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自动供丝设备微机控制系统研制
1
作者 耿文明 牛佩翼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1994年第1期60-65,共6页
全自动供丝设备是一种用于卷烟生产的新型供丝装置,它的核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文将讨论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根据这些功能要求所取的硬件及软件结构;同时,还重点讨论了有关采用高级语言编制中断服务程序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全自动供丝设备是一种用于卷烟生产的新型供丝装置,它的核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文将讨论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根据这些功能要求所取的硬件及软件结构;同时,还重点讨论了有关采用高级语言编制中断服务程序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特别地,文中对如何在单用户单任务DOS操作系统环境下实现实时多任务功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井提出了一些经实践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供丝设备 微机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无人机自动着陆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廷学 曹云峰 罗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3-528,共6页
论述了用DGPS/SINS/RA组合导航系统引导的某无人机自动着陆系统的总体方案,利用该无人机的小扰动线性化方程,对其轨迹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在不采用速度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利用该无人机的全量微分方程,对其在各种起... 论述了用DGPS/SINS/RA组合导航系统引导的某无人机自动着陆系统的总体方案,利用该无人机的小扰动线性化方程,对其轨迹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在不采用速度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利用该无人机的全量微分方程,对其在各种起始状态及各种干扰下的自动着陆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着陆性能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飞机 仿真 自动着陆系统 差分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的汽车油封自动测控系统程序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生 汪芳 朱少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2000年第12期35-37,共3页
以汽车油封为例 ,介绍了利用VB实现自动测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 ,以及在实际的实时采样控制系统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利用VB编制界面的简单性、易操作性及友好性 ,又发挥了C语言面向底层硬件编程的优势 ,并结合运用WindowsAPI函... 以汽车油封为例 ,介绍了利用VB实现自动测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 ,以及在实际的实时采样控制系统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利用VB编制界面的简单性、易操作性及友好性 ,又发挥了C语言面向底层硬件编程的优势 ,并结合运用WindowsAPI函数 ,克服了用VB编写实时控制程序的难点 ,完美地实现了基于VB的实时采样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本文介绍的有关程序设计方法具备通用性 ,在对其他实时测控系统进行程序设计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油封 自动测控系统 VB语言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全自动着陆系统
4
作者 陈佩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41-146,共6页
本文介绍了无人驾驶飞机航迹控制的全自动着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措施,解决如何平稳安全回收无人驾驶飞机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对高原型无人机进行了仿真,着陆性能符合要求。采用该系统的优点是不需要修改无人机自身的结构就可以自动安... 本文介绍了无人驾驶飞机航迹控制的全自动着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措施,解决如何平稳安全回收无人驾驶飞机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对高原型无人机进行了仿真,着陆性能符合要求。采用该系统的优点是不需要修改无人机自身的结构就可以自动安全着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飞机 自动着陆系统 自动驾驶仪 飞行轨迹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舰导引系统 H_∞ 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8
5
作者 袁锁中 杨京 +2 位作者 龚华军 杨一栋 范彦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7-382,共6页
舰载机着舰导引误差的最大来源是舰尾气流扰动。为抑制气流扰动,提高舰载机自动着舰导引的精度,本文将H∞控制方法应用于着舰导引系统设计,将导引系统性能要求转化为对H∞控制分析模型的结构及权阵的选取。仿真表明,用H∞控制方... 舰载机着舰导引误差的最大来源是舰尾气流扰动。为抑制气流扰动,提高舰载机自动着舰导引的精度,本文将H∞控制方法应用于着舰导引系统设计,将导引系统性能要求转化为对H∞控制分析模型的结构及权阵的选取。仿真表明,用H∞控制方法设计的着舰导引系统能满足着舰要求,并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导引系统着舰精度及抗扰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 舰载飞机 H∞控制 着舰导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直升机的组合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长生 郭树军 +2 位作者 王丕宏 杨克明 孙隆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5-191,共7页
讨论了模糊逻辑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增益自适应调整的模糊控制方法和BP网络自适应变步长学习算法,前者提高了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改善了系统品质,后者缩短了网络的... 讨论了模糊逻辑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增益自适应调整的模糊控制方法和BP网络自适应变步长学习算法,前者提高了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改善了系统品质,后者缩短了网络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实时控制的实现。这两种方法成功地用于直升机飞控系统的设计。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 飞行控制系统 系统仿真 直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矩阵系统低保守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庆宪 王源 姜长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对于系统矩阵和输入矩阵均为区间矩阵的不确定系统 ,提出了实对称矩阵集合的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的计算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设计区间矩阵系统鲁棒控制器 ,把确定多个矩阵不等式解的复杂问题简化为求解单代数Riccati矩阵方程 ,该设计方法... 对于系统矩阵和输入矩阵均为区间矩阵的不确定系统 ,提出了实对称矩阵集合的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的计算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设计区间矩阵系统鲁棒控制器 ,把确定多个矩阵不等式解的复杂问题简化为求解单代数Riccati矩阵方程 ,该设计方法具有较小保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系统 区间矩阵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贮能系统在未来航天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邓智泉 孟小利 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9-544,共6页
