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升机超临界尾传动轴干摩擦阻尼器碰摩响应边界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晟 宋立瑶 +4 位作者 曹鹏 李坚 游有鹏 朱如鹏 王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6-769,共14页
为最大化提高直升机功重比,越来越多的直升机设计中应用了超临界尾传动系统,这一系统会导致跨临界振动的产生。安装干摩擦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的抑制直升机尾传动轴跨临界剧烈振动的方法。以某装有干摩擦阻尼器的尾传动轴为研究对象,建立... 为最大化提高直升机功重比,越来越多的直升机设计中应用了超临界尾传动系统,这一系统会导致跨临界振动的产生。安装干摩擦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的抑制直升机尾传动轴跨临界剧烈振动的方法。以某装有干摩擦阻尼器的尾传动轴为研究对象,建立控制方程,并分析系统在传动轴偏心激励下各类碰摩响应的边界特性。建立传动轴/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控制方程;依据扫频获得系统典型碰摩响应特征,使用解析法针对无碰摩响应求解碰摩发生边界,并对同频全周碰摩响应求解其稳定性条件的边界;通过Runge-Kutta法验证了所推导的响应边界,并探讨了响应边界与系统参数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尾传动轴 干摩擦阻尼器 碰摩 响应特性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研究综述
2
作者 王旦 未雷 +4 位作者 李鹏 徐鹏行 王希 李坚 朱如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7,共11页
直升机尾传动轴在军事应用中容易遭受弹击损伤,严重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为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直升机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从军事需求角度阐述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尾传动轴弹击损伤评定指标、研... 直升机尾传动轴在军事应用中容易遭受弹击损伤,严重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为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直升机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从军事需求角度阐述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尾传动轴弹击损伤评定指标、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尾传动轴抗弹击性能提升方法4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直升机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最后论述了国内在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从材料性能参数测试、新型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尾传动轴抗破片冲击研究和弹击复合材料尾传动轴数值模拟4方面展望了我国在尾传动轴抗弹击损伤方面亟需开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尾传动轴 弹击损伤 数值模拟 抗弹击设计 复合材料尾传动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尾传动轴弹击损伤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未雷 林瑶洁 +4 位作者 吴汪箭 陈蔚芳 王希 朱如鹏 王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24-332,340,共10页
面向直升机尾传动轴抗弹击设计,开展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尾传动轴弹击损伤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尾传动轴弹击损伤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弹击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基于经验证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偏移量和入射... 面向直升机尾传动轴抗弹击设计,开展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尾传动轴弹击损伤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尾传动轴弹击损伤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弹击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基于经验证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偏移量和入射角两个典型参数对尾传动轴弹击损伤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尾传动轴弹击损伤程度随着子弹偏移量及入射角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切边位置、入射角为75°工况下尾传动轴弹击损伤最为严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摩擦因数、子弹入射速度、尾传动轴转速、子弹偏航角四个弹靶参数对尾传动轴弹击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对尾传动轴弹击损伤影响较小,尾传动轴转速、子弹入射速度和子弹偏航角均对尾传动轴弹击损伤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尾传动轴 弹击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轴反转直升机传动系统构型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德 李苗苗 +3 位作者 胡志安 张栋林 张根苗 朱如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由共轴反转的两幅旋翼实现悬停和爬升,由尾推进桨实现高速前飞,旋翼不需要倾转,相对倾转式旋翼机可靠性更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共轴反转传动系统是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的关键传动部件。