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材料结构损伤的分形神经网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明 梁大开 万鹏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7-390,共4页
针对智能复合材料的损伤诊断问题提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材料结构表面上的裂纹与材料内部的应力变化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光纤珐珀传感器的小体积和高精度使之很适合于埋置在复合材料内部感受材料内部应力变化。而材料结构表面的裂纹是... 针对智能复合材料的损伤诊断问题提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材料结构表面上的裂纹与材料内部的应力变化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光纤珐珀传感器的小体积和高精度使之很适合于埋置在复合材料内部感受材料内部应力变化。而材料结构表面的裂纹是其内部受损伤的外在表现 ,根据裂纹在结构表面上的分布特征用分形的方法把表面的裂纹量化 ,获得其分维值 ,和内部的应力变化一起作为特征值输入到神经网络 ,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进行在线的材料损伤识别。在一块 3 5cm× 3 5cm的复合材料试件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靠的、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结构损伤 分形神经网络 诊断 复合材料 分维 裂缝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智能材料结构的损伤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明 梁大开 万鹏飞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针对智能复合材料的损伤诊断问题,提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材料结构表面上的裂纹与材料内部的应力变化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小体积和高精度适合于埋置在复合材料内部感受材料内部应力变化。而材料结构表面的裂纹是其内... 针对智能复合材料的损伤诊断问题,提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材料结构表面上的裂纹与材料内部的应力变化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小体积和高精度适合于埋置在复合材料内部感受材料内部应力变化。而材料结构表面的裂纹是其内部受损伤的外在表现,根据裂纹在结构表面上的分布特征用分形的方法把表面的裂纹量化,获得其分维值,和内部的应力变化一起输入到神经网络,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进行在线的材料损伤识别。在一块35cm×35cm的复合材料试件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靠的、有效的,完全可以进行材料损伤的在线监测以及进一步的材料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神经网络 分形 分维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材料结构自修复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明 梁大开 潘晓文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并非结构的任何微小损伤都会加以维修,即结构损伤修复的实时性要求要弱于诊断的实时性。对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实时获得结构诊断信息条件下的自修复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应用马尔可夫过程描述智能材料结构的劣化过程,以单位时间费用最低为... 并非结构的任何微小损伤都会加以维修,即结构损伤修复的实时性要求要弱于诊断的实时性。对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实时获得结构诊断信息条件下的自修复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应用马尔可夫过程描述智能材料结构的劣化过程,以单位时间费用最低为目标的自修复策略,给出了计算修复阀值的具体算法并用具体的实例说明了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智能结构 马尔可夫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分形的智能材料损伤诊断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明 梁大开 万鹏飞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多重分形谱所蕴含的信息比单一的分数维要深刻而全面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多重分形主要用来描述物理量不均匀的随机概率分布。在智能复合材料有损伤前后其内部状态从平衡到不平衡 ,再到更高层次的平衡过程中受力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利用... 多重分形谱所蕴含的信息比单一的分数维要深刻而全面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多重分形主要用来描述物理量不均匀的随机概率分布。在智能复合材料有损伤前后其内部状态从平衡到不平衡 ,再到更高层次的平衡过程中受力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利用多重分形方法将这一不平衡程度进行量化 ,多重分形谱Dq-q从平缓到陡峭的变化反映了分形结构复杂性的增加 ,反映了材料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性的增加。数据仿真计算结果和对在一块埋置有 5× 5传感光纤阵列的复合材料试件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故障诊断 多重分形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结构中光纤智能夹层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东升 梁大开 熊克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4-616,共3页
根据光纤自诊断系统模块化、集成化要求,提出并研制了光纤智能夹层。这种智能夹层易于制作,且制作过程中光纤传感器完好率达100%,智能夹层的埋入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对光纤智能夹层试件进行了轴向拉伸试验。试验表... 根据光纤自诊断系统模块化、集成化要求,提出并研制了光纤智能夹层。这种智能夹层易于制作,且制作过程中光纤传感器完好率达100%,智能夹层的埋入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对光纤智能夹层试件进行了轴向拉伸试验。试验表明,在一定应变范围内,单膜交错光纤中光强-应变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在埋入复合材料之前进行标定。利用智能夹层内的光纤传感器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建立结构损伤主动、在线和实时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光纤智能夹层 压电智能夹层 交错光纤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属性理论综合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明 梁大开 万鹏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6-668,共3页
为获得一种实时判别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方法研究了属性测度及其识别。用材料结构的应力变化和表面短裂纹群作为特征矢量对结构的状态进行离散化处理 ,将属性测度识别方法应用于各离散状态的识别 ,从而对材料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实... 为获得一种实时判别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方法研究了属性测度及其识别。用材料结构的应力变化和表面短裂纹群作为特征矢量对结构的状态进行离散化处理 ,将属性测度识别方法应用于各离散状态的识别 ,从而对材料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实验表明这种方法的综合识别效率优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为研究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在线识别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集 属性测度 复合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飞机的发展对结构健康监测的需求与挑战 被引量:32
7
作者 袁慎芳 邱雷 +2 位作者 吴键 孙亚杰 王强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22期62-67,共6页
结构健康监测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飞行器结构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对象。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工程应用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研究。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大型飞机 监测技术 试验验证 飞行器 国内外 实验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onen神经网络在复合材料损伤主动监测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磊 袁慎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3-516,共4页
