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STM算法的表面粗糙度监测系统
1
作者 庄曙东 史柏迪 +1 位作者 陈威 陈天翔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4,共5页
加工过程中为避免因机床异常振动造成的零件表面粗糙度突变,提出一种基于LSTM算法的表面粗糙度监控模型,通过对主轴与台面安装传感器,实现机床振动量的实时采集并作为时序变量输入模型。在M-V5CN组合机床铣削U71Mn高锰钢样本集上证明该... 加工过程中为避免因机床异常振动造成的零件表面粗糙度突变,提出一种基于LSTM算法的表面粗糙度监控模型,通过对主轴与台面安装传感器,实现机床振动量的实时采集并作为时序变量输入模型。在M-V5CN组合机床铣削U71Mn高锰钢样本集上证明该模型可有效训练,且RMSprop优化器相对于Adam与SGD算法优化器可更有效降低模型泛化性误差。最终在嵌入式开发板中预测最大绝对误差低至0.01μm,平均误差为0.005μm可在加工中对表面粗糙度进行有效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刀具振动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U71Mn高锰钢 嵌入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粗糙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史柏迪 庄曙东 韩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3,38,共5页
神经网络算法在金属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是尚存网络初始化及梯度弥散这类“黑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传统PSO-BP框架的改进模型,使用Xavier替代传统高斯分布初始化粒子群,在算法优化器方面使用最新的自适应矩限... 神经网络算法在金属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是尚存网络初始化及梯度弥散这类“黑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传统PSO-BP框架的改进模型,使用Xavier替代传统高斯分布初始化粒子群,在算法优化器方面使用最新的自适应矩限制取代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进行模型参数更新,经实际测试发现其训练集均方误差及其测试集绝对误差相对传统PSO-BP算法均有所降低,可以更有效担任预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神经网络 算法优化器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连接的Conv1D-BiGRU动态称重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柏迪 庄曙东 +1 位作者 蔡鸣 江志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115,共6页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在高速重载下无法有效提取动态秤压力传感器高频时序特征从而精确输出货物质量的问题,提出基于残差连接的Conv1D-BiGRU模型。使用振动传感器检测秤体的三轴加速度信号,经皮尔逊特征相关性检测,发现动态测重时传感...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在高速重载下无法有效提取动态秤压力传感器高频时序特征从而精确输出货物质量的问题,提出基于残差连接的Conv1D-BiGRU模型。使用振动传感器检测秤体的三轴加速度信号,经皮尔逊特征相关性检测,发现动态测重时传感器压力与振动信号相关系数为0.94,呈现高度相关,可将信号混合后作为特征输入模型。将压力与加速度信号经一维残差卷积网络处理后输入BiGRU模型,模型训练完成后,在载重40.4784 kg、带速135 m/min时,最大误差err max为0.05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29、方差std为0.019,性能良好,且各项指标均较DNN、BiLSTM、BiRNN模型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卷积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时间序列分析 动态称重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连杆式卷取机扇形板温度应力与热变形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天翔 庄曙东 +2 位作者 董春光 史柏迪 陈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为研究无内冷的柱塞连杆式热轧卷取机扇形板表面龟裂问题,对比分析3种不同的外部冷却方案,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温度应力及热变形进行仿真。在连续卷取10卷后,分别对比第10卷卷钢结束、空冷1 s时、水冷结束时3个时间点的应力及热... 为研究无内冷的柱塞连杆式热轧卷取机扇形板表面龟裂问题,对比分析3种不同的外部冷却方案,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温度应力及热变形进行仿真。在连续卷取10卷后,分别对比第10卷卷钢结束、空冷1 s时、水冷结束时3个时间点的应力及热变形云图,说明少水冷方案在实际热轧过程中的优越性,为水冷工艺对扇形板龟裂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连杆式卷取机 扇形板 温度应力 热变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水冷对热轧卷取机扇形板温度场分布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陈天翔 庄曙东 +1 位作者 董春光 奚建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6-232,237,共8页
热轧行业当中扇形板外表面的龟裂是卷取设备主要的失效形式。外部水冷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各自温度场的不同对这种失效影响很大。通过扇形板导热问题的数值方法的求解分析,对比有水冷及无水冷两种不同的冷却工艺。运用ANSYS APDL仿真软... 热轧行业当中扇形板外表面的龟裂是卷取设备主要的失效形式。外部水冷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各自温度场的不同对这种失效影响很大。通过扇形板导热问题的数值方法的求解分析,对比有水冷及无水冷两种不同的冷却工艺。运用ANSYS APDL仿真软件进行瞬态温度场分析。获得第十卷卷钢结束和该卷卷取结束两个时刻点的内外表面和中间截面温度场分布情况,以及关键节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反复的极冷极热的冷却工艺产生的扇形板热疲劳现象对其使用寿命十分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板 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数值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