本文分析了共轴反转...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由共轴反转的两幅旋翼实现悬停和爬升,由尾推进桨实现高速前飞,旋翼不需要倾转,相对倾转式旋翼机可靠性更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共轴反转传动系统是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的关键传动部件。本文分析了共轴反转传动系统构型原理;针对共轴反转输出功能需求,将共轴反转传动系统分为以圆柱齿轮为基础、以锥齿轮为基础、以面齿轮为基础和以差动轮系为基础实现共轴反转输出的4类传动系统构型。分别论述了4类共轴反转传动系统构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和型号应用情况,为不同需求共轴式直升机的传动系统构型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共轴反转 双旋翼 传动系统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脂热效应行为的分析与预测
5
作者 潘家保 李贻良 王锦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423,共9页
磁流变介质在服役过程中受温升、磁场、持续剪切的多场耦合作用,其作用引起流变学行为规律不明并难以准确预测。由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存在容易收敛于局部极值的问题,通过建立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高温热效应磁流变脂... 磁流变介质在服役过程中受温升、磁场、持续剪切的多场耦合作用,其作用引起流变学行为规律不明并难以准确预测。由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存在容易收敛于局部极值的问题,通过建立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高温热效应磁流变脂流变性能预测模型,用于表征和预测实验温度、磁场、热效应时间、剪切速率与磁流变脂流变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磁场下,磁链大量聚拢受到皂纤维的阻碍较小,磁流变脂剪切应力大幅增加。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复合结构造成了一定破坏,表现为MRG-24h在各实验条件下的剪切速率曲线整体较低。BP预测模型在评估局部离散性较大的数据时,出现R2为负值的低泛化性能表现,而SSA-BP预测模型对于整体不同数据集和局部离散性较小、较大的数据进行预测性能评估时,仍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SSA-BP预测模型可以为磁流变脂流变性能预测,并为磁流变器件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脂 热效应 多场耦合 剪切应力 SSA-BP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改性氮化物基薄膜摩擦、腐蚀与抗菌性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懋达 鞠长滨 +3 位作者 王珏 韩培培 赵梁 周飞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6,共17页
由于PVD硬质薄膜与金属之间有着较高的黏附强度,且薄膜具有致密结构以及良好的力学、耐磨和耐腐蚀性,同时能够隔绝腐蚀环境中的盐分与材料表面直接接触,因此在其表面沉积具有优异磨损腐蚀和抗菌特性的防护薄膜可以保障金属材料在磨损/... 由于PVD硬质薄膜与金属之间有着较高的黏附强度,且薄膜具有致密结构以及良好的力学、耐磨和耐腐蚀性,同时能够隔绝腐蚀环境中的盐分与材料表面直接接触,因此在其表面沉积具有优异磨损腐蚀和抗菌特性的防护薄膜可以保障金属材料在磨损/腐蚀环境中的长期使用。从传统的二元氮化物薄膜入手,针对薄膜耐磨、防腐与抗菌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综述了Si、C、Mo与Ag元素掺杂对PVD氮化物薄膜在空气与水环境中的摩擦学特性、在盐溶液与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与磨损腐蚀特性,以及静态抗菌与摩擦诱导抗菌性能的影响。传统二元的氮化物薄膜已经逐渐发展为多元的CrMoSiCN基薄膜,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不同三甲基硅烷反应气体流速与Si、Mo、Ag靶材溅射电流下,薄膜的力学性能与摩擦学特性之间的紧密关联;阐述了薄膜在腐蚀性溶液中磨粒磨损、氧化磨损与电化学腐蚀之间的协同耦合关系;阐明了不同Mo、Ag元素含量下,薄膜的抗微生物黏附与抗菌特性的演变机理。指出多元氮化物基薄膜在盐溶液中的摩擦因数与磨损腐蚀材料损失受到薄膜中Si、Mo与Ag元素掺杂量变化的强烈影响,摩擦过程中的氧化与腐蚀产物有效增强了薄膜的自润滑与减磨特性;而含Mo、Ag氮化物基薄膜的杀菌能力主要与磨痕表面氧化物MoO_(x)的形成和Ag^(+)在菌液中的释放、扩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薄膜 摩擦 磨损 腐蚀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李贻良 潘家保 +1 位作者 戴庆文 胡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1,共12页
