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交错双沿调制的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变频控制策略
1
作者 罗利江 施佳楠 +1 位作者 任小永 林聪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8-1887,共10页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FSBB的多模式控制方法,分析不同的控制模式对于FSBB效率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种可以减小电感电流纹波的交错双沿调制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频控制策略,当变换器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能够降低开关频率以提高变换效率。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台输入8~35 V、输出28 V、满载600 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变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交错双沿调制 变频控制 模式平滑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伏发电的直流微电网能量变换与管理 被引量:117
2
作者 张犁 孙凯 +1 位作者 吴田进 邢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8-254,共7页
针对基于光伏发电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直流总线电压信息的能量变换与管理方法,旨在实现能量最优利用和系统稳定工作。系统由三个模块化光伏接口变换器、两个模块化网侧接口变换器、一个储能接口变换器和本地负载组成,... 针对基于光伏发电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直流总线电压信息的能量变换与管理方法,旨在实现能量最优利用和系统稳定工作。系统由三个模块化光伏接口变换器、两个模块化网侧接口变换器、一个储能接口变换器和本地负载组成,既可并网运行、也可孤岛运行。系统分为四种工作模态,分别是孤岛运行蓄电池放电、并网整流、并网逆变和孤岛运行光伏接口变换器输出恒压。系统模态及其切换由直流总线电压决定,无需集中控制器,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分别给出了光伏、网侧和储能接口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使得系统在极端条件下,如孤岛运行蓄电池满电荷状态仍能达到功率平衡。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变换器 光伏发电 新能源发电 能量管理 直流微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全功率变流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杰 龚春英 +2 位作者 陈家伟 张方华 严仰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0-168,共9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全功率变流器,由电机侧自耦调压整流器(ATRU)和网侧Z源逆变器(ZSI)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为风力发电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选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简要地介绍了ATRU和ZSI的基本工作原理,对...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全功率变流器,由电机侧自耦调压整流器(ATRU)和网侧Z源逆变器(ZSI)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为风力发电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选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简要地介绍了ATRU和ZSI的基本工作原理,对ATRU在变速风电机组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了推导分析,提出了相关设计要求。随后,针对网侧ZSI,详细地分析了其输入电压和直流链电压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发电机和逆变器之间的参数匹配要求。设计了一种系统控制策略,实现了机组的最大功率跟踪,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电压前馈的逆变器直流链电压控制方法,保证机组在各种风况下直流链电压的恒定。最后,设计了一套仿真实例,结果验证了新型全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为下一步工程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全功率变流器 ATRU Z源逆变器 最大功率跟踪 直流链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温差发电的高效率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君君 吴红飞 +1 位作者 邢岩 孙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针对温差电池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宽、输出电流大且要求电流纹波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效率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该变换器由Boost单元和Buck单元级联组合、并将两单元滤波电感反向耦合构成。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感反向耦合,使得磁心直流磁通... 针对温差电池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宽、输出电流大且要求电流纹波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效率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该变换器由Boost单元和Buck单元级联组合、并将两单元滤波电感反向耦合构成。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感反向耦合,使得磁心直流磁通相互抵消,大大减小了滤波器磁心体积和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同时输入、输出电流连续,减小了滤波电容的容量。文中详细分析了所提出的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深入研究了电感耦合系数对变换器的影响并给出了耦合电感设计准则,采用载波交叠的PWM调制策略以及共用调节器的恒压/恒流控制策略,实现了变换器在恒压和恒流模式之间的无缝平滑切换。搭建了一台500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耦合电感 宽输入电压范围 低压大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电流有源调整的新型ZVS全桥变换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仲 刘沙沙 +1 位作者 汪洋 史良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基于一种辅助电流自调整的新型零电压开关(ZVS)移相全桥变换器。通过引入与滞后臂并联的有源辅助网络,该变换器可在全负载范围实现滞后臂的ZVS。辅助网络既不影响主功率的传输,同时辅助能量可随负载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减小了辅助电路... 基于一种辅助电流自调整的新型零电压开关(ZVS)移相全桥变换器。通过引入与滞后臂并联的有源辅助网络,该变换器可在全负载范围实现滞后臂的ZVS。辅助网络既不影响主功率的传输,同时辅助能量可随负载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减小了辅助电路导通损耗,且辅助开关管控制简单。本文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该变换器的拓扑简化方案和关键参数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完成了一台1kW/54V,开关频率为100kHz的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变换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电压开关 全桥变换器 自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桥LLC变换器短路电流控制方法(Ⅱ)——损耗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硕 张方华 任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4-241,共8页
