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LM技术的中心预控槽破片战斗部的破碎特性
1
作者 李伟航 姚文进 +4 位作者 朱炜 李文彬 张庆 李一鸣 刘燕宁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I0008,共10页
为了研究3D打印破片战斗部壳体的破片成形特性,对选区激光熔化(SLM)的中心预控槽钢壳体进行水介质破片回收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装药长径比、预控槽深度比例及网络形状的破片成形情况,明确预控槽参数对破片形态的影响,并讨论了其断裂模式... 为了研究3D打印破片战斗部壳体的破片成形特性,对选区激光熔化(SLM)的中心预控槽钢壳体进行水介质破片回收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装药长径比、预控槽深度比例及网络形状的破片成形情况,明确预控槽参数对破片形态的影响,并讨论了其断裂模式。结果表明,中心预控槽通过定向引导显著提升破碎可控性,破片质量回收率为87.09%~94.42%,完整破片生成率最高可达99.60%;装药长径比存在临界阈值,当装药长径比小于2.1时,完整破片生成率稳定于87.62%,连体率保持为22.40%;而装药长径比超过2.1时,完整生成率骤降至70.37%,连体率跃升至69.44%;连体破片数量与预控槽深度比例η呈显著负相关,完整破片生成率则随预控槽深度比例的增大而显著升高;横斜与菱形的网络形状相比于方形网络具有更好的破碎均匀性,完整破片生成率分别为96.09%和99.60%。断裂模式分析表明,轴向断裂以拉伸破坏为主,周向壳体内侧为剪切破坏,外侧为拉伸断裂,且当η>53.3%时,外侧剪切带宽度与内侧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预控破片战斗部 选区激光熔化 3D打印 中心预控槽 316L不锈钢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药发展对引信技术的需求与推动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合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弹药与引信技术的发展,叙述了灵巧与智能弹药、引信的定义,通过对新型武器平台与弹药的发展与需求分析,对几种特殊弹药适配的引信技术特征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可为推动灵巧与智能引信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弹药 引信 灵巧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AF-LMS算法的多象限周视激光引信抗云雾干扰方法
3
作者 查冰婷 徐光博 +1 位作者 秦建新 张合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叠加在目标回波上的云雾后向散射信号是影响空空导弹周视激光引信测距精度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抗云雾干扰方法适应性差、处理时效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暂停样条自适应滤波的最小均方(Pauseable Spline Adaptive Filter-Least Mean S... 叠加在目标回波上的云雾后向散射信号是影响空空导弹周视激光引信测距精度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抗云雾干扰方法适应性差、处理时效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暂停样条自适应滤波的最小均方(Pauseable Spline Adaptive Filter-Least Mean Square,PSAF-LMS)算法,并设计了算法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与ARM的联合实现方案。PSAF-LMS算法可有效减少滤波器的稳态误差,并提高激光引信的时刻鉴别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此外,利用不同信噪比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仿真,并开展了云雾环境滤波效果模拟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34.85μs内有效滤除后向散射,并保留目标波峰原始变化趋势,滤波前后信噪比平均可提高25.15 d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后向散射 自适应滤波 样条最小均方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高速侵彻效率的实验和量纲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梅利 李文彬 +2 位作者 王晓鸣 冯君 刘志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2-758,共7页
为了研究高速侵彻时弹体撞击速度、材料强度等对质量侵蚀特性和侵彻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材料强度和长径比的弹体高速侵彻半无限厚素混凝土靶实验,弹体撞击速度为880~1 900m/s,弹头形状为尖卵型(半径口径比为3),口径为30mm。由... 为了研究高速侵彻时弹体撞击速度、材料强度等对质量侵蚀特性和侵彻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材料强度和长径比的弹体高速侵彻半无限厚素混凝土靶实验,弹体撞击速度为880~1 900m/s,弹头形状为尖卵型(半径口径比为3),口径为30mm。由实验发现:弹体撞击速度对侵彻效率的影响呈抛物线分布,最大侵彻效率时的弹体特征撞击速度约1 400m/s;高速侵彻时弹体的质量侵蚀主要发生在卵形头部,弹身及尾部损伤极少;速度超过特征撞击速度时,弹体侵蚀严重,甚至弯曲变形或解体;弹体强度提高至约2倍时,质量侵蚀率降低约80%。基于实验,利用量纲分析原则建立了量纲一侵彻效率和量纲一弹体撞击速度的函数关系式,可估算出最大侵彻效率对应的弹体撞靶速度,为高速侵彻效应模拟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侵彻效率 高速侵彻 混凝土靶 质量侵蚀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移动平均的姿态角测量技术实现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玉发 张合 +1 位作者 徐国泰 刘建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44-1849,共6页
