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嵇凤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共5页
分析了艺术类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南京艺术学院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类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从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方式、严格学位论文要求及毕业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艺术类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模式... 分析了艺术类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南京艺术学院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类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从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方式、严格学位论文要求及毕业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艺术类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硕士研究生 分类培养模式改革 学术型 专业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人文经济学
2
作者 李向民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6,共6页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强调其在物质与精神、文明与文化、“第二个结合”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重要性。人文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进一步探究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发展的路径。人文经济学是“第二个结合”的生...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强调其在物质与精神、文明与文化、“第二个结合”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重要性。人文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进一步探究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发展的路径。人文经济学是“第二个结合”的生动体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创新发展。人文经济学以创新的人文动能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精神文化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业态变迁
3
作者 杨昆 李向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6,共11页
科技创新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与文化的共同驱动,文化科技融合又是文化业态变迁的核心动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业态变迁呈现出主体转换、周期变迁、类... 科技创新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与文化的共同驱动,文化科技融合又是文化业态变迁的核心动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业态变迁呈现出主体转换、周期变迁、类型变化和路径变迁等不同表征。文化与科技相互作用,促进了文化业态的迭代和共生。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系统下,创意、资源、生产、消费和场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创新群落,能够赋能文化资源开发转化、文化生产变革、文化表现形式创新、文化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融合,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业态变迁路径。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通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赋能,对文化业态造成重大影响。从历史角度研究文化业态变迁,对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技融合 新质生产力 文化业态 文化资源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探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吉爱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51,共3页
文化创意产业化为艺术教育的未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我国的艺术教育应加快改革步伐,以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时,保持和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化为艺术教育的未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我国的艺术教育应加快改革步伐,以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时,保持和文化产业市场的高度结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本文系统解析了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辩证关系,并对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发展路径作了初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教育 关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卢春雷 丁跃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3,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农民民意的表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代农民意愿表达中仍存在着农民意愿表达与有限的政治能力、表达的个体性、运作的低效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农民民意的表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代农民意愿表达中仍存在着农民意愿表达与有限的政治能力、表达的个体性、运作的低效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疏通农民民意表达的制度化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民意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阈中的美育价值建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吉爱明 恽彩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孕育新文科,新文科需要新美育的赋能。新文科视阈下新美育的根本在于其价值建构。“伦理美育”“技术美育”“社会美育”“学术美育”构成了新美育全景式、结构化与系统性的价值建构内涵。以“伦理美育”为基本...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孕育新文科,新文科需要新美育的赋能。新文科视阈下新美育的根本在于其价值建构。“伦理美育”“技术美育”“社会美育”“学术美育”构成了新美育全景式、结构化与系统性的价值建构内涵。以“伦理美育”为基本理念,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以“技术美育”为核心手段,赋能创新型国家的转型;以“社会美育”为普及手段,引领社会新风尚;以“学术美育”为真理追求,回归教育本质的知识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伦理美育 技术美育 社会美育 学术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民主:基本形态及形成逻辑——一种宏观政治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光辉 籍庆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从宏观政治视角考察,中国式民主基本形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性、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的双重性、中国式民主宪政精神规定与现实运行的非完全契合性以及运行过程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非竞争性多党一极政党制度、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等... 从宏观政治视角考察,中国式民主基本形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性、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的双重性、中国式民主宪政精神规定与现实运行的非完全契合性以及运行过程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非竞争性多党一极政党制度、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等要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中国式民主基本形态,构建了其形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民主 基本形态 形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推动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建新 尹明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共7页
如何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履行道德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我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政府应当根据企业道德责任的不同层次,准确把握我国企业当下发展的特点,从四个方面推进企业道德责... 如何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履行道德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我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政府应当根据企业道德责任的不同层次,准确把握我国企业当下发展的特点,从四个方面推进企业道德责任的自律:一是塑造宽松生存环境,为企业践行道德责任奠定和谐空间;二是推进道德立法,促企业基本道德责任从他律走向自律;三是建立健全道德激励机制,确保企业道德责任自我选择;四是给予企业自由意志空间,实现企业崇高道德责任的持续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道德责任 企业道德自律与他律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数字经济趋势:加快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发展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11
9
作者 俞锋 伍俊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0,共9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目前多元化需求、数字化应用、沉浸式体验三大动能催化着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新业态发展呈现出政府政策供给强度攀升、企业主动参与创新活力激发、融合创新开放生态形成、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目前多元化需求、数字化应用、沉浸式体验三大动能催化着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新业态发展呈现出政府政策供给强度攀升、企业主动参与创新活力激发、融合创新开放生态形成、融合创新发展格局成型的总体态势。进入新时代,要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应以建设“数字中国”为目标,主动加快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新业态发展,克服核心生产技术受制困境、数据资源供给孤岛困境、头部企业带动不足困境和制定扶持政策滞后困境,以顶层设计策略引领新业态发展的新征程、以数字赋能策略塑造新业态发展的新格局、以链式发展策略打造新业态发展的新高地、以战略项目策略拓展新业态发展的新空间、以头部培育策略推动新业态发展的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科技融合 新业态 策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3
10
