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视野下的“地方性音乐知识”研究——张应华《传承与传播: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
作者 管建华 欧阳平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0-133,8,共4页
在当代全球化传播技术背景下,对"地方性音乐知识"的关注日渐升温。《传承与传播: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研究》是一部在全球化语境中讨论"地方性音乐知识"当代传承与传播的学术著作。该书通过描述与阐释、比较与... 在当代全球化传播技术背景下,对"地方性音乐知识"的关注日渐升温。《传承与传播: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研究》是一部在全球化语境中讨论"地方性音乐知识"当代传承与传播的学术著作。该书通过描述与阐释、比较与反思、批评与重构等策略将贵州苗族音乐的民间传承与传播、现代媒介传播、学校教育传承等方面置于新的当代全球视野中去进行考察。其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实验音乐民族志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音乐知识"的现代性变迁;二是多元主体"共在"的差异性对话研究;三是通过边缘反观中心的缺失:中国传统音乐的主体性重建;四是文本写作的真正意义: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理解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方性音乐知识 传承与传播 苗族音乐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音乐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从印度音乐拉斯美学谈起 被引量:7
2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9,共8页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仅仅限于"音乐形态"的讨论,而大大忽略了中国音乐的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主客观认识的审美、科学实验心理学的"乐音音高"的视唱练耳以及音高形式逻辑实体...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仅仅限于"音乐形态"的讨论,而大大忽略了中国音乐的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主客观认识的审美、科学实验心理学的"乐音音高"的视唱练耳以及音高形式逻辑实体的音乐分析主宰了我们音乐的思维、行为和评价方式。在东西方音乐信息不对称结构的情况下,即在没有对东方音乐的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的研究下,对东方音乐作了"单音音乐"以及西方复音音乐发展前阶段的历史判断。实际上,各民族歌唱自然发声的单个"音声"的复杂性、丰富性超过理性的"复音音乐"。当然,它并非以严密的音高形式逻辑来体现。理性复音音乐的高度发展是西方文明的贡献,并成为工业文明的音乐教育体系和创作思维方式,而各民族歌唱自然发声声源所具有的内省心理学与机体哲学或自然哲学方式,也同样具有人类生态文明音乐多样性的历史重要意义。本文从印度音乐美学、心理学为起点开始讨论东方音乐内省心理学的声源基础,再到怀特海从实体到机体哲学的视角来重新看待东方音乐美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味 内省心理学 固定乐音 微观音声 实验心理学 机体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音乐观中国化建构的曲折历程——“吕贺之争”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居其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8,共10页
吕骥、贺绿汀二人公开宣示的音乐主张、观点、理念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各种音乐实践行为,渗透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倾向,关乎反映论之机械论和能动论、历史观之历史唯物论和庸俗社会学、认识论之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三大范畴。对此进行... 吕骥、贺绿汀二人公开宣示的音乐主张、观点、理念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各种音乐实践行为,渗透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倾向,关乎反映论之机械论和能动论、历史观之历史唯物论和庸俗社会学、认识论之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三大范畴。对此进行解读和反思并为之做出哲学定位,科学评估其影响,非但为主动承担这一使命的当代学者提供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更加深刻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音乐观中国化建构历程的艰苦性和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史 “吕贺之争” 马克思主义音乐观 中国化建构 哲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界实用本本主义思潮研究》结语
4
作者 居其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史和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并渗透到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领域。音乐界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一部20世纪中国音乐理论和创作思潮的历史,就其主导方面而言,也是一部马克思主... 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史和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并渗透到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领域。音乐界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一部20世纪中国音乐理论和创作思潮的历史,就其主导方面而言,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音乐界的理论与实践史。音乐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其最根本命题便是: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国情、与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和中国音乐的特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理论 创作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理论与实践 结语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被引量:46
5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3期84-94,170,共11页
本文根据当今多元文化教育学来阐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及其课程与教学。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与同化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各自都有其哲学基础;其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三,多元文化... 本文根据当今多元文化教育学来阐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及其课程与教学。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与同化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各自都有其哲学基础;其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三,多元文化教育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及教学提供了教育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与多元 现代性 后现代性 音乐人类学 重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与印度传统音乐兼及中国传统音乐 被引量:4
6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1-66,共6页
东方音乐不单是声音层面的表现,也是行为的表现。在当代社会,印度不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标准来进行自身传统的发展,与其国策有关。印度音乐并未完全按照西方和声这类系统的标准去改变传统,赢得了世界听众。将印度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 东方音乐不单是声音层面的表现,也是行为的表现。在当代社会,印度不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标准来进行自身传统的发展,与其国策有关。印度音乐并未完全按照西方和声这类系统的标准去改变传统,赢得了世界听众。将印度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与我们的传统音乐存在进行对照,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民族志"或后现代人类学实践。当代,中国传统音乐同时面临现代与后现代两种语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有的西方社会赎罪心态,阻碍了我们对自身传统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的判定。中国传统音乐"生存还是死亡",要看我们如何将它在当代社会以及音乐教育中重新给予新的文化价值定位或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印度 实验民族志 后现代人类学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土耳其玛卡姆音乐“韵味”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7,共9页
