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艺术史学认识论探究
1
作者 许欣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4,共6页
文章将传统艺术史学理论演进过程作为主线,旨在列举中国古典艺术史论研究中形成的较为典型的史论阐释的“关键词”,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试图厘清中国古代艺术史学理论的基本发展线索,进而运用中观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艺术史学认识论的... 文章将传统艺术史学理论演进过程作为主线,旨在列举中国古典艺术史论研究中形成的较为典型的史论阐释的“关键词”,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试图厘清中国古代艺术史学理论的基本发展线索,进而运用中观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艺术史学认识论的构成要素,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史学认识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史学 认识论 情与志 形与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历《史记故事图册》研究
2
作者 孔叙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文章对清初吴历《史记故事图册》的画法与相关文献之间的关系作了考察,并基于吴历总体的字法系统研究《史记故事图册》跋文特征以确定其创作时间范围,进而考察吴历该时间范围内的活动以探讨该套作品的创作背景。该册画法有一定个性,创作... 文章对清初吴历《史记故事图册》的画法与相关文献之间的关系作了考察,并基于吴历总体的字法系统研究《史记故事图册》跋文特征以确定其创作时间范围,进而考察吴历该时间范围内的活动以探讨该套作品的创作背景。该册画法有一定个性,创作于1670年随许之渐出游京师期间,受画者应为清朝“贰臣”高官龚鼎孳,画法风格受当时京城氛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历 《史记故事图册》 屋木人物画 许之渐 龚鼎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循证设计:证据为中心的设计实践
3
作者 叶家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循证设计既是一种理论原则,也是一种实践过程。文章将循证设计理念结合于产品设计专业,构建产品循证设计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把证据意识贯穿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流程中。该方法不仅能强化理性设计和科学设计,还能激发系统性认知,... 循证设计既是一种理论原则,也是一种实践过程。文章将循证设计理念结合于产品设计专业,构建产品循证设计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把证据意识贯穿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流程中。该方法不仅能强化理性设计和科学设计,还能激发系统性认知,对提升设计师能力和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设计 产品设计 实证主义 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急就章》“與”字论“舉”字的章草构形
4
作者 刘洪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关于《急就章》“舉”字的章草构形,近现代学者高二适、王秋湄、马国权等对其形成原理皆有阐述,并且常与“與”字的章草构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仍存疑问,令人难以信服。本文根据当今较丰富的出土文献、传世碑帖等研究资料和成果,着力在... 关于《急就章》“舉”字的章草构形,近现代学者高二适、王秋湄、马国权等对其形成原理皆有阐述,并且常与“與”字的章草构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仍存疑问,令人难以信服。本文根据当今较丰富的出土文献、传世碑帖等研究资料和成果,着力在梳理“與”字的基础上,对“舉”字章草构形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厘清,归纳出“渐进”是其章草构形的主要特点,这对认识章草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就章》 章草构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幕·场·景”的音乐结构构建
5
作者 张慧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被认为是俄罗斯歌剧中的珍稀“巨雕”,其幕、场、景的结构独具特色。这些构架的成功搭建源于作曲家精湛的技术磨砺和独到的戏剧意识,使其笔下的多种音乐材料和结构原则与戏剧完美融合,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 歌剧 《鲍里斯·戈杜诺夫》 幕·场·景 音乐结构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二元融合”到“自成体系”——《楚辞》中的楚国设计思想探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宗登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45,46-51,共7页
《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描写了楚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社会风貌,是楚国生活形态的反映;透过《楚辞》中楚国衣、食、住、行等物质形态的分析,可以窥探出楚国造物艺术具有抽象的形态,组合的构造,... 《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描写了楚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社会风貌,是楚国生活形态的反映;透过《楚辞》中楚国衣、食、住、行等物质形态的分析,可以窥探出楚国造物艺术具有抽象的形态,组合的构造,散点的视角,惊艳的色彩,动感的造型等方面的特点,呈现出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师法自然、特色鲜明的艺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楚文化 设计思想 造物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之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宗登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6期32-35,41,共5页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均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社会稳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文人官士尚古之风盛行,成为竹刻技艺迅速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相似的历史渊源,并从雕刻选材、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传承方式等方面对两者的艺...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均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社会稳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文人官士尚古之风盛行,成为竹刻技艺迅速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相似的历史渊源,并从雕刻选材、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传承方式等方面对两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庆竹刻 嘉定竹刻 艺术风格 表现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片《大团圆》的家国叙事与北京的现代性想象
8
作者 张丹 耿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1,共5页
