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操稳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攀 陈仁良 俞志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5-684,共10页
针对倾转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考虑旋翼-机翼干扰的情况下建立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模式下... 针对倾转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考虑旋翼-机翼干扰的情况下建立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策略并对飞行器进行了配平计算。以该操纵策略为基础,计算了相应的操纵功效和操纵耦合,并分析了主要稳定性导数和特征根的变化。结果表明:航向操纵功效相较于其他通道较小;垂向输入引起的纵向力和俯仰力矩的大小随速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横向输入下引起的偏航力矩随速度增大而增大;速度稳定性随速度的增加而变得不稳定;除螺旋模态外,其他模态随速度的增加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飞行动力学模型 配平 操纵策略 操纵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机翼气动干扰对复合式直升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克龙 韩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61-1771,共11页
为研究旋翼/机翼气动干扰对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的高速飞行性能的影响,建立一种可快速预测复合式直升机飞行性能的模型,以加装机翼和螺旋桨的AS365N“海豚”直升机为样例,分析了400 km/h高速飞行时,旋翼/机翼气动干扰对全机飞行性... 为研究旋翼/机翼气动干扰对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的高速飞行性能的影响,建立一种可快速预测复合式直升机飞行性能的模型,以加装机翼和螺旋桨的AS365N“海豚”直升机为样例,分析了400 km/h高速飞行时,旋翼/机翼气动干扰对全机飞行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并探讨了用副翼操纵配平气动干扰引起的机翼滚转力矩时,全机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气动干扰增加了机翼的诱导速度,导致机翼的升力系数降低、阻力系数增加。在旋翼不对称涡系的作用下,位于旋翼前行侧下机翼的诱导速度和升阻力系数变化比后行侧的更显著。气动干扰导致机翼升力分配从80.00%降低至71.59%,旋翼升力分配从20.04%增加至28.48%。旋翼、螺旋桨和全机功率分别增加了16.60%、1.86%和3.76%。气动干扰使机翼滚转力矩增加、旋翼滚转力矩减小,利于全机配平,但会增加全机功率。用副翼操纵来平衡由气动干扰引起的机翼滚转力矩时,旋翼侧向周期变距和阻力减小,降低了全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直升机 气动干扰 飞行性能 功率 旋翼 机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俞志明 陈仁良 孔卫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06-2113,共8页
针对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过渡飞行中的变速、变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的方法,该方法从飞行力学角度用机翼升力特性限制低速和高速边界,以单旋翼可用功率限制高速边界。所提方法确定了无周期变距的倾转四... 针对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过渡飞行中的变速、变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的方法,该方法从飞行力学角度用机翼升力特性限制低速和高速边界,以单旋翼可用功率限制高速边界。所提方法确定了无周期变距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样机倾转过渡走廊,并分析了其在倾转过渡飞行中不同机体迎角下各气动部件的气动力以及前后旋翼需用功率随飞行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在小机体迎角下倾转优于在大机体迎角下倾转;各气动部件提供的垂向力占比会随着机体迎角的改变而变化;机翼升力特性高速边界和单旋翼功率限制边界共同组成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的高速边界;单旋翼可用功率限制边界比总可用功率限制边界更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 飞行力学 倾转走廊 边界 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新 陈仁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6-1198,共13页
针对倾转旋翼机转换机动中变动力学特性导致的复杂控制问题,提出基于增益调度(GS)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与光滑切换控制结合的综合体系结构,用以实现转换机动过程中的全局最优控制。该控制综合方法,在保证性能指标要求最小的同时,对操纵机... 针对倾转旋翼机转换机动中变动力学特性导致的复杂控制问题,提出基于增益调度(GS)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与光滑切换控制结合的综合体系结构,用以实现转换机动过程中的全局最优控制。该控制综合方法,在保证性能指标要求最小的同时,对操纵机构的负荷较低。首先,建立了倾转旋翼机高置信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应用混合操纵克服操纵冗余问题。其次,设计了基于增益调度的线性二次最优多环控制器,并采用光滑切换控制策略综合2套控制器,实现动态倾转过程的姿态平滑过渡。最后,进行以倾转走廊中间路径为期望轨迹的全模式自主飞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在转换机动过程中体现出强鲁棒性和较优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机 线性二次最优控制 增益调度(GS) 光滑切换控制 转换机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rbin法在阻尼梁动响应求解中的运用分析
5
作者 张夏阳 张凯 +1 位作者 招启军 王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8,共12页
运用铁木辛柯梁理论和K-V阻尼理论,研究了非比例阻尼梁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频域振动求解方法。推导采用了传统拉普拉斯正变换和基于Durbin公式的拉普拉斯反变换策略(统称拉普拉斯法),发展了阻尼梁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解法。拉普拉斯法的推... 运用铁木辛柯梁理论和K-V阻尼理论,研究了非比例阻尼梁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频域振动求解方法。推导采用了传统拉普拉斯正变换和基于Durbin公式的拉普拉斯反变换策略(统称拉普拉斯法),发展了阻尼梁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解法。拉普拉斯法的推演同时涵盖了3种典型的梁边界条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数值法的验证采用了特殊构造的比例阻尼点条件,并与基于模态叠加法的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且数值算例充分考虑了数值参数和系统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边界条件和受载状态下,拉普拉斯法与模态叠加法均能合理地计算出基本阻尼梁系统的动响应曲线,且两者的求解精度保持在同一量级;同时,捕捉到拉普拉斯法的求解精度会受到系统长细比等参数的影响。拉普拉斯法具有比传统实、复模态叠加法更易操作的特性,但其精度受到了算法固有参数和阶跃外载型式的影响,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力学 拉普拉斯变换 Durbin法 K-V阻尼梁 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 Dissipation Simulation for Vortex Flowfield of Rotor in Hover Based upon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6
作者 BIAN Wei ZHAO Qijun ZHAO Guoqi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6期975-983,共9页
The discontinuous Galerkin(DG) method is established and innovatively conducted on accurately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blade-tip vortex and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licopter rotor. Firstly,the Reynolds-... The discontinuous Galerkin(DG) method is established and innovatively conducted on accurately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blade-tip vortex and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licopter rotor. Firstly,th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equations in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 are employed,and the embedded grid system is developed with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FVM)and the DG method conducted on the blade grid and background grid respectively. Besides,the Harten-Lax-Van Leer contact(HLLC)scheme with high-resolution and low-dissipation is employed for spatial discretization,and the explicit third-order Runge-Kutta scheme is used to accomplish the temporal discretization. Secondly,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blade-tip vortex for Caradonna-Tung rotor are simulated by the established CFD method,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which well validates the accuracy of the DG method and shows the advantages of DG method on capturing the detailed blade-tip vortex compared with the FVM method. Finally,the evolution of tip vortex at different blade tip Mach numbers and collective pitche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tip vortex discontinuous Galerkin(DG)method Navier-Stokes(N-S)equation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helicopter ro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