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9
1
作者 董元彩 孟卫 +3 位作者 魏欣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38,共2页
以纳米TiO2 为填料制备了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EP/TiO2)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 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 经表面处理后,可对环氧树脂实现增强、增韧,当填充质量分数为3 % 时,材料... 以纳米TiO2 为填料制备了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EP/TiO2)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 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 经表面处理后,可对环氧树脂实现增强、增韧,当填充质量分数为3 % 时,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较EP提高370 % ,拉伸强度提高44 % ,冲击强度提高878 % ,其他性能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型六角晶系钡铁氧体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熊纲 杨绪杰 +2 位作者 王晓慧 陆路德 汪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67-1470,共4页
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Co2-X型六角晶系钡铁氧体纳米晶.在750℃热处理得到的纳米晶形貌为球形,粒径范围为15~25nm.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粒子逐渐长大并呈块状.振荡样品磁强计测试结果表明,Co2-X型六角晶系钡... 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Co2-X型六角晶系钡铁氧体纳米晶.在750℃热处理得到的纳米晶形貌为球形,粒径范围为15~25nm.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粒子逐渐长大并呈块状.振荡样品磁强计测试结果表明,Co2-X型六角晶系钡铁氧体纳米晶具有与常规体材料不同的磁性能,其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低于后者.产物的矫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 X型 钡铁氧体 磁性质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铁酸锌和铁酸镧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熊纲 杨绪杰 +1 位作者 陆路德 汪信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13-618,共6页
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ZnFe2O4和钙钛矿型LaFeO3纳米晶,通过热重差热(TG-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BET比表面吸附,对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关键词 纳米晶体 铁酸锌 铁酸镧 硬脂酸凝胶法 粉末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熊纲 于山江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 Y2 O3纳米晶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FTIR) ,热重 -差热 ( TG- DTA)对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用 X射线粉末衍射 ( 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及 BET比表面吸附对 Y2 O3纳米晶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在 60 0... 采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 Y2 O3纳米晶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FTIR) ,热重 -差热 ( TG- DTA)对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用 X射线粉末衍射 ( 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及 BET比表面吸附对 Y2 O3纳米晶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在 60 0℃以上热处理得到立方晶系 Y2 O3纳米晶 ,其粒径随热处理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形貌由球形变为立方形。粒径分布窄 ,无硬团聚现象产生。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FTIR)对其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表面效应驱动的吸收峰蓝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钇 纳米晶 硬脂酸凝胶法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对UP树脂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群华 杨绪杰 +1 位作者 陆路德 汪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44,共2页
用NDZ -10 1处理过的纳米TiO2 、亚微米级TiO2 对UP树脂进行填充改性。用接触角法测定了偶联剂的用量 ,研究了TiO2 的用量对UP树脂力学性能、耐酸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纳米TiO2 用量为 4%时 ,材料的增韧增强效果最好。其拉伸强度、... 用NDZ -10 1处理过的纳米TiO2 、亚微米级TiO2 对UP树脂进行填充改性。用接触角法测定了偶联剂的用量 ,研究了TiO2 的用量对UP树脂力学性能、耐酸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纳米TiO2 用量为 4%时 ,材料的增韧增强效果最好。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 10 2 % ,184% ,12 5 % ,1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树脂 表面处理 纳米级 二氧化钛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MAH对PA66/PP共混物形态结构和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金柱 汪信 +2 位作者 陆路德 李丹 刘孝恒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8-30,共3页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WAXD),研究了POE-MAH对PA6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相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OE-MAH的加入可使PA66/PP共混物由不相容的两相结构向相容的均质网状结构转变,共混物的...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WAXD),研究了POE-MAH对PA6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相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OE-MAH的加入可使PA66/PP共混物由不相容的两相结构向相容的均质网状结构转变,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分散度得以提高,并在POE-MAH含量为9%时,其增容效果最好。