在深入研究基于二维传感器测倾角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三维传感器测姿态角的原理方法,该方法可减小因二维传感器单轴或双轴输出带来的随机性系统误差,可实现同时对倾角与滚转角的测量;在后续的数据处理方法选择上,运用了基于加权移... 在深入研究基于二维传感器测倾角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三维传感器测姿态角的原理方法,该方法可减小因二维传感器单轴或双轴输出带来的随机性系统误差,可实现同时对倾角与滚转角的测量;在后续的数据处理方法选择上,运用了基于加权移动平均平滑滤波的修正方法,并在仿真与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提高了数据的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特殊行业的测姿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传感器 姿态角 测量 加权移动平均 平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周向探测小型化发射技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孝彬 张合 +1 位作者 张祥金 甘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7,共6页
针对小口径弹药用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的小体积和轻质量的设计难点,在全面分析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激光发射系统解体分离技术和光学系统扁平化技术实现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小型化的解决方案.将传统、较大尺寸、... 针对小口径弹药用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的小体积和轻质量的设计难点,在全面分析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激光发射系统解体分离技术和光学系统扁平化技术实现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小型化的解决方案.将传统、较大尺寸、一体化结构的激光发射系统的激光器与激光器驱动电源进行结构分离,达到轴向尺寸压缩的目的,并利用灌封技术进行抗过载处理;选择平凸球面单透镜光学元件代替非球面透镜,经过理论计算和光学系统仿真,设计出扁平化激光准直系统,有效压缩轴向尺寸.针对结构小型化带来的空间电磁干扰问题,基于磁场屏蔽机理,采用特殊结构屏蔽体,有效抑制了电磁干扰.加工制作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目标探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样机能有效探测近程目标,且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的有效尺寸显著减小,验证了小型化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目标探测 小型化 发射系统 解体分离技术 扁平化技术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钢抗高速杆弹侵彻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晓宁 何勇 +2 位作者 张先锋 潘绪超 何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7,共4页
为研究高强度钢杆弹侵彻低强度钢靶板的侵彻规律,运用AUTODYN动力学软件对35CrMnSiA杆弹在1.0~1.8 km/s着速下对A3钢半无限靶的侵彻过程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验分别采用动力有限元-光滑粒子动力学(FE-SPH)耦合算法和侵... 为研究高强度钢杆弹侵彻低强度钢靶板的侵彻规律,运用AUTODYN动力学软件对35CrMnSiA杆弹在1.0~1.8 km/s着速下对A3钢半无限靶的侵彻过程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验分别采用动力有限元-光滑粒子动力学(FE-SPH)耦合算法和侵彻深度(DOP)方法进行。计算及实验结果的一致证明了FE-SPH耦合算法在该文工况下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高强度钢弹侵彻低强度靶的过程分为破碎侵彻和刚性侵彻2个阶段,侵深随着速单调非增而剩余弹长随着速单调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钢 侵彻 有限元 光滑粒子动力学 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近炸引信单光束脉冲周向探测技术 被引量:20
8
作者 甘霖 张合 +1 位作者 张祥金 冯颖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9,共6页
受常规弹药空间和系统功耗的限制,激光近炸引信应用于常规弹药过程中,无法布置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同时,系统结构要求尽量简单,故传统的光束布局方式无法直接应用;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单光束大视场脉冲旋转周向扫描方案,建立了... 受常规弹药空间和系统功耗的限制,激光近炸引信应用于常规弹药过程中,无法布置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同时,系统结构要求尽量简单,故传统的光束布局方式无法直接应用;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单光束大视场脉冲旋转周向扫描方案,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并进行了目标捕获率理论分析,讨论了系统误差的影响因素,加工制作了初始原理样机并进行了高速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在转速80 000 r/min以下实现可靠联接,及常规弹药激光近炸引信360°大视场周向探测,在保证弹目交会目标捕获率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小常规弹药引信空间的占用率和系统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近炸引信 单光束 周向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速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华宁 郑宇 +3 位作者 李文彬 张庆 姚文进 刘桂峰 《兵工自动化》 2014年第11期71-74,共4页
