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乙烯吡咯烷酮辅助的水热法合成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结构(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徐丽红
阚彩侠
+3 位作者
王长顺
从博
倪媛
施大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9-575,共7页
以不同平均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常用K值来表示PVP溶液相对粘度的特征值,粘度越大,PVP平均分子质量越大,平均分子质量为8000、40000、160000、360000的PVP分别标记为K17、K30、K60、K9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形貌...
以不同平均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常用K值来表示PVP溶液相对粘度的特征值,粘度越大,PVP平均分子质量越大,平均分子质量为8000、40000、160000、360000的PVP分别标记为K17、K30、K60、K9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形貌和光学共振峰可控的银纳米结构.将反应体系加入到60 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数小时.我们在K17的水溶液中合成了尺寸均一的五重孪晶银纳米十面体.而在K30、K60和K90的乙二醇(EG)溶液中得到了纵横比随着PVP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的银纳米线.产物的形貌和微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峰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银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随着其形貌和尺寸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五重孪晶
十面体
聚乙烯吡咯烷酮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形金纳米片的简单制备与生长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长顺
阚彩侠
+1 位作者
倪媛
徐海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在室温(-30℃)条件下,氯金酸(HAuCl4)均匀混合在粘稠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体(水为溶剂)中,HAuCl4可以被PVP还原,从而形成纳米片.本工作中,通过调整晶体生长条件,成功合成了大量新形貌的单晶金纳米片(厚度...
在室温(-30℃)条件下,氯金酸(HAuCl4)均匀混合在粘稠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体(水为溶剂)中,HAuCl4可以被PVP还原,从而形成纳米片.本工作中,通过调整晶体生长条件,成功合成了大量新形貌的单晶金纳米片(厚度数十纳米,尺寸为数个微米).例如,在晶体生长初期阶段,通过引入温度变化(如降温10—20℃),形成的金纳米片主要是六角星形,并伴有盾状、内凹外凸的三角状、截角的、三又的及多台阶等新形纳米片.结合理论计算,阐明了金纳米片的生长机制:在一定条件下,金(111)晶面不仅可以沿着〈110〉方向生长成为常规的三角或六角纳米片,还可以沿〈211〉、〈321〉等不同方向生长成含有更高指数侧面的新形金纳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星形
生长机制
高指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Cu_2ZnSnS_4纳米颗粒及其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威
沈鸿烈
+1 位作者
焦静
金佳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8-3032,共5页
采用乙二醇作为溶剂,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通过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出颗粒大小均一的Cu2ZnSnS4(CZTS)纳米颗粒。采用XRD、Raman、EDS、TEM以及UV-Vis-N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物相、元素比例、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
采用乙二醇作为溶剂,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通过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出颗粒大小均一的Cu2ZnSnS4(CZTS)纳米颗粒。采用XRD、Raman、EDS、TEM以及UV-Vis-N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物相、元素比例、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纳米颗粒为(112)择优取向的锌黄锡矿结构,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3.4nm,其光学带隙为1.85eV,呈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光学带隙蓝移现象。将CZTS纳米颗粒制成CZTS墨水并滴涂烘干形成了CZTS薄膜,其XRD和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且表面较为致密。光照与暗态的I-V曲线测试表明,所制备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ZnSnS4
光电导效应
微波液相合成法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纳米棒组装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的FDTD模拟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玉玲
阚彩侠
+6 位作者
王长顺
刘津升
徐海英
倪媛
徐伟
柯军华
施大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7-1836,共10页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与其尺寸、形貌、介质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不同构型二聚体和多聚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研究了金纳米棒结构和组装方式对SPR耦合效应...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与其尺寸、形貌、介质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不同构型二聚体和多聚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研究了金纳米棒结构和组装方式对SPR耦合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规律比较吻合.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光吸收结果表明:对于肩并肩(S-S)的组装体,随着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横向SPR(SPRT)峰有较小的红移,而纵向SPR(SPRL)峰显著蓝移.对于端对端(E-E)的组装体,随着组装体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SPRT峰无明显移动,而SPRL峰显著红移,并在近红外较长波段范围内出现新的共振峰,其强度随着间隙的减小而增强;结合弹簧振子模型和纳米颗粒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对组装体共振吸收峰的移动和新的耦合共振峰的出现提出了初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组装体
时域有限差分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态碳源温度对CVD法生长石墨烯薄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尤佳毅
沈鸿烈
+1 位作者
吴天如
谢晓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聚苯乙烯为固态碳源,抛光铜箔为衬底,通过改变固态碳源的温度探索了固态碳源温度对双温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石墨烯的影响。样品采用拉曼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态碳源温度的变化直接...
