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0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航空航天合金复杂结构的等离子电解抛光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
作者 周传强 钱宁 +2 位作者 丁文锋 傅玉灿 苏宏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55-181,共27页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零件表面质量和结构复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复杂结构合金表面高效精密抛光技术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系统综述了当前复杂结构表面抛光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传统机械抛光、磨粒流抛光、磁流变抛光、激光束与电子束等能...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零件表面质量和结构复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复杂结构合金表面高效精密抛光技术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系统综述了当前复杂结构表面抛光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传统机械抛光、磨粒流抛光、磁流变抛光、激光束与电子束等能量束抛光,以及电化学抛光等典型方法,分析了各类技术在加工效率、适应性及表面质量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随后,重点分析了等离子电解抛光的材料去除及表面平滑机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等离子电解抛光的新方法;总结了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介绍了等离子电解抛光技术在不同合金材料及复杂结构件表面抛光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对合金复杂结构表面抛光技术进行了总结。特别地,指出当前等离子电解抛光为代表的高效精密抛光技术在复杂结构加工中的发展瓶颈,提出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多物理场耦合机制解析、智能化装备开发及绿色可控工艺构建,以推动该技术在航空航天乃至生物医疗和精密模具等领域的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合金 复杂结构表面 表面抛光 等离子电解抛光 抛光机理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轻量化点阵结构共形梯度设计
2
作者 曹倩峰 杨思远 戴宁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67,共8页
航空航天装备正向着高机动、高航程和高承载的方向发展,对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点阵结构作为新型的低密度轻质结构,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轻量化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传统阵列法生成的点阵... 航空航天装备正向着高机动、高航程和高承载的方向发展,对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点阵结构作为新型的低密度轻质结构,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轻量化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传统阵列法生成的点阵结构在进行复杂外形结构建模时,难以避免裁剪操作造成的点阵完整性破坏和应力集中等问题。本文利用隐式建模技术对点阵结构进行统一数学表征,提出了点阵共形设计方法,并结合尺寸优化技术实现了功能梯度共形点阵的设计。整流罩和蒙皮的设计试验表明,对共形点阵进行梯度设计可改善结构刚度,优化后的整流罩和蒙皮刚度分别提高了23.0%和60.5%,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飞行器结构轻量化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结构 共形设计 功能梯度结构 隐式建模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制造机器人高精度作业装备与技术综述 被引量:39
3
作者 田威 焦嘉琛 +1 位作者 李波 崔光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1-352,共12页
新一代航空航天产品的研制与批产对制造精度与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工业机器人较低的定位精度与弱刚性结构属性严重制约了其在航空航天部件高精度加工作业中... 新一代航空航天产品的研制与批产对制造精度与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工业机器人较低的定位精度与弱刚性结构属性严重制约了其在航空航天部件高精度加工作业中的推广应用。本文在阐述国内外机器人装备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机器人作业刚度强化策略与定位误差精确补偿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现有高精度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点。最后探讨了机器人作业装备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面向航空航天产品的机器人高精度制造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精度补偿 刚度强化 作业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34
4
作者 廖文和 戴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60,共14页
轻量化技术是指在满足结构性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优化,减少结构质量的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从设计原理、组成方式和优化方法... 轻量化技术是指在满足结构性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优化,减少结构质量的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从设计原理、组成方式和优化方法角度,介绍了仿生结构设计、胞元结构设计和高效拓扑优化设计三类轻量化设计方法。然后,从轻量化制造工艺和模式的角度阐述了增材制造、协同制造和复合材料制造在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制造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轻量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设计 胞元结构设计 增材制造 复合材料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磨削过程的模拟与智能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彪 雷小飞 +4 位作者 陈涛 丁文锋 傅玉灿 徐九华 李海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43,共17页