1948年,清华影片公司出品“创业巨献”影片《大团圆》(丁力,1948),区别于“海派电影”,这是一部“京味”浓郁的影片——出品于北京,由黄宗江、丁力、孙道临、程述尧、石羽等“燕京系”影剧人为创作主力,讲述一个北京传统大家庭从战时到... 1948年,清华影片公司出品“创业巨献”影片《大团圆》(丁力,1948),区别于“海派电影”,这是一部“京味”浓郁的影片——出品于北京,由黄宗江、丁力、孙道临、程述尧、石羽等“燕京系”影剧人为创作主力,讲述一个北京传统大家庭从战时到战后的真实故事。本文以“燕京系”影人为起点追溯影片创作的来龙去脉,旨在使丁力等被电影史遗忘的“影人”浮现于视野,并且梳理建立在燕京大学学缘基础上的话剧活动与交往脉络,探究《大团圆》如何表现青年们走出家庭,蜕变为时代儿女。另一方面,基于文化研究的立场,探寻《大团圆》中如何借助四合院、城门、卢沟桥等地景,为古老的北平城赋予新旧杂陈、时间流转的现代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创作 孙道临 电影史 大团圆 燕京大学 海派电影 四合院 现代性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背景下信息化教育创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陆佳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创新当中的应用成为诸多教育从业者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多媒体教学创新的探索依旧进展缓慢,大...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创新当中的应用成为诸多教育从业者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多媒体教学创新的探索依旧进展缓慢,大多数教师只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件展示,并且许多年纪较大的教师并不会使用这些先进的智能设备,导致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很低,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评奖、评优中,信息化教学创新的探索体现不足,对教师探索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十分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育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设备 课件展示 信息技术 智能设备 环境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相之相:唐宋书学丛纂所存“笔法谱系”的后世赓续
10
作者 赵紫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7,共6页
关于唐宋书学丛纂所存“笔法谱系”的研究,以往尤重其历史生成而忽视后世赓续的相关问题;该“谱系”供以赓续的内容存在“复合”和“精简”两个范畴,但因皆具臆衍属性,遂可视为是一种基于部分现实但不等同于现实的书史之“相”。而后世... 关于唐宋书学丛纂所存“笔法谱系”的研究,以往尤重其历史生成而忽视后世赓续的相关问题;该“谱系”供以赓续的内容存在“复合”和“精简”两个范畴,但因皆具臆衍属性,遂可视为是一种基于部分现实但不等同于现实的书史之“相”。而后世则将其追认为“实”,并呈现出代际赓续的现象。然目的却不在赓续本身,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寻求自身笔法的合法性。由此所进行的调整、附益、删补等过程,即是一种“史相之相”;该赓续过程无疑促进了笔法理论的继拓,也催发了将误读与异化归为创造的多向度结果,究其关键即在于对其中“相”与“实”取舍的分辨及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书学丛纂 笔法谱系 后世赓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历风格定型前的画法考察
11
作者 孔叙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吴历山水画晚年成熟风格的沉雄苍辣多为人关注,但除了像“四王”那样谙熟“元四家”外,在晚年风格定型之前还有另一番多变的景象。一方面广涉传统、精求画意而笔墨悉入微妙,另一方面画面要素顺应时代寻求新变而产生了更多内涵。这一时... 吴历山水画晚年成熟风格的沉雄苍辣多为人关注,但除了像“四王”那样谙熟“元四家”外,在晚年风格定型之前还有另一番多变的景象。一方面广涉传统、精求画意而笔墨悉入微妙,另一方面画面要素顺应时代寻求新变而产生了更多内涵。这一时期吴历的画法,有着来自传统、生活、天性与外来文化的多重影响,其多变面貌与晚年成熟风格对比鲜明。对此进行考察,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吴历画法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历 画法 风格 定型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效率--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2
作者 陆佳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广博的哲学思想,是古代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当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不仅有利于提升现代德育的效率,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广博的哲学思想,是古代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当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不仅有利于提升现代德育的效率,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推动国家发展。石书臣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一书,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关系,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共十章。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资源 现代德育 德育价值 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稳定和谐 人文精神 德育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场景构建中的歌唱体裁分析
13
作者 张慧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3,共8页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中的多个场和场景特色鲜明,手法独到,被后世奉为经典。这些场景的成功构建,源于作曲家多年的技术锤炼和敏锐的戏剧直觉,依据戏剧情境创造性地运用多种音乐要素,从而使其经久不衰,位居经典之列。
关键词 歌剧 歌唱体裁 《鲍里斯·戈杜诺夫》 穆索尔斯基 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奥赛罗》“幕·场·景”的曲式构建
14
作者 张慧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歌剧《奥赛罗》幕、场、景的结构特色鲜明,手法独到,被后世奉为经典。这些结构单元的成功构建,源于作曲家多年的技术锤炼和敏锐的戏剧直觉,依据戏剧情境创造性地运用多种音乐要素和结构原则,从而使其经久不衰,位居经典之列。
关键词 歌剧 《奥赛罗》 幕·场·景 曲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波织梦:姜文电影音乐中的叙事缝合与意义生产
15
作者 王佐伊 白浩成 《电影文学》 2025年第14期102-106,共5页
姜文作为中国电影先锋创作者,其电影音乐突破传统配乐局限,成为修复叙事断层、构建意义体系的核心工具。他通过对经典音乐符号解构、原创音乐情境化创作及声画多元互动,构建听觉缝合体系,实现从碎片化叙事到意义完形的升华。这种听觉缝... 姜文作为中国电影先锋创作者,其电影音乐突破传统配乐局限,成为修复叙事断层、构建意义体系的核心工具。他通过对经典音乐符号解构、原创音乐情境化创作及声画多元互动,构建听觉缝合体系,实现从碎片化叙事到意义完形的升华。这种听觉缝合实践不仅拓展了电影音乐的叙事边界,开创了独特的视听美学范式,为学界重新审视听觉元素在电影表意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提供了重要案例,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以音叙事、以声表意”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文电影 音乐听觉缝合 叙事断层 意义完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