以聚苯乙烯为固态碳源,抛光铜箔为衬底,通过改变固态碳源的温度探索了固态碳源温度对双温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石墨烯的影响。样品采用拉曼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态碳源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气相碳源浓度,通过控制固态碳源温度,可以控制所得石墨烯的层数。固态碳源动态变温生长能够在生长的起始阶段降低石墨烯形核密度,同时打破晶粒长大时氢气刻蚀速率与石墨烯生长速率的动态平衡,可以有效地提升石墨烯的覆盖率。最终在衬底温度为1000℃条件下使用固态碳源动态变温制备了I2D/IG达到2.91,透过率为97.6%的高质量单层石墨烯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固态碳源
动态变温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液界面动电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6
作者
郭万林
费雯雯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3-612,792,共10页
动电效应是1807年以来发现的发生在固液界面的一系列流动生电或电致流体运动的现象的总称。该效应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物质的分离、提纯、检测和水净化等。动电效应的本质来源于界面双电层的作用。笔者回顾了动电效应的历史发展,介...
动电效应是1807年以来发现的发生在固液界面的一系列流动生电或电致流体运动的现象的总称。该效应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物质的分离、提纯、检测和水净化等。动电效应的本质来源于界面双电层的作用。笔者回顾了动电效应的历史发展,介绍了双电层的物理模型,对几种重要的动电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综述,并结合笔者研究团队在石墨烯中发现的新的动电效应做了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电效应
固液界面
双电层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乙烯吡咯烷酮辅助的水热法合成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结构(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徐丽红
阚彩侠
王长顺
从博
倪媛
施大宁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11274173,51032002,61222403,11374159)
Fundamental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China(NZ2013304)~~
文摘
以不同平均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常用K值来表示PVP溶液相对粘度的特征值,粘度越大,PVP平均分子质量越大,平均分子质量为8000、40000、160000、360000的PVP分别标记为K17、K30、K60、K9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形貌和光学共振峰可控的银纳米结构.将反应体系加入到60 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数小时.我们在K17的水溶液中合成了尺寸均一的五重孪晶银纳米十面体.而在K30、K60和K90的乙二醇(EG)溶液中得到了纵横比随着PVP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的银纳米线.产物的形貌和微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峰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银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随着其形貌和尺寸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
银纳米线
五重孪晶
十面体
聚乙烯吡咯烷酮
生长机制
Keywords
Ag nanowire
Five-fold twinned crystal
Decahedron
Polyvinylpyrrolidone
Growth mechanism
分类号
O631.3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形金纳米片的简单制备与生长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长顺
阚彩侠
倪媛
徐海英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基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项目(NZ2013204)资助~~
文摘
在室温(-30℃)条件下,氯金酸(HAuCl4)均匀混合在粘稠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体(水为溶剂)中,HAuCl4可以被PVP还原,从而形成纳米片.本工作中,通过调整晶体生长条件,成功合成了大量新形貌的单晶金纳米片(厚度数十纳米,尺寸为数个微米).例如,在晶体生长初期阶段,通过引入温度变化(如降温10—20℃),形成的金纳米片主要是六角星形,并伴有盾状、内凹外凸的三角状、截角的、三又的及多台阶等新形纳米片.结合理论计算,阐明了金纳米片的生长机制:在一定条件下,金(111)晶面不仅可以沿着〈110〉方向生长成为常规的三角或六角纳米片,还可以沿〈211〉、〈321〉等不同方向生长成含有更高指数侧面的新形金纳米片.
