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酸硝化衍生物的合成及与硝酸反应的绝热量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世明 高乾宏 +1 位作者 钟小龙 唐双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I0002,共10页
通过合成获得硝化衍生物4-硝基丁酸,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分析,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探究硝基丁酸与硝酸的放热行为,并改变硝酸与反应物的摩尔比和硝酸浓度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 通过合成获得硝化衍生物4-硝基丁酸,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分析,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探究硝基丁酸与硝酸的放热行为,并改变硝酸与反应物的摩尔比和硝酸浓度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I指数)法评估体系危险性。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结构与目标产物相对应;绝热条件下,纯硝基丁酸有明显放热反应,加入硝酸后起始放热温度降低至75.6℃左右,随着硝酸与硝基丁酸摩尔比的提高,终止放热温度和绝热温升呈现整体升高的趋势,反应热则随样品质量增加而下降;硝酸浓度的提高使体系反应过程逐渐加剧,样品最高放热温度、最大温升速率和放热量等数据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硝酸浓度为10.0 mol/L时,最大温升速率达到457.9℃/min,最大压升速率可达76.1 bar/min(1 bar=100 kPa),绝热温升达到130.5℃;硝基丁酸-硝酸体系普遍处于较高危险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丁酸 绝热量热 THI 乏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BV固态碳源的反硝化性能和生物群落结构
2
作者 王玉明 杨旸 +4 位作者 尹淑燕 江心白 王艺碹 刘晓东 沈锦优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132,共7页
以固态碳源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为填料搭建反硝化生物滤池,探究其在高浓度NO_(3)^(-)-N条件下的反硝化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当初始NO_(3)^(-)-N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反应器可在4 d内快速启动,且在NO_(3)^... 以固态碳源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为填料搭建反硝化生物滤池,探究其在高浓度NO_(3)^(-)-N条件下的反硝化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当初始NO_(3)^(-)-N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反应器可在4 d内快速启动,且在NO_(3)^(-)-N质量浓度提升阶段(50~200 mg/L),系统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NO_(3)^(-)-N提升至较高质量浓度(250 mg/L)时,系统相对稳定阶段NO_(3)^(-)-N和总氮去除率均大于93.0%,平均氮去除速率达到0.476 kg/(m^(3)·d)。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反硝化菌Thauera和固碳降解功能菌Acidovorax等的富集,保证了高浓度NO_(3)^(-)-N条件下系统高效稳定的脱氮性能。同时由PICRUSt 2功能预测分析得,经过高浓度NO_(3)^(-)-N的驯化,反硝化相关基因高度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碳源 高浓度硝酸盐 反硝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数据处理软件XCM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综述与研究展望
3
作者 杨丞 张奥 +1 位作者 高占啟 苏冠勇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5-593,共9页
生物样品和环境样品中化合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使用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样品进行分析后会产生大量由质荷比(mass-to-charge ratios,m/z)、保留时间(retention-time,RT)、峰强度等组成的色谱-质谱数据,处理这些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 生物样品和环境样品中化合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使用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样品进行分析后会产生大量由质荷比(mass-to-charge ratios,m/z)、保留时间(retention-time,RT)、峰强度等组成的色谱-质谱数据,处理这些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借助质谱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在众多的质谱数据处理软件中,各种形式的色谱质谱(various forms(X)of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XCMS)作为一款高效、准确且可免费获取的质谱数据处理软件,在环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聚焦XCMS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综述了XCMS的工作流程、工作原理和参数优化措施。XCMS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处理和数据导出等步骤,数据导入需要借助MSConvert等格式转换工具将不同仪器生成的数据转换为XCMS可接受的格式,数据处理大致包括峰检测、峰对齐和峰填充等步骤。在应用方面,XCMS在环境污染物非靶向筛查、污染物外源性代谢转化鉴定以及生物分子内源性代谢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在环境污染物非靶向筛查中,XCMS能够高效提取复杂样品中的质谱特征,为后续的鉴别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尽管XCM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用户交互和自动化程度仍有待提高。XCM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和数据库的扩展,通过不断改进算法鲁棒性、数据兼容性和用户体验,XCMS有望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MS 环境科学 非靶向筛查 未知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仿真系统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慧芳 胡朝霞 +2 位作者 陈守文 王正萍 江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18,共4页
