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
嵇凤云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2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人文经济学 |
李向民
|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业态变迁 |
杨昆
李向民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探究 |
吉爱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5
|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
卢春雷
丁跃
|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6
|
新文科视阈中的美育价值建构 |
吉爱明
恽彩锋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7
|
中国式民主:基本形态及形成逻辑——一种宏观政治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
张光辉
籍庆利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8
|
论政府推动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有效路径 |
郭建新
尹明涛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9
|
把握数字经济趋势:加快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发展的策略选择 |
俞锋
伍俊龙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
俞锋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3
|
|
11
|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谈 |
梁淮平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2
|
20世纪中国美术与“国家形象”的视觉建构 |
吉爱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践行 |
吉爱明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4
|
重构新媒体时代的精神“理想国”——大众传媒的道德研究及标准构建刍议 |
吉爱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5
|
制度:公民道德发展的重要“自变量” |
尹明涛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6
|
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塑造 |
吉爱明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7
|
论大学治理内部主体专业化取向 |
吴璇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8
|
日据时期台湾戏剧反日活动的研究 |
成乔明
谢建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9
|
从达利设计的珠宝饰物看其美学特性 |
董惠宁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2003 |
1
|
|
20
|
艺教先贤,画坛宗师——纪念刘海粟、陈之佛先生诞辰110周年 |
文晓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