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镁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颜廷亭 谭丽丽 +2 位作者 熊党生 张炳春 杨柯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2,129,共4页
镁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与人体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以及生物可降解吸收等特点,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医用植入材料。综述了镁金属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对医用镁金属的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 镁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与人体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以及生物可降解吸收等特点,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医用植入材料。综述了镁金属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对医用镁金属的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对其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及镁合金 医用植入材料 生物可降解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材料组织超细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新城 陈光 张开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55,57,共3页
论述了近年来钢铁材料组织超细化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超细晶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存在问题。为人们对钢铁材料组织超细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组织超细化 铁素体 奥氏体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P法制备超细晶铝合金材料的超塑性行为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立忠 王经涛 +1 位作者 郭成 陈金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12-1116,共5页
研究经多道次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后Al 3%Mg 0.5%Zr铝合金的超塑性行为。研究表明:晶粒尺寸由变形前的50μm经过8道次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后细化为0.3μm;随后,在330℃退火保温1h的条件下,其晶粒尺寸长大至10μm;在500℃、应变速率1×10-3... 研究经多道次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后Al 3%Mg 0.5%Zr铝合金的超塑性行为。研究表明:晶粒尺寸由变形前的50μm经过8道次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后细化为0.3μm;随后,在330℃退火保温1h的条件下,其晶粒尺寸长大至10μm;在500℃、应变速率1×10-3s-1的拉伸实验中,该超细晶材料的最大延伸率高达370%,呈现出良好的超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超细晶材料i A1-3%Mg-0.5%Zr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MM-200型磨损试验机摩擦系数计算公式的修正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恒志 夏治业 +2 位作者 汪信 操光辉 吴申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对MM-200型磨损试验机摩擦系数计算公式重新进行了推导和计算,所得公式与原公式相比可降低求解摩擦系数时的误差.原公式在试环与试块之间的接触角增大时,误差也随之增大,使得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严重降低,因此必须对原... 对MM-200型磨损试验机摩擦系数计算公式重新进行了推导和计算,所得公式与原公式相比可降低求解摩擦系数时的误差.原公式在试环与试块之间的接触角增大时,误差也随之增大,使得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严重降低,因此必须对原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磨损试验机 计算公式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3Ti和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XD合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和国 吴申庆 +1 位作者 王恒志 吴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47-149,171,共4页
通过XD(ExothermicDispersion)法原位反应生成Al2 O3 与Al3Ti复合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结果表明Al/TiO2 经充分混合、挤压成坯后 ,在真空炉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至 10 73K左右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由SEM ,XRD及能谱分析可知 :生成物... 通过XD(ExothermicDispersion)法原位反应生成Al2 O3 与Al3Ti复合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结果表明Al/TiO2 经充分混合、挤压成坯后 ,在真空炉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至 10 73K左右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由SEM ,XRD及能谱分析可知 :生成物Al2 O3 呈等轴颗粒状 ,Al3Ti呈棒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热力学 燃烧波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铝短纤维增强 ZL109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操光辉 吴申庆 王恒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硅酸铝(Al2O3·SiO2)短纤维增强ZL109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Al2O3·SiO2短纤维/ZL109复合材料的耐磨机制为纤维断裂并在亚表层重...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硅酸铝(Al2O3·SiO2)短纤维增强ZL109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Al2O3·SiO2短纤维/ZL109复合材料的耐磨机制为纤维断裂并在亚表层重新分布和排列形成高硬度的硬化层.这种硬化层的形成使复合材料具有比基体合金更优越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铝短纤维 铝基 复合材料 磨损机制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铝短纤维增强Al-12Si合金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操光辉 王恒志 吴申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1-5,共5页