基于相平面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两种全桥LLC变换器在短路情况下开关管的控制方法,给出了短路电流和开关管的应力定量计算。相比传统方案,本文提出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短路的输出电流并显著降低开关管电流应力。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表... 基于相平面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两种全桥LLC变换器在短路情况下开关管的控制方法,给出了短路电流和开关管的应力定量计算。相比传统方案,本文提出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短路的输出电流并显著降低开关管电流应力。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表明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开关 全桥变换器 LLC变换器 短路 相平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压合成矩阵变换器的新型扇区划分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明明 周波 魏佳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4-190,共7页
在研究传统矩阵变换器双电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扇区划分模式,将矩阵变换器的输出扇区由6个扇区减少为3个扇区,因而使输入输出的扇区组合数由36种减少至18种。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新型扇区划分方法,并推导了新型扇区判断的... 在研究传统矩阵变换器双电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扇区划分模式,将矩阵变换器的输出扇区由6个扇区减少为3个扇区,因而使输入输出的扇区组合数由36种减少至18种。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新型扇区划分方法,并推导了新型扇区判断的数学规则、对应开关管占空比系数的数学表达式以及通用化的输出线电压的合成表达式,简化了双电压控制策略的实现过程。本文所提出的新型扇区划分模式在原理和输入输出性能上同传统双电压控制方法完全等效,在不平衡的输入下同样能够得到对称的三相输出电压,继承了传统双电压控制策略的优点。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新型扇区划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双电压 控制策略 扇区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凸极无刷直流增程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戴超 张卓然 钱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8-144,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车载发电系统,阐述了发电系统及整车动力系统结构及原理,系统分析了其运行原理、控制策略及输出特性。研究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车载发电系统与蓄电池组、驱动系统之间... 提出一种基于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车载发电系统,阐述了发电系统及整车动力系统结构及原理,系统分析了其运行原理、控制策略及输出特性。研究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车载发电系统与蓄电池组、驱动系统之间的能量配合关系。基于此提出该增程发电系统的恒功率+恒流控制策略。研制了45kW双凸极无刷直流増程发电系统原理样机,并构建试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控制灵活,能够在电阻和蓄电池负载下实现恒流/恒功率运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功率和电流跟踪。该新型车载发电系统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增程发电系统 双凸极发电机 恒功率控制 恒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双级式矩阵变换器反向发电功率范围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卞金梁 周波 +2 位作者 雷家兴 秦显慧 梁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6,共8页
基于一种双级式矩阵变换器反向发电系统结构,研究其实现升压发电的控制方法,提出一种能够拓宽反向发电功率范围的控制策略,对变换器调制比进行闭环控制,使得轻载时发电机能自动减小励磁电流,从而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这种励磁调节的方... 基于一种双级式矩阵变换器反向发电系统结构,研究其实现升压发电的控制方法,提出一种能够拓宽反向发电功率范围的控制策略,对变换器调制比进行闭环控制,使得轻载时发电机能自动减小励磁电流,从而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这种励磁调节的方法与常规的恒压励磁控制不同,它是将励磁控制与变换器调制比控制相结合,拓宽了反向发电功率范围,提高了系统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新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式矩阵变换器 升压发电 励磁控制 拓宽反向发电功率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的开关线性复合高速随动脉冲负载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靖轩 施佳楠 +2 位作者 徐子梁 任小永 陈乾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8-1829,共12页
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收发组件工作在高频脉冲负载模式,这对其供电电源的负载动态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该文针对高速负载切换的二次DC-DC电源,提出开关线性复合并联结构的脉冲负载变换器及其相应的控制策略。基于器件级环路建模的方法... 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收发组件工作在高频脉冲负载模式,这对其供电电源的负载动态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该文针对高速负载切换的二次DC-DC电源,提出开关线性复合并联结构的脉冲负载变换器及其相应的控制策略。基于器件级环路建模的方法有效提升了线性稳压电路的环路带宽,使其进行快速功率跟踪,并设计基于GaN的低阻抗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使其以较快的速度高效地提供主要脉冲功率。针对重复频率50 kHz、峰值功率120 W的高频模拟雷达脉冲负载,该文搭建脉冲电流上升下降时间50 ns以内的脉冲电源原理样机,输出电压跌落小于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脉冲电源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源 相控阵雷达 氮化镓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的研究及新型有源阻尼控制 被引量:81
11
作者 陈新 韦徵 +2 位作者 胡雪峰 陈轶涵 龚春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9,共9页
