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石墨烯/PMMA透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树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首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GO-PEG),并利用溶剂共混技术,按照质量分数为1%的掺杂量,分别填充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GO-PEG可以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能,其中掺杂... 首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GO-PEG),并利用溶剂共混技术,按照质量分数为1%的掺杂量,分别填充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GO-PEG可以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能,其中掺杂GO-PEG1000或GO-PEG2000纳米填料的复合材料薄膜在热稳定性提高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94%),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可见光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掺杂锰氧化物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入丹 孙敬文 +3 位作者 刘一凡 钱惺悦 张丽童 朱俊武(导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7,共8页
以硝酸锰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水解和煅烧制备了可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钴掺杂锰氧化物,研究了钴掺杂锰氧化物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掺杂锰氧化物h-CoMn_(3.2)O_(x)具有分级核壳结构,多孔壳... 以硝酸锰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水解和煅烧制备了可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钴掺杂锰氧化物,研究了钴掺杂锰氧化物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掺杂锰氧化物h-CoMn_(3.2)O_(x)具有分级核壳结构,多孔壳表面存在径向尺寸大于100nm的花瓣状纳米片,壳和纳米片均由平均粒径为5nm的一次粒子构成,钴掺杂赋予锰氧化物较小的尺寸和精细的结构;h-CoMn_(3.2)O_(x)具有方锰矿型一氧化锰的晶体结构;与锰氧化物相比,h-CoMn_(3.2)O_(x)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比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h-CoMn_(3.2)O_(x)的储能行为归因于H^(+)/Zn^(2+)的连续共嵌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钴掺杂 分级结构 水系锌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谱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蒋文俊 方劲 +4 位作者 李哲曌 杨绪杰 陆路德 查培法 浦龙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以石墨粉(≤30μm)为原料,硫酸与高锰酸钾为氧化剂,以及磷酸为辅助插层剂制备出具有高膨胀体积的可膨胀石墨(EG)。通过XRD、Raman、SEM、EDS、FT-IR以及TG-DTA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谱学特性及热稳定性进... 采用化学氧化法,以石墨粉(≤30μm)为原料,硫酸与高锰酸钾为氧化剂,以及磷酸为辅助插层剂制备出具有高膨胀体积的可膨胀石墨(EG)。通过XRD、Raman、SEM、EDS、FT-IR以及TG-DTA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谱学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硫酸与磷酸体积比为2∶1时,EG氧化-插层效果最好,在400℃时膨胀体积达102ml/g。同时EG片层中含有P、S、Mn等元素,表明可能插入了磷酸、硫酸以及Mn的磷酸二氢盐、硫酸盐等物质。TG-DTA显示,EG的起始膨胀温度在160℃左右,且石墨在氧化-插层后,有序结构没有被完全破坏,部分石墨仍具有很好的耐热氧性。另外,探讨了EG可能的形成及膨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粉(≤30μm) 氧化-插层 可膨胀石墨 谱学特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及其抑菌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光裕 马凯 +3 位作者 侯景会 孙小强 汪信 陈海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0-843,共4页
以聚乙二醇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反应,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银纳米粒子,制备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 以聚乙二醇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反应,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银纳米粒子,制备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以单质形态成功负载在石墨烯表面,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nm。以大肠杆菌为模型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进行测试,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在100 mg/L时可以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新型抑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石墨烯 银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抑菌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有机化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福兴 刘孝恒 +1 位作者 杨小燕 张晓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3,38,共6页
采用焦磷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凹凸棒黏土进行预处理,得到了有机凹凸棒土(OATP),将OATP与聚酰胺6(PA6)经双螺杆熔融共混得到PA6/OATP复合材料。利用力学性能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OATP的含量对PA6/OAT... 采用焦磷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凹凸棒黏土进行预处理,得到了有机凹凸棒土(OATP),将OATP与聚酰胺6(PA6)经双螺杆熔融共混得到PA6/OATP复合材料。利用力学性能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OATP的含量对PA6/OAT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结晶结构的影响规律。以PA6/OATP(5%)为例,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测试仪分析了OATP与PA6的杂化作用,并用双头毛细管流变仪、热重分析仪分别分析了该材料与纯PA6在流变性能和热性能上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OATP时,OATP能以纳米尺度很好地分散在PA6基体中,而且OATP的加入不改变PA6的晶型,PA6/OAT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凹凸棒土 焦磷酸钠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电催化析氧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付永胜 毕敏 +3 位作者 李春 孙敬文 汪信 朱俊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析氧反应(OER)是一种复杂的四电子转移反应,其动力学缓慢、所需能量高,制约了电解水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非贵金属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相比于贵金属基催化剂的成本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这一研究领域... 