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柔结构仿尾鳍压电双晶片无阀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胡笑奇 方雅敏 +3 位作者 张蕊华 叶晓平 陈小元 吕永昌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6-480,590,共5页
利用结构的摆动振动驱动流体单向流动,和传统的利用结构的不对称性形成泵功能的无阀流体驱动原理相比,具有更易于微小型化、效率高、流动脉动小、无回流等优势,而仿尾鳍振子端部的柔性尾鳍结构是高效泵水的关键部件。首先,通过无流量的... 利用结构的摆动振动驱动流体单向流动,和传统的利用结构的不对称性形成泵功能的无阀流体驱动原理相比,具有更易于微小型化、效率高、流动脉动小、无回流等优势,而仿尾鳍振子端部的柔性尾鳍结构是高效泵水的关键部件。首先,通过无流量的压差测量法测得了柔性尾长在2~18mm范围内压差峰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其次,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得了摆动振子在水中的振动模态,与压差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压差峰值与振子振型的对应关系;最后,通过对振子的分解,讨论了柔性尾鳍与振子主体部分的耦合关系,解释了最佳工作振型在振子主体部分二阶弯振附近波动的现象。结果表明:摆动振子工作在近似无限水域中,前3阶弯振均可测得压差;柔性尾长为4mm和6mm时,压差达到最大值55mm;不同柔性尾长的摆动振子取得最大压差时的工作频率,在无柔性尾鳍振子的二阶弯振模态频率附近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片 尾鳍结构 无阀泵 弱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级通道在线辨识新算法的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浦玉学 张方 +2 位作者 姜金辉 徐菁 蒋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5,195-196,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滤波型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简称FXLMS)算法次级通道在线辨识方法,将其应用到结构自适应振动主动控制中。该算法可以消除主动控制环节和次级通道辨识环节相互影响,加快系统的收敛速度,并有效消除附...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滤波型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简称FXLMS)算法次级通道在线辨识方法,将其应用到结构自适应振动主动控制中。该算法可以消除主动控制环节和次级通道辨识环节相互影响,加快系统的收敛速度,并有效消除附加随机信号对待控制区域残余振动的影响,简化了系统算法的复杂度。将该方法基于LABVIEW进行振动控制仿真,从收敛性能和振动控制效果两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其改进优势。以简支梁为控制对象,用本研究方法进行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对简支梁的振动响应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说明该基于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 自适应滤波 滤波型最小均方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玻纤织物复合材料双轴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登安 周光明 +2 位作者 王新峰 钱元 刘伟先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7,85,共6页
为研究双向玻纤织物复合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设计双轴加载十字型试样,对其进行不同载荷比的双轴拉伸实验,对比分析了材料在双轴拉伸载荷下的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双向玻纤织物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行为表现... 为研究双向玻纤织物复合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设计双轴加载十字型试样,对其进行不同载荷比的双轴拉伸实验,对比分析了材料在双轴拉伸载荷下的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双向玻纤织物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行为表现为后期非线性、脆性断裂,双轴拉伸载荷下非线性现象更为显著;双轴拉伸模量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双轴拉伸载荷对材料的拉伸模量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材料的双轴拉伸强度存在双向弱化效应,等比例双轴拉伸时,双轴拉伸强度最低,仅为单轴强度的60.5%;试样破坏发生于中心实验区域,材料不同载荷比的破坏形式有所不同,分别主要表现为纤维断裂、基体失效和玻纤布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玻纤织物 双轴拉伸 力学行为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悬臂杆结构主动减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星 涂凡凡 +1 位作者 陈金金 雷文彬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19,585,共6页
风洞测试时悬臂杆振动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抑制悬臂杆振动,设计了基于压电驱动器的主动减振系统,提出了将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简称PID)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控制参... 风洞测试时悬臂杆振动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抑制悬臂杆振动,设计了基于压电驱动器的主动减振系统,提出了将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简称PID)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控制参数在线实时调整。对该控制系统的减振性能分别进行了地面试验和风洞试验,并与采用传统PID控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控制下的振动收敛时间比传统PID缩短了50%,而且在不同风速和攻角下,悬臂杆系统的1阶模态振动均得到了有效衰减(衰减幅度>19dB),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器 智能结构 振动主动控制 神经网络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步云 陈怀海 +3 位作者 贺旭东 陈岩 姜超 郭家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5-861,共7页
以铝制圆筒自由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振动实验系统,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特性。比较了在有无磁流变阻尼器和阻尼器控制电压不同的情况下结构的频响函数,分别以正弦信号和随机信号... 以铝制圆筒自由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振动实验系统,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特性。比较了在有无磁流变阻尼器和阻尼器控制电压不同的情况下结构的频响函数,分别以正弦信号和随机信号对梁进行激励,测试了梁在阻尼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仅在较窄的频段内,磁流变阻尼器能够改变梁的振动特性,降低频响函数的幅值;在结构振动的低频区,磁流变阻尼器减振效果明显,在高频区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振动控制 振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密封舱加筋壁板碎片撞击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晓宇 张超 +2 位作者 孙维 裘进浩 臧晓云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7,共8页