相比较传统的L型滤波器,LCL滤波器以其较低的成本和更好的高次滤波衰减能力适合应用于大功率场合下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文章详细分析了根据逆变器电压电流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同导致网侧等效阻抗的变化以及对并网逆变器采用不同电流控制方... 相比较传统的L型滤波器,LCL滤波器以其较低的成本和更好的高次滤波衰减能力适合应用于大功率场合下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文章详细分析了根据逆变器电压电流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同导致网侧等效阻抗的变化以及对并网逆变器采用不同电流控制方式时的系统稳定性。针对LCL滤波器本身存在的谐振问题以及传统的增加滤波器无源阻尼电阻会带来系统额外的功率损耗,降低变流器效率等缺点,文章通过建立基于LCL滤波器滤波电容串联和并联阻尼电阻的系统控制模型,构建系统传递函数并利用系统传函等效原则,选择滤波电容电压前馈分别实现基于有源虚拟阻尼电阻串联和并联的LCL滤波器系统控制方案,给出前馈系数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采用基于有源虚拟阻尼电阻并联LCL滤波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系统额外功率损耗的同时,逆变器并网电流工作稳定且谐波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稳定性分析 LCL滤波器 有源虚拟阻尼电阻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转差频率控制的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卜飞飞 黄文新 +2 位作者 胡育文 史经奎 施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100,共7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DWIG)的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根据功率平衡思想提出了该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瞬时转差频率控制策略。该策略省去了复杂的坐标变换和影响动态性能的电流环,综合考虑了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二者的变化信息,利... 研究了一种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DWIG)的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根据功率平衡思想提出了该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瞬时转差频率控制策略。该策略省去了复杂的坐标变换和影响动态性能的电流环,综合考虑了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二者的变化信息,利用电压矢量去调节发电机的瞬时转差频率,进而改变电磁转矩,保证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台15 kW样机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可行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交流发电系统 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 瞬时转差频率控制 独立电源系统 动静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Vienna整流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被引量:30
13
作者 郝振洋 徐子梁 +2 位作者 陈宇 任小永 张之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152-5163,共12页
Vienna整流器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关注,为满足航空应用中高可靠性的要求,研究Vienna整流器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非常有必要。该文通过分析Vienna整流器在单个开关管开路故障情况下输入电流的特点,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固... Vienna整流器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关注,为满足航空应用中高可靠性的要求,研究Vienna整流器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非常有必要。该文通过分析Vienna整流器在单个开关管开路故障情况下输入电流的特点,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固定相位电流变化率的故障诊断方案;然后对等效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式下故障情况的矢量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通过矢量替代与合成,实现在大部分区域维持三电平运行,小部分区域转化为不控整流运行的容错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故障诊断 容错控制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原理及其磁场调节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耿伟伟 张卓然 +1 位作者 于立 严仰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137,154,共8页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有机组合,提出一种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直流电机。给出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定转子槽极数匹配原则,讨论了直接串联方式下的电枢绕组结构形式,包括一种具有容错能力的定子结构和绕组连...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有机组合,提出一种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直流电机。给出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定转子槽极数匹配原则,讨论了直接串联方式下的电枢绕组结构形式,包括一种具有容错能力的定子结构和绕组连接方式。利用二维有限元法分析两类电机基本运行特性,并进一步对整个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直流电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瞬态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并列式混合励磁电机实现了两类不同原理无刷电机的高效并列运行,结构简单可靠,气隙磁场易于双向调节,对于永磁电机部分内部绕组故障短路可以有效灭磁,在飞机电源起动发电等场合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双凸极电机 三维有限元分析 并列式 混合励磁 无刷直流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调制下双级矩阵变换器的谐波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秦显慧 周波 +2 位作者 黄海涛 刘晓宇 雷家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将双级矩阵变换器应用于360~800Hz航空变速恒频发电系统中,较高的输入频率是对变换器控制性能的重大挑战。仿真和实验表明,采用传统的不对称双空间矢量调制方法虽然具有控制简单、开关损耗低等优点,但在高频输入时,输出电压和输入... 将双级矩阵变换器应用于360~800Hz航空变速恒频发电系统中,较高的输入频率是对变换器控制性能的重大挑战。仿真和实验表明,采用传统的不对称双空间矢量调制方法虽然具有控制简单、开关损耗低等优点,但在高频输入时,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将出现低频谐波和畸变。通过简化的Buck电路模型,引入脉冲重心的概念,推导了脉冲重心偏移对实际输出电压的影响规律。基于此,分析了双级矩阵变换器的谐波分布规律,发现不对称调制在输出电压中引起频率为3nωin±(3m±1)ω0的低频谐波,而在输入电流中引起3n±1次谐波。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提高双级矩阵变换器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矩阵变换器 变速恒频发电系统 双空间矢量调制 脉冲重心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恒导通时间控制的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玉婷 吴羽 +2 位作者 任小永 陈乾宏 张之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329-4338,共10页