关键词
金纳米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星形
生长机制
高指数面
Keywords
Gold nanoplate
Poly-vinylpyrrolidone
Star-likeshape
Growth mechanism
High-index facet
分类号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Cu_2ZnSnS_4纳米颗粒及其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威
沈鸿烈
焦静
金佳乐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
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8-303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606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XLX13_150)
+1 种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LX13_1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创优基金资助项目(BCXJ13-12)
文摘
采用乙二醇作为溶剂,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通过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出颗粒大小均一的Cu2ZnSnS4(CZTS)纳米颗粒。采用XRD、Raman、EDS、TEM以及UV-Vis-N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物相、元素比例、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纳米颗粒为(112)择优取向的锌黄锡矿结构,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3.4nm,其光学带隙为1.85eV,呈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光学带隙蓝移现象。将CZTS纳米颗粒制成CZTS墨水并滴涂烘干形成了CZTS薄膜,其XRD和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且表面较为致密。光照与暗态的I-V曲线测试表明,所制备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导效应。
关键词
Cu2ZnSnS4
光电导效应
微波液相合成法
薄膜
Keywords
Cu2ZnSnS4
photoconductive effect
microwave irradiation assisted solvothermal method
thin film
分类号
TQ1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纳米棒组装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的FDTD模拟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玉玲
阚彩侠
王长顺
刘津升
徐海英
倪媛
徐伟
柯军华
施大宁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纳
智能材料
器件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7-183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4173,51032002,61222403,11374159)资助项目~~
文摘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与其尺寸、形貌、介质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不同构型二聚体和多聚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研究了金纳米棒结构和组装方式对SPR耦合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规律比较吻合.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光吸收结果表明:对于肩并肩(S-S)的组装体,随着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横向SPR(SPRT)峰有较小的红移,而纵向SPR(SPRL)峰显著蓝移.对于端对端(E-E)的组装体,随着组装体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SPRT峰无明显移动,而SPRL峰显著红移,并在近红外较长波段范围内出现新的共振峰,其强度随着间隙的减小而增强;结合弹簧振子模型和纳米颗粒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对组装体共振吸收峰的移动和新的耦合共振峰的出现提出了初步的解释.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组装体
时域有限差分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耦合效应
Keywords
Gold nanorod
Assembly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Coupling effect
分类号
O614.122 [理学—无机化学]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态碳源温度对CVD法生长石墨烯薄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尤佳毅
沈鸿烈
吴天如
谢晓明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
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
材料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6062)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3003-08)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以聚苯乙烯为固态碳源,抛光铜箔为衬底,通过改变固态碳源的温度探索了固态碳源温度对双温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石墨烯的影响。样品采用拉曼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态碳源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气相碳源浓度,通过控制固态碳源温度,可以控制所得石墨烯的层数。固态碳源动态变温生长能够在生长的起始阶段降低石墨烯形核密度,同时打破晶粒长大时氢气刻蚀速率与石墨烯生长速率的动态平衡,可以有效地提升石墨烯的覆盖率。最终在衬底温度为1000℃条件下使用固态碳源动态变温制备了I2D/IG达到2.91,透过率为97.6%的高质量单层石墨烯薄膜。
关键词
石墨烯
固态碳源
动态变温
化学气相沉积
Keywords
Graphene, Solid carbon source, Dynamic temperature, CVD
分类号
TQ127.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液界面动电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6
作者
郭万林
费雯雯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3-612,792,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资助项目(2013CB932604
2012CB933403)
+5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211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0781)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0414K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KYLX_022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动电效应是1807年以来发现的发生在固液界面的一系列流动生电或电致流体运动的现象的总称。该效应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物质的分离、提纯、检测和水净化等。动电效应的本质来源于界面双电层的作用。笔者回顾了动电效应的历史发展,介绍了双电层的物理模型,对几种重要的动电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综述,并结合笔者研究团队在石墨烯中发现的新的动电效应做了分析展望。
关键词
动电效应
固液界面
双电层
石墨烯
Keywords
electrokinetic phenomena
solid/liquid interfaces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graphene
分类号
O647 [理学—物理化学]
TM619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乙烯吡咯烷酮辅助的水热法合成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结构(英文)
徐丽红
阚彩侠
王长顺
从博
倪媛
施大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形金纳米片的简单制备与生长机制
王长顺
阚彩侠
倪媛
徐海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Cu_2ZnSnS_4纳米颗粒及其薄膜的研究
王威
沈鸿烈
焦静
金佳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金纳米棒组装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的FDTD模拟
李玉玲
阚彩侠
王长顺
刘津升
徐海英
倪媛
徐伟
柯军华
施大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固态碳源温度对CVD法生长石墨烯薄膜影响的研究
尤佳毅
沈鸿烈
吴天如
谢晓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固液界面动电效应的研究进展
郭万林
费雯雯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