玛卡姆是阿拉伯-伊斯兰的重要音乐文化现象,它缘起阿拔斯王朝500年,地理上即现在的伊拉克巴格达,而土耳其玛卡姆经过了奥斯曼帝国600年的发展,将玛卡姆发展到更为精致的水平,其"韵味"是它音乐流派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介... 玛卡姆是阿拉伯-伊斯兰的重要音乐文化现象,它缘起阿拔斯王朝500年,地理上即现在的伊拉克巴格达,而土耳其玛卡姆经过了奥斯曼帝国600年的发展,将玛卡姆发展到更为精致的水平,其"韵味"是它音乐流派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土耳其玛卡姆音乐的"韵味"及其音乐表现形态,并将此与中国与印度音乐的"味论"及其音乐的哲学美学认知方式相联系,力图引起人们对于东西方音乐哲学美学差异性的关注,以期对中国音乐传统流派风格"韵味"的当代文化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有重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现代性 米斯克 土耳其音乐 玛卡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歌剧观众写戏 创雅俗共赏主潮--再论中国原创歌剧应当如何学习威尔第 被引量:3
8
作者 居其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共6页
在当今多元时代,以雅俗共赏为旨归的严肃歌剧样式已成为我国歌剧主潮。但大多数创作者轻视剧本质量、无视观众趣味,旋律既难唱又难听,作品雅不疼俗不爱。值此中央出台文艺体制改革方案、我国歌剧艺术和歌剧院团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重提学... 在当今多元时代,以雅俗共赏为旨归的严肃歌剧样式已成为我国歌剧主潮。但大多数创作者轻视剧本质量、无视观众趣味,旋律既难唱又难听,作品雅不疼俗不爱。值此中央出台文艺体制改革方案、我国歌剧艺术和歌剧院团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重提学习威尔第,珍视两个传统,倡导为歌剧观众写戏、创雅俗共赏主潮,以实现我国歌剧艺术的自我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第 两个传统 雅俗共赏 歌剧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中国新音乐发展九大论域的思潮之辩——“吕贺之争”的基本母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居其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5,共16页
"吕贺之争"在事关中国新音乐文化建设之"音乐本质论""音政关系论""中西关系论""古今关系论""雅俗关系论""形式技术论""批评标准论""批评方法论&... "吕贺之争"在事关中国新音乐文化建设之"音乐本质论""音政关系论""中西关系论""古今关系论""雅俗关系论""形式技术论""批评标准论""批评方法论""统一战线论"等九大理论领域内,均发生过不同观念、主张和见解的思潮之辩,以吕骥、贺绿汀为代表的这两股音乐思潮,从正反两方面对中国新音乐文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吕贺之争 中国新音乐 理论领域 基本母题 思潮之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家代表在高校中的消解与重建的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1期54-56,166,共3页
就目前高校的现状来讲,刘天华在音乐学院是在位的,而阿炳缺位,也就是说中国传统音乐家是缺位的。中国传统音乐家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结构不同于西方的标准,但两者是平等的。可以说,有了新的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理论的参照,就有了中国传统... 就目前高校的现状来讲,刘天华在音乐学院是在位的,而阿炳缺位,也就是说中国传统音乐家是缺位的。中国传统音乐家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结构不同于西方的标准,但两者是平等的。可以说,有了新的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理论的参照,就有了中国传统音乐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一方面要树立自信,更需要文化自觉。尽管高校音乐教育制度改革创新之路充满艰辛,但我们坚信新的文明历史将决定中国音乐教育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炳 整体经验 音乐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振球中韩两版歌剧《安重根》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庆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7-83,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刘振球为哈尔滨歌剧院创作歌剧《安重根》后,又应韩国之邀,按照严肃歌剧范式对哈尔滨版《安重根》做了大幅修改,形成韩国版歌剧《安重根》。中韩两版歌剧《安重根》均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具有民族精神、国际情怀的英雄形象... 20世纪90年代,刘振球为哈尔滨歌剧院创作歌剧《安重根》后,又应韩国之邀,按照严肃歌剧范式对哈尔滨版《安重根》做了大幅修改,形成韩国版歌剧《安重根》。中韩两版歌剧《安重根》均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具有民族精神、国际情怀的英雄形象,但在音乐戏剧性展开方面却显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特色 音乐的戏剧性 作曲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秋子》复排实践中的“协同创新”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庆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7-171,共5页
"协同创新"理论是政府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战略构想,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以复排歌剧《秋子》为抓手,整合全校之力,通过创演过程中不同层面、不同阶段... "协同创新"理论是政府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战略构想,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以复排歌剧《秋子》为抓手,整合全校之力,通过创演过程中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协同运作和高效组织,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前夕将该剧成功公演,在践行"协同创新"理论方面初尝甜果,其成就与启示意义值得思考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秋子》 协同创新 艺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创作题材的主旋律、多样化及其歌剧化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居其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0,共4页
主旋律必须提倡,多样化不可偏废,如此方能将当代歌剧创作题材置于主次得宜、美美与共的健康生态之中;无论是主旋律题材抑或多样化题材,都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歌剧化考量并使之得以苦心孤诣的艺术化呈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伟大... 主旋律必须提倡,多样化不可偏废,如此方能将当代歌剧创作题材置于主次得宜、美美与共的健康生态之中;无论是主旋律题材抑或多样化题材,都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歌剧化考量并使之得以苦心孤诣的艺术化呈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的歌剧精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歌剧的丰富性需求,进而为中国歌剧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题材 主旋律 多样化 歌剧化考量 艺术化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传统 勇于创新——金钟奖《民族器乐创作高层论坛》述评
14
作者 钱庆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81-185,共5页
2009年10月21日,在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暨2009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南京举办之际,由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和民族音乐委员会主办,江苏省音协、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承办,在南京艺术... 2009年10月21日,在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暨2009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南京举办之际,由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和民族音乐委员会主办,江苏省音协、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承办,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民族器乐创作高层论坛”,专家和学者们就新时期民族器乐创作遇到的最为关心的新问题、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民族乐器改革的具体策略等一些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器乐创作 传统与创新 高层论坛 金钟奖 勇于创新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民族音乐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