磁流变阻尼器中介质受频繁往复剪切而引起的有温升的影响,对磁流变脂(MRG)可靠服役构成挑战。为研究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影响,对磁流变脂进行静态热处理,模拟其承受不同程度高温热效应影响情况,分别进行磁学性能实验和流变性能实... 磁流变阻尼器中介质受频繁往复剪切而引起的有温升的影响,对磁流变脂(MRG)可靠服役构成挑战。为研究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影响,对磁流变脂进行静态热处理,模拟其承受不同程度高温热效应影响情况,分别进行磁学性能实验和流变性能实验,分析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热效应温度和时间对磁流变脂流变行为有着显著影响。磁场扫描结果显示,180℃热效应下磁流变脂剪切应力显著提升,触变性实验结果显示,180℃和24 h热效应后磁流变脂的剪切稳定性降低,其机制是纤维硬化、磁链聚散和剪切破坏的共同作用。短时间热效应后,仅磁流变脂中基载液受到剪切破坏,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较好;24 h、180℃热效应后,纤维硬化显著提升了皂纤维缠结程度,对磁流变脂复合结构影响极大,剪切稳定性变差。磁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纤维硬化引起的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降低的影响,但持续的热效应行为仍会对磁流变脂的服役带来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脂 热效应 流变学性能 皂纤维 剪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0NCA型单体电池电热特性的实验与仿真研究
8
作者 张宇 杨文 +2 位作者 陈星 李康群 周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针对18650NCA型(正极材料为LiNi_(0.8)Co_(0.1)Al_(0.1)O_(2))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实验测得在不同温度、不同倍率下电池的温升。使用以上实验数据在COMSOL软件中建立锂离子单体电池模型。最后进行不同工况(ECE、NEDC... 针对18650NCA型(正极材料为LiNi_(0.8)Co_(0.1)Al_(0.1)O_(2))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实验测得在不同温度、不同倍率下电池的温升。使用以上实验数据在COMSOL软件中建立锂离子单体电池模型。最后进行不同工况(ECE、NEDC)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充放电实验,记录电池表面温度,再使用搭建的模型在不同动态工况下和不同放电倍率下仿真,将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15、25和35℃三种环境温度下,三种恒流工况和两种动态工况下的误差均低于2℃,在恒流工况下误差占温升的占比小于5%,在动态工况下小于10%,可以满足预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COMSOL仿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老化行为对磁流变脂流变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家保 杨广鑫 +2 位作者 褚甜甜 高洪 王晓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2,共9页
磁流变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因耗能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升现象,为研究热效应对介质磁流变脂(MRG)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热处理方式模拟磁流变脂热老化情况。将磁流变脂在温度120℃的环境中进行4、8和24 h的热老化后,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红... 磁流变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因耗能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升现象,为研究热效应对介质磁流变脂(MRG)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热处理方式模拟磁流变脂热老化情况。将磁流变脂在温度120℃的环境中进行4、8和24 h的热老化后,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磁学性能及流变性能分析,以探究热老化行为对磁流变脂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老化对磁流变脂基载液润滑脂的皂纤维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磁流变脂性能。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磁流变脂出现剪切屈服现象的时间点不断提前,长时间高温条件下的热效应对磁流变脂微观结构破坏更大,更容易造成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显著变化。经过24 h热老化的磁流变脂在恒定剪切速率10 s-1和温度85℃的测试条件下,磁场强度0 mT时磁流变脂的剪切应力为202.04 Pa,磁场强度440 mT时剪切应力可达1843.2 Pa。磁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磁流变脂对温度的依赖性,但持续的热效应最终将会导致磁流变脂服役寿命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脂 热老化 流变性能 结构衰退 热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薄膜水润滑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飞 王谦之 +1 位作者 付永强 张懋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4,共11页