作者 俞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共8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深刻的理论根基、文化基因和话语叙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深刻的理论根基、文化基因和话语叙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第二个结合”的基础。“第二个结合”是相互契合中的双向互动、互相成就。实现“第二个结合”关键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始终以“六个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推动“第二个结合”,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坚持把握历史主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坚持讲好和合共生的中国叙事,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新形态共建人类美好新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谈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淮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在扬弃中体现时代特征,增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美术与“国家形象”的视觉建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吉爱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1,共5页
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凸显和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而美术创作中的观念之争以及不同的风格呈现,实际上反映了特定时代下艺术家们心中不同的“国家形... 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凸显和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而美术创作中的观念之争以及不同的风格呈现,实际上反映了特定时代下艺术家们心中不同的“国家形象”;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家”意识也由觉醒转变为“共存亡”的情感内设,20世纪初的“美术革命”顺应时变演变为“革命美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中国美术的主要任务是为新生社会主义中国“造型”,为人民塑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则是在反思与伤痕中,开始了游离于本质初衷的国家形象建构的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美术 国家形象 视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践行 被引量:3
13
作者 吉爱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7,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新的时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新的时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哲学观照的角度,论述了其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逻辑基础,分析了其"有机统一"的系统结构,从其基本内容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内涵解读,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认识、丰富发展、氛围营造、实事求是四个方面的践行要求给出了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哲学观照 内涵 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新媒体时代的精神“理想国”——大众传媒的道德研究及标准构建刍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吉爱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大众媒体以互联网诞生为标志,以规模空前、深度空前的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影响解放了人类潜能,发展了人的本质,也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众传媒所体现出的道德观构成了社会道德生态多极中的重要一极。... 大众媒体以互联网诞生为标志,以规模空前、深度空前的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影响解放了人类潜能,发展了人的本质,也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众传媒所体现出的道德观构成了社会道德生态多极中的重要一极。本文就道德功能的强化、道德标准的缺失和道德标准的构建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道德功能 道德标准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公民道德发展的重要“自变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明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滑坡论"与"爬坡说"的局限性都在于过度聚焦于"经济对于道德的作用",而忽略了诸如制度等其他"变量"的影响。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发展的重要"自变量",制度一方面是公... 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滑坡论"与"爬坡说"的局限性都在于过度聚焦于"经济对于道德的作用",而忽略了诸如制度等其他"变量"的影响。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发展的重要"自变量",制度一方面是公民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量";另一方面,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民道德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新加坡的制度创新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也证明了制度对于公民道德发展的"内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发展 制度 奖惩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塑造 被引量:2
16
作者 吉爱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8,共5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部分,文艺创作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的新使命。在新形势下,文艺创作应该在提炼中国文化标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等方面,塑造中国形象。艺术家应该通过创造优秀的作品...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部分,文艺创作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的新使命。在新形势下,文艺创作应该在提炼中国文化标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等方面,塑造中国形象。艺术家应该通过创造优秀的作品,向中国人民主动宣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领导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阐释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理想,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 国家形象 文化标识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治理内部主体专业化取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9-63,共5页
转变治理范式、优化治理结构是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存在“双肩挑”干部少、专家型行政干部权重式微、年轻专业教师担任行政职位意愿薄弱、治理主体专业化不均衡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外部... 转变治理范式、优化治理结构是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存在“双肩挑”干部少、专家型行政干部权重式微、年轻专业教师担任行政职位意愿薄弱、治理主体专业化不均衡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外部主体干扰内部治理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大学治理主体改革应坚守专业化愿景,通过健全培育机制、政策引导、规范权力运作等方式,逐步探索大学治理内部主体专业化取向,稳步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双肩挑” 内部主体 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戏剧反日活动的研究
18
作者 成乔明 谢建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台湾戏剧在日据时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日活动,先后经历了戏剧文化自发的反日倾向、戏剧团体组织性反日运动、戏剧人零散式反日创作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政治背景,但都深切体现了台湾人民抵抗外来殖民统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 台湾戏剧在日据时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日活动,先后经历了戏剧文化自发的反日倾向、戏剧团体组织性反日运动、戏剧人零散式反日创作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政治背景,但都深切体现了台湾人民抵抗外来殖民统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戏剧 反日活动 民族精神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达利设计的珠宝饰物看其美学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惠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作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达利,以其疯狂的劲头、不竭的灵感和脱胎于绘画的超凡离奇的表现手法,遨游在珠宝设计的世界里。一些极寻常的宝石、胸针、耳环、项链等饰物变成画家演示超现实主义理念的载体,创造出了超出绘画境界的令人赏心... 作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达利,以其疯狂的劲头、不竭的灵感和脱胎于绘画的超凡离奇的表现手法,遨游在珠宝设计的世界里。一些极寻常的宝石、胸针、耳环、项链等饰物变成画家演示超现实主义理念的载体,创造出了超出绘画境界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装饰艺术品。本文藉助达利设计的珠宝饰物,向人们展示了艺术大师在爱的心醉神迷的魔力支配下另一领域的杰作。试图通过这另类艺术品,把握达利的“绘画是关于非抽象的无理性和普遍幻觉世界的摄影术”的美学特性及其在审美范畴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利 珠宝饰物 超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教先贤,画坛宗师——纪念刘海粟、陈之佛先生诞辰110周年
20
作者 文晓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共1页
今年是南京艺术学院的两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刘海粟、陈之佛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两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和卓越的艺术大师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事业、艺术文化事业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的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特设此... 今年是南京艺术学院的两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刘海粟、陈之佛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两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和卓越的艺术大师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事业、艺术文化事业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的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特设此专刊以示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事业 艺术教育家 中国 艺术大师 文化事业 陈之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