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意象美学在沉浸式艺术空间中的转译与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羽 周剑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意象”作为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立足于东方各民族独特的审美机制,通过对象征思维与内在情感的诗性表达,致力于呈现“天人合一”主客一致的完美境界。在数字技术与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美学范畴不仅丰富了当代艺术理论,更为... “意象”作为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立足于东方各民族独特的审美机制,通过对象征思维与内在情感的诗性表达,致力于呈现“天人合一”主客一致的完美境界。在数字技术与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美学范畴不仅丰富了当代艺术理论,更为沉浸式艺术空间的营造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深谙东方传统文化的意象与思想,汲取出可用于艺术创作的美学符号与观念,将其与沉浸式艺术所强调的感官体验、互动机制和时空叙事相结合,不仅能提升沉浸式艺术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体验,还为东方美学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的创新表达与长效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美学 意象 沉浸式艺术 符号转译 长效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延续、时间凝视和叙事游离:“慢电影”的人生映射与美学阐释
2
作者 刘雨潇 何永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8-62,共5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慢”成为与“快”相对立的名词,“慢电影”既是当下社会群体的一种心灵映射、生活态度,也是电影艺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慢电影”拥有极简的生活美学、独特的叙事体系和真实质感。可以说,“慢电影”是对电影...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慢”成为与“快”相对立的名词,“慢电影”既是当下社会群体的一种心灵映射、生活态度,也是电影艺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慢电影”拥有极简的生活美学、独特的叙事体系和真实质感。可以说,“慢电影”是对电影史上那些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诗电影、意识流电影等电影风格的延续与经典重塑,通过独特的、反经典的慢节奏叙事来塑造当代社会中异化、孤独、难以与自我和解的真实大众形象。本文基于“慢电影”电影文本,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入手,阐释“慢电影”的美学特质,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心理成因,旨在从电影美学的本质出发,探析“慢电影”独特的生命质感和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电影 观影心理 慢叙事 德勒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公益广告与大学美育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慧 沈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5-218,共4页
本文针对大学生公益广告与大学美育的属性进行专题研究。从大学生平面公益广告的主题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角度切入,进行有序的梳理、系统的分析、哲理的研究,力求在明确大学美育与大学公益广告主题精神的同时,加强对艺术设计思维与表... 本文针对大学生公益广告与大学美育的属性进行专题研究。从大学生平面公益广告的主题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角度切入,进行有序的梳理、系统的分析、哲理的研究,力求在明确大学美育与大学公益广告主题精神的同时,加强对艺术设计思维与表现方法的认知、理解与表现,并根据公益广告的主题观念运用具有文化艺术语言加以表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世界观、审美观和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与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美育 大学生平面公益广告 主题性 艺术性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演员如何把握角色基调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国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304-307,共4页
演戏必在演人,演人必在演人的性格,演员最终任务是在舞台或荧幕上塑造各色各样具有鲜明、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演员就须从理解剧本、分析人物入手,准确捕捉和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基调,使演员的创作沿着正确的方向... 演戏必在演人,演人必在演人的性格,演员最终任务是在舞台或荧幕上塑造各色各样具有鲜明、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演员就须从理解剧本、分析人物入手,准确捕捉和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基调,使演员的创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本文阐述角色性格基调的最终目的是演员如何以个人身心为创作工具在舞台或荧幕上体现角色性格,从而完成演员最终的创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表演 导演 角色基调 角色性格 演员塑造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乌鸦与麻雀》的现实性与喜剧精神 被引量:3
5
作者 钱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本文对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电影《乌鸦与麻雀》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感和时代特征,以及该片所具有的创作热情、喜剧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国内经典电影的创作规律。
关键词 赵丹 《乌鸦与麻雀》 现实性 喜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年板桥缘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积寅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在治学中 ,我与郑板桥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78年发表《试论清画家郑燮》以来 ,我的郑板桥研究已持续了二十余年 ,相关著述占据了我全部著作的四分之一。回想起来 ,感受颇深 :必须认真读书 ,寻找相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新见解 ;注重... 在治学中 ,我与郑板桥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78年发表《试论清画家郑燮》以来 ,我的郑板桥研究已持续了二十余年 ,相关著述占据了我全部著作的四分之一。回想起来 ,感受颇深 :必须认真读书 ,寻找相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新见解 ;注重调查 ,力求掌握第一手实物资料 ;创作与研究同行并重 ,相辅相成 ;言必有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八怪 郑板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