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热应力分片技术对半片电池组件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伟 沈鸿烈 +3 位作者 何晨旭 陈军杰 关文静 金叶义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5-590,599,共7页
大尺寸、薄片化、n型电池和半片电池组件已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趋势,电池片的切割技术是影响半片电池组件输出功率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采用新型激光热应力分片技术对具有半开设计图形的双面电池片进行切割,以传统激光烧蚀技术作为参照,... 大尺寸、薄片化、n型电池和半片电池组件已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趋势,电池片的切割技术是影响半片电池组件输出功率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采用新型激光热应力分片技术对具有半开设计图形的双面电池片进行切割,以传统激光烧蚀技术作为参照,分析了两种技术对电池损伤、组件制程和可靠性的影响。利用3D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I-V测试仪和抗弯强度测试仪,分析了通过两种技术制作的半片电池片的切割截面形貌、抗弯强度性能与半片电池组件的载荷性能、电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激光热应力分片技术制作的半片电池片抗弯强度较传统激光烧蚀技术提高约27%,半片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提升了约0.69%,且新型激光热应力分片技术使半片电池组件机械载荷后的功率衰减率降低了约30%,提高了半片电池组件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片电池组件 双面电池 激光热应力 机械载荷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碳纳米管掺杂改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任学明 沈鸿烈 杨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08-6012,共5页
为了制备兼具高相变潜热和高导热系数的膨胀石墨/石蜡(EG/PA)复合相变材料,使用真空浸渍法并通过碳纳米管(CNTs)掺杂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改性。导热性能测试分析发现,当复合相变材料中石蜡质量分数较高时,CNTs掺杂可以有效地增强复合... 为了制备兼具高相变潜热和高导热系数的膨胀石墨/石蜡(EG/PA)复合相变材料,使用真空浸渍法并通过碳纳米管(CNTs)掺杂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改性。导热性能测试分析发现,当复合相变材料中石蜡质量分数较高时,CNTs掺杂可以有效地增强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并且随着CNTs掺杂含量的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也逐渐增大,但是当CNTs掺杂量高于0.8%(质量分数)时导热系数增大速度变慢,因此优化的CNTs掺杂含量为0.8%(质量分数)。在此优化参数下,复合相变材料的熔化潜热从145.27J/g变到144.39J/g几乎没有变化,而导热系数从2.141W/(m·K)提升至4.106W/(m·K),提升了约1倍,并且在100次热循环之后仍然保持很好的储热能力,具有较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 石蜡 潜热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改性聚吡咯衍生掺氮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硕 徐桂银 +3 位作者 韩金鹏 邴欢 窦辉 张校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5-692,共8页
含氮聚合物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热解能够产生掺氮多孔碳材料.基于化学聚合法合成多巴胺(DA)改性的聚吡咯(PDA-PPy),高温热解制备出掺氮多孔碳材料(NPC).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扫描电镜(SEM)研究... 含氮聚合物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热解能够产生掺氮多孔碳材料.基于化学聚合法合成多巴胺(DA)改性的聚吡咯(PDA-PPy),高温热解制备出掺氮多孔碳材料(NPC).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扫描电镜(SEM)研究其结构与形貌.随着DA与吡咯(Py)单体的摩尔比不断变化,PDA-PPy的形貌也随之改变,进而影响NPC的超电容性能.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当DA与Py单体的摩尔比为0.5时,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NPC的比电容可以达到210 Fg-1,电流密度为10 Ag-1时,比电容可以达到134 Fg-1,电容保持率为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多巴胺 多孔碳 氮掺杂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二硫化钨/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亚玲 宋力 +4 位作者 郭虎 薛海荣 王涛 何平 何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3-640,共8页
