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下艺术学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翁再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2022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正式颁布,将原有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及所有门类艺术的史、论、评研究全部归入一级学科艺术学。此次调整给艺术学学科建设带来了许多薪新的问题,需要从每一个环节调整战略,凸显学科特色。研究生培养就是其中至关... 2022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正式颁布,将原有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及所有门类艺术的史、论、评研究全部归入一级学科艺术学。此次调整给艺术学学科建设带来了许多薪新的问题,需要从每一个环节调整战略,凸显学科特色。研究生培养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立足于此,论文从国家发展战略、新文科建设和学科建制三个层面入手,分别对艺术学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具有现实指向性的深入探讨。一系列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充分展开,不仅有助于逐步形成一个更符合专业规律的学科发展思路,而且将为我们在全球视野下确立学科地位提供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新版目录 研究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川版画的门类划分、艺术地位与意义延伸——基于《明清山川版画》专集的价值阐述
2
作者 杨祥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0,I0011,I0012,共7页
《明清山川版画》专集对山川版画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以时间为序,展示发展演变过程;以空间为别,呈现地理区域差异。历史上古版画的分工合作体系,让文人画家、专业画家更容易加入版画创作,促进古版画艺术水平提高。山川版画既有山川... 《明清山川版画》专集对山川版画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以时间为序,展示发展演变过程;以空间为别,呈现地理区域差异。历史上古版画的分工合作体系,让文人画家、专业画家更容易加入版画创作,促进古版画艺术水平提高。山川版画既有山川地图的指示功能,也有山水画作的艺术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博采两者之长的图画形式,较之于山水画更具有艺术地理学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山川版画 山川地图 艺术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中吴夔艺术实践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娜 师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吴夔,从上世纪30年代加入中共地下党员开始,利用艺术实践活动宣扬救国思想。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进行了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探索,其中包括漫画、木刻画、油画、国画、壁画、电影海报、剧社、音乐会等。其艺...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吴夔,从上世纪30年代加入中共地下党员开始,利用艺术实践活动宣扬救国思想。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进行了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探索,其中包括漫画、木刻画、油画、国画、壁画、电影海报、剧社、音乐会等。其艺术实践内容和形式作为近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表征,注重形式多元、人文关怀及艺术自觉性的探索,是现代性中国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夔 艺术实践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南朝石刻研究的“透明之石”问题反思——巫鸿著述《礼仪中的美术》献疑
4
作者 杨祥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210,共9页
巫鸿将南朝陵墓石刻上的正、反书作为镜像问题分析,并以“透明之石”作喻引入“倒像”“反观”等概念的研究,但相关依据失实而造成理论依据动摇。其关于南朝石刻“反左书”和陵墓石兽的认识也于实不符、值得商榷。从“礼仪中的美术(艺术... 巫鸿将南朝陵墓石刻上的正、反书作为镜像问题分析,并以“透明之石”作喻引入“倒像”“反观”等概念的研究,但相关依据失实而造成理论依据动摇。其关于南朝石刻“反左书”和陵墓石兽的认识也于实不符、值得商榷。从“礼仪中的美术(艺术)”转换视角为“美术(艺术)中的礼仪”,或有助于认清多元艺术世界的多元“阈界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石刻 反左书 “透明之石” 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艺术史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鲁莫尔 被引量:2
5
作者 邢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8,214,共6页
鲁莫尔不是一个专职艺术史家,为他在艺术史领域赢得如此众多殊荣的显然是其三卷本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研究专著《意大利研究》。鲁莫尔的《意大利研究》是继瓦萨利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传记》和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之后,西方艺... 鲁莫尔不是一个专职艺术史家,为他在艺术史领域赢得如此众多殊荣的显然是其三卷本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研究专著《意大利研究》。鲁莫尔的《意大利研究》是继瓦萨利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传记》和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之后,西方艺术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是西方学者企图建立艺术史学科基本规范的最早尝试,标志着西方艺术史的一个新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学科 卡尔·弗里德里希·鲁莫尔 文献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高石山房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文图关系研究
6
