质和生命力与其在逻辑形式上是否具备生命形式的特征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以及怎样具有生命形式的艺术品才是我们内在生命的真正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美学 情感表现 生命形式 艺术造型 逻辑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环境装置艺术的价值取向
3
作者 殷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9-191,共3页
本文从环境装置艺术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营建方式、方法角度出发,以镇江"世纪巨蛋"这一装置为例,从兴建到辉煌,再到拆除的过程进行分析,强调装置艺术在城市建设发展典型环境中,要关注当代环境装置艺... 本文从环境装置艺术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营建方式、方法角度出发,以镇江"世纪巨蛋"这一装置为例,从兴建到辉煌,再到拆除的过程进行分析,强调装置艺术在城市建设发展典型环境中,要关注当代环境装置艺术建造时的属性特征以及其价值取向,并促使环境设计师对环境装置艺术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巨蛋 环境装置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筝曲特殊“定弦”之技法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乔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当代作曲家广泛运用特殊"定弦"重组古筝二十一弦音高排列,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音乐和借鉴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技术创新手段之一,并由此生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定弦形式,导致古筝作品调式调性的扩展或消失。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 当代作曲家广泛运用特殊"定弦"重组古筝二十一弦音高排列,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音乐和借鉴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技术创新手段之一,并由此生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定弦形式,导致古筝作品调式调性的扩展或消失。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创筝曲特殊"定弦"出现的时代背景和类别归纳整理,从创作角度分析其创新特色和技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筝曲 特殊定弦 创作技法 多元化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然性与秩序感——自由绘画的纯粹之美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宏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绘画是一种书写方式,当真正直抒胸臆的时候,作品才能显现出无懈可击的一面。绘画的自由与任意性的纯粹之美不屑于精工细致之作。独特的艺术形式酣畅淋漓而不墨守成规,游戏般的绘画状态忘怀得失,回归本性和自然,自主、即兴、直接而无矫... 绘画是一种书写方式,当真正直抒胸臆的时候,作品才能显现出无懈可击的一面。绘画的自由与任意性的纯粹之美不屑于精工细致之作。独特的艺术形式酣畅淋漓而不墨守成规,游戏般的绘画状态忘怀得失,回归本性和自然,自主、即兴、直接而无矫情的真实,纯净而无挂碍。感性的技巧力量与理性安排的秩序之间形成无限的张力,游刃于无意识的运笔和有意识的绘制之间,是"深思熟虑与犹如寡断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绘画 偶然 自由 理性与感性 秩序与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释义学角度谈设计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慧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现代释义学关注事物存在的意义,它认为事物存在的意义在于其被理解和被释义的过程之中。设计的意义同样如此,需要被接受者正确解读。这种解读过程和作品本身一样是动态的和历史的,设计师需要将其所属时代的价值观和认识体系转换为一系... 现代释义学关注事物存在的意义,它认为事物存在的意义在于其被理解和被释义的过程之中。设计的意义同样如此,需要被接受者正确解读。这种解读过程和作品本身一样是动态的和历史的,设计师需要将其所属时代的价值观和认识体系转换为一系列既与历史传统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存在于当代人的生活中并能够为当代受众所准确理解的设计符号系统。这样的设计才能获得设计者与受众的共鸣,才是真正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 理解 历史文化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天的生机与悲恋——《春之祭》的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欧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描写了俄国原始部落在庆祝春季到即将来时的祭祀礼仪场景,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凸显了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浓烈的原始主义色彩。印象主义音乐创作手法、表现主义音乐技法、民族乐派以及12音体系的手法都被运用于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描写了俄国原始部落在庆祝春季到即将来时的祭祀礼仪场景,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凸显了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浓烈的原始主义色彩。印象主义音乐创作手法、表现主义音乐技法、民族乐派以及12音体系的手法都被运用于作品中。极简的旋律、充满张力的节奏、独具特色的管弦乐配器与那种强烈情感表现的民族主义风格迥然不同。由于他令人眩目的写作技巧、对音色的追求,唤起了人们对久远时代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民族乐派 12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