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学科设立与艺术学理论发展历程探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夏燕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113,共20页
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史的梳理,需要明确其交织出的两条主要历史脉络,一条是艺术学理论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途径;另一条是按照学科设立体制形成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途径。涉及前者的史学问题比较复杂,... 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史的梳理,需要明确其交织出的两条主要历史脉络,一条是艺术学理论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途径;另一条是按照学科设立体制形成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途径。涉及前者的史学问题比较复杂,涵盖自新时期以来艺术学理论演变历史进程中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探讨。后者关于艺术学学科史的问题则较为直接,这是对一个学科发展路径的考察。从学科史研究来看,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对学科性质、学科定位、学科价值及学科作用的认识,而且更可以了解学科发展规律与趋势。同时,也将从学科史的角度拓展对我国新时期以来艺术学史整体发展格局的认识。简而言之,本文试图从艺术学学科设立的历史和艺术学理论演进的历史这两方面,来考察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史的发展状况,为完整论述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作进一步的跟进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艺术学学科 艺术学理论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沉与还原: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多视域整合 被引量:7
2
作者 夏燕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4,共21页
本文以史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钩沉与还原的多重叙史路径,来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挖掘与整理,目的是通过这种叙史与研究方法,力求揭示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包含在文学理论、文艺学、美学、文化史学,以及各门类艺术史论之中特... 本文以史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钩沉与还原的多重叙史路径,来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挖掘与整理,目的是通过这种叙史与研究方法,力求揭示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包含在文学理论、文艺学、美学、文化史学,以及各门类艺术史论之中特有的呈现方式,以此勾画出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整体面貌,进而把握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在其发展进程中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贯通性,以建构起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书写与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史 多重叙史路径 建构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新书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王谦 赵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由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主办、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新书研讨会,于2013年1月15日在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关键词 现当代艺术 研讨会综述 新书 学史 中国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大学出版社 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篆刻教育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6,236,共8页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讨论了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篆刻教育,指出上海美专的篆刻课程,并非独立的学科,而是中国画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篆刻"进入了学院的教学,并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启了现代教学模式的篆刻教育。文章从课程设...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讨论了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篆刻教育,指出上海美专的篆刻课程,并非独立的学科,而是中国画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篆刻"进入了学院的教学,并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启了现代教学模式的篆刻教育。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师资等诸方面讨论了上海美专的篆刻教育的成就,并就篆刻在民国时期艺术分类学中的地位作了分析,指出正是像上海美专等学校在书法和篆刻教育上的实践,及当时的艺术学校在中国本土艺术上的觉醒和高度重视,才可能有在艺术理论层面对篆刻这样的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文章认为在今日复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了解上海美专篆刻教育的过去,重新认识中国艺术体系的内涵,是有反思的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上海美专 篆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