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低体积分数(3%~7%)的硅酸铝短纤维增强Al12Si合金复合材料,并利用销盘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硅酸铝短纤维加入到Al12Si合金明显提高抗磨损能力... 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低体积分数(3%~7%)的硅酸铝短纤维增强Al12Si合金复合材料,并利用销盘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硅酸铝短纤维加入到Al12Si合金明显提高抗磨损能力,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逐渐增强。金相观察和测试表明:基体合金和复合材料的磨损区由硬化层和变形层组成,断裂的AlSi共晶相沿滑动方向重新分布排列形成了硬化层;而复合材料硬化层由于破断的硅酸铝纤维和破碎的AlSi共晶相的共同作用,使该硬化层硬度高于基体合金硬化层的硬度,从而使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铝短纤维 铝基 复合材料 磨损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铝短纤维对其增强 ZL109 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影响的双重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恒志 吴申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采用预制件液态模锻法制备了硅酸铝短纤维增强的ZL109复合材料,并以合金球墨铸铁为偶件,在干摩条件下于MG-2000高速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硅酸铝短纤维的添加量对这种材料摩... 采用预制件液态模锻法制备了硅酸铝短纤维增强的ZL109复合材料,并以合金球墨铸铁为偶件,在干摩条件下于MG-2000高速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硅酸铝短纤维的添加量对这种材料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添加量(以体积分数计)由0.0%增至7.0%,复合材料摩擦因数的变化是先降低而后升高,纤维添加量为4.5%时的摩擦因数呈现出最低值,而纤维添加量为7.0%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与基体的基本相当.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形貌观察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硅酸铝短纤维对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影响的双重性,指出这种双重性影响导致纤维含量较低时,纤维分布于磨损表面有利于复合材料摩擦因数的降低,而当纤维含量较高时则使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铝短纤维 铝合金 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城 张洁 +1 位作者 王维新 樊曙天 《高校教育管理》 2002年第4期73-75,共3页
根据多年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我国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教材的现状,提出我校教材建设的改革建议,教材结构应采用模块式;教材形式应多元化、系列化;教材内容方面应注重学用结合,重视综合性与应用性。
关键词 工程材料 机制基础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巴根 刘勇 明珠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5-58,共4页
研制了一套适合大厚板结构激光和CCD(电荷偶合器件)视觉的焊缝跟踪系统。通过减光和窄带滤光较清晰地获取了焊接情况下的接头激光图象,采用Vicual C++语言建立了一套激光图象实时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建立了焊缝跟踪实验系统。通过对平板... 研制了一套适合大厚板结构激光和CCD(电荷偶合器件)视觉的焊缝跟踪系统。通过减光和窄带滤光较清晰地获取了焊接情况下的接头激光图象,采用Vicual C++语言建立了一套激光图象实时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建立了焊缝跟踪实验系统。通过对平板对接焊缝不同轨迹的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跟踪误差小于±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视觉 焊缝跟踪系统 模糊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_(0.9)Al_(0.05)Ti_(0.05)O_2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文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11-913,共3页
采用湿混合法进行掺杂物质与主要反应物混料,高温固相烧结制备了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Co_(0.9)Al_(0.05)Ti_(0.05)O_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电化学研究表明材料的实际电池电化学可逆容量达... 采用湿混合法进行掺杂物质与主要反应物混料,高温固相烧结制备了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Co_(0.9)Al_(0.05)Ti_(0.05)O_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电化学研究表明材料的实际电池电化学可逆容量达142mAh/g,3.6V放电平台比例达90%,循环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掺杂 LiCo0.9Al0.05Ti0.05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信用多孔合金材料研究
12
作者 唐世恭 李慧中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5-41,共7页
在分析了多孔合金材料的孔隙结构特征后,提出了引信用多孔合金材料的孔隙模型,并通过特殊的工艺,制出了走孔径、定排布、孔壁光滑的贯通孔微孔多孔材料。这种材料空气透过性的离散性很小。文章还对影响透过性的有关因素及成孔机制进... 在分析了多孔合金材料的孔隙结构特征后,提出了引信用多孔合金材料的孔隙模型,并通过特殊的工艺,制出了走孔径、定排布、孔壁光滑的贯通孔微孔多孔材料。这种材料空气透过性的离散性很小。文章还对影响透过性的有关因素及成孔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用耐蚀钢热轧钢板防止铜脆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新城 陈光 +2 位作者 朱伟兴 陈长白 梅东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8-141,共4页
Cu是车辆用耐大气腐蚀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但是 Cu在钢中极易在晶界富集 ,引起表面网状裂纹“铜脆”缺陷。通过研究冶炼工艺、过热温度和升温速度 ,确定了合理可行的冶炼工艺和高温快烧的加热工艺 。
关键词 车辆 耐蚀钢 热轧钢板 铜脆现象 高温快烧 冶炼工艺 过热温度 升温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等离子束流的焊接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越兰 成志富 +2 位作者 范晓龙 储成林 王世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9-92,共4页
采用高能密度等离子束流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板材进行焊接性研究。部分设计并建立了高能密度等离子束流试验装置系统。确定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合适的参数调节范围。进而总结出可供工程应用的工艺参数范围。分别对焊接接头各部分微观组... 采用高能密度等离子束流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板材进行焊接性研究。部分设计并建立了高能密度等离子束流试验装置系统。确定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合适的参数调节范围。进而总结出可供工程应用的工艺参数范围。分别对焊接接头各部分微观组织特点、组织结构、记忆性能、抗拉强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焊缝组织晶粒粗大,有新相Ni3Ti和Ti2Ni的析出;焊接热影响区窄;焊接接头的形状恢复率是母材的93.8%;母材抗拉强度为1 205 MPa,经500℃保温1 h热处理,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750MPa,是母材抗拉强度的62.2%,断裂部位在焊缝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等离子束流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温度控制对冷轧超深冲板深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新城 陈伟 +1 位作者 陈光 张开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3-177,共5页