近年来,钛合金、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高强度钢等难加工材料凭借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构件。磨削作为难加工材料及关键构件精密制造的终加工方法,对制造质量与生产效率具有直接影响。然而,由于材料的难加工特性以及... 近年来,钛合金、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高强度钢等难加工材料凭借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构件。磨削作为难加工材料及关键构件精密制造的终加工方法,对制造质量与生产效率具有直接影响。然而,由于材料的难加工特性以及磨削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磨削过程极易出现磨削力大、磨削温度高、砂轮磨损严重以及加工质量差等问题。本文针对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以磨削加工过程模拟与智能控制技术为主线,总结了磨削过程力、温度、砂轮磨损及表面完整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存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磨削过程模拟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加工 智能控制 工具磨损 表面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定位的航空航天制孔多视测量拼接方法
6
作者 王嘉瑞 崔海华 +2 位作者 史建猛 高凯元 国荣辉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4-841,共8页
为满足航空航天大部件对制孔质量的数字化原位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板的制孔多视点云拼接方法,实现孔壁完整三维形貌重建与检测。分析制孔多视检测的需求,提出采用特征定位板辅助的多视点云配准方法。介绍了内角不等四边形特征板... 为满足航空航天大部件对制孔质量的数字化原位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板的制孔多视点云拼接方法,实现孔壁完整三维形貌重建与检测。分析制孔多视检测的需求,提出采用特征定位板辅助的多视点云配准方法。介绍了内角不等四边形特征板的设计与相应的点云分割、识别算法。说明基于特征自定位的多视点云拼接及参数提取方法。结合机械臂搭建实验平台,对常用钛、铝及复合材料的试件模拟原位检测,结果显示各平均误差分别为0.011 mm、0.034 mm、0.041 mm,验证了配准算法的可靠性;并对比传统单视与该方法检测结果,体现该方法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特征提取 三维重建 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蜂鸟算法的在线航空行李三维装箱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文龙 罗福源 臧铁钢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当前航空托运行李大量依赖人工码放,而现有的三维装箱自动码放算法解决强异构行李装箱还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亟须进行算法改进研究。方法根据机场行李托运与码放实际需求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前置传感器提前获取一定数量托运行... 目的当前航空托运行李大量依赖人工码放,而现有的三维装箱自动码放算法解决强异构行李装箱还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亟须进行算法改进研究。方法根据机场行李托运与码放实际需求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前置传感器提前获取一定数量托运行李的尺寸、质量和装载顺序等信息,对行李的码放位姿进行优化调整,进而设计适应度函数并结合剩余空间启发式搜索原理对原有的人工蜂鸟算法(Artificial Hummingbird Algorithm,AHA)进行改进,形成一套更加有效的装箱策略。结果采用提出的算法对3×200件真实机场行李进行码放仿真计算,快速完成码垛计算,并将行李车的平均空间利用率提升9.3%。结论改进的算法计算时间短,空间利用率高,装载布局稳定性强,可为机场物流现代化与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托运行李 三维装箱 改进的人工蜂鸟算法 剩余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载机电产品参数溯源的关系抽取方法
8
作者 杨明烨 张栋 +3 位作者 孔盛杰 李泷杲 何旋 候国义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3-1156,共14页
机载机电产品是保障飞机飞行功能的核心部件,其参数溯源的准确性对于确保飞机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维护成本至关重要。针对机载机电产品参数溯源关系复杂、上下文信息跨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机载机电产品参数溯源的关系抽取方法... 机载机电产品是保障飞机飞行功能的核心部件,其参数溯源的准确性对于确保飞机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维护成本至关重要。针对机载机电产品参数溯源关系复杂、上下文信息跨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机载机电产品参数溯源的关系抽取方法。首先,构建了机载机电产品的本体模型,为组织机载机电产品信息提供了结构化框架,并对参数溯源文件进行了标注,形成了用于关系抽取的领域数据集;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段卷积神经网络(PCNN)和多头注意力机制(MA)的关系抽取模型(RE),该RE-PCNN-MA模型引入分段池化策略增强了对复杂溯源关系的学习能力,并利用多头注意力有效捕捉了实体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克服了现有关系抽取模型在处理扩展上下文信息方面的局限性;最后,基于提取的关系与实体,构建了机载机电产品参数溯源知识图谱,为机载机电产品的溯源检索与决策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RE-PCNN-MA模型在机载机电产品数据集上的验证结果表现优异,其精确率为97.14%;相比其他基线模型,该模型的精确率提升了3.52%~8.14%。RE-PCNN-MA模型在性能上显著优于其他基线模型,能够高效且准确地提取机载机电产品实体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机电产品知识图谱 产品溯源 关系抽取模型 分段卷积神经网络 多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仕鑫 肖彪 +5 位作者 赵正彩 徐宝德 丁国智 尉渊 苏宏华 王萌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9,共11页