以六氯化钨、硫代乙酰胺、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二维的二硫化钨/石墨烯(WS_2/RGO)复合材料。水热合成的WS_2/RGO具有薄层的二维结构,且由于石墨烯的存在,WS_2以较少的层数形成薄片状生长在石墨烯的表面。尝试将这种非P... 以六氯化钨、硫代乙酰胺、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二维的二硫化钨/石墨烯(WS_2/RGO)复合材料。水热合成的WS_2/RGO具有薄层的二维结构,且由于石墨烯的存在,WS_2以较少的层数形成薄片状生长在石墨烯的表面。尝试将这种非Pt类材料用于电催化氧化原反应,测试结果表明,WS_2在碱性条件下氧还原活性非常低,但是复合RGO形成WS_2/RGO复合材料后,电催化氧化原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其起始电位为-0.17 V(vs SCE),转移电子数为3.7,极限电流密度为2.5 m A·cm-2,同时其具有较好的抗甲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是因为WS_2/RGO复合材料的二维结构具有更高的电子传输速率,同时硫化钨和石墨烯可以发挥协同催化作用。这种新型的二硫化钨/石墨烯(WS_2/RGO)复合材料作为非贵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性能,在燃料电池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二硫化钨 还原氧化石墨烯 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Li(1-x)NaxMn2O4及其作为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洪亮 米常焕 张迎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7-1152,共6页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离子掺杂的Li_(1-x)Na_xMn_2O_4(x=0,0.01,0.03,0.05)。X射线衍射图表明Na+取代Li+进入Li_(1-x)Na_xMn_2O_4晶格中,扫描电镜图看出产物是粒径为100~300 nm的颗粒。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Li_(0.97)Na_(0.03)Mn_2...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离子掺杂的Li_(1-x)Na_xMn_2O_4(x=0,0.01,0.03,0.05)。X射线衍射图表明Na+取代Li+进入Li_(1-x)Na_xMn_2O_4晶格中,扫描电镜图看出产物是粒径为100~300 nm的颗粒。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Li_(0.97)Na_(0.03)Mn_2O_4在2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放电容量保持率比未掺杂的LiMn_2O_4从51.2%提升到84.1%。循环伏安测试表明Na+离子掺杂降低了材料极化且增大了锂离子扩散系数。10C倍率下Li0.97Na0.03Mn2O4仍有79.0 m Ah·g-1的放电容量,高于未掺杂样品的52.1 m Ah·g^(-1)。Na+离子掺杂可以稳定材料结构并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从而提高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可行的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锂离子电池 Na+掺杂 LI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氮化物Co3W3N/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室温常压氮还原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澄 郭虎 +7 位作者 李玲慧 王涛 范晓莉 宋力 龚浩 夏伟 高斌 何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7-47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并经氨气保护热处理制备了双过渡金属氮化物Co3W3N/CNTs复合材料,得到了价格低廉且拥有良好氮电化学还原性能(NRR)的催化剂。通过调节已经预氧化的CNTs与过渡金属氮化物前驱体CoWO4的比例以及氨气热处理温度,实现了Co3W3N在C... 采用水热法并经氨气保护热处理制备了双过渡金属氮化物Co3W3N/CNTs复合材料,得到了价格低廉且拥有良好氮电化学还原性能(NRR)的催化剂。通过调节已经预氧化的CNTs与过渡金属氮化物前驱体CoWO4的比例以及氨气热处理温度,实现了Co3W3N在CNTs表面的均匀负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显示该电化学活性纳米微粒均匀地分散于CNTs表面,表明经预氧化的CNTs由于表面富集了较多的活性基团,有利于双过渡金属氮化物的分散生长。热处理后CNTs表面的Co3W3N微粒尺寸约为20 nm,相较于无载体的Co3W3N尺寸(100 nm)有明显减小。室温条件下,在N2饱和的0.01 mol·L^-1 H2SO4溶液中测试了该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过电位下的NRR,该材料在-0.3 V(vs RHE)时的产氨率及法拉第效率分别可达12.73μg·h^-1·cm-2和13.59%,对比同样条件下,纯相Co3W3N的产氨率及法拉第效率仅为1.08μg·h^-1·cm^-2和1.76%。结果表明,通过水热反应和氨气保护热处理的Co3W3N/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NR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还原反应 钴钨氮化物 电催化 常温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丛霄 沈鸿烈 +1 位作者 李玉芳 金莎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0-1262,共3页