分析了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传统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和实习环节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提出了创新实践策略,将虚拟仿真系统与传统实验实习教学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实践环节能力培养的成效。通过对学... 分析了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传统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和实习环节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提出了创新实践策略,将虚拟仿真系统与传统实验实习教学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实践环节能力培养的成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对环境工程专业今后仿真系统的发展及合理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实验 工程教育 仿真系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丁醚好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降解途径分析
5
作者 关莹 刘润 +1 位作者 秦品珠 张瑞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93,共8页
采用好氧生物法对二乙二醇丁醚(DGBE)进行降解,过程中逐步提升进水DGBE浓度考察其降解效果。分别在驯化前、驯化稳定期和高浓度驯化期获取活性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基于降解中间产物推测出DGBE可能存在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 采用好氧生物法对二乙二醇丁醚(DGBE)进行降解,过程中逐步提升进水DGBE浓度考察其降解效果。分别在驯化前、驯化稳定期和高浓度驯化期获取活性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基于降解中间产物推测出DGBE可能存在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DGBE质量浓度低于832.85 mg/L时,DGBE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和93%以上,继续提升进水浓度则去除率出现下降趋势。DGBE驯化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大幅降低,驯化稳定期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78.59%),优势菌属为Cupriavidus(42.44%)和Rhodanobacter(20.02%),高浓度驯化期Actinobacteriota(51.15%)超越Proteobacteria(43.41%)成为丰度最高的菌门,Nakamurella(49.81%)为主要优势菌属。检测到DGBE的主要中间产物包括乙二醇丁醚、丁醛和乙烯基正丁醚,分析其可能的降解途径为ω-β-氧化降解途径和次末端氧化导致的醚键断裂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二醇丁醚 好氧降解 微生物群落结构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中哺乳动物细胞分子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洋 王盛炜 +2 位作者 许召贤 金明杰 杨树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1-899,共9页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空间失重环境引起的航天员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免疫抑制、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人类探索空间的一大阻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微重力条件下机体及细胞的变化.近期的研究表明,在细胞水平...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空间失重环境引起的航天员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免疫抑制、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人类探索空间的一大阻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微重力条件下机体及细胞的变化.近期的研究表明,在细胞水平上,微重力会引起细胞降解,改变细胞骨架,并造成细胞在分子水平(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粘附、信号转导等过程)的一系列改变.本文对微重力条件下免疫细胞、内皮细胞、骨细胞、癌细胞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可为微重力条件下机体及相关细胞的研究提供指导,为治疗或缓解微重力条件造成的疾病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细胞水平 基因表达 三维细胞聚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处理厂红油可能组分丁醇及其衍生物与HNO_(3)的绝热量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晓琴 刘巍 +2 位作者 余勇斌 吴瑞才 唐双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I0006,共9页
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探究丁醇、丁醛、丁酮及丁酸四种组分与HNO_(3)的放热行为,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I指数)法评估体系危险性。结果表明:在零氧平衡条件下,丁醛-HNO_(3)体系自放热最明显,当丁醛含... 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探究丁醇、丁醛、丁酮及丁酸四种组分与HNO_(3)的放热行为,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I指数)法评估体系危险性。结果表明:在零氧平衡条件下,丁醛-HNO_(3)体系自放热最明显,当丁醛含量仅0.14 g时体系的绝热温升达到118.4℃,放热量为776.6 J/g;丁醇-HNO_(3)体系在40.2℃左右时开始发生放热,自反应放热段最高温度达到145.7℃,最大压力达到34 bar(1 bar=10^(5)Pa)左右;丁酮-HNO_(3)体系从50℃开始放热至136℃结束,放热量为564.0 J/g;丁酸-HNO_(3)体系在小于140.0℃的温度范围内未观察到放热点。随着HNO_(3)浓度的增加(2.0→6.0 mol/L),丁醇-HNO_(3)体系危险性从中等增加到较高级别;丁醇、丁醛、丁酮及丁酸与4.0 mol/L HNO_(3)的反应体系的危险性分别在较高、较高、中等、中等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 丁醇 丁醛 丁酮 丁酸 HNO_(3) 绝热加速量热仪 TH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原位藻细胞组分生长及生物柴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月 陈志鹏 +2 位作者 葛士建 阳成 邱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了探究光强对污水原位藻生长、光合活性及藻细胞胞内/外组分的影响,对比研究了2个光强(54μmol/(m^(2)·s)、1000μmol/(m^(2)·s))下原位藻细胞数、藻液pH、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F_(v)/F_(m)、rETR)的变化,以及胞外聚... 