评述了类金刚石基(DLC、a-C)、非晶氮化碳基(a-CNx)、过渡金属氮化物基(TiN、CrN)及其改性纳米复合薄膜的水润滑摩擦学性能,分析了微观结构、梯度结构、元素掺杂、对磨材料及摩擦参数对其水润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水润滑中纳... 评述了类金刚石基(DLC、a-C)、非晶氮化碳基(a-CNx)、过渡金属氮化物基(TiN、CrN)及其改性纳米复合薄膜的水润滑摩擦学性能,分析了微观结构、梯度结构、元素掺杂、对磨材料及摩擦参数对其水润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水润滑中纳米复合薄膜存在的摩擦磨损机制,指出了三种纳米复合薄膜体系在水润滑中均可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抗磨特性,但与薄膜成分、层状结构、力学性能及对磨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相比于过渡金属氮化物基薄膜,类金刚石基及非晶氮化碳基薄膜由于在水润滑中形成转移层和水合润滑层而呈现出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当选用的对磨材料易于发生摩擦水合反应时,形成的水合层起到的保护作用使得纳米复合薄膜均表现出了更低的磨损率。在保证薄膜未发生剥落而失效时,适当地加载载荷和滑移速度也是获得最优水润滑摩擦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为薄膜应用在水润滑器械作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展望了纳米复合薄膜水润滑摩擦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薄膜 氮化物基薄膜 水润滑 水合反应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磁耦合作用下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广鑫 潘家保 +2 位作者 周陆俊 高洪 王晓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428-4437,共10页
磁流变器件内部介质均面临热磁耦合、频繁剪切等复杂工况,剪切稳定性是磁流变介质实现持久服役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实验室制备的磁流变脂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变学、磁学性能分析结果探究了热磁耦合作用下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变化规律及其机... 磁流变器件内部介质均面临热磁耦合、频繁剪切等复杂工况,剪切稳定性是磁流变介质实现持久服役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实验室制备的磁流变脂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变学、磁学性能分析结果探究了热磁耦合作用下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磁流变脂流变性能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触变性分析与连续剪切结果显示热磁耦合作用下磁流变脂总体保持着较好的剪切稳定性,基载液润滑脂皂纤维结构和磁链的交互作用将会对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产生影响。在较低温度、较弱磁场强度下,皂纤维结构是磁流变脂流变学性能影响的主导因素,剪切稳定性良好;在较高温度、较强磁场强度下,皂纤维缠结程度降低而磁链强度增强,磁链结构在磁流变脂流变学性能影响中占主导因素,剪切稳定性良好;在从皂纤维影响占主导变化为磁链影响占主导过程中,皂纤维剪切破坏时磁性颗粒被释放出来,因磁场的影响,磁性颗粒无法及时分散至皂纤维内部,最终致使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脂 热磁耦合 皂纤维 磁链 剪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改性后氮化铝基板的可加工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妮 韦佳伟 +2 位作者 张鑫磊 李亮 何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817-2822,共6页
利用激光改性方法研究了被广泛应用在微电子组件封装中的氮化铝(AlN)陶瓷基板在不同气体环境、激光功率、扫描间隔下的可加工性,通过试验测量了AlN试件表面硬度值和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N_(2)、Ar、O_(2)三种气体环境下,试件表面... 利用激光改性方法研究了被广泛应用在微电子组件封装中的氮化铝(AlN)陶瓷基板在不同气体环境、激光功率、扫描间隔下的可加工性,通过试验测量了AlN试件表面硬度值和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N_(2)、Ar、O_(2)三种气体环境下,试件表面成分主要为AlN、Al和Al_(2)O_(3),且显微硬度计测得Ar环境下的熔覆层硬度最低,最有利于后续切削加工。在Ar环境下,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和扫描间隔的减小,AlN表面改性后的硬度减小,最小值可达到174.83HV,更易进行切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气体环境 激光功率 扫描间隔 激光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钉装配应力及应力松弛对压力伺服阀零位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江裕雷 朱玉川 +1 位作者 葛声宏 周振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0-358,共9页
力矩马达的螺钉装配应力及其应力松弛会影响压力伺服阀零位及其前置级压力输出性能,为量化分析该影响规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压力伺服阀力矩马达进行装配应力分析,研究力矩马达螺钉装配应力及不同位置螺钉装配应力松弛对压力伺服阀... 力矩马达的螺钉装配应力及其应力松弛会影响压力伺服阀零位及其前置级压力输出性能,为量化分析该影响规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压力伺服阀力矩马达进行装配应力分析,研究力矩马达螺钉装配应力及不同位置螺钉装配应力松弛对压力伺服阀4个零位气隙值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压力伺服阀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的压力伺服阀非线性集总参数仿真模型,以不同位置螺钉应力松弛引起的4个零位气隙变化值作为仿真输入,分析力矩马达装配螺钉应力松弛对伺服阀零位及前置级输出压差的影响。得到对称及非对称位置螺钉应力松弛对压力伺服阀零位及前置级输出压差的影响规律,为压力伺服阀中的螺钉装配工艺改进以及零漂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压力伺服阀 螺钉 预紧力 气隙 零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N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冰 周浩兵 +2 位作者 刘雨辰 徐帅 周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36-2039,共4页
