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星物质化学成分的原子探针分析研究
1
作者 杨子舟 惠鹤九 沙刚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原子探针断层扫描技术(APT)可以在亚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下定量测量各种元素的三维元素和同位素分布,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球化学分析领域。文章以两个行星矿物样品和一个硅酸盐玻璃标样作为代表,详细研究了APT方法在定量分析矿物化学成... 原子探针断层扫描技术(APT)可以在亚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下定量测量各种元素的三维元素和同位素分布,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球化学分析领域。文章以两个行星矿物样品和一个硅酸盐玻璃标样作为代表,详细研究了APT方法在定量分析矿物化学成分中的实用性和精确度。与电子探针(EPMA)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对比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氧化物矿物主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差距不大,均小于1 at%,但是硅酸盐玻璃中的差距较大。另外,由于APT方法本身的局限性,氧元素的含量存在1~3 at%的偏差。但是,这种偏差也可以通过标准化等方法加以校正。分析结果表明,AP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主量元素定量分析方法。APT在分析过程中所给出的元素三维分布信息,可以多角度地研究纳米尺度上的元素迁移过程,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新的观测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探针 元素分析 纳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铬层与基体结合部疲劳损伤的转管机枪身管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宁 吴永海 +1 位作者 王永娟 徐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6-1933,共8页
为预测身管寿命,采用热-固耦合场理论、冲击疲劳理论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提出基于身管铬层与基体结合部疲劳损伤的身管寿命预测方法。以3管转管机枪的身管寿命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铬层与基体结合面的耦合应力,预测身管寿命,理论计... 为预测身管寿命,采用热-固耦合场理论、冲击疲劳理论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提出基于身管铬层与基体结合部疲劳损伤的身管寿命预测方法。以3管转管机枪的身管寿命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铬层与基体结合面的耦合应力,预测身管寿命,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数据基本吻合;分析身管镀铬层厚度对身管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铬层与基体结合部的疲劳损伤寿命基本决定了身管的寿命,证明所提寿命预测方法是可行的;适当增加镀铬层厚度,可以提高身管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自动武器 身管 耦合应力 寿命 疲劳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原子探针统计学结果的Al-Zn-Mg合金自然时效早期析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嘉玲 秦永贵 刘吉梓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借助于显微维氏硬度仪、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及三维原子探针对Al-Zn-Mg合金自然时效过程中原子团簇的析出演变规律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合金固溶淬火后自然存放一个月,硬度即可增加50 HV达到110 HV,... 借助于显微维氏硬度仪、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及三维原子探针对Al-Zn-Mg合金自然时效过程中原子团簇的析出演变规律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合金固溶淬火后自然存放一个月,硬度即可增加50 HV达到110 HV,这归因于高数量密度的原子团簇的析出。这种自然时效原子团簇的形貌与文献报道的GPI区的球状形貌具有相似性,但缺乏明显的晶体学结构特征且成分不唯一,Zn/Mg原子比的分布范围也较广。当自然时效时间延长至三个月,合金的硬度将继续保持在110 HV左右,没有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一个月到三个月期间原子团簇的体积分数并没有改变。但相比自然时效一个月的试样,自然时效三个月的试样中原子团簇的衬度越来越明显,Zn/Mg原子比也越来越集中,出现了成分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原子团簇 自然时效 APT HAADF-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压下率、路径对NiCoCr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天 孔见 +1 位作者 张勇 赵永好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9,共8页
通过开展不同轧制压下率和路径的轧制实验,制备了具有不同比例和尺寸的纳米孪晶和纳米晶结构NiCoCr合金。透射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单向轧制压下率50%样品中微观结构特征以纳米孪晶和高密度位错为主。当压下率达到90%,由于剪切带在纳米孪... 通过开展不同轧制压下率和路径的轧制实验,制备了具有不同比例和尺寸的纳米孪晶和纳米晶结构NiCoCr合金。透射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单向轧制压下率50%样品中微观结构特征以纳米孪晶和高密度位错为主。当压下率达到90%,由于剪切带在纳米孪晶片层结构中的开动,孪晶体积分数下降,同时剪切带内形成大量尺寸为35 nm的纳米晶结构。多方向轧制样品中微观结构以纳米晶结构为主,平均尺寸为27 nm,略小于单向轧制压下率90%样品中的纳米晶尺寸。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轧制前固溶态粗晶合金,单向轧制压下率50%纳米孪晶镍基合金强度大幅提高,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312 MPa和1396 MPa。压下率90%轧制样品屈服强度高达1599 MPa,变方向轧制样品屈服强度更是高达1705 MPa。同时拉伸试验数据表明,晶粒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强度,但是材料的延伸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 镍基合金 力学性能 纳米孪晶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