随POE-MAH含量增加,PA66/PP共混物的结晶度随之降低,同时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及PA66和PP的微晶尺寸亦与POE-MAH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AH PA66/PP 共混物 形态结构 相容性 结晶度 聚丙烯 尼龙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红磷阻燃剂的表面包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志成 陈海群 +3 位作者 江晓红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无机氢氧化物及偶联剂对超细红磷阻燃剂进行包覆 ,制成微胶囊化红磷 ,以提高红磷的安定性。通过差热 (DTA)、红外光谱 (IR)、吸湿性测试等方法对微胶囊化红磷进行了表征 ,并对影响包覆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 采用无机氢氧化物及偶联剂对超细红磷阻燃剂进行包覆 ,制成微胶囊化红磷 ,以提高红磷的安定性。通过差热 (DTA)、红外光谱 (IR)、吸湿性测试等方法对微胶囊化红磷进行了表征 ,并对影响包覆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经包覆的红磷安定性得到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磷 阻燃剂 氢氧化物 偶联剂 微胶囊化 安定性 表征 红外光谱 差热 DTA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6/PP/POE-MAH合金的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金柱 汪信 +5 位作者 李丹 陆路德 欧阳小东 蒋顶军 周勇 吴正元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1,共3页
通过直接共混法制备了PA66/PP/POE -MAH合金 ,性能测试表明PA66/PP/POE -MAH合金的常温及低温缺口冲击强度较原PA66有较大提高 ,而吸水率则明显下降 ,拉伸强度变化不大。DSC测试显示 ,POE -MAH可降低PA66及PP的熔点及热焓 ,表明POE -MA... 通过直接共混法制备了PA66/PP/POE -MAH合金 ,性能测试表明PA66/PP/POE -MAH合金的常温及低温缺口冲击强度较原PA66有较大提高 ,而吸水率则明显下降 ,拉伸强度变化不大。DSC测试显示 ,POE -MAH可降低PA66及PP的熔点及热焓 ,表明POE -MAH影响着PA66和PP的两相界面作用和结晶行为。SEM照片显示分散相粒径大小及两相界面结构与P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6/聚丙烯/马来酸酐 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合金 形态结构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活性”/可控阴离子聚合 被引量:2
9
作者 吉海燕 胡杰 +2 位作者 李素敏 杨绪杰 汪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采用空间位阻大的引发剂1,1-二苯基己基锂(DPHLi),添加新型络合剂LiClO4,在-5℃,实现了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获得分子量分布为1.05的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乙酯 活性聚合 阴离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分散法制备纳米CdS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海红 刘孝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41,共2页
室温下将Na2S溶液滴加到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与CdCl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6 h后经处理得CdS细粉。IR检测显示,随PEG浓度的增加,红外吸收峰发生蓝移;XRD检测表明,PEG分散所得纳米CdS的粒径为十几纳米;TEM检测验证了XRD的粒径计算结果,并显示... 室温下将Na2S溶液滴加到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与CdCl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6 h后经处理得CdS细粉。IR检测显示,随PEG浓度的增加,红外吸收峰发生蓝移;XRD检测表明,PEG分散所得纳米CdS的粒径为十几纳米;TEM检测验证了XRD的粒径计算结果,并显示15%PEG分散所得颗粒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 纳米CDS 制备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金刚石复合物的结构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晓琴 江晓红 +3 位作者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Vasilii A Struk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6-320,共5页
Nano-Copper and Cu/UDD (ultradispersed diamond) nanocomposites were separately prepared by reduction of CuCl2 aqueous solution and that doped with 0.7%(weight percent) of ultra-dispersed diamond. The as prepared nano-... Nano-Copper and Cu/UDD (ultradispersed diamond) nanocomposites were separately prepared by reduction of CuCl2 aqueous solution and that doped with 0.7%(weight percent) of ultra-dispersed diamond. The as prepared nano-cryst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techniques (EPR). It was found that homogeneous nucleation dominated the aqueous reduction reaction at high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nano-copper decreased as the reaction time shortened, yet at lower concentration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predominated and the doped UDD functioned as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therwise large number of free-radicals existed in the nano-composites. Both of nano-copper and Cu/UDD nanocomposites were strong catalysts for AP decomposition, with Cu/UDD being a more effective one. The higher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for AP was 119 ℃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catalyst. And the exothermic quantity of decomposition was from 590 J·g-1 to 1 400 J·g-1 by mix 2% of the Cu/UDD nano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纳米金刚石 高氯酸铵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