为改善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CM)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恒导通时间(COT)控制,分析改进COT控制对输入电流THD和变换器效率的影响;通过改进电流过零检测(ZCD)电路实现电感电流过零信号的... 为改善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CM)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恒导通时间(COT)控制,分析改进COT控制对输入电流THD和变换器效率的影响;通过改进电流过零检测(ZCD)电路实现电感电流过零信号的提前检测,补偿信号传播延时的影响,缩短甚至消除反向谐振过程,改善输入电流THD的同时不增加控制的复杂度。最后,该文搭建一台160W BCM Boost PFC变换器实验样机,验证所提改进COT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导通时间控制 无谐振 电流过零检测 临界连续模式 功率因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压直流电网低频纹波的有源抑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仲 许亚明 +1 位作者 王志辉 李梦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1-158,共8页
270V航空高压直流电网是一种先进的飞机供电系统形式,但其母线中的低频纹波会对电网电压脉动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该低频纹波进行滤除。提出采用航空直流有源滤波器(A PF)来抑制电网中的低频纹波,该方法补偿性能不受电网参数和负载影响,... 270V航空高压直流电网是一种先进的飞机供电系统形式,但其母线中的低频纹波会对电网电压脉动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该低频纹波进行滤除。提出采用航空直流有源滤波器(A PF)来抑制电网中的低频纹波,该方法补偿性能不受电网参数和负载影响,具有较好的前景。简要描述了直流A PF的几种拓扑,采用了一种可靠性高、损耗低的新型拓扑作为航空直流A PF的主电路,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航空直流A PF的控制策略;建立了控制系统模型,通过绘制伯德图对比了各参数下系统的性能,为控制优化提供了依据。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航空直流A PF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 飞机供电系统 拓扑 控制系统 直流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脉波整流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杰 龚春英 +2 位作者 陈家伟 张方华 严仰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7,144,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12脉波自耦变压整流器(ATRU),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功率因数高等突出优点。将其用于风力发电场合,可以解决当前风力发电机组中PWM整流器故障发生率高和二极管不控整流器功率因数低、电流谐波含量高、转矩脉动大等...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12脉波自耦变压整流器(ATRU),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功率因数高等突出优点。将其用于风力发电场合,可以解决当前风力发电机组中PWM整流器故障发生率高和二极管不控整流器功率因数低、电流谐波含量高、转矩脉动大等问题。文中首先详细分析了该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和输入电流、输出电压特性。随后,结合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讨论了ATRU与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关系,给出了ATRU在风电场合的设计要求。最后,设计了一套实验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ATRU在风电场合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不控整流 多脉波整流 自耦变压器 T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电压范围双移相控制多倍压高增益软开关隔离升降压变换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陆杨军 邢岩 +1 位作者 吴红飞 张君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17,共8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宽电压范围、低电压输入应用场合的多倍压高增益软开关隔离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倍压型双有源桥变换器与倍压整流电路相结合,实现了高增益隔离升降压变换。通过采用双移相控制策略,使得一次、二次侧开关管能... 提出一种适用于宽电压范围、低电压输入应用场合的多倍压高增益软开关隔离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倍压型双有源桥变换器与倍压整流电路相结合,实现了高增益隔离升降压变换。通过采用双移相控制策略,使得一次、二次侧开关管能够在宽电压和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且二极管都可以实现零电流关断、无反向恢复损耗。变压器漏感可以作为能量传输电感的一部分,不存在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问题,且一次侧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钳位在输入电压,二次侧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仅为输出电压的一半,器件电压应力低。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和特性,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拓扑及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双移相控制策略 软开关 宽电压范围 多倍压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族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海兵 吴红飞 +1 位作者 刘薇 邢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5-250,261,共7页
研究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族,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三种开关单元:有源钳位正激正单元、有源钳位正激负单元和有源钳位正激复合单元。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管、有源钳位支路和变压器共同构成正激变换器的主功率传输(变压器励磁)和变... 研究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族,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三种开关单元:有源钳位正激正单元、有源钳位正激负单元和有源钳位正激复合单元。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管、有源钳位支路和变压器共同构成正激变换器的主功率传输(变压器励磁)和变压器磁复位支路,在满足变压器励磁和磁复位所要求的电位条件下,通过单个有源钳位正激单元或者多个正激单元的串并联组合,得到了已有的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和一系列新型拓扑。以其中一个拓扑为例,详细分析了变换器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激变换器 拓扑 有源钳位 开关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