航天器密封结构在轨长期运行期间会受到空间碎片撞击,使密封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这些损伤不能被及时检测出来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碎片撞击进行监测可以为航天员采用正确修复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基于... 航天器密封结构在轨长期运行期间会受到空间碎片撞击,使密封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这些损伤不能被及时检测出来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碎片撞击进行监测可以为航天员采用正确修复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基于超声导波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感知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密封结构的撞击。首先,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用不同速度的钢球冲击模拟真实的冲击形式。具体分析了超声导波在该壁板结构中的传播特性。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信号处理,据此提取了合适的冲击监测所需的信号频率。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信号互相关分析的冲击成像算法确定撞击位置。比较了不同压电传感器网络定位准确度以及监测效率,选择了一种可靠的组网形式进行监测。最后针对航天器壁板,在实验室环境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密封结构 空间碎片 撞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模态控制解耦的塔形直线超声电机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乾伟 鞠全勇 +1 位作者 黄卫清 时运来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1,191,共5页
针对现有塔形超声电机无法相互独立控制法向和切向振动等实际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作模态控制解耦的塔形直线超声电机。塔形电机设计有两个非共面的正交工作模态,分别为用于独立控制法向振动的x-z面内对称振动模态以及用于独立控制切... 针对现有塔形超声电机无法相互独立控制法向和切向振动等实际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作模态控制解耦的塔形直线超声电机。塔形电机设计有两个非共面的正交工作模态,分别为用于独立控制法向振动的x-z面内对称振动模态以及用于独立控制切向振动的y-z面内弯振模态。相应设计了压电陶瓷片的极化布置方案,即塔形电机的压电陶瓷片分为A,B两相,其中A相用于激励x-z面内对称振动模态,B相用于激励y-z面内弯振模态。通过对电机A,B两相相互独立控制就可以实现两个非共面正交工作模态的控制解耦。实验表明,在解耦控制条件下,当A相电压固定为400Vp-p,B相电压在0~400Vp-p变化时,电机运行速度与B相电压成正比,最大运行速度为420mm/s,最小运行速度为23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模态 控制解耦 超声电机 压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炸药爆炸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振宇 任建伟 +3 位作者 金峰 张杜江 周贻来 卢天健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浅埋炸药爆炸是现代装甲车辆及其乘员的主要威胁。分析和探究浅埋炸药爆炸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是提升装甲车辆地雷生存能力、保障乘员安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浅埋炸药爆炸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 浅埋炸药爆炸是现代装甲车辆及其乘员的主要威胁。分析和探究浅埋炸药爆炸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是提升装甲车辆地雷生存能力、保障乘员安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浅埋炸药爆炸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浅埋爆炸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梳理了浅埋爆炸毁伤机理及其载荷传递规律。最后,针对本领域中相关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炸药 爆炸载荷 结构毁伤 毁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防护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振宇 任建伟 +4 位作者 金峰 张杜江 陈韦杰 周贻来 卢天健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27-2534,I0015,共9页
地雷爆炸是当今战场上装甲车辆及其乘员受到的主要威胁之一。在装甲车辆底部布设防雷底盘是提升装甲车辆防雷性能、保证乘员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可兼顾车体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等多重因素,V形防护结构是现阶段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结构形式... 地雷爆炸是当今战场上装甲车辆及其乘员受到的主要威胁之一。在装甲车辆底部布设防雷底盘是提升装甲车辆防雷性能、保证乘员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可兼顾车体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等多重因素,V形防护结构是现阶段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结构形式。本文对现阶段V形防护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防雷结构的设计理念,以及国内外学者对V形防护结构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V形防护结构性能优化的几种常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形防护结构 浅埋炸药 爆炸毁伤 防雷底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KF方法的橡胶隔震支座参数识别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强 周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9,共7页
采用Bouc-Wen模型建立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缩减模型参数简化模型,建立不同数量参数的迟滞模型模拟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对橡胶隔震支座进行振动台实验,基于测得的加速度信号和广义卡尔曼滤波(Extend... 采用Bouc-Wen模型建立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缩减模型参数简化模型,建立不同数量参数的迟滞模型模拟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对橡胶隔震支座进行振动台实验,基于测得的加速度信号和广义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方法在线识别橡胶隔震支座的参数和位移。对不同参数数量的Bouc-Wen模型在不同地震波激励下,EKF方法识别得到的橡胶隔震支座模型参数一致,且识别的位移和实际测量得到的位移曲线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所得模型参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及模型简化的合理性,也证明了EKF方法在橡胶隔震支座参数识别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震支座 迟滞模型 参数估计 BOUC-WEN模型 广义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剪切蒙皮支撑结构的拓扑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卫东 朱华 +2 位作者 周盛强 白亚磊 赵淳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1,161,共6页