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是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准确的荷电状态估计对于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的运行十分重要。从估算原理和优缺点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各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OC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 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是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准确的荷电状态估计对于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的运行十分重要。从估算原理和优缺点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各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OC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 估算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锂离子电池包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茜 周浩兵 +1 位作者 刘雨辰 周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59-1562,共4页
由于车用锂离子电池包在汽车内部位置的特殊性,对电池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在分析了车用锂离子电池包的基本结构、综述了目前电池包内部结构、电池包外部支架和外壳的优化方案后,通过实验分析和模拟仿真,设计合理的电池包... 由于车用锂离子电池包在汽车内部位置的特殊性,对电池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在分析了车用锂离子电池包的基本结构、综述了目前电池包内部结构、电池包外部支架和外壳的优化方案后,通过实验分析和模拟仿真,设计合理的电池包结构以提高电池包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最后提出了基于温度场的电池包结构优化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包 结构优化 支架 外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耦合模型与UKF组合估算电池温度与SOC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雨辰 周飞 +1 位作者 徐帅 杨文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提出电热耦合模型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组合算法来估算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及其平均温度,并且将SOC和平均温度用于在线调整模型的参数,该估算的平均温度更接近电池内部真实温度。结果表明在实际工况下,模型估算温度高于电池表面温... 提出电热耦合模型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组合算法来估算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及其平均温度,并且将SOC和平均温度用于在线调整模型的参数,该估算的平均温度更接近电池内部真实温度。结果表明在实际工况下,模型估算温度高于电池表面温度且最高温差在2.6℃以内,它们的变化趋势相同的同时,1 C放电时能够提前预测到电池内部温度。采用实时估算的平均温度和SOC调整模型参数,当初始SOC与实际SOC相同时,SOC估算误差在1%以内;当初始SOC与实际SOC相差较大时,能够在250 s内收敛到真实值,其SOC估算误差在1%~2%间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估算 电热耦合模型 无迹卡尔曼滤波 电池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GRU和H_(∞)滤波器的SOC复合估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桂阳 周飞 +2 位作者 杨文 陈星 李康群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89,共6页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作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功能,是合理利用EV车辆电池组能量的前提。现有估算方法中,基于模型驱动法过程繁琐、计算量大;基于数据驱动法对数据要求高,估计精度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向GRU(BidiG...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作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功能,是合理利用EV车辆电池组能量的前提。现有估算方法中,基于模型驱动法过程繁琐、计算量大;基于数据驱动法对数据要求高,估计精度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向GRU(BidiGRU)神经网络结合H∞滤波器的复合估算方法来估算锂离子电池的SOC。用不同温度下北京应力循环工况(BJDST)来训练BidiGRU神经网络模型,再使用联邦测试程序驾驶时间表(US06)来对模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可达到2.05%,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可达到1.79%。用H∞滤波器优化后的RMSE和MAE均可降低到0.17%以下,最低可达到0.11%。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工况下对锂离子电池SOC做出实时估计,并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OC估计 双向GRU神经网络 H∞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N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帅 刘雨辰 周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69,共7页
