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象结合对意义空间的拓展——论中国传统诗画的融合
1
作者 刘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6-128,共3页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不尽意、言难达意等等这种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哲学上形成了著名的"言意之辨"。古人解决言意矛盾的办法是,在言与意之间加进"象",通过"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不尽意、言难达意等等这种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哲学上形成了著名的"言意之辨"。古人解决言意矛盾的办法是,在言与意之间加进"象",通过"立象以尽意"。而言与象的结合,则大大拓展了意的表达空间。中国传统诗画之所以融合一体,正是言象结合对意义空间的拓展需要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言象结合 诗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禺戏剧的潜语言模式分析
2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80,共7页
曹禺利用汉语的包孕及张力来营构其戏剧的潜语言。梦呓般的冥想、深层心理的天光一泄、狡狯的旁敲侧击,始料未及的惊恐,迂回闪避的隐忍心态是曹剧潜语言作用的五种基本类型。在形式转换上,曹剧潜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几个层面均有... 曹禺利用汉语的包孕及张力来营构其戏剧的潜语言。梦呓般的冥想、深层心理的天光一泄、狡狯的旁敲侧击,始料未及的惊恐,迂回闪避的隐忍心态是曹剧潜语言作用的五种基本类型。在形式转换上,曹剧潜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几个层面均有成功的尝试。曹剧中潜语言使用频率较高的是两类人:即情感细致、处境微妙的一类与圆滑世故、工于心计的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潜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