传统蓄电池贮能系统由于其比能量小、可靠性低的固有缺陷已难以满足未来航天器的总体性能发展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磁轴承、高强度轻重量的复合材料、电力电子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使得飞轮贮能系统取代目前航天器中镍氢电... 传统蓄电池贮能系统由于其比能量小、可靠性低的固有缺陷已难以满足未来航天器的总体性能发展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磁轴承、高强度轻重量的复合材料、电力电子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使得飞轮贮能系统取代目前航天器中镍氢电池贮能系统成为可能。文中系统地阐述这一未来的航天器贮能系统,其中具体介绍了飞轮贮能系统的高比能量、长寿命、高效率等优越特性以及在航天器应用中独具的位姿控制附加功能,并对飞轮贮能系统的结构组成、多功能集成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贮能 能量贮存 姿态控制 比能量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控制系统的内/外回路设计概念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一敏 郭锁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7-29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外回路控制结构,系统地阐述了此结构在直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内回路主要使各个通道解耦,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使系统具有速率响应特性;外回路采用输出反馈,对已解耦的不同通道分别进行单回路设计。其中内回...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外回路控制结构,系统地阐述了此结构在直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内回路主要使各个通道解耦,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使系统具有速率响应特性;外回路采用输出反馈,对已解耦的不同通道分别进行单回路设计。其中内回路的解耦特性是内/外回路设计概念的基础,采用特征结构配置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内回路的通道解耦。采用内/外回路结构所设计的直升机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指令跟踪性能、抗干扰特性以及良好的解耦响应特性。实例研究充分展示了这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控制系统 内回路 外回路 解耦 操纵品质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A^2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问题和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清 高攀 沈春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2-568,共7页
综合TF/TA2(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威胁回避)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目的就是开发一种飞行控制技术,使飞机可以进行超低空机动飞行,有效地回避山峰、建筑物以及各种威胁,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和任务生存能力。本文介绍了综合地形跟... 综合TF/TA2(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威胁回避)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目的就是开发一种飞行控制技术,使飞机可以进行超低空机动飞行,有效地回避山峰、建筑物以及各种威胁,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和任务生存能力。本文介绍了综合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威胁回避飞行控制系统的系统框架和主要功能模块,讨论了在进行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理论和技术问题,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跟踪 地形回避 飞行控制系统 数字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最小相位系统输出跟踪的最优预测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也平 徐克虎 沈春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3-269,共7页
讨论了一类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非最小相位系统广泛存在于机器人柔性结构控制、飞机的飞行控制和航天器发射等实际问题中。由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内部动态的不稳定性 ,传统的一些输出跟踪方法将导致系统的某些变量发散。文中通... 讨论了一类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非最小相位系统广泛存在于机器人柔性结构控制、飞机的飞行控制和航天器发射等实际问题中。由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内部动态的不稳定性 ,传统的一些输出跟踪方法将导致系统的某些变量发散。文中通过讨论系统的有界理想状态轨迹 ,将期望跟踪的输出进行了扩充 ,利用预测控制方法研究了一类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 ,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预测控制可以使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地渐近跟踪期望输出。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跟踪 非量小相位 预测控制 内部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凤如 焦华 +1 位作者 徐肖豪 胡明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77-583,共7页
研究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IFFCS)的模糊控制问题。首先给出飞机纵向运动的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讨论了基本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方案和设计过程。在分析了不同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对控制特性的影响后,对基本模糊... 研究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IFFCS)的模糊控制问题。首先给出飞机纵向运动的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讨论了基本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方案和设计过程。在分析了不同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对控制特性的影响后,对基本模糊控制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分段因子模糊控制器和经过一次修正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思想。最后,对包含模糊控制器的IFFCS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IFFCS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是可行的,它使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快速响应性能,控制效果是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火力控制 主动控制 飞行控制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飞行/推力综合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京 杨一栋 范彦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对保持飞行速度恒定及保持飞行迎角恒定两种自动动力补偿系统 (Approach powercompensator system,APCS)所构成的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APCS采用控制规则在线自调整及非线性参数优化的模糊逻辑控制。其设计... 对保持飞行速度恒定及保持飞行迎角恒定两种自动动力补偿系统 (Approach powercompensator system,APCS)所构成的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APCS采用控制规则在线自调整及非线性参数优化的模糊逻辑控制。其设计思想是 ,从工程实现考虑 ,在油门控制律中省去法向加速度 Δaz及舵偏 Δδe两路反馈信息。