针对目前测速实验中采用锡箔靶或金属网靶测速时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可靠性较差等缺点,提出一种更高效可靠的高速摄影速度测试方法。以测试单个某型预制破片的靶前速度为例进行高速摄影测速系统组建,分析了关键参数设置的理论依据... 针对目前测速实验中采用锡箔靶或金属网靶测速时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可靠性较差等缺点,提出一种更高效可靠的高速摄影速度测试方法。以测试单个某型预制破片的靶前速度为例进行高速摄影测速系统组建,分析了关键参数设置的理论依据以及处理高速摄影结果得到速度的像素点法和等比例缩放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锡箔靶方法测得的速度值进行了对比,相对速度差均小于5 m/s。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显著地提高了测速试验的效率,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速技术 高速摄影 系统组建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附带毁伤弹药爆炸威力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文进 王晓鸣 +1 位作者 李文彬 顾晓辉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4,共4页
为适应现代反恐作战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低附带毁伤弹药,根据爆炸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杀伤元抛撒速度与复合材料外壳、装药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静爆试验,利用压力传感器测试出3种不同装药爆炸后的超压曲线。结果表明,从压力曲线... 为适应现代反恐作战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低附带毁伤弹药,根据爆炸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杀伤元抛撒速度与复合材料外壳、装药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静爆试验,利用压力传感器测试出3种不同装药爆炸后的超压曲线。结果表明,从压力曲线来看复合材料外壳装药与纯炸药、发泡塑料外壳装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曲线不同,正压作用时间长。最后得出,与传统杀爆弹相比低附带毁伤弹的杀伤区域较小,而在较小的杀伤区域内杀伤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低附带毁伤 复合材料 爆炸威力 正压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引信新型光学大视场接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甘霖 张合 张祥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4-1518,共5页
受常规弹药空间及功耗限制,无法采用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大视场探测,且系统结构应简单易实现,故传统的四种大视场光束布局方式无法直接应用.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大视场旋转扫描接收方案,根据激光引信光学接收系统结构特点,应用... 受常规弹药空间及功耗限制,无法采用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大视场探测,且系统结构应简单易实现,故传统的四种大视场光束布局方式无法直接应用.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大视场旋转扫描接收方案,根据激光引信光学接收系统结构特点,应用Zemax光学软件,在非球面光学设计理论基础上,设计出多级光学聚焦整形接收透镜组.仿真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单级聚焦透镜,多级接收透镜组将光斑中心辐照亮度提高了近8倍,使光斑能量集中,尺寸减小.加工了非球面透镜组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接收光学系统可有效汇聚激光回波能量,提高系统探测距离,实现目标周向360°大视场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新型接收技术 光学设计 单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炸药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的射流冲击感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华宁 郑宇 +3 位作者 邱从礼 王晓鸣 李文彬 程波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2,共6页
为分析新型高能钝感炸药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的射流冲击感度,在口径为56 mm的聚能装药和炸高为80 mm条件下,进行了45#钢隔板覆盖下无围压炸药冲击起爆感度实验。用"Langlie法"获得了ANPyO临界起爆隔板... 为分析新型高能钝感炸药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的射流冲击感度,在口径为56 mm的聚能装药和炸高为80 mm条件下,进行了45#钢隔板覆盖下无围压炸药冲击起爆感度实验。用"Langlie法"获得了ANPyO临界起爆隔板厚度,用AUTODYN计算了临界头部速度和射流直径,标定了ANPyO的临界起爆阈值,并与8701炸药的试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临界爆轰时,8701炸药覆盖的45#钢隔板临界厚度约160 mm,ANPyO炸药的临界隔板厚度约为68 mm,比8701降低了约57.5%。ANPyO炸药的临界速度为3.7 mm·μs-1,射流头部直径为4.8 mm,临界冲击起爆阈值约为32.3 mm3·μs-2,8701为7.16mm3·μs-2,ANPyO为8701炸药的4.5倍,可见ANPyO钝感于8701,是一种低射流起爆感度炸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聚能射流 冲击起爆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排药的高应变率动态响应实验和仿真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志林 王晓鸣 +3 位作者 姚文进 李文彬 陈皓 刘晓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9-534,共6页
