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贡献导向下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政策有效性评估——基于211高校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周玥 周小虎 +2 位作者 王侨 刘晶晶 王晖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1,共11页
本研究以2015年首次设立的“青年长江学者项目”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17年104所211高校的科技统计数据,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评估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贡献成效。实证结果表明,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促... 本研究以2015年首次设立的“青年长江学者项目”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17年104所211高校的科技统计数据,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评估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贡献成效。实证结果表明,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促进高校学术贡献的提升,特别表现在提升高被引SCI论文数量、科技著作数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方面。但是,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并未显著提升高校的经济贡献与社会贡献。异质性分析发现,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对高校学术贡献的提升作用会因高校层次、高校所在区域、高校类型呈现差异化效果。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有效性取决于高校人力资本结构与人才保障水平。通过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可为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评价与实施优化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长江学者项目 PSM-DID模型 学术贡献 经济贡献 社会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质过剩感差异化对团队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2
作者 吴周玥 周小虎 +1 位作者 王侨 刘晶晶 《管理工程学报》 2025年第6期120-133,共14页
以往关于资质过剩感的研究多关注个体层面,忽视了对团队层面的考察。本研究从知识管理角度出发,基于分类加工模型构建了资质过剩感差异化对团队创造力的“双刃剑”模型。本研究采用多源-多时点的研究设计,对99个团队的423位成员开展问... 以往关于资质过剩感的研究多关注个体层面,忽视了对团队层面的考察。本研究从知识管理角度出发,基于分类加工模型构建了资质过剩感差异化对团队创造力的“双刃剑”模型。本研究采用多源-多时点的研究设计,对99个团队的423位成员开展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资质过剩感差异化通过信息阐述过程,强化交互记忆系统的专长维度,从而提升团队创造力。(2)资质过剩感差异化也会通过社会分类过程,削弱交互记忆系统的可信维度与协调维度,进而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3)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专长维度与可信维度的中介路径具有调节效应。即当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水平较高时,可以增强资质过剩感差异化通过专长维度对团队创造力的积极作用,同时抑制资质过剩感差异化通过可信维度对团队创造力的消极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为资质过剩感差异化提供了全面的理论解释,同时也为团队人才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质过剩感差异化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交互记忆系统 团队创造力 分类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