为了求解关于柔性剪切蒙皮支撑结构的多目标拓扑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多重约束处理能力的位矩阵表示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采用位矩阵作为遗传算法的染色体并引入基于矩阵操作的遗传算子,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获得结构质量、面内剪... 为了求解关于柔性剪切蒙皮支撑结构的多目标拓扑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多重约束处理能力的位矩阵表示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采用位矩阵作为遗传算法的染色体并引入基于矩阵操作的遗传算子,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获得结构质量、面内剪切性能和面外承载能力等目标。利用Matlab处理结构连通性和面内应变等约束并实现了基于矩阵的优化算法,获得了一系列可行的柔性剪切蒙皮支撑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可以给多目标二维结构拓扑优化问题提供可行有效的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柔性剪切蒙皮 拓扑优化 遗传算法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超声电机定/动子接触的微观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胜利 姚志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90-93,共4页
以直线超声电机定/动子接触的微观力学特性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验测试了定/动子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和统计参数,并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得到定子接触表面各点高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再通过伪随机数模拟的方法给出接触表面的模拟模型;然后利用赫... 以直线超声电机定/动子接触的微观力学特性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验测试了定/动子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和统计参数,并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得到定子接触表面各点高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再通过伪随机数模拟的方法给出接触表面的模拟模型;然后利用赫兹微观接触模型,建立定/动子接触的微观力学模型;最后得到定/动子的预压力、接触变形量和实际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建立直线超声电机的整体动力学模型和分析其摩擦摩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电机 接触 粗糙度 微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数值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小进 孙慧玉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20期49-55,共7页
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针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的一般流程,从力学建模、载荷计算、后处理分析及参数优化几个方面对当前复合材料连接性能方面的数值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影响复合材料连接强... 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针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的一般流程,从力学建模、载荷计算、后处理分析及参数优化几个方面对当前复合材料连接性能方面的数值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影响复合材料连接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列举了部分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湿热环境下的强度、疲劳分析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未来复合材料连接力学问题数值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机械连接 有限元 渐进损伤 载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飞机三维空间噪声的主动控制研究
14
作者 朱广荣 陈国平 +1 位作者 张方 张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0,共5页
三维空间的噪声主动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噪声控制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降低飞机或车辆里的噪声水平有很大意义。提出了一种对于噪声在三维空间里进行优化控制的方法,建立三维空间的几何控制模型,并且对几何模型进行区域划分,误差准... 三维空间的噪声主动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噪声控制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降低飞机或车辆里的噪声水平有很大意义。提出了一种对于噪声在三维空间里进行优化控制的方法,建立三维空间的几何控制模型,并且对几何模型进行区域划分,误差准则取所有区域的声压平方和,确定优化目标为误差准则取得最小值,计算出多点次级声源的强度。最后基于该方法设计的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主动控制 误差准则 结构动力学 三维空间 优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纹型表面微结构对Ti-6Al-4V水润滑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鹏飞 周飞 +3 位作者 王谦之 彭约钧 陈建宁 云乃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研究了Ti-6Al-4V合金表面网纹型微结构与Si3N4小球对摩时的水润滑摩擦学性能.利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加工出不同尺寸的网纹结构,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网纹宽度、深度、间宽比和网纹角度对Ti-6Al-4V合金水润滑摩擦... 研究了Ti-6Al-4V合金表面网纹型微结构与Si3N4小球对摩时的水润滑摩擦学性能.利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加工出不同尺寸的网纹结构,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网纹宽度、深度、间宽比和网纹角度对Ti-6Al-4V合金水润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合适几何参数的网纹结构能够降低摩擦副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当网纹角度在45°时,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能同时降低.网纹宽度对稳态摩擦系数的影响最大,而网纹深度和夹角对摩擦副材料的磨损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网纹微结构 水润滑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大志 时运来 +1 位作者 朱华 赵淳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0-993,1039,共4页