因拥有较高的比能量,镍钴锰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分别用葡萄糖和石墨烯分散液作为碳源将碳层包覆在三元正极材料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分别对产物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 因拥有较高的比能量,镍钴锰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分别用葡萄糖和石墨烯分散液作为碳源将碳层包覆在三元正极材料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分别对产物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测试,并将材料制作成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和阻抗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石墨烯分散液作为碳源制备的样品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2C放电比容量提高了10.2mAh/g,其阻抗也小于未包覆的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正极 石墨烯 碳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钨-钨/掺氮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虎 李玲慧 +7 位作者 王涛 范晓莉 宋力 龚浩 夏伟 姜澄 高斌 何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32-2040,共9页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氮化钨-钨/掺氮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WN-W/NOMC),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积且价格低廉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通过适量添加尿素来改变复合材料中的氮含量,在掺氮量为7%(w/w)时,实验发现材料能够保持完整有序介孔结构,测试...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氮化钨-钨/掺氮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WN-W/NOMC),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积且价格低廉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通过适量添加尿素来改变复合材料中的氮含量,在掺氮量为7%(w/w)时,实验发现材料能够保持完整有序介孔结构,测试其比表面积高达835 m^2·g^(-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显示其催化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氮掺杂有序介孔碳载体上。在O_2饱和的0.1 mol·L^(-1 )KOH溶液中测试了材料的氧还原催化性能(ORR),显示其起始电位为0.87 V(vs RHE),极限电流密度为4.49 mA·cm^(-2),氧还原反应的转移电子数为3.4,接近于20%(w/w)商业Pt/C的3.8,说明该材料表现出近似4电子的氧还原反应途径。研究结果表明,WN-W/NOMC的催化性能虽然稍弱于商业铂碳(0.99 V,5.1 mA·cm^(-2)),但其具有远超铂碳的循环稳定性和耐甲醇毒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钨 电催化 有序介孔碳 氧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倒金字塔结构的自供电Si/PEDOT:PSS异质结光电探测器
9
作者 陈佳年 沈鸿烈 +3 位作者 李玉芳 张静喆 李贺超 张文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6,共9页
随着光电器件的进一步发展,陷光结构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倒金字塔结构、尺寸与其陷光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采用铜银共辅助腐蚀法制备倒金字塔结构并实现倒金字塔结构的尺寸在1μm以下调控,研究发现平均尺寸为1μm倒金字塔结... 随着光电器件的进一步发展,陷光结构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倒金字塔结构、尺寸与其陷光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采用铜银共辅助腐蚀法制备倒金字塔结构并实现倒金字塔结构的尺寸在1μm以下调控,研究发现平均尺寸为1μm倒金字塔结构具有最优异的陷光性能。将具有优异陷光性能的倒金字塔结构硅衬底应用于Si/PEDOT:PSS异质结光电探测器,该光电探测器在外加0 V偏压条件下对980 nm波长的光具有61mA/W的响应度和9.20×10^(12)Jones的比探测率,实现了卓越的光电响应性能。本文为高性能Si/PEDOT:PSS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证明了倒金字塔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 倒金字塔结构 自供电 异质结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铜双原子MACE法可控制备倒金字塔多晶黑硅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超凡 沈鸿烈 +5 位作者 蒲天 蒋晔 李玉芳 唐群涛 杨楠楠 金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采用一步银铜双原子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室温下在多晶硅表面制备纳米陷光结构,再利用纳米结构修正溶液在温度为50℃时对硅片进行各向异性重构,可控制备出不同尺寸的倒金字塔陷光结构.