作者 孙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郑之珍高石山房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插图被视为徽派版画分水岭,包含丰富的图文互动关系。文本高雅化和插图剧场化使得正在向新士人阶层转变的徽商群体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其文图转译本质实际上是目连救母故事文本与版画图像共同... 郑之珍高石山房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插图被视为徽派版画分水岭,包含丰富的图文互动关系。文本高雅化和插图剧场化使得正在向新士人阶层转变的徽商群体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其文图转译本质实际上是目连救母故事文本与版画图像共同建构的现实与虚拟时空体验,这也使得其在纸上搬演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山房刻本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文图关系 纸上搬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启智 以美为媒——再议当下艺术教育的审美向度
7
作者 赵璐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175,共3页
当代艺术教育已处在高速领跑时代风尚之要位,以增强文化自信、铸就美育精魂为目标,促进民族艺术文化与国际文化有益交流。开放与合作、继承与创新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审美导向不谋而合,构建层次多元、渠道多样的育人方式和以审美为媒介、... 当代艺术教育已处在高速领跑时代风尚之要位,以增强文化自信、铸就美育精魂为目标,促进民族艺术文化与国际文化有益交流。开放与合作、继承与创新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审美导向不谋而合,构建层次多元、渠道多样的育人方式和以审美为媒介、以启智为策略的结构生态,逐步确立艺术教育的自主发展之路。审美趣味需要注入新的共情联想、锤炼艺术才情,并渗透进社会肌体的各个层面,以更有力的模式再攀美育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审美导向 时代风尚 审美共情 启智铸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自然——塞尚“造型”之坚实与弥散特征的成因研究
8
作者 陈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以其非凡的知性激发出对画面结构的独特洞察力与创造力,推动他从个体中探索普遍的形式,使形式结构呈现出坚实的秩序,进而深刻揭示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内在真理。19世纪90年代后,塞尚逐渐意识到知觉的多变...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以其非凡的知性激发出对画面结构的独特洞察力与创造力,推动他从个体中探索普遍的形式,使形式结构呈现出坚实的秩序,进而深刻揭示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内在真理。19世纪90年代后,塞尚逐渐意识到知觉的多变性,这为他的创作带来全新视角。在他的作品中,事物开始趋向解体,突显了形体的弥散与观看的时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尚 视觉感知 造型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咏青时装仕女封面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秋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9,共6页
徐咏青作为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在中国的西画传播过程中曾发挥过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徐咏青所绘时装仕女封面画的考察,试图勾勒其美术生涯的一个侧面。近代美术史对徐咏青的定位偏向于他在纯美术领域的功绩,而本文通过这一侧面... 徐咏青作为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在中国的西画传播过程中曾发挥过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徐咏青所绘时装仕女封面画的考察,试图勾勒其美术生涯的一个侧面。近代美术史对徐咏青的定位偏向于他在纯美术领域的功绩,而本文通过这一侧面的考察,希望指出画家的美术生涯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与商业美术相关的;也借此试图阐明,在清末民初求新尚奇、接受西潮洗礼的氛围中,商业美术和纯美术的区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咏青 时装仕女封面画 商业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业救国下的职业教育——张謇创办纺织学校及带动中国早期设计教育研究
10
作者 史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187,共6页
张謇一生所做的实业与教育众多,而他于1912年率先在南通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开创了中国高等纺织教育的先河。不仅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带动了近代设计教育的兴起。本文着重探讨张謇创办纺织学校与推动近代设计教... 张謇一生所做的实业与教育众多,而他于1912年率先在南通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开创了中国高等纺织教育的先河。不仅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带动了近代设计教育的兴起。本文着重探讨张謇创办纺织学校与推动近代设计教育同步发展的史实,以求证近代实业振兴与设计教育构成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兴办实业 纺织教育 设计教育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图像新考
11
作者 程雅娟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本文将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与《万迪达德》《亚斯纳》《耶斯特》等《阿维斯陀》经文本进行分析,与同时期波斯、粟特、印度的本土文物和图像对比,从多元证据角度释读其图像内涵。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图像囊括了中... 本文将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与《万迪达德》《亚斯纳》《耶斯特》等《阿维斯陀》经文本进行分析,与同时期波斯、粟特、印度的本土文物和图像对比,从多元证据角度释读其图像内涵。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图像囊括了中亚、西亚、南亚与中原的文明内涵,所反映的丧葬信仰既受到萨珊波斯文化中“灵魂重生”的浪漫思想影响,也受到了琐罗亚斯德教中“死后审判”思辨思想的影响,两者矛盾却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美博物馆 粟特 围屏石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与叙事:理解“经典性”的一种跨媒介视角 被引量:9
12