深度学习的日益流行和不断的突破,积极地推动了估算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新方法的研发。常用于文本翻译、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已开始应用在电池SOC估算领域。概述了几种常用于电池SOC估算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并根据结... 深度学习的日益流行和不断的突破,积极地推动了估算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新方法的研发。常用于文本翻译、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已开始应用在电池SOC估算领域。概述了几种常用于电池SOC估算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并根据结构复杂度将其分为简单、深度以及扩展循环神经网络算法。此外,从模型输入变量、数据预处理、循环神经层数及其神经元数、优化器、损失函数、测试文件、研究的温度、使用的电池类型以及估算误差方面对这些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这几种估算方法的优缺点,让读者对循环神经网络算法有更直观的了解。循环神经网络算法与其他算法相结合来估算电池SOC,将会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荷电状态估算 循环神经网络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FE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超 黄巍 +2 位作者 靳广虎 黄梁 宋宜强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共7页
采用复合共沉积方法,研制了基于紫铜基体的Ni-PTFE(镍-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在镀液中PTFE的分散性研究的基础上,考虑PTFE悬浮量对复合镀层的影响,开展了对单一Ni镀层以及Ni-PTFE复合镀层摩擦学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Ni镀层而言,N... 采用复合共沉积方法,研制了基于紫铜基体的Ni-PTFE(镍-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在镀液中PTFE的分散性研究的基础上,考虑PTFE悬浮量对复合镀层的影响,开展了对单一Ni镀层以及Ni-PTFE复合镀层摩擦学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Ni镀层而言,Ni-PTFE复合镀层具有很好的减摩效果。Ni镀层的摩擦系数为0.7,Ni-PTFE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为0.22,仅为镍镀层的32%左右;此外,Ni-PTFE复合镀层的磨损小,耐磨性能优异。其中,添加(20 mL/L)PTFE的复合镀层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共沉积 Ni-PTFE复合镀层 减摩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Ag硬质涂层的结构及其摩擦腐蚀与抗菌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耀佳 张懋达 +1 位作者 付永强 周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6,161,共14页
从含Ag元素的硬质涂层入手,综述了二元含Ag的Ag-DLC涂层到三元含Ag的CrN/Ag、TiN/Ag、ZrN/Ag涂层,再到多元含Ag的CrSiN/Ag、TiCN/Ag、Zr CN/Ag等涂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制备技术和参数、不同元素添加等手段对涂层结构、摩擦腐蚀及抗... 从含Ag元素的硬质涂层入手,综述了二元含Ag的Ag-DLC涂层到三元含Ag的CrN/Ag、TiN/Ag、ZrN/Ag涂层,再到多元含Ag的CrSiN/Ag、TiCN/Ag、Zr CN/Ag等涂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制备技术和参数、不同元素添加等手段对涂层结构、摩擦腐蚀及抗菌特性的影响。在含Ag硬质涂层从二元到多元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元素的含量和制备参数会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Ag元素的含量极大地影响着硬质涂层的摩擦学特性、耐腐蚀性能和抗菌性。已有研究表明:低剪切强度的软质Ag相的添加往往能提高涂层的耐磨特性,故将具有高热化学稳定性的Ag固体润滑剂与高耐磨性的硬质涂层相结合,可以改善硬质涂层的摩擦学特性;少量的Ag元素添加可以保持或略微改善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但是掺杂较高含量的Ag会使硬质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降低;同时,Ag元素对能够引起金属腐蚀的细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且是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性好的金属元素。若能在金属部件表面沉积含Ag的纳米复合涂层,可以满足水润滑部件耐磨和防污的使用要求。研究在水环境中具有耐磨、抗生物腐蚀的含Ag纳米复合涂层,有利于对机械工程设备中关键零部件的保护,对于海洋开发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Ag涂层 硬质涂层 微观结构 摩擦学性能 腐蚀行为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