析氧反应(OER)是一种复杂的四电子转移反应,其动力学缓慢、所需能量高,制约了电解水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非贵金属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相比于贵金属基催化剂的成本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简要介绍析氧反应的机理以及材料催化性能的评价方法,重点关注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析氧电催化剂,并且将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分为金属单质/碳氮复合材料、单原子/碳氮复合材料、合金/碳氮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碳氮复合材料,从制备方法和催化活性出发,探究氮掺杂碳材料在催化剂结构和催化剂性能中的作用,总结分析了几类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非贵金属 复合材料 电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双酚A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春宝 汪信 +1 位作者 杨绪杰 张楠楠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7,41,共5页
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DBA)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分别运用Flynn-Wall-Ozawa等转化率法和Kissinger极值法计算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并对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A对氰酸酯树脂具有明显的... 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DBA)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分别运用Flynn-Wall-Ozawa等转化率法和Kissinger极值法计算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并对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A对氰酸酯树脂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和增韧效果,含5%DBA的改性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最小(62.16 kJ/mol),当DBA的加入量为10%时,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达到纯氰酸酯树脂的2.07倍,含有DBA的CE树脂固化物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二烯丙基双酚A 固化动力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状凹凸棒增强尼龙6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史建设 张春祥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0-832,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尼龙6/凹凸棒(A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断面相貌。通过微观组织相貌和结晶形态探讨了凹凸棒对尼龙6基体的增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尼龙6/凹凸棒(A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断面相貌。通过微观组织相貌和结晶形态探讨了凹凸棒对尼龙6基体的增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凹凸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凹凸棒质量分数为10%时,比纯尼龙6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2.6%,复合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在凹凸棒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较纯尼龙6提高31%。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凹凸棒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凹凸棒土/尼龙6复合材料的光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史建设 张春祥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凹凸棒土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了有机化凹凸棒土/尼龙6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结果和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凹凸棒土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了有机化凹凸棒土/尼龙6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结果和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相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凹凸棒土表面Si,N,C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结合红外光谱,证实在凹凸棒表面形成了有机包覆层;凹凸棒土的加入没有改变尼龙6的结晶形态,但使其晶体尺寸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均匀分散于尼龙6基体中,表面修饰的硅烷偶联剂能有效地解决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凹凸棒土 光谱分析 结晶形态 微观相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氰酸酯杂化树脂固化动力学与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春宝 杨绪杰 +2 位作者 张楠楠 金鸿 陈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2,共4页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氰酸酯及氰酸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POSS对树脂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杂化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进...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氰酸酯及氰酸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POSS对树脂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杂化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POSS对氰酸酯树脂固化具有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树脂固化温度,含10%POSS的杂化体系固化温度可降至212℃;两种不同模型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83.30kJ/mol和85.68kJ/mol,与纯氰酸酯相比,杂化树脂的固化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氰酸酯 固化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春宝 汪信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6-38,共3页