主动监测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损伤监测的新技术。本文将Kohonen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与主动监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复合材料损伤监测中。该方法具有结构算法简单、无导师监督学习和侧向联想等功能。根据此方法及虚拟仪器技... 主动监测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损伤监测的新技术。本文将Kohonen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与主动监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复合材料损伤监测中。该方法具有结构算法简单、无导师监督学习和侧向联想等功能。根据此方法及虚拟仪器技术 ,设计开发了相应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监测系统。经复合材料损伤监测实例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onen神经神经网络 复合材料 损伤 主动监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结构损伤监测的新型应力波因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磊 袁慎芳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407,共4页
应力波因子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损伤监测的新技术。该文根据应力波在蜂窝夹层结构中传播的特点 ,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处理的应力波因子提取技术 ,以剔除应力波的传播距离对监测波形峰值的影响 ,突出损伤的作... 应力波因子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损伤监测的新技术。该文根据应力波在蜂窝夹层结构中传播的特点 ,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处理的应力波因子提取技术 ,以剔除应力波的传播距离对监测波形峰值的影响 ,突出损伤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该应力波因子法不但可以对蜂窝夹层结构中的损伤实现主动、在线监测 ,而且还能表征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因子 蜂窝夹层结构 损伤监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健康监测中压电元件的温度补偿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欣 袁慎芳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0-732,共3页
在复合材料的结构健康监测中,一般采用压电元件作为激励源和接收源进行损伤监测。为了获得稳定一致的信号,必须考虑压电元件的温度效应。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对于压电元件的影响,并加以实验验证,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滤波器的... 在复合材料的结构健康监测中,一般采用压电元件作为激励源和接收源进行损伤监测。为了获得稳定一致的信号,必须考虑压电元件的温度效应。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对于压电元件的影响,并加以实验验证,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滤波器的温度补偿法。通过软件自动调节滤波器的参数,实现对波形的相位和幅度的补偿。实验验证这种温度补偿法能较好的消除压电元件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温度效应 数字滤波器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机翼盒段载荷监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芦吉云 梁大开 潘晓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21,共5页
以某型飞机机翼盒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盒段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外载荷和应变分布之间关系。采用波分复用形式构建了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网络测量盒段试件的应变,设计了网络中光纤传感器的排布方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传感网络的温... 以某型飞机机翼盒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盒段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外载荷和应变分布之间关系。采用波分复用形式构建了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网络测量盒段试件的应变,设计了网络中光纤传感器的排布方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传感网络的温度补偿方法。运用波长监测方法对盒段结构承受的不同载荷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波长偏移与载荷成线性关系,斜率由于加载点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传感器的最大载荷监测灵敏度达3.09 p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 载荷监测 波分复用 波长偏移 盒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裂纹扩展的实时健康监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俊 袁慎芳 +2 位作者 蔡建 邱雷 余振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6-778,共3页
结构中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是影响结构安全及其寿命的重要因素,在裂纹产生初期就将其监测出来对于提高结构安全性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很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孔洞等较大尺寸损伤的在线监测阶段。该文研究了真实疲劳裂纹扩... 结构中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是影响结构安全及其寿命的重要因素,在裂纹产生初期就将其监测出来对于提高结构安全性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很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孔洞等较大尺寸损伤的在线监测阶段。该文研究了真实疲劳裂纹扩展的实时在线监测方法。采用主动Lamb波监测技术及机电阻抗技术对铝试件的真实疲劳裂纹扩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给出了裂纹扩展程度与信号损伤参数间的关系曲线,并对两种监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LAMB波 机电阻抗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嵌入式飞机大气数据传感器测量位置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宗信 梁大开 李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嵌入式飞机大气数据系统与传统的探头式系统相比,在气动、隐身和总体布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提高系统的探测准确度,需要对系统中的传感器测量位置进行优化设计。文中以模糊逻辑为理论基础,结合大气数据的基本探测原理,设计了用于... 嵌入式飞机大气数据系统与传统的探头式系统相比,在气动、隐身和总体布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提高系统的探测准确度,需要对系统中的传感器测量位置进行优化设计。文中以模糊逻辑为理论基础,结合大气数据的基本探测原理,设计了用于对嵌入式大气数据系统中传感器测量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合理性。最后,简要概述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大气数据 嵌入式 传感器 飞机 模糊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用于表面等离子体波光谱的噪声滤除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艳 梁大开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4-299,共6页
针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对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在测定表面等离子体波光谱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将高斯白噪声加入理论SPR光谱,利用Daubechies9和Symlet7、11、14、15等五种小波分别对其进行去噪.将去噪后的共振峰强度和... 针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对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在测定表面等离子体波光谱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将高斯白噪声加入理论SPR光谱,利用Daubechies9和Symlet7、11、14、15等五种小波分别对其进行去噪.将去噪后的共振峰强度和共振波长与理论值相比较,可知Symlet11小波用于SPR光谱的去噪性能较好.搭建光纤SPR传感器实验系统,利用Symlet11小波对在五个不同时刻测得的SPR反射光谱进行去噪,去噪后的共振波长和共振强度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4039 nm和0.2231%,通过对比证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能较好地修正由于噪声所产生的共振波长漂移,使得光纤SPR传感器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与信息处理 小波分析 阈值去噪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振动传感器波长解调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芦吉云 梁大开 +1 位作者 刘如梅 曾捷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振动传感器波长解调方法,可解调波长范围为1 522~1 538 nm。