仅根据迎角误差 Δα及其变化率 Δα的大小 ,在线地自调整加权因子 ,以提高稳态控制精度 ,消除由于量化误差而引起的稳态振荡。利用非线性优化控制算法 ,对 APCS模糊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进一步改善了当代迎角恒定的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ACS 飞行/推力 综合控制 轨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树军 姜长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神经网络是解决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的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文中主要讨论了神经网络在非线性控制中的应用 ,针对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 ,采用不同的神经网络控制结构 ,设计了不同的控制器 ,并进行了数字仿真 ,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神经网络控制器 设计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姿态的神经网络动态逆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彪 唐超颖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9,共4页
针对航天器姿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逆的控制算法。该算法针对滚转、俯仰和偏航三个姿态子系统,设计了两组神经网络:第一组是BP网络,用来逼近三个姿态通道的非线性项,可获得姿态逆模型;第二组是非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 针对航天器姿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逆的控制算法。该算法针对滚转、俯仰和偏航三个姿态子系统,设计了两组神经网络:第一组是BP网络,用来逼近三个姿态通道的非线性项,可获得姿态逆模型;第二组是非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用于在线实时地补偿逆模型存在的误差和外加干扰。详细分析了非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学习规则和调整算法。给出了应用该算法的具体实例,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神经网络 航天器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基于模糊系统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预测控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方炜 姜长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3,共5页
基于模糊系统研究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并应用于空天飞行器(ASV)再入飞行的姿态控制律设计.利用模糊系统的一致逼近能力,逼近被控对象中的未知干扰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基于Lyapunov方法设计了鲁棒自适应控制律.模糊系... 基于模糊系统研究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并应用于空天飞行器(ASV)再入飞行的姿态控制律设计.利用模糊系统的一致逼近能力,逼近被控对象中的未知干扰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基于Lyapunov方法设计了鲁棒自适应控制律.模糊系统的权值无需调整,仅需根据系统的跟踪误差调节鲁棒自适应控制器中的参数,在线调整的参数仅为2个,从而大大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一致最终有界.利用所提控制算法设计了ASV高超声速飞行姿态的控制系统,仿真的系统响应时间为1.5 s,且无超调,这表明该算法对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模糊系统 鲁棒自适应预测 空天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T在水下潜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永利 张琛 吴庆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6-449,共4页
分析和总结了定量反馈理论(QFT)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并应用该理论对水下潜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发现,QFT能够很好地解决水下潜器由于模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并从工程应用角度为... 分析和总结了定量反馈理论(QFT)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并应用该理论对水下潜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发现,QFT能够很好地解决水下潜器由于模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并从工程应用角度为水下潜器提供了一种鲁棒控制设计方案.仿真结果及与一般控制方案比较表明,用这种理论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潜器 定量反馈理论 鲁棒控制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大系统的分散强稳定控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寿松 曹坚 王永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2-287,共6页
本文基于H∞理论和Riccati方程方法,给出了在第m个子系统的所有传感器均完全失效意下的强稳定定义,提出了分散强稳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 关联大系统 分散控制 大系统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潜器的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永利 张琛 +1 位作者 李振波 吴庆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348-1351,共4页
讨论了单变量系统的定量反馈理论(QFT)与H∞两种鲁棒控制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对水下潜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表明,QFT 的设计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指标的近似转换转化为H∞控制设计问题,这为... 讨论了单变量系统的定量反馈理论(QFT)与H∞两种鲁棒控制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对水下潜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表明,QFT 的设计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指标的近似转换转化为H∞控制设计问题,这为H∞控制性能权函数选取提供了依据.使用H∞控制方法不需要太多的设计经验,但设计的控制器结构较复杂且存在保守性.用QFT 方法可对H∞控制器再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的控制器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QFT 与H∞控制之间的有效结合,降低了水下潜器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潜器 定量反馈理论 鲁棒控制 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 PID 控制在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焦连渤 沈东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7-442,共6页
针对模糊控制的不足和PID控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智能温湿度控制的方法。该方法把模糊控制技术和PID算法结合起来,采用多模态分段控制设计出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可知,该方法对多变量、强耦合、大惯性对象的控制是... 针对模糊控制的不足和PID控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智能温湿度控制的方法。该方法把模糊控制技术和PID算法结合起来,采用多模态分段控制设计出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可知,该方法对多变量、强耦合、大惯性对象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具有超调小,调节迅速和上升时间短的特点,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系统 温度 湿度 模糊控制 智能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