为了探究光强对污水原位藻生长、光合活性及藻细胞胞内/外组分的影响,对比研究了2个光强(54μmol/(m^(2)·s)、1000μmol/(m^(2)·s))下原位藻细胞数、藻液pH、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F_(v)/F_(m)、rETR)的变化,以及胞外聚合物、胞内蛋白质、多糖和脂肪酸含量等原位藻细胞内/外组分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低光强相比,高光强下原位藻生物量下降47.63%,藻液pH由6.60快速提升至11.36,叶绿素浓度仅为1.66 mg/L,光合活性下降,生长被显著抑制;胞内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下降29.19%和16.23%,而胞外聚合物含量显著提高58.14%;脂肪酸含量上升(440.548 mg/L)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高光强下培养的原位藻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能、亲水性能、燃烧性能、高温保护性能,而低温流动性及能量则略逊于低光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原位藻 生长 细胞组分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管控现状及我国的对策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先海 刘会会 +4 位作者 刘济宁 王蕾 汪贞 吴晟旻 石利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人工合成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系统总结了美国环境保护局、欧盟、日本环境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环境管理措施与进展,它们根据各... 人工合成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系统总结了美国环境保护局、欧盟、日本环境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环境管理措施与进展,它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国家层面的实施计划,建立了EDCs测试与评估策略及识别标准,发展和验证了大量EDCs测试方法,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补充以实现对EDCs的管理等。根据我国关于EDCs的研究管理现状及国外研究管理进展,提出了我国采取相关EDCs管制措施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效应 内分泌干扰物 测试与评估框架 识别标准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菌的特性与高盐废水生物处理的进展 被引量:53
10
作者 安立超 严学亿 +1 位作者 胡磊 余宗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96,共4页
论述了嗜盐菌的形态特征、营养构成、生理特性和嗜盐机理 ,以及利用其特性在含盐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综述了国内外生化处理高含盐量有机工业废水的实验研究成果、在实际废水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对嗜盐菌的培养与驯化有一定的... 论述了嗜盐菌的形态特征、营养构成、生理特性和嗜盐机理 ,以及利用其特性在含盐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综述了国内外生化处理高含盐量有机工业废水的实验研究成果、在实际废水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对嗜盐菌的培养与驯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菌 生物处理 含盐量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及其膜清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连军 蔡敏敏 +2 位作者 荆晶 刘晓东 孙秀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2-34,共3页
无机膜—生物反应器(IMBR)是90年代兴起的一种废水生化处理的新技术。笔者介绍了无机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啤酒废水的处理研究,采用好氧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是无机陶瓷膜,生物反应器是活性污泥曝气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35~... 无机膜—生物反应器(IMBR)是90年代兴起的一种废水生化处理的新技术。笔者介绍了无机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啤酒废水的处理研究,采用好氧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是无机陶瓷膜,生物反应器是活性污泥曝气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35~5h,COD负荷为354~6255kg/(m3·d)条件下,IMBR对废水的COD、NH3—N、SS、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9%、90%和100%,膜出水水质好且稳定,明显优于建设部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1989,宜于回用,并且简单讨论了膜的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啤酒 膜清洗 膜分离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汇水河道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迎颖 闻学政 +4 位作者 姚一丹 杨非 王岩 刘海琴 张志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07-1615,共9页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于2017年5—11月,在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乡的农田汇水河道,利用水葫芦和绿狐尾藻构建组合生态浮床,沿着水流方向设置4个水质采样点,每月监测水体基本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温(T)、酸碱度(pH)、溶解氧(...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于2017年5—11月,在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乡的农田汇水河道,利用水葫芦和绿狐尾藻构建组合生态浮床,沿着水流方向设置4个水质采样点,每月监测水体基本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温(T)、酸碱度(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悬浮物(SS),分析河段水质沿程变化;在试验开始时、每次采收时监测单位面积植物生物量,干物质含量与氮磷含量,计算植物氮磷富集量。结果显示:植物种养后,沿程各采样点数据对比,水体pH值逐渐趋于中性;各采样时间数据对比,水体DO浓度呈升高趋势。在植物旺盛生长期(7—10月),组合生态浮床对河段水体TN、TP、COD和SS的沿程总消减率分别为50.41%~78.00%、44.62%~73.33%、46.15%~57.82%和33.33%~52.38%,其中最高值出现在8月。按照有效试验周期180 d(5—10月)计算,水葫芦的氮、磷去除量分别约为0.76 g·m^-2·d^-1和0.09 g·m^-2·d^-1;绿狐尾藻的氮、磷去除量分别约为1.17 g·m^-2·d^-1和0.08 g·m^-2·d^-1。除了植物自身的吸收作用,根系微生物降解作用在污染物净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田汇水河道原位净化工程中,水葫芦与绿狐尾藻组合生态浮床大幅消减水体氮磷浓度,有效降解有机物及拦截颗粒物,对于缓解下游水域富营养化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农田径流 污染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连军 荆晶 +1 位作者 刘晓东 孙秀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33,共4页