针对航天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数据结构化程度低、难以重用等问题,将知识图谱引入工艺设计领域,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自顶向下定义工艺知识层次结构,利用本体建模构建了模式层;其次,利用知识抽... 针对航天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数据结构化程度低、难以重用等问题,将知识图谱引入工艺设计领域,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自顶向下定义工艺知识层次结构,利用本体建模构建了模式层;其次,利用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及本体关系建立的方法自底向上构建了数据层,通过Neo4j图数据库完成了模式层与数据层的映射,并实现了工艺知识的可视化表征和快速检索;然后,在构建完成的工艺知识图谱基础上,结合零件属性和特征拓扑关系的相似度实现了工艺路线推荐;最后,搭建了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可视化系统,并以框段类零件为例展示了工艺知识检索与工艺路线推荐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对基于知识图谱和相似度计算的工艺路线推荐模型进行了500次测试,有94.7%的推荐列表中存在与目标零件相符的工艺路线。这证明了该工艺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其对工艺设计工作起到辅助决策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工艺查询和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设计 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 知识融合 工艺路线推荐 知识抽取 可视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反残差和组合注意力机制的航天器多余物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花诗燕 李大伟 +1 位作者 贾书一 汪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6,共14页
航天器密闭电子设备内腔多余物给航天器飞行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由于多余物体积小、与设备内常规组件形态结构相似且易被其他组件遮挡,采用现有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时误检、漏检频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反残差和组合注... 航天器密闭电子设备内腔多余物给航天器飞行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由于多余物体积小、与设备内常规组件形态结构相似且易被其他组件遮挡,采用现有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时误检、漏检频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反残差和组合注意力机制的航天器密闭电子设备多余物检测网络RPDN。首先,网络通过构建卷积—反残差模块,保证了多余物细粒度特征的完整性;其次,设计组合注意力机制,增强了多余物特征的表征能力;最后,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与目标检测层从多维度进行目标预测。实验结果表明RPDN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mAP达到92.16%,检测效率达到了13FPS,实现了航天器密闭电子设备内腔多余物高效、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密闭电子设备 多余物检测 卷积—反残差模块 组合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行参数的航空发动机主轴承支反力分析
11
作者 姜振和 陈茉莉 +1 位作者 罗贵火 王卫英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共6页
为研究飞机机动飞行对发动机主轴承径向支反力的影响,建立了飞机载体坐标系及发动机转子坐标系,采用Timoshenko梁单元和具有偏心质量的圆盘单元对转子系统进行建模,推导了基于飞参和发动机整机模型的转子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横滚... 为研究飞机机动飞行对发动机主轴承径向支反力的影响,建立了飞机载体坐标系及发动机转子坐标系,采用Timoshenko梁单元和具有偏心质量的圆盘单元对转子系统进行建模,推导了基于飞参和发动机整机模型的转子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横滚飞参的转速比和飞机加速度等参数,将飞参输入到发动机整机模型中,利用Newmark-β法求解出模型中主轴承的支反力。结果表明:机动飞行对转子产生的附加阻尼、刚度及激励力会导致主轴承产生沿轴承周向非对称的径向支反力;机动飞行引起的动偏心使主轴承的支反力增大,各主轴承x向最大轴承支反力增大为非机动飞行时的70.4、48.4、58.9、77.2和125.9倍,y向最大轴承支反力增大为非机动飞行时的4.2、1.3、3.1、2.1和2.9倍。该结论对于航空发动机主轴承的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承 支反力 机动飞行 整机模型 飞行参数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风扇单元体高效孔加工技术
12
作者 李晓伟 陈鹏飞 +2 位作者 周小文 张世贵 熊吉健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论述了涡扇发动机风扇单元体孔的特征、加工难点和加工刀具的设计思路。针对特征孔加工周期长、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了新型加工刀具及改进加工工艺路线,提高了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形成一套高效的孔加工方案,有利于提升航空发动机整体制造... 论述了涡扇发动机风扇单元体孔的特征、加工难点和加工刀具的设计思路。针对特征孔加工周期长、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了新型加工刀具及改进加工工艺路线,提高了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形成一套高效的孔加工方案,有利于提升航空发动机整体制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孔加工 航空发动机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加工机床空间误差建模和参数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迎春 白永明 沈建新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87,共9页