以TRUM-60行波型超声电机为研究对象,挖掘和利用超声电机的一些优异伺服作动特性,从驱动控制器的电气特性入手,对超声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应用工程研究。在超声电机再次加电启动、开环条件下旋转角秒级和直线纳米级的分... 以TRUM-60行波型超声电机为研究对象,挖掘和利用超声电机的一些优异伺服作动特性,从驱动控制器的电气特性入手,对超声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应用工程研究。在超声电机再次加电启动、开环条件下旋转角秒级和直线纳米级的分辨率、快速往复动态特性、双PWM功率驱动拓扑结构等驱动及控制算法与策略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驱动器 分辨率 快速往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环氧/聚氨酯共聚物摩擦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慧敏 崔怡泼 +4 位作者 余家欣 赵盖 张亚锋 雷雪梅 张德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6-1025,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共聚物的摩擦学性能,设计了分子比例为2:1和1:2的环氧/聚氨酯共聚物体系(2EP/PU和2PU/EP).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考察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223、298和373 K时,2PU/EP的杨氏模量分别比2EP/PU提高...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共聚物的摩擦学性能,设计了分子比例为2:1和1:2的环氧/聚氨酯共聚物体系(2EP/PU和2PU/EP).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考察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223、298和373 K时,2PU/EP的杨氏模量分别比2EP/PU提高了8.8%、7.1%和1.7%,主要归因于聚氨酯的线性结构增加了分子链的堆积密度,使得共聚物的密度增加,从而模量和强度相对较大.同时,建立共聚物与铁层的滑动摩擦模型,基于原子水平分析了材料的摩擦剪切性能.2EP/PU在223 K时的摩擦系数最低为0.067,比298和373 K时降低了近40%,而2PU/EP的摩擦系数在373 K时最低为0.105,在223和298 K时分别提高至0.112和0.115,且2PU/EP的摩擦系数高于2EP/PU,这与不同温度下聚氨酯的分子极性、共聚合物和铁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环氧/聚氨酯共聚物 摩擦剪切 摩擦系数 界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平压性能的实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狄辉 周光明 +2 位作者 刘畅 王校培 李文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93,共4页
选取了不同织造参数和基体材料的试验件进行了平压试验,观察描述了平压试验中试验件的破坏过程,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讨论了厚度、绒经密度、基体材料以及绒经粗细对于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平压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厚度的... 选取了不同织造参数和基体材料的试验件进行了平压试验,观察描述了平压试验中试验件的破坏过程,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讨论了厚度、绒经密度、基体材料以及绒经粗细对于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平压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厚度的增加,绒经密度的减小,材料的平压强度减小;基体材料不同,材料的平压强度也明显不同;绒经的粗细对平压性能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复合材料 整体中空 平压试验 平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的高聚物银纹化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征良 张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9-172,共4页
基于粗粒珠簧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玻璃态高聚物在不同应变率下微空洞的产生、扩展及断裂演化过程,表明银纹产生的微空洞会引起周围的应力集中,微空洞迅速扩展并伴有少量合并;结合临界应力判据,给出了银纹萌生的微观构型;通过引入... 基于粗粒珠簧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玻璃态高聚物在不同应变率下微空洞的产生、扩展及断裂演化过程,表明银纹产生的微空洞会引起周围的应力集中,微空洞迅速扩展并伴有少量合并;结合临界应力判据,给出了银纹萌生的微观构型;通过引入非仿射位移场并结合应力-应变响应关系,计算了参与率随应变的演化,证实了聚合物在银纹化破坏过程中具有应变率相关敏感性的线性粘弹性特征。与实验现象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洞 银纹化 玻璃态高聚物 粗粒珠簧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SiCN薄膜的力学性能及水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波 吴志威 +1 位作者 高宋 周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运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硅烷的流量,在Si(100)和316L不锈钢片基材上沉积不同元素含量的CrSiCN四元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分别研究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纳米硬度;运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水... 运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硅烷的流量,在Si(100)和316L不锈钢片基材上沉积不同元素含量的CrSiCN四元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分别研究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纳米硬度;运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水润滑下CrSiCN薄膜与Al_2O_3小球对摩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固溶强化和纳米复合结构的形成,CrSiCN薄膜在硅烷流量为10 sccm获得最大硬度19.3 GPa和最大弹性模量306.9 GPa,继续增加硅烷流量,由于薄膜结构向非晶态转变,薄膜硬度降低;硅烷流量为10 sccm得到的薄膜CrSiCN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0.24,随着硅烷流量的增加,由于硬度的降低和过量非晶相的形成,薄膜抗磨性能降低,摩擦因数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SiCN薄膜 摩擦特性 水润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