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清外销瓷鉴赏——以大都会博物馆图录为例
1
作者 李皓文 《文学艺术周刊》 2025年第3期64-67,共4页
大都会博物馆有《中国瓷器目录》和《中国贸易瓷器》两本图录,其中馆藏的清代瓷器居多,元明时期瓷器较少,每个时代又有极具时代特色的著名品种,而且不同的器物由于时代的更迭,在造型、纹饰上发生了变化。笔者从不同时代瓷器的特色出发,... 大都会博物馆有《中国瓷器目录》和《中国贸易瓷器》两本图录,其中馆藏的清代瓷器居多,元明时期瓷器较少,每个时代又有极具时代特色的著名品种,而且不同的器物由于时代的更迭,在造型、纹饰上发生了变化。笔者从不同时代瓷器的特色出发,对典型器物进行具体分析,揭示不同时代瓷器间的联系与创新,总结出大都会博物馆馆藏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种及其造型、纹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外销瓷 元明时期 明清外销瓷 典型器物 清代瓷器 图录 馆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博物馆展陈研究——以基弗历次作品展为例
2
作者 张文馨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博物馆展陈在空间视域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基弗历次作品展为例,分析博物馆如何通过布局、装置和解释性元素来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艺术家的思想。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博物馆展陈在空间视域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基弗历次作品展为例,分析博物馆如何通过布局、装置和解释性元素来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艺术家的思想。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解构博物馆展陈的历史演变,分析展览空间对艺术品表达和观者体验的塑造作用。同时,文章追溯博物馆学、美学和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演变,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文章还特别关注导师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确保研究的连贯性和深度。结果:文章研究发现,博物馆展陈空间对观众理解和体验基弗作品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精心布局、装置和解释性元素,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和情感内涵。此外,博物馆在展陈设计方面应更加注重观众互动和参与,通过创新展陈方式和手段,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结论:博物馆展陈在空间视域下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影响观众对艺术品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应充分考虑空间因素,并结合艺术品的特点和观众需求,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展陈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视域 博物馆展陈 基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破壁垒:文物的跨界融通及其衍生艺术作品
3
作者 陆锦仪 《文学艺术周刊》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跨界融通是指通过打破传统界限,将不同领域、专业或行业的知识、技术、资源、思维和方法进行整合与融合,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与用途。近年来,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物研究得以越来越深入,文物及其衍生艺术作... 跨界融通是指通过打破传统界限,将不同领域、专业或行业的知识、技术、资源、思维和方法进行整合与融合,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与用途。近年来,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物研究得以越来越深入,文物及其衍生艺术作品背后蕴藏的价值也随之提升。其在各领域的涉猎愈发广泛,出现频率愈发高涨,科技、体育、舞蹈、影视、日用品、旅游产业等看似与文物毫不相关的门类学科中都有文物的身影,文物衍生艺术作品突破“高大上”的壁垒,走入大众视野,被大家接受和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优秀传统文化 跨界融通 文化遗产 文物 门类学科 壁垒 整合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西学书籍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4
作者 姜奕璇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9期67-69,共3页
晚清时期,西学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悄然渗透并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知识结构和思想面貌。西学书籍,是指传入中国并被翻译编纂的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书籍。本文以晚清西学书籍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西学书籍传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并在... 晚清时期,西学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悄然渗透并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知识结构和思想面貌。西学书籍,是指传入中国并被翻译编纂的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书籍。本文以晚清西学书籍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西学书籍传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并在分析其艺术特点的同时,进一步探讨西学书籍传入对中国古籍传统版式及印刷技术革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 西方自然科学 知识结构 西学 晚清时期 特点及影响 技术革新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循环:论PaR研究法在戏剧表演学科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心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3,共6页
PaR研究法在强调实践者同时也是研究者的前提下,要求实践-研究者基于一部实践作品的原创过程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内在身体经验的不断反思,整合、验证,依次完成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后再到新认识论生成的螺旋攀登。英国高等院校戏剧表演学科... PaR研究法在强调实践者同时也是研究者的前提下,要求实践-研究者基于一部实践作品的原创过程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内在身体经验的不断反思,整合、验证,依次完成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后再到新认识论生成的螺旋攀登。英国高等院校戏剧表演学科推行PaR研究的历史经验可以证明,该研究法或有助于实践-理论、行业-院校、身体-文本、认识论-方法论等几组重要二元关系的间性融合,在戏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相对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研究法 戏剧表演学 谱系学 英国戏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改写·风格建构·代际视角:银河映像的类型电影创作
6
作者 尹秋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电影的类型属性与地域环境、电影工业的制作情况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环境与工业制作内部的变动,类型片也必然会发生改写。世纪之交成立的中国香港电影公司银河映像在一系列创作中改写了电影的类型范式。银河映像吸收了本土电影工业中的优... 电影的类型属性与地域环境、电影工业的制作情况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环境与工业制作内部的变动,类型片也必然会发生改写。世纪之交成立的中国香港电影公司银河映像在一系列创作中改写了电影的类型范式。银河映像吸收了本土电影工业中的优势,从“黑色电影”的切入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并在具有差异性的影片中反映独特的现代社会经验。这种现代社会体验与电影创作方法得到杜韦之后新一代导演的认同与吸收,从而体现了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实践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河映像 黑色电影 类型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京剧进校园”活动现状研究