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多晶硅表面的反射率,用扫描电镜... 采用一步银铜双原子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室温下在多晶硅表面制备纳米陷光结构,再利用纳米结构修正溶液在温度为50℃时对硅片进行各向异性重构,可控制备出不同尺寸的倒金字塔陷光结构.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多晶硅表面的反射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多晶硅表面形貌,用少子寿命测试仪测量了多晶硅钝化后的少子寿命.结果表明:影响倒金字塔结构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制备态黑硅纳米结构的深度,当深度越深,最终形成的结构尺寸也越大;纳米结构修正溶液重构时间越长,所形成的倒金字塔结构尺寸越大,反射率也变大;经原子层沉积钝化后的倒金字塔结构中少子寿命随其尺寸的增大而增加;当倒金字塔边长为600nm时综合效果最佳,反射率为9.87%,少子寿命为37.82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光电材料 太阳能 金属辅助化学法 多晶黑硅 倒金字塔 银铜双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铜双原子MACE法制备多晶硅陷光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超凡 沈鸿烈 +6 位作者 蒲天 蒋晔 李玉芳 唐群涛 吴斯泰 陈洁仪 金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0-1235,共6页
采用一步银铜双原子金属辅助化学腐蚀(MACE)法,于室温下在多晶硅表面制备纳米陷光结构,研究了腐蚀时间及银铜摩尔比对多晶硅表面反射率和形貌的影响。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多晶硅表面的反射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貌。发现银铜双原子M... 采用一步银铜双原子金属辅助化学腐蚀(MACE)法,于室温下在多晶硅表面制备纳米陷光结构,研究了腐蚀时间及银铜摩尔比对多晶硅表面反射率和形貌的影响。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多晶硅表面的反射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貌。发现银铜双原子MACE法所形成的结构比银单原子或铜单原子MACE法所形成的结构更加平整且具有更低的表面反射率室温下经过银铜两种金属原子协同催化腐蚀后,在银铜原子摩尔比低于1/10时多晶硅表面形成了纳米多孔状与槽状结构共存的复合结构,在银铜原子摩尔比高于1/5时多晶硅表面形成密集的纳米线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孔状与槽状的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陷光效果,当银铜原子摩尔比为1/10,腐蚀时间为180s时,多晶硅的反射率达到最低,仅为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硅 减反射 纳米结构 金属辅助化学法 银铜双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嵌锂用穿孔集流体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江民 聂平 +2 位作者 董升阳 吴宇婷 张校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0-786,共7页
将石墨涂覆于传统铜箔(CCC)与穿孔铜箔(PCC)集流体表面,通过内部短路的方式进行预嵌锂处理,再以商业化的活性炭及预锂化的石墨分别为正、负极材料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LIC)。以PCC为集流体的LIC在0.1和2.0 A?g^(-1)的电流密度下,能量密... 将石墨涂覆于传统铜箔(CCC)与穿孔铜箔(PCC)集流体表面,通过内部短路的方式进行预嵌锂处理,再以商业化的活性炭及预锂化的石墨分别为正、负极材料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LIC)。以PCC为集流体的LIC在0.1和2.0 A?g^(-1)的电流密度下,能量密度分别为118.2和51.7 Wh?kg^(-1),并且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的能量密度保持率为90%;以CCC为集流体的LIC在0.1和2.0 A?g^(-1)的电流密度下的能量密度分别为125.5和43.3 Wh?kg^(-1),在同等电流密度下2.0-3.8 V之间循环1000次后的能量密度保持率仅为73.2%。进一步研究表明,石墨采用PCC在预嵌锂的过程中避免了金属锂沉积,生成了均一且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SEI),有效防止充放电过程中SEI膨胀,活性物质与集流体间粘结力降低,活性物质脱落等现象发生。因此,LIC通过PCC完成预嵌锂后的自放电及内阻更小,具有更佳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离子电容器 穿孔铜箔 预嵌锂 固体电解质膜 集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纳米颗粒填充的自支撑多孔硅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正伟 沈鸿烈 +4 位作者 李金泽 张三洋 杨家乐 姚函妤 李玉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139,共5页
