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一起摇太阳》:电影中新感受力与疾病隐喻的影像传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共4页
电影中的疾病书写往往会超越它本身的生理现象与医学意义,成为承载着社会文化各种价值判断与情感投射的隐喻性符号。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回归到更纯粹、更细腻的疾病叙事中,聚焦于尿毒症这一特例疾病及凌敏这一特定患者,从生理到心理... 电影中的疾病书写往往会超越它本身的生理现象与医学意义,成为承载着社会文化各种价值判断与情感投射的隐喻性符号。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回归到更纯粹、更细腻的疾病叙事中,聚焦于尿毒症这一特例疾病及凌敏这一特定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以一种更平实质朴的手法,去呈现疾病的真实状态,探讨疾病与日常、疾病与爱情、疾病与生命的深刻联系。与“生命三部曲”的前两部作品相比,它清晰地表达出一种对“疾病隐喻”的反抗和抵制,并试图摆脱一种常见的建立在隐喻性话语体系上的疾病叙事,重建对身体的“新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三部曲 疾病叙事 疾病隐喻 新感受力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视域下《电影故事》(1979—1989)群众影评考察
2
作者 尹敏捷 李向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群众影评热潮中,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办的刊物《电影故事》所刊发的893篇群众影评是尚未被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材料。作为电影生产放映体系的延伸,《电影故事》群众影评依托“体制内转型”的公有制电影体系生发出了介...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群众影评热潮中,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办的刊物《电影故事》所刊发的893篇群众影评是尚未被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材料。作为电影生产放映体系的延伸,《电影故事》群众影评依托“体制内转型”的公有制电影体系生发出了介于“人民”与“大众”的群众影评话语,并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文化思潮交融共生,书写了转型时期一段未被详叙的电影批评史,进而折射出群众影评现象与电影体制、观众、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影评 《电影故事》 中国电影批评史 文化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解说短视频作品的侵权问题与应对路径
3
作者 孙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3-67,共5页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解说短视频作品迎合了大众“碎片化”观看的习惯,这也导致二次创作视频产生的争议和纠纷不断出现。电影解说短视频与原始作品的矛盾激化,电影片段使用时侵权与合理使用界限不明确时有出现。但在实践中解说作品对于原作...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解说短视频作品迎合了大众“碎片化”观看的习惯,这也导致二次创作视频产生的争议和纠纷不断出现。电影解说短视频与原始作品的矛盾激化,电影片段使用时侵权与合理使用界限不明确时有出现。但在实践中解说作品对于原作而言究竟是抄袭侵权、改编侵权,还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受限于制度规则不完善难以区分。电影解说短视频的定性和有关侵权问题成为学界广泛讨论的焦点,法律既要保护原电影作品著作权人,也要保护进行二次创作的电影解说短视频的制作者,二者互不抵触才能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解说短视频 著作权 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中国商业电影表演风格嬗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隽 江浩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近二十年来以来,随着电影创作的不断变化,中国商业电影中的表演风格也在不断流转中兴盛交替,逐步向前。从21世纪之初市场化背景下的“奇观电影”与“仪式化大表演”,到互联网时代里的“粉丝经济”与“颜值化轻表演”,再到新时代背景下... 近二十年来以来,随着电影创作的不断变化,中国商业电影中的表演风格也在不断流转中兴盛交替,逐步向前。从21世纪之初市场化背景下的“奇观电影”与“仪式化大表演”,到互联网时代里的“粉丝经济”与“颜值化轻表演”,再到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元风格”与“形象化真表演”,中国商业电影中的表演风格在不断流变中,呈现出多元化、形象化的美学状态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商业电影 电影表演 风格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国产片“贺岁档”形成考析
5
作者 秦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0,I0003,共8页
“贺岁档”是当代电影产业概念,在民国时期电影生产消费中心上海,虽无明确命名,却实有案例。以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时间视角审视,电影被接受成为中国新岁节庆娱乐活动,并参与了新年系列节庆观念的拓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 “贺岁档”是当代电影产业概念,在民国时期电影生产消费中心上海,虽无明确命名,却实有案例。以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时间视角审视,电影被接受成为中国新岁节庆娱乐活动,并参与了新年系列节庆观念的拓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上海电影业在全面抗战前已形成较为明确的贺岁档观念。孤岛时期,由于相对封闭的生产和营销环境,贺岁档观念更趋成熟。贺岁档并非救市的万能良药,需要创作符合时代需求的贺岁故事,并适时调整档期放映策略。民国时期电影贺岁档的运作,对当前颇具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档 早期电影 上海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临时劫案》中的动作设计与叙事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夏新 张峰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3-167,共5页