宽带光源的出射光经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后,入射到长周期光栅,经长周期光栅调制后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光强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谐振波长处光功率... 研究了一种基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振动传感器波长解调方法,可解调波长范围为1 522~1 538 nm。宽带光源的出射光经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后,入射到长周期光栅,经长周期光栅调制后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光强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谐振波长处光功率的探测,实现光纤布喇格光栅静态、动态信号的监测。通过温度测量实验对监测系统进行标定,实验中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波长偏移量与系统输出电压成线性关系,比值为0.01 nm/mV。将传感器粘贴于铝板表面,采用该系统解调简支铝板结构的微小振动引起的波长变化。系统采集到的动态信号时域波形及频谱与涡电流位移计的测量结果相吻合,表明该系统可实现1 kHz以上的动态应变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 波长解调 振动监测 长周期光纤光栅 边缘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反射镜式超声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东升 梁大开 王昌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6-188,共3页
针对小管道在役检测的特点,对旋转反射镜式传感器结构的不漏检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单焦距超声传感器用于小管道在役检测时的相对误差进行了讨论;在超声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对旋转反射镜式传感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它由超声传感器、平面... 针对小管道在役检测的特点,对旋转反射镜式传感器结构的不漏检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单焦距超声传感器用于小管道在役检测时的相对误差进行了讨论;在超声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对旋转反射镜式传感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它由超声传感器、平面反射镜、旋转机构、微型电机和连接器等部件组成;小管道液浸超声检测室内试验表明,在适当的采样率和系统增益情况下,反射镜式超声传感器可用于小管道的在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反射镜 超声传感器 小管道 在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OPTIC PERFORMANCES OF OPTIC FIBER BRAIDED IN CARBON FIBER BRAIDED COMPOSITES
17
作者 袁慎芳 黄睿 +1 位作者 谢蒙萌 陶宝祺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D braiding technology has stimulated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in the world at large and been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military, civil construction and medical fields. Although 3 D braided composites have many good f... D braiding technology has stimulated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in the world at large and been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military, civil construction and medical fields. Although 3 D braided composites have many good features, their features are very complicated. Optic fiber sensors can be multi braided into 3 D braided composites to fulfill a new kind of 3 D smart composites to monitor RTM process, study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damage states after molding, and monitor its own condition during service life. Since optic performances of optic fibers have direct and important relation to the performances of optic fiber sensors,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done to devise a method to incorporate the optic fiber into a 3 D structure. The opt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braided optic fibers a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one to study the optic performances of optic fibers, before their being braided into composites and after the RTM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 fiber sensor braided composites optic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SPW传感器用于温度测试的研究
18
作者 曹振新 吴乐南 梁大开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光纤SPW传感器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来工作.在SPW传感器表层存在一层电子气,当环境温度升高,电子气的浓度将会增加,且其本身的动能加大,这将导致电子气团的共振频率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建立了共振波长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并对误差进行了分... 光纤SPW传感器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来工作.在SPW传感器表层存在一层电子气,当环境温度升高,电子气的浓度将会增加,且其本身的动能加大,这将导致电子气团的共振频率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建立了共振波长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光纤SPW传感器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SPW传感器 温度测试 电子气 温度 浓度 动能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INED HYBRID MINDLIN PLATE ELEMENT FOR GEOMETRICALLY NON LINEAR ANALYSIS
19
作者 郑世杰 陶宝祺 陈万吉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0年第1期90-94,共5页
Based upon a generalized variational principle, which relaxed the inter element continuity requirements, a novel refined hybrid Mindlin plate element is developed, its non linear element stiffness matrices are decom... Based upon a generalized variational principle, which relaxed the inter element continuity requirements, a novel refined hybrid Mindlin plate element is developed, its non linear element stiffness matrices are decomposed into a series of matrices with respect to the assumed strain modes. The formula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non linear mixed/hybrid element formulation all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linear hybrid formulation is absorbed into the formulation(adding non conforming modes and realizing orthogonalization)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ny other non linear hybrid element formulation over the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n addition, non conforming modes can also overcome the shear lock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linear mechanics non conforming mode orthogonal approach geometrically non linear refined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测频技术在跳频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明 甘欣辉 《电子工程师》 2003年第3期32-33,共2页
介绍了用等精度测频和内插技术来提高快速测频精度的原理 ,说明了基于此项技术对现有的跳频电台的检测方法 ,给出了检测过程的具体说明。
关键词 测频技术 跳频检测 跳频电台 等精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