通过熔融共聚法制备了七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POSS-triol)/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BA)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动态力学分析(DMA)及热重分析(TGA)对BM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与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 通过熔融共聚法制备了七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POSS-triol)/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BA)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动态力学分析(DMA)及热重分析(TGA)对BM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与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OSS-triol粒子能均匀分散于树脂体系,POSS-triol的加入能明显地提高BMI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纯BMI/BA树脂体系相比,含10%POSS-triol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约12℃。随着POSS-triol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 双马来酰亚胺(BMI) 纳米复合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谱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巧凤 陈亮 +3 位作者 强飞 朱文超 徐冰 汪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11-3014,共4页
以硝酸亚铈为原料,浓氨水为沉淀剂,在80℃反应3h并陈化9h制备得到了纯CeO2纳米晶。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属于立方晶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产物呈六边形结构,推测为多面体形CeO2的投影,粒径在10nm左右,分散性良好。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及... 以硝酸亚铈为原料,浓氨水为沉淀剂,在80℃反应3h并陈化9h制备得到了纯CeO2纳米晶。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属于立方晶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产物呈六边形结构,推测为多面体形CeO2的投影,粒径在10nm左右,分散性良好。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对产物的纯度及形貌有明显影响。碱浓度降低或陈化时间缩短都导致产物中出现Ce(OH)3杂质;延长陈化时间,产物粒径增大;若反应温度低于40℃,产物中出现大量Ce(OH)3杂质。拉曼光谱研究表明,纯CeO2纳米晶在465cm-1处有一振动峰,对应于立方萤石结构的F2g拉曼位移,而含有Ce3+杂质的产物则在600cm-1处还出现一小峰。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在波长为400nm的激发光下,CeO2纳米晶在465nm附近出现一个不对称发射光谱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纳米晶 沉淀法 谱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SS的ATRP引发剂的合成及其PMMA杂化材料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春宝 金鸿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9,57,共4页
通过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缩合合成了八苯基倍半硅氧烷(OPS),再经硝化、还原制备了八氨基苯基倍半硅氧烷(OAP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ATRP引发剂BOAPS,并运用FT-IR、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TRP方法制备了PMMA/BOAPS杂化聚合... 通过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缩合合成了八苯基倍半硅氧烷(OPS),再经硝化、还原制备了八氨基苯基倍半硅氧烷(OAP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ATRP引发剂BOAPS,并运用FT-IR、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TRP方法制备了PMMA/BOAPS杂化聚合物,运用GPC、DSC及TGA手段对杂化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MA杂化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58000,分子量多分散系数为1.12。与分子量相近的线性PMMA相比,PMMA/BOAPS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约16℃,10%失重时热分解温度升高约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春宝 金鸿 +1 位作者 蒋文俊 赵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9,共4页
通过四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八(四甲基铵)倍半硅氧烷(TMA-POSS),以TMA-POS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六方有序纳米介孔氧化硅。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并讨论了介孔氧化... 通过四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八(四甲基铵)倍半硅氧烷(TMA-POSS),以TMA-POS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六方有序纳米介孔氧化硅。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并讨论了介孔氧化硅的含量对PI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介孔氧化硅有利于降低PI的介电常数和提高热稳定性,当其质量分数为5%时,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降至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介孔氧化硅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环氧树脂/苯基三硅羟基倍半硅氧烷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春宝 张楠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0-42,共3页
将苯基三硅羟基倍半硅氧烷(T7)引入氰酸酯树脂(CE)和环氧树脂(EP)复合体系,制备了一系列CE/EP/T7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热分析(DMA)及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形态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将苯基三硅羟基倍半硅氧烷(T7)引入氰酸酯树脂(CE)和环氧树脂(EP)复合体系,制备了一系列CE/EP/T7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热分析(DMA)及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形态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7能均匀分散于树脂基体中,并参与了复合体系的固化反应;T7的加入有助于提高CE/EP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含T7的CE/EP复合材料仍保持了优异的热稳定性,且在高温阶段的热分解残余量随着T7的含量增加而增大,有利于提高氰酸酯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斌 吴慧 +3 位作者 胡颂伟 吕惠玲 宋晔 朱绪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3-1020,共8页