对机身复合加工机床提出了一种空间误差运动学建模和提高其定位精度的系统方法。通过模型坐标系配置和角度误差转换矩阵设置使激光跟踪仪方便测量和辨识刀具点的位姿精度,并列出了机床零参考模型的理论运动学正解和辨识参数。通过L-M算... 对机身复合加工机床提出了一种空间误差运动学建模和提高其定位精度的系统方法。通过模型坐标系配置和角度误差转换矩阵设置使激光跟踪仪方便测量和辨识刀具点的位姿精度,并列出了机床零参考模型的理论运动学正解和辨识参数。通过L-M算法结合卡方数据拟合辨识得到了机床模型几何参数。参数识别值指出直线轴存在一定的角度误差,旋转轴也存在一定的角度误差和机床零件的装配误差。标定结果显示机床的定位误差和姿态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34 2 mm和6.96×10^(-4)rad,比初始误差分别降低了82.6%和41.5%,说明机床的空间精度经过参数辨识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本文提出的空间误差建模、精度检测和参数辩识等系统方法有助于特殊结构的机床提高空间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加工机床 零参考模型 空间误差 参数识别 激光跟踪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器人铣削颤振抑制用磁流变弹性体吸振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14
作者 刘鹏 李波 +3 位作者 赵威 崔光裕 田威 廖文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9-1710,共12页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铣削加工过程中的低频颤振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抑制振动的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吸振器。利用MRE特有的流变特性,研究了不同质量配比的MRE磁流变效应,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确定了吸振器...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铣削加工过程中的低频颤振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抑制振动的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吸振器。利用MRE特有的流变特性,研究了不同质量配比的MRE磁流变效应,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确定了吸振器内部的线圈匝数及所通电流大小。通过模态仿真和振动台扫频激励试验发现,设计的MRE吸振器具有17.35~45.21 Hz范围内的移频特性。建立了吸振器固有频率-电流映射关系,在KUKA KR500机器人铣削加工过程中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转速加工条件下机器人容易在其低阶固有频率处发生颤振,通过MRE吸振器实现了颤振抑制。相对于不加吸振器的工况,通电调频后机器人主轴X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峰峰值降低了70.7%,均方根值降低了64.7%;Y方向峰峰值降低了54.7%,均方根值降低了49.9%。此外,铣削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MRE吸振器 机器人铣削加工 颤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3Al2.5V钛合金切削加工刀具磨损及其影响仿真分析
15
作者 周兆锋 周晚林 +1 位作者 董小飞 宋树权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69,176,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深入探讨了Ti3Al2.5V钛合金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现象,该材料因其在航空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加工挑战而受到高度关注。鉴于飞机部件需要具备卓越的疲劳耐久性,强调维持表面的完整性并通过精心选择加工参数实现此...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深入探讨了Ti3Al2.5V钛合金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现象,该材料因其在航空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加工挑战而受到高度关注。鉴于飞机部件需要具备卓越的疲劳耐久性,强调维持表面的完整性并通过精心选择加工参数实现此目标。随着加工的进行,刀具磨损会不断改变其几何形态,这一变化进而影响加工力、温度和应力等关键参数。为了定量分析刀具磨损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开发了一种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不仅展示了刀具磨损对加工效率和质量的潜在影响,还为刀具的及时更换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通过优化加工参数,研究有望提高钛合金加工过程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2.5V 刀具 磨损 有限元 切削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手部姿态的物体6D位姿估计算法
16
作者 王健 郭宇 +3 位作者 黄少华 汤鹏洲 郑冠冠 陆云霞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3,共8页
在基于增强现实装配引导的复杂零/部件装配场景中,由于手部对零/部件的遮挡,导致零件位姿解算时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造成求解失败。目前针对手工装配零件的位姿估计算法在解决零件遮挡问题时没有考虑手部信息,使得位姿估计精度难以满足... 在基于增强现实装配引导的复杂零/部件装配场景中,由于手部对零/部件的遮挡,导致零件位姿解算时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造成求解失败。目前针对手工装配零件的位姿估计算法在解决零件遮挡问题时没有考虑手部信息,使得位姿估计精度难以满足增强装配实际应用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手部姿态的零件6D位姿估计算法,即HandICG算法。该算法将手部的姿态信息与迭代对应几何(Iterative Corresponding Geometry,ICG)算法进行融合,当发生手部遮挡时,将手部的姿态信息应用到零件姿态的求解中,从而显著提高手部遮挡情况下零件位姿估计的精度,实验表明,平均模型点距离(Average Distance of Model points,ADD)相关评价指标达到74.73%,是ICG算法的2.61倍。该算法显著提升了增强装配场景中零件位姿解算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姿估计 手部姿态 遮挡 增强装配 跟踪注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翼线缆支架的装配符合性视觉检测
17
作者 王鑫 李鹏程 +1 位作者 崔海华 葛鑫鑫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0-1140,共11页