7
作者 朱雨棻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126-127,共2页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精髓,从清朝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融合了诗词、歌赋、说唱、滑稽表演、音乐、舞蹈、武术、杂技以及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历经长期的地方戏曲交流与融合,京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成为...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精髓,从清朝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融合了诗词、歌赋、说唱、滑稽表演、音乐、舞蹈、武术、杂技以及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历经长期的地方戏曲交流与融合,京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更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与“国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进校园 交流与融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滑稽表演 中国戏曲 标志性符号 活动现状 国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瓒“一河两岸”图式演进历程研究
8
作者 施泓言 《书画艺术》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元末明初政权更迭,社会环境恶劣,以倪瓒为代表的江南文人画家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人生历程的推进、内心思想的转变,倪瓒寄情书画,运用独特的“一河两岸”图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画风,并蕴含独特韵味,在中国画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末明初政权更迭,社会环境恶劣,以倪瓒为代表的江南文人画家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人生历程的推进、内心思想的转变,倪瓒寄情书画,运用独特的“一河两岸”图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画风,并蕴含独特韵味,在中国画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倪瓒的典型图式,“一河两岸”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画家所经历的生活与时代又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一河两岸 图式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家庭观下的女性视角——以电影《蜂鸟》和电影《狗十三》为例
9
作者 徐宋雨 《剧影月报》 2025年第2期18-19,共2页
德国电影理论学家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指出,电影具有贴近自然的特性,现实主义电影更是擅长“展现瞬间”、暴露人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蕴含对社会现实的折射与社会价值,优秀作品能以寓教于乐之姿传递思想与价值观... 德国电影理论学家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指出,电影具有贴近自然的特性,现实主义电影更是擅长“展现瞬间”、暴露人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蕴含对社会现实的折射与社会价值,优秀作品能以寓教于乐之姿传递思想与价值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妇女解放运动全球推进、电影理论不断完善的当下,众多女性投身电影行业,女性主义议题蓬勃发展。《蜂鸟》与《狗十三》这两部现实主义青春电影,立足东方家庭观,从女性视角展开叙事,深刻剖析了少女的成长境遇与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狗十三 电影蜂鸟 女性视角 现实主义青春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晚清民国京剧图像的多重现代性
10
作者 尹秋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民国时期,京剧题材开始进入现代艺术家的视野,而这背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早期花谱书写到图谱的转向,现代媒体中的京剧图评创作,最后到现代艺术家对京剧题材的诠释,共同构成了清季民国京剧图像的脉络谱系。在这个转向过程中,... 民国时期,京剧题材开始进入现代艺术家的视野,而这背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早期花谱书写到图谱的转向,现代媒体中的京剧图评创作,最后到现代艺术家对京剧题材的诠释,共同构成了清季民国京剧图像的脉络谱系。在这个转向过程中,亦涉及传统形式与现代性表达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京剧图像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看与感知:明清酒牌的图像叙事与文化内涵
11
作者 薛元可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明清时期的酒牌完成了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蜕变,具有特殊的视觉文化价值。明刊婴戏题材酒牌《婴戏叶子》注重对环境与景致的表现,凸显文人意境,其婴孩形象的表现与明代“童心说”背景有关。酒牌图像中重视环境描绘和氛围营造的这一特质实... 明清时期的酒牌完成了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蜕变,具有特殊的视觉文化价值。明刊婴戏题材酒牌《婴戏叶子》注重对环境与景致的表现,凸显文人意境,其婴孩形象的表现与明代“童心说”背景有关。酒牌图像中重视环境描绘和氛围营造的这一特质实为酒牌图像的文人化。酒牌从实用物转变为符合文人审美的艺术作品也标志着酒牌艺术语言与风格的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牌 图像叙事 文人化 视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书画录》所见明清云南书家地域分布及变迁——兼论其在云南地域书法研究中的价值
12
作者 张英杰 《大学书法》 202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滇南书画录》是民国文献学家方树梅编纂的一部书画目录。此书专录明清云南之善书、善画者,所辑资料翔实而丰富,是研究云南书法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分析《滇南书画录》的书家小传可以发现,明清两代云南书家主要集中在云南府和大理府。... 《滇南书画录》是民国文献学家方树梅编纂的一部书画目录。此书专录明清云南之善书、善画者,所辑资料翔实而丰富,是研究云南书法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分析《滇南书画录》的书家小传可以发现,明清两代云南书家主要集中在云南府和大理府。有明一代,云南府和大理府的书家数量相当,但自清代以后,云南府的书家数量开始远超大理府,且在区域集中度上也更胜一筹。这表明在清代以后,云南地区的书家逐渐开始向云南府集中,这一变化与此区域的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书画录》 书画目录 书家 地域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恽寿平到邹一桂:论清初细笔花鸟画风的两种审美取向
13
作者 顾楷之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9期57-60,共4页
中国绘画发展至清代,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格局。这不仅体现在各画种发展的高度完备,还体现在绘画题材的多样性、审美趣味的多元化中。花鸟画在唐代之后逐渐焕发光彩,然而花鸟画的理论往往作为画史的附属者出现,至五代徐黄相当成熟... 中国绘画发展至清代,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格局。这不仅体现在各画种发展的高度完备,还体现在绘画题材的多样性、审美趣味的多元化中。花鸟画在唐代之后逐渐焕发光彩,然而花鸟画的理论往往作为画史的附属者出现,至五代徐黄相当成熟之时,也没有专门讨论花鸟画的理论出现。花鸟画理论往往附在山水、人物画论之间,究其原因无外乎花鸟画分野晚、社会功能偏弱、颇具娱情功效而山水能言志之说。然而,花鸟画发展至清代,在纷繁复杂的绘画历史与绘画理论的冲击与养育之下,出现了第一部花鸟画专论,即《小山画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绘画理论 恽寿平 绘画题材 人物画 焕发光彩 审美趣味 邹一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