为了研究CdS纳米颗粒填充的自支撑多孔硅的光致发光特性,选用电阻率为0.01~0.02Ω·cm的P型硅片,先采用二步阳极氧化法制备自支撑多孔硅,再利用电泳法将CdS纳米颗粒填充入该自支撑多孔硅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X射... 为了研究CdS纳米颗粒填充的自支撑多孔硅的光致发光特性,选用电阻率为0.01~0.02Ω·cm的P型硅片,先采用二步阳极氧化法制备自支撑多孔硅,再利用电泳法将CdS纳米颗粒填充入该自支撑多孔硅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光致发光谱分析对所制备样品的形貌、相结构、组份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支撑多孔硅内部成功填充了CdS纳米颗粒,该CdS纳米颗粒衍射峰为(210);CdS纳米颗粒填充的自支撑多孔硅光致发光峰峰位发生红移,且从570nm转移到740nm;电泳时间直接影响CdS纳米颗粒的填充量,导致相关的发光峰强度及发光峰位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纳米颗粒 阳极氧化法 电泳法 自支撑多孔硅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球对硼酸源扩散形成p+硅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楠楠 沈鸿烈 +5 位作者 蒋晔 金磊 李金泽 吴文文 余双龙 杨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为了提高B扩散掺杂层的性能,提出了用含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硼酸溶液作为硼源对硅片进行扩散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和少子寿命测试等技术研究了SiO_2纳米球对硼酸源扩散形成p^+硅层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与未添加SiO_2... 为了提高B扩散掺杂层的性能,提出了用含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硼酸溶液作为硼源对硅片进行扩散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和少子寿命测试等技术研究了SiO_2纳米球对硼酸源扩散形成p^+硅层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与未添加SiO_2纳米球相比,扩散后生成的富硼层厚度明显减小,由130nm降低到15nm;同时,扩散的均匀性由88.17%提高到了96.79%。此外,添加SiO_2纳米球进行扩散后p-n结深有所减小,少数载流子寿命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SiO_2纳米球可以显著提高液态硼源扩散掺杂形成p^+硅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扩散 SiO2纳米球 富硼层 均匀性 少子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的pH值对化学浴法制备CdS薄膜光电流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静 沈鸿烈 +2 位作者 张三洋 李金泽 王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4,共5页
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将氯化镉、氯化铵、硫脲和氨水的溶液体系合成CdS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CdS薄膜的形貌、相结构和光学性能,通过测试薄膜的光电流响应曲线分析了薄膜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溶液... 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将氯化镉、氯化铵、硫脲和氨水的溶液体系合成CdS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CdS薄膜的形貌、相结构和光学性能,通过测试薄膜的光电流响应曲线分析了薄膜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在9~11的范围内均可以制备均匀致密的CdS薄膜,其中pH=10时制备的CdS薄膜最为均匀致密且其X射线衍射仪衍射峰强度最强,对应的光学带隙约为2.37eV;光电流响应曲线显示该薄膜的光电导最高为2.94×10-2Ω-1·cm-1,光暗电导比为38.23,具有最佳的光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浴沉积法 CDS薄膜 光电流响应 光电导 光暗电导比 光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五氧化二钒空心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亮 申来法 +3 位作者 王婕 朱佳佳 赵笑晨 张校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穿插的分级结构五氧化二钒空心球(VOCx).使用XRD、SEM、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曲线研究了不同碳纳米管量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明显改善了VOC的倍率特性.碳纳米管含量为...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穿插的分级结构五氧化二钒空心球(VOCx).使用XRD、SEM、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曲线研究了不同碳纳米管量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明显改善了VOC的倍率特性.碳纳米管含量为7.1%时,0.5 A·g-1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达到346 F·g-1,8 A·g-1电流密度时,其电容保持率可达75%.