飞机机翼的装配中存在大量线缆支架,为保证其装配质量,传统的方法是依靠人工目视执行装配检测,其稳定性、准确性难以保证,针对现有装配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视觉的机翼线缆支架装配符合性检测方法。为解决金属支架的强反光导... 飞机机翼的装配中存在大量线缆支架,为保证其装配质量,传统的方法是依靠人工目视执行装配检测,其稳定性、准确性难以保证,针对现有装配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视觉的机翼线缆支架装配符合性检测方法。为解决金属支架的强反光导致的图像信息缺失问题,引入偏振成像技术来提升支架成像效果;针对装配场景中前后景信息杂糅的问题,耦合YOLOv8与SAM形成两阶段实例分割算法,能够快速部署并精确分割零件;为弥补实际标准与待测装配图之间由重复定位误差导致的视角差,提取不变性特征进行图像对齐;最后,计算对应零件之间像素级掩膜交并比,筛选出存在错漏装的零件。本文方法相比人工检测方式效率显著提高,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96.08%的准确率与100%的错误装配零件召回率,达到了较高的部署效率、准确性,以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检测 实例分割 模板匹配 线缆支架 偏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I 617的磁悬浮流体机械振动与稳定性评估
18
作者 张越 徐园平 +1 位作者 周瑾 周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6-992,共7页
为评估磁悬浮流体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可靠性,应用API 617标准对其振动和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对API 617标准中关于磁悬浮流体机械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介绍;然后,以一台磁悬浮风机为研究对象,基于API 617标准开展转子动力学分析... 为评估磁悬浮流体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可靠性,应用API 617标准对其振动和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对API 617标准中关于磁悬浮流体机械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介绍;然后,以一台磁悬浮风机为研究对象,基于API 617标准开展转子动力学分析、闭环传递函数测试、振动分析、稳定性评估等工作.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API 617标准要求,转子运行转速与刚体临界转速、一阶弯曲临界转速之间的分离裕度分别为69.7%和53.8%,设计合理;磁悬浮转子系统建模准确,可用于预测转子的动力学行为;径向磁悬浮轴承系统灵敏度传递函数峰值均处于等级A范围内,轴向磁悬浮轴承处于等级B范围内,满足长期稳定运行要求;运行转速范围内转子振动小于10μm,远小于振动极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流体机械 磁悬浮轴承 API 617标准 振动分析 稳定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迁移的灵巧手抓取姿态生成
19
作者 张旭辉 郭宇 +3 位作者 黄少华 郑冠冠 汤鹏洲 马旭升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五指灵巧手抓取姿态的生成在灵巧手抓取任务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不同使用意图下人手对工具的抓取姿态不同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强调了不同意图下抓取的功能性;其次,针对在有限的数据下训练的抓取姿态生成网... 五指灵巧手抓取姿态的生成在灵巧手抓取任务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不同使用意图下人手对工具的抓取姿态不同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强调了不同意图下抓取的功能性;其次,针对在有限的数据下训练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无法适应所有类内工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迁移的抓取姿态生成方法,改进知识迁移方法以适应各种姿态的类内目标工具以生成功能性抓取,同时优化手部指间自碰撞问题;最终,在构建人手与五指灵巧手的抓取姿态映射关系时,优化基于关键点对应关系的映射规则,实现了五指灵巧手在不同意图下对类内目标工具的抓取姿态生成,为工具的后续使用操作打好基础。通过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与知识迁移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在有限数据训练得到的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可以对类内目标工具生成更好的抓取姿态,相较于原网络针对实验中的类内目标工具在穿透体积上平均降低0.917 cm^(3),仿真位移平均降低5.25 mm,手部指间自碰撞概率平均降低4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灵巧手 抓取姿态生成 知识迁移 手部指间自碰撞 抓取姿态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点网格与段尺度注意力机制的知识图谱构建
20
作者 王体春 李昊 王贤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8-1382,共15页
为解决当前知识图谱构建模型过程中训练样本特征单一、关系抽取准确率低下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格点网格与段尺度注意力机制的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模型(KG-GSAM)。针对实体识别任务,引入格点网格结构对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针对关... 为解决当前知识图谱构建模型过程中训练样本特征单一、关系抽取准确率低下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格点网格与段尺度注意力机制的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模型(KG-GSAM)。针对实体识别任务,引入格点网格结构对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针对关系抽取任务,引入段尺度注意力机制,搭建关系抽取神经网络。在公开数据集和近三年自动导引车领域的专利文本构建的数据集上分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在Precision、Recall和F1-score三个指标上与其他知识图谱构建模型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格点网格 段尺度注意力机制 BERT模型 关系抽取神经网络 自动导引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