为解决电化学电容器工作电压过低的问题,本文以钽电解电容器的烧结型钽块为阳极,聚苯胺(PANI)/TiO2电化学电容器复合电极为阴极,成功制备了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的电解-电化学混合电容器.PANI/TiO2复合电极是通过在多孔阳极氧化钛纳... 为解决电化学电容器工作电压过低的问题,本文以钽电解电容器的烧结型钽块为阳极,聚苯胺(PANI)/TiO2电化学电容器复合电极为阴极,成功制备了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的电解-电化学混合电容器.PANI/TiO2复合电极是通过在多孔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中电化学聚合PANI制得.该阴极具有优良的倍率特性,当平均功率密度为0.55mW·cm-2时,对应的比容量仍达到10.0mF·cm-2.由于与电解电容器复合,该混合电容器的单元工作电压可高达100V.而且电化学电容器阴极的比容量远大于阳极,故阴极所需尺寸远小于阳极,节省的空间可用于增大阳极尺寸,从而使混合电容器的比容量极大提高.所制备的混合电容器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分别是钽电解电容器的4倍和3倍.将该混合电容器在100V下进行短路充放电实验,循环10000次后发现容量未衰减,等效串联电阻未增加,显示出极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功率特性.计算表明其最大功率密度高达847.5W·g-1.电化学阻抗谱显示其具有优良的阻抗特性和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器 TIO2 聚苯胺 钽电解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苯甲酰胺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对黄烷酮对映体的拆分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宇洲 周杰 +1 位作者 唐键 唐卫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为了探讨功能基团对苯甲酰胺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手性拆分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点击化学制备了两种手性固定相:全取代-4-氯-3-甲基苯甲酰氨基-6A-三唑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CSP1)和全取代-5-氯-2-甲基苯甲酰氨基-6A-三唑基-... 为了探讨功能基团对苯甲酰胺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手性拆分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点击化学制备了两种手性固定相:全取代-4-氯-3-甲基苯甲酰氨基-6A-三唑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CSP1)和全取代-5-氯-2-甲基苯甲酰氨基-6A-三唑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CSP2)。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固定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通过对9种黄烷酮消旋体的拆分,对比研究了两种固定相的手性拆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SP1的拆分性能优于CSP2。这两种手性固定相仅在水与甲醇体系下即可实现对黄烷酮的手性拆分,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环糊精 手性固定相 点击化学 黄烷酮 对映体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中空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佳琪 周焱 +3 位作者 孙敬文 朱俊武 汪信 付永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1-1235,共15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空材料因其大的比表面积、低密度、较高的负载能力和良好的离子渗透性,如氢氧化物、磷化物、硫化物等纳米材料,在能源储存与转换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总结了基于不同形貌MOFs中空材料的制备途径和形成机... 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空材料因其大的比表面积、低密度、较高的负载能力和良好的离子渗透性,如氢氧化物、磷化物、硫化物等纳米材料,在能源储存与转换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总结了基于不同形貌MOFs中空材料的制备途径和形成机理,着重介绍了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电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论述了基于MOFs中空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中空 制备 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层状聚苯胺及其TiO2复合物的制备与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莉 罗志远 +3 位作者 武晓东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1-464,共4页
聚苯胺(PANI)是一种具有优良光、电、磁等性能的导电高分子,而TiO2/聚苯胺复合物是结合了聚苯胺和TiO2无机粒子优点的产品。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利用过硫酸铵(APS)将苯胺直接聚合成具有二维层状结... 聚苯胺(PANI)是一种具有优良光、电、磁等性能的导电高分子,而TiO2/聚苯胺复合物是结合了聚苯胺和TiO2无机粒子优点的产品。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利用过硫酸铵(APS)将苯胺直接聚合成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聚苯胺,进而通过采用钛酸正丁酯水解与苯胺聚合同时进行的策略合成了层状TiO2/聚苯胺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图片(SEM)发现二维层状结构的聚苯胺是由大量聚苯胺薄片堆积而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聚苯胺及其复合物的层间距均为3.4nm,说明这种层状结构极有可能是由DBSA通过协同排列成较为规整的双层分子支撑而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FTIR)说明聚苯胺分子链主要是由苯环和醌环结构组成,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XPS)则证明钛酸正丁酯在微乳液体系中水解形成的TiO2具有金红石型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UV-Vis)说明引入无机物TiO2会直接改变导电聚合物分子链的电子跃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层状 聚苯胺 复合物 光谱学 十二烷基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红磷及其协同阻燃PA6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福兴 蔡源 +2 位作者 杨小燕 刘孝恒 曲广淼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材,红磷为芯材,过硫酸铵为催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微胶囊红磷(MRP),同时复配三氧化二锑(Sb_2O_3)、聚溴苯和玻璃纤维(GF),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不同配方的聚酰胺6(PA6)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材,红磷为芯材,过硫酸铵为催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微胶囊红磷(MRP),同时复配三氧化二锑(Sb_2O_3)、聚溴苯和玻璃纤维(GF),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不同配方的聚酰胺6(PA6)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分散剂聚乙二醇400质量分数为2%,反应3 h时,MRP自燃温度达到469℃;阻燃剂总量相同时,在GF增强PA6基体中同时加入MRP、助阻燃剂(Sb_2O_3或聚溴苯),得到的复合材料比单独加入MRP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且当PA6∶MRP∶Sb_2O_3∶GF为100∶15∶5∶30时,PA6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29.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冲击强度达到最佳值2.95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红磷 聚酰胺6 复合材料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