与活性炭组装成混合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700 W·kg-1时,能量密度达12.6 Wh·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五氧化二钒 碳纳米管 混合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ZGe_xT_(1-x)S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金泽 沈鸿烈 任学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用先磁控溅射多层金属膜预置层后硫化的方法成功制备出CZGe_xT_(1-x)S薄膜,并主要研究了Ge含量对于该薄膜光电学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 用先磁控溅射多层金属膜预置层后硫化的方法成功制备出CZGe_xT_(1-x)S薄膜,并主要研究了Ge含量对于该薄膜光电学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量仪对不同Ge含量的CZGe_xT_(1-x)S薄膜的物相结构、元素比例、表面形貌、光学带隙以及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Ge含量的升高,晶粒尺寸不断长大,光学带隙从1.52上升至2.12 e V。同时,Ge替换Sn可减少薄膜内的缺陷,所制备的CZGe S薄膜的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分别为1.99×1018cm-3与9.712 cm2/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GexT1-xS薄膜 溅射 Ge损失 霍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浴温度对化学浴沉积制备的Cd_xZn_(1-x)S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焦静 沈鸿烈 李金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51-2056,共6页
采用氯化镉,氯化锌,硫脲,柠檬酸钠和氨水构成的溶液体系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合成CdxZn1-xS薄膜,采用SEM、EDS、XRD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dxZn1-xS薄膜的形貌、组分、相结构和光学性能,测试了薄膜的光电流响应曲线进... 采用氯化镉,氯化锌,硫脲,柠檬酸钠和氨水构成的溶液体系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合成CdxZn1-xS薄膜,采用SEM、EDS、XRD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dxZn1-xS薄膜的形貌、组分、相结构和光学性能,测试了薄膜的光电流响应曲线进而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5~85℃水浴温度下均可以制备CdxZn1-xS薄膜,随着水浴温度升高,薄膜中Zn的原子比例相对增加,光学带隙增大;制备的薄膜均显示了明显的光电导现象。75℃制备的薄膜的表面最为平整致密,结晶性最好,光学带隙为2.72 e V,光暗电导比为1.20;光源关闭后电流下降过程最快,关闭10 s后电流下降了约6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浴沉积 CdxZn1-xS薄膜 光电流响应 光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pH值对化学浴法制备的Cd_xZn_(1-x)S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函妤 沈鸿烈 +3 位作者 焦静 张三洋 李金泽 王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8,共7页
采用氯化镉、氯化锌、硫脲、柠檬酸钠和氨水的溶液体系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合成Cd_xZn_(1-x)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d_xZn_(1-x)S薄膜的形貌、相结构和光学性能,测... 采用氯化镉、氯化锌、硫脲、柠檬酸钠和氨水的溶液体系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合成Cd_xZn_(1-x)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d_xZn_(1-x)S薄膜的形貌、相结构和光学性能,测试了薄膜的光电流响应曲线并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至13范围内成功制备了均匀的Cd_xZn_(1-x)S薄膜;随着pH值升高,薄膜中Zn原子比例与光学带隙减小;制备的薄膜均表现出明显的光电导现象.pH值为11和12时薄膜的表面最为平整致密,结晶性最好,光学带隙分别为2.92eV和2.72eV,光暗电导比均为1.20,光源关闭后电流下降过程最快,10s后电流分别下降了约68.55%和6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缓冲层 CdxZn1-xS薄膜 化学浴沉积法 光电流响应 光电导现象 光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硅掺镓抑制太阳电池光致衰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三洋 沈鸿烈 +4 位作者 魏青竹 倪志春 邢正伟 姚函妤 吴斯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0-1105,1114,共7页
采用掺镓晶硅和掺硼晶硅制备的寿命片和太阳电池片分别进行光致衰减实验,用WT-2000少子寿命测试仪和Halm电池电学性能测试仪等研究了它们受光照前后少子寿命和电学性能的变化。发现掺镓单晶寿命片的少子寿命衰减率比掺硼单晶寿命片低50... 采用掺镓晶硅和掺硼晶硅制备的寿命片和太阳电池片分别进行光致衰减实验,用WT-2000少子寿命测试仪和Halm电池电学性能测试仪等研究了它们受光照前后少子寿命和电学性能的变化。发现掺镓单晶寿命片的少子寿命衰减率比掺硼单晶寿命片低50%左右,掺镓单晶PERC电池和掺镓多晶常规电池转换效率的衰减率比掺硼单晶PERC电池和掺硼多晶常规电池分别降低3.41%和0.92%。这些结果表明晶硅太阳电池的光致衰减效应主要是晶硅中少子寿命降低导致的,晶硅掺镓后能有效抑制太阳电池的光致衰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衰减效应 晶硅太阳电池 掺镓晶硅 少子寿命 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