作者 翁再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4,160,F0003,共11页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经典性 跨媒介性 跨媒介叙事 故事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行吟图》中的那一抹凝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亚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太白行吟图》是南宋禅画家梁楷的经典之作,历经千年仍备受推崇。尽管常被视为“减笔”画的代表作,但作品的真正内涵远不止于此。梁楷通过独特的画风,使观者能在欣赏李白的形象后,进一步探寻画中那深邃的虚空。那片虚空里有什么?梁楷... 《太白行吟图》是南宋禅画家梁楷的经典之作,历经千年仍备受推崇。尽管常被视为“减笔”画的代表作,但作品的真正内涵远不止于此。梁楷通过独特的画风,使观者能在欣赏李白的形象后,进一步探寻画中那深邃的虚空。那片虚空里有什么?梁楷透过李白又看到了什么?本文将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鞭辟入里,细剖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楷 太白行吟图 李白 禅画 减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修辞与20世纪50年代新年画的国家叙事
14
作者 文苑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共8页
新年画运动是意识形态话语征用与改造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国家叙事视觉文本的典型案例。从视觉修辞的角度考察20世纪50年代新年画的国家叙事,通过视觉形式语言运用、视觉修辞结构编排和视觉意象建构三个层面,从画面形象的生成、图像符号的... 新年画运动是意识形态话语征用与改造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国家叙事视觉文本的典型案例。从视觉修辞的角度考察20世纪50年代新年画的国家叙事,通过视觉形式语言运用、视觉修辞结构编排和视觉意象建构三个层面,从画面形象的生成、图像符号的指涉、价值话语的通达逐步推进,可以揭示传统民间艺术图像如何成为现代国家叙事视觉文本,亦对当下视觉文化中国叙事的构建与传播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新年画 国家叙事 视觉文化构建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性”美术与国家形象的视觉建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吉爱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8-201,共4页
20世纪中国美术始终贴近国家的发展与新变,并以“作品”表征出中国国家形象同步建构的过程。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意义和作用逐渐清晰,“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最具特色也是重要的创作力量。中国美术一直秉持国家文艺方针与政策... 20世纪中国美术始终贴近国家的发展与新变,并以“作品”表征出中国国家形象同步建构的过程。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意义和作用逐渐清晰,“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最具特色也是重要的创作力量。中国美术一直秉持国家文艺方针与政策,扎根于人民,抒发艺术家的共同心声,在国家形象视觉建构中,于内引导民众形成广泛共识,于外重塑中国形象、传播国家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性美术 国家形象 视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河洛符命”至“得道升仙”--东亚墓室“龟甲图谶”起源及传播考
16
作者 程雅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9,共9页
汉代,在《河图》《洛书》受命神话影响下,河洛地区墓室中形成了以“龟甲”为单元框架的图谶壁画。伴随谶纬流传至三燕鲜卑政权,出现在三燕陪葬鞍具上。随着慕容鲜卑与高句丽交流频繁,“龟甲图谶”进入高句丽壁画,并形成以高句丽为中心,... 汉代,在《河图》《洛书》受命神话影响下,河洛地区墓室中形成了以“龟甲”为单元框架的图谶壁画。伴随谶纬流传至三燕鲜卑政权,出现在三燕陪葬鞍具上。随着慕容鲜卑与高句丽交流频繁,“龟甲图谶”进入高句丽壁画,并形成以高句丽为中心,辐射到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日本列岛的东亚传播圈,容纳佛道思想而发生了系列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龟甲 东亚 墓室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人”与“娱神”:汉代西南夷乐舞中的“羽舞”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洁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5,I0005,共8页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化新模式。而广泛装饰于汉代西南地区铜鼓上的“羽人舞蹈纹”常伴随太阳纹、鸟纹组合出现,结合当地与舞蹈相关的神话样本发现“羽舞”作为一种祭祀手段,目的还在于达成当时人们沟通天地以“娱神”的信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羽舞 狩猎 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入画”与20世纪早期中日画坛观念之异
18
作者 张钰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清代金石学和碑派书法影响下的“金石入画”现象,是晚清民初中国画坛的一股重要艺术潮流。“碑派”书风东传日本并被广为接受,“金石入画”却不在日本画坛关注范围,中日金石文化传统发育程度的不同造成了这一差异,折射出两国艺术传统在... 清代金石学和碑派书法影响下的“金石入画”现象,是晚清民初中国画坛的一股重要艺术潮流。“碑派”书风东传日本并被广为接受,“金石入画”却不在日本画坛关注范围,中日金石文化传统发育程度的不同造成了这一差异,折射出两国艺术传统在面对近代化、寻求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时,“向内”与“向外”的理路分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入画 晚清民初 中日绘画 观念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尹湾汉墓2号墓出土缯绣衾被图像考释
19
作者 戴浩羽 程雅娟 《丝绸》 2025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东海尹湾汉墓2号墓出土缯绣衾被是迄今江苏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刺绣遗存。文章立足于图像学视角解析了该衾被的纹饰体系与文化内涵。研究表明,衾被通过刺绣工艺构建了三阶递进的图像叙事,是时人独特的生死观念与神仙信仰的... 东海尹湾汉墓2号墓出土缯绣衾被是迄今江苏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刺绣遗存。文章立足于图像学视角解析了该衾被的纹饰体系与文化内涵。研究表明,衾被通过刺绣工艺构建了三阶递进的图像叙事,是时人独特的生死观念与神仙信仰的图像化表现。缯绣衾被具有多重功能,它既是殓尸的实用器具,也是中国古代丧葬礼制从信仰自发到制度自觉演进的实证。并且,该缯绣衾被的艺术风格与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多元性和过渡性特征,这不仅反映了楚汉时期南北方文化与技术的交流,更揭示了中华文化在多元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缯绣衾被 图像学 织物图像 刺绣技术 楚汉文化 南北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