膜 -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由于用膜组件代替传统的二沉池而具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研究对膜 -生物反应器及普通活性污泥法的COD和NH3-N去除效率、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组成。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普通活性污泥法 啤酒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对藻泥水热炭特征的影响及产物应用潜力
14
作者 王怡梦 梁韵仪 +6 位作者 陈丙法 马亚鑫 周紫瑜 何世颖 谢慧芳 薛利红 冯彦房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7-2597,共11页
以太湖藻泥为研究对象,选择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两种常见絮凝剂,分别在180、220和260℃条件下制备得到不同水热炭.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升高,藻泥水热炭中碳含量增加,氢和氮含量减少,水热反应过程中脱羧和水解反应占主导... 以太湖藻泥为研究对象,选择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两种常见絮凝剂,分别在180、220和260℃条件下制备得到不同水热炭.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升高,藻泥水热炭中碳含量增加,氢和氮含量减少,水热反应过程中脱羧和水解反应占主导地位.PFS的加入使水热炭中铁含量显著提高519.6%~748.3%,并且水热温度升高可使铁的形态由Fe(Ⅲ)逐渐向Fe(Ⅱ)转变,从而增加铁的还原性.PAM在较低温度即发生降解,生成含氧官能团,而PFS则促进了有机质的降解和碳化过程.180℃制备的藻泥基水热炭养分含量较高,水稻种植实验表明,施用藻泥基水热炭不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其中PAM水热炭可以使水稻植株生物量增加9.0%.基于实地调研数据估算,太湖藻泥转化为水热炭,每年可回收总氮549.8t,总磷130.9t;其中总磷回收量占环太湖河流入湖磷负荷的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炭化 絮凝剂 太湖藻泥 养分转化 稻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土壤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聂亚峰 席淑琪 +1 位作者 张晋华 杨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2,共5页
研究了温度、光照条件两种环境因素对添加不同硫源(胱氨酸、硫酸二乙酯和硫酸钠)土壤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温度升高,含硫气体释放量增大,而且释放气体种类增多.COS在各种不同处理的土样中均有释放.除添加硫酸二... 研究了温度、光照条件两种环境因素对添加不同硫源(胱氨酸、硫酸二乙酯和硫酸钠)土壤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温度升高,含硫气体释放量增大,而且释放气体种类增多.COS在各种不同处理的土样中均有释放.除添加硫酸二乙酯的土样外,其它各种土样COS释放量与培养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5以上.添加胱氨酸的土样,含硫气体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它土样.光照条件变化对各种含硫气体释放量影响不大,但在弱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检出的含硫气体种类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土壤 有机硫气体 释放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堆制法处理油污土壤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东平 胡凌燕 +2 位作者 周伶俐 李亚维 杨家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88,共3页
采用高效石油降解菌复合堆制法来处理油污土壤(土样1和土样2),对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如温度、pH和水分进行适时的调控;定期分析添加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菌数变化以及总油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这种堆制方式对油污土壤的修复作用十分明显,扣除其他... 采用高效石油降解菌复合堆制法来处理油污土壤(土样1和土样2),对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如温度、pH和水分进行适时的调控;定期分析添加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菌数变化以及总油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这种堆制方式对油污土壤的修复作用十分明显,扣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生物修复的去除率分别为42.9%和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微生物 堆制处理 石油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深度净化污水厂尾水生态工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园园 张志勇 +5 位作者 张晋华 张迎颖 闻学政 宋伟 王岩 刘海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371,共8页