动作电影近年来一直广受欢迎,《临时劫案》通过非线性叙事和多视角交织,让观众体验到了紧张刺激与黑色幽默并存的独特观影感受。在动作设计方面,电影突破了传统抢劫题材中暴力美学的界限,探索了智慧型犯罪和策略性逃脱的展现,将都市环... 动作电影近年来一直广受欢迎,《临时劫案》通过非线性叙事和多视角交织,让观众体验到了紧张刺激与黑色幽默并存的独特观影感受。在动作设计方面,电影突破了传统抢劫题材中暴力美学的界限,探索了智慧型犯罪和策略性逃脱的展现,将都市环境与角色性格紧密结合,创造了既符合逻辑又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动作场面。该片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与社会现实,为动作电影类型的发展贡献了新的叙事策略和动作美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影 《临时劫案》 动作设计 叙事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小剧场的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昆 李雨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6,68,共9页
近年来小剧场市场发展迅速,场馆建设加快,戏剧新作迭出,产业发展呈繁荣态势,其核心价值被定位为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典型的文化产品,小剧场演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故事,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消费者... 近年来小剧场市场发展迅速,场馆建设加快,戏剧新作迭出,产业发展呈繁荣态势,其核心价值被定位为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典型的文化产品,小剧场演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故事,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消费者的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小剧场逐渐成为集物理载体、文化空间、精神空间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如何在保证其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然而,小剧场产业盈利模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够,产业链不健全,经济效益不突出,影响了小剧场产业的长远发展。从内容创作、宣发融资、运营管理、产业模式等方面积极构建小剧场产业链,推动内容开发、金融创新、市场运营和生态发展的路径转型,是小剧场产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 产业链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建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力洋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导向,通过学习主体自建、主体与主体间互建、社会各主体共建等多层次的统一性建构,帮助大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的学习,这种建构性学习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然要求和解决实然问题的根本进路。在一定...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导向,通过学习主体自建、主体与主体间互建、社会各主体共建等多层次的统一性建构,帮助大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的学习,这种建构性学习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然要求和解决实然问题的根本进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与“学”主体自建发挥奠基性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学校主体间的互建、对话与协作,以及社会各主体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与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建构主义 自建 互建 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地方性、系统性:透视江苏当代小剧场第二次浪潮
9
作者 耿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6,115,共8页
“小剧场戏剧”这一概念在当代江苏的运作和接受,是一个不断被实践和改写的过程。以1989年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为起点,江苏小剧场戏剧至今历经两次浪潮,在当下呈现出政策性、地方性、系统性的运作特征。近年来,江苏系统性搭建戏剧孵化... “小剧场戏剧”这一概念在当代江苏的运作和接受,是一个不断被实践和改写的过程。以1989年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为起点,江苏小剧场戏剧至今历经两次浪潮,在当下呈现出政策性、地方性、系统性的运作特征。近年来,江苏系统性搭建戏剧孵化机制及取得的成果,使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小剧场戏剧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可以说,南京已成为小剧场戏剧的文化坐标,承载着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历史进程和一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江苏戏剧 孵化 南京 政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叙事交流中的大声音师及其不可靠叙述
10
作者 郭钟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3,共5页
作为电影画面背后叙述者的大影像师已是电影叙事学中的通用术语,而这一术语却长期遮蔽电影声音背后亦存在一个看不见的叙述者的事实。大声音师是电影中的声音叙述者,大声音师授命于电影中的隐含作者,并以语言、音乐、音响作为表现材料,... 作为电影画面背后叙述者的大影像师已是电影叙事学中的通用术语,而这一术语却长期遮蔽电影声音背后亦存在一个看不见的叙述者的事实。大声音师是电影中的声音叙述者,大声音师授命于电影中的隐含作者,并以语言、音乐、音响作为表现材料,将隐含作者的创作意图传递给观众。不过,大声音师并非始终如实地反映创作者的真实意旨,当大声音师偏离隐含作者的叙述距离时,便会产生不可靠叙述,这种不可靠叙述会使电影叙事蕴含更为复杂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声音师 叙事交流 不可靠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