对冷轧超深冲板进行热轧温度控制的工艺试验研究,以期提高其深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终轧温度越高,热轧态组织越细小均匀,热轧态织构越混乱,冷轧成品的有利织构{111}显著增强。随着卷取温度降低,渗碳体级别与AlN的析出均得到很好的控制... 对冷轧超深冲板进行热轧温度控制的工艺试验研究,以期提高其深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终轧温度越高,热轧态组织越细小均匀,热轧态织构越混乱,冷轧成品的有利织构{111}显著增强。随着卷取温度降低,渗碳体级别与AlN的析出均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采用润滑轧制可消除生产现场因设备原因导致的终轧温度偏低产生的混晶现象。工业性试生产表明,采用改进后的工艺,可获得深冲性能优良的冷轧超深冲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超深冲板 温度控制 有利织构 深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钢等径弯曲通道变形数值模拟及组织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立忠 安静 +2 位作者 王经涛 郭成 陈金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对低碳钢等径弯曲通道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它的显微组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了低碳钢成形等径弯曲通道变形载荷的变化规律和等效应变分布规律.载荷模拟结果表明,摩擦因子越大,变形载荷也越大,当摩擦因子为0.408时,其成形... 对低碳钢等径弯曲通道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它的显微组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了低碳钢成形等径弯曲通道变形载荷的变化规律和等效应变分布规律.载荷模拟结果表明,摩擦因子越大,变形载荷也越大,当摩擦因子为0.408时,其成形载荷约为无摩擦时的2 1倍,载荷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相吻合.此外,结合所揭示的等效应变分布特点,对一道次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后试样横截面上的微观组织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下表面处的材料晶粒细化程度比上表面处的大,因此这种分布特点与等效应变分布是相互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低碳钢 数值模拟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粒钢热模拟试验组织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新城 郭飞 +2 位作者 陈光 朱伟兴 王有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对超细晶粒钢热模拟试验工艺参数:化学成分、变形温度、变形量以及变形道次等与超细晶铁素体晶粒尺寸及质量分数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超细晶粒钢组织预测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该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进行优化,从而... 对超细晶粒钢热模拟试验工艺参数:化学成分、变形温度、变形量以及变形道次等与超细晶铁素体晶粒尺寸及质量分数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超细晶粒钢组织预测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该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进行优化,从而克服了神经网络训练速度慢、容易陷入局域极小和全局搜索能力弱等缺点,提高了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超细晶铁素体晶粒尺寸的预测精度达90%以上,超细晶铁素体晶粒质量分数预测精度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粒钢 组织预测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制备超细晶铝合金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立忠 王经涛 +1 位作者 郭成 陈金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7-460,473,共5页
用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的方法制备出超细晶铝合金材料,并研究了在不同道次条件下其显微组织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随着强烈塑性变形的增加,显微组织中开始形成大量晶粒尺寸小于1μm的位错胞组织,当其晶界取向差增大时,亚晶粒变为越来... 用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的方法制备出超细晶铝合金材料,并研究了在不同道次条件下其显微组织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随着强烈塑性变形的增加,显微组织中开始形成大量晶粒尺寸小于1μm的位错胞组织,当其晶界取向差增大时,亚晶粒变为越来越细的板条状组织.当经过8道次ECAP变形后,晶粒尺寸由变形前的约50μm细化为约0.2μm.该超细晶铝合金材料在150℃的退火条件下,其晶粒尺寸稳定在0.2~0.3μm的范围内.在温度为500℃、应变速率为10-3s-1的拉伸实验中,该超细晶铝合金材料的最大延伸率高达370%,呈现出良好的超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超细晶铝合金材料 超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锌基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磨损机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施忠良 吴炳尧 +3 位作者 林萍华 苏华钦 尹衍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高铝锌基合金是铜合金和铝合金等高强度磨损件的理想替代材料,虽然人们已经就其耐磨性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这种合金更全面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尤其是有关它的磨损机理之研究却还是一个尚未深入开展的课题。为了对合理选用高铝锌基合... 高铝锌基合金是铜合金和铝合金等高强度磨损件的理想替代材料,虽然人们已经就其耐磨性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这种合金更全面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尤其是有关它的磨损机理之研究却还是一个尚未深入开展的课题。为了对合理选用高铝锌基合金材料提供科学依据,在干摩擦和30#机械油润滑条件下,对高铝锌基合金同材质摩擦副及其与45#钢配副的摩擦磨损性能在SRV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M200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考察,并且利用俄歇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alysurf5P-120形貌检测系统等分析和检测了磨损表面的组成变化、形貌和磨痕特征,提出了ZA27合金在不同工况下的磨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锌基合金 摩擦磨损性能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P变形2J4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忠泽 伍来智 +2 位作者 符寒光 王庆娟 王经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9,共7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2 J4合金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2 J4合金ECAP变形的最大累积真应变达到3.0,相当于压下量达到90%。ECAP变形1道次后,晶粒由30μm转变为具有一定方向性、相互平行的宽约0.35μ... 借助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2 J4合金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2 J4合金ECAP变形的最大累积真应变达到3.0,相当于压下量达到90%。ECAP变形1道次后,晶粒由30μm转变为具有一定方向性、相互平行的宽约0.35μm、长约为2.5μm的马氏体板条组织。随着变形道次增加,马氏体进一步细化,且出现晶粒从大板条向小的板条及等轴晶转化的趋势。另外,α相转变量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2J4合金 超细晶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