构建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三级串联净化塘生态工程,对村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收集气体装置联合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8—11月采集并监测生态工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分析其排放特征,... 构建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三级串联净化塘生态工程,对村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收集气体装置联合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8—11月采集并监测生态工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分析其排放特征,并探讨主要水体环境因子与气体释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生态工程对尾水TN和T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分别达68.07%和64.21%;出水TN和TP浓度接近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运行期间,生态工程中CO_2、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0.058、0.076和1.539 mg·m^(-2)·h^(-1),实验期内CO_2、CH_4和N_2O累积释放总量分别为1.273、1.685和33.59 kg。CO_2和CH_4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释放通量远高于秋季,N_2O排放通量未表现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沿生态工程水流方向上,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O_2和CH_4排放通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CO_2排放通量分别与pH值和DO呈显著负相关(P<0.05),CH_4排放通量分别与pH值和DO呈负相关(P>0.05);N_2O排放通量分别与TN和NO_3^--N浓度呈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生活污水 深度净化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处理石油污染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凌燕 孙东平 +2 位作者 边晖 陈健 邵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微生物降解石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逐步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实际环境的处理中。处理环境中菌群的数量及组成、生物降解的有效性、实际环境中出现的影响因子对降解的影响、石油的毒性和极限环境下的生物降解石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微生物降解石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逐步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实际环境的处理中。处理环境中菌群的数量及组成、生物降解的有效性、实际环境中出现的影响因子对降解的影响、石油的毒性和极限环境下的生物降解石油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此外,一些研究者也尝试着通过构建生物降解模型,可以使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能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石油 极限环境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孔道Zr-Ce-SBA-15固定胃蛋白酶的活性生物催化剂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放 李健生 +3 位作者 冉冬琴 段梦姗 孙秀云 王连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在不外加无机酸的条件下,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短孔道六方板状有序介孔材料Zr-Ce-SBA-15(ZCS).以ZCS和传统SBA-15为载体对胃蛋白酶进行固定,并利用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PTS)对酶固定化材料进行功能化,以缩小开口孔径从... 在不外加无机酸的条件下,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短孔道六方板状有序介孔材料Zr-Ce-SBA-15(ZCS).以ZCS和传统SBA-15为载体对胃蛋白酶进行固定,并利用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PTS)对酶固定化材料进行功能化,以缩小开口孔径从而减少酶泄漏.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和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成功固定到介孔孔道中,AAPTS嫁接到材料中且没有破坏介孔结构.固定化实验表明相比于SBA-15,ZCS对胃蛋白酶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和较强的固定化能力(最大负载量为257.9 mg/g),短孔道材料能有效地促进分子的扩散传递.催化活性测定以牛血红蛋白为探针物,与游离酶相比,固定酶对牛血红蛋白保持着稳定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孔道 介孔材料 胃蛋白酶 酶固定化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毒性浸出和生物可给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春峰 姚丹 +3 位作者 陈冠飞 朱艳臣 皇晓晨 王连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9-816,共8页
以烧结法和拜耳法生产工艺中产生的赤泥为研究材料,对其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种赤泥中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浸出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赤泥显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赤泥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烧结法和... 以烧结法和拜耳法生产工艺中产生的赤泥为研究材料,对其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种赤泥中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浸出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赤泥显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赤泥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烧结法和拜耳法赤泥中As、Pb、Cr的总含量分别为256.73、120.14、828.02 mg/kg和182.82、165.83、1 043.96 mg/kg,超过我国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两种赤泥中Zn、As、Pb、Mn、Ni和Th等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可交换态较少,其TCLP浸出量与其存在于交换态金属含量相近.在PBET试验中,胃部消化阶段进行到1 h时,重金属(Cu、Zn除外)及放射性元素的浸出量达到最大,小肠阶段的浸出量明显降低,在胃部消化阶段1 h时拜耳法和烧结法赤泥Pb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28%和97.80%,表明赤泥中的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重金属 放射性元素 毒性浸出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