利用直径14.5 mm铝制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直径为10 mm的底排药柱试样进行应变率在103s-1量级的单轴压缩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底排药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利用朱王唐粘弹性本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依据实验数据拟合出朱王唐本构材料参... 利用直径14.5 mm铝制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直径为10 mm的底排药柱试样进行应变率在103s-1量级的单轴压缩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底排药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利用朱王唐粘弹性本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依据实验数据拟合出朱王唐本构材料参数,并利用LS-DYNA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将拟合出的朱王唐粘弹性本构嵌入LS-DYNA软件中,进行SHPB的数值仿真模拟,与实验对比表明在应变小于0.03弹性范围内仿真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底排药高应变率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底排药 高应变率 朱王唐本构 霍普金森压杆(SH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彻引信计层起爆炸点控制实物模拟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满晓飞 张合 +1 位作者 马少杰 王晓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6-1561,共6页
针对硬目标侵彻引信实验室实物模拟实验,提出了利用多次冲击实验机对硬目标侵彻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方法的研究。介绍了硬目标侵彻引信的计层数策略,讨论利用冲击过程模拟侵彻过程加速度信号的可行性,设计了模拟实验系统并针对某型号侵彻... 针对硬目标侵彻引信实验室实物模拟实验,提出了利用多次冲击实验机对硬目标侵彻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方法的研究。介绍了硬目标侵彻引信的计层数策略,讨论利用冲击过程模拟侵彻过程加速度信号的可行性,设计了模拟实验系统并针对某型号侵彻引信进行计层数起爆模拟实验。通过与靶场试验曲线的对比,验证了该模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可较全面地检测引信起爆控制算法的准确性,以及引信活动部件动作的可靠性;但冲击峰值较低,冲击间隔较长,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侵彻引信 冲击试验 模拟实验 计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附带毁伤弹药的炸药/钨粉质量比对钨粉抛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俊 姚文进 +2 位作者 郑宇 李文彬 王晓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8-264,共7页
为研究低附带毁伤弹药的炸药/钨粉质量比对钨粉抛撒速度的影响,根据爆炸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描述炸药/钨粉质量比与钨粉抛撒初速理论关系的模型。为分析钨粉的轴向速度,用AUTODYN-3D软件对炸药/钨粉质量比为0.0335-0.3636的7种方案进行... 为研究低附带毁伤弹药的炸药/钨粉质量比对钨粉抛撒速度的影响,根据爆炸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描述炸药/钨粉质量比与钨粉抛撒初速理论关系的模型。为分析钨粉的轴向速度,用AUTODYN-3D软件对炸药/钨粉质量比为0.0335-0.3636的7种方案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了不同方案的钨粉轴向抛撒速度。为了验证钨粉抛撒初速与质量比的理论模型以及不同炸药/钨粉质量比的钨粉抛撒初速仿真结果,进行了炸药/钨粉质量比为0.0335、0.0875、0.2113的3发低附带模拟弹试验。结果表明,钨粉的抛撒初速与炸药/钨粉质量比呈非线性递增关系,增大炸药/钨粉质量比可有效地增大钨粉的速度,但炸药/钨粉质量比大于0.1734后,对钨粉的速度的提高作用就开始减小。钨粉抛撒初速的数值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与相同质量比下的试验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附带 炸药/钨粉质量比 钨粉 抛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的实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6
作者 薛建锋 沈培辉 王晓鸣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43,共8页
以弹体斜侵彻混凝土的弹道特性为研究内容,通过侵彻实验与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速度下的侵彻深度、开坑尺寸、偏转角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倾角对开坑深度和开坑形状影响很大;倾角越大,对侵彻深度和偏转角的... 以弹体斜侵彻混凝土的弹道特性为研究内容,通过侵彻实验与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速度下的侵彻深度、开坑尺寸、偏转角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倾角对开坑深度和开坑形状影响很大;倾角越大,对侵彻深度和偏转角的影响越明显,弹体偏转角随着速度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当倾角增至一定角度后发生跳弹现象,据此得到跳弹极限角与倾角、侵彻速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 斜侵彻 混凝土靶 弹道特性 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引信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甘霖 张合 张祥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2-947,共6页
由于受系统功耗和空间的限制,常规弹药激光引信无法采取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多发多收,同时传统的激光大视场探测方式无法满足小型化、结构简单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方案,建立弹目交汇捕获率数... 由于受系统功耗和空间的限制,常规弹药激光引信无法采取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多发多收,同时传统的激光大视场探测方式无法满足小型化、结构简单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方案,建立弹目交汇捕获率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弹目距离以及不同转速下目标捕获率。并针对系统电磁干扰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复合屏蔽电磁信号对回波信号的干扰,加工制作了原理样机,进行了抗电磁干扰实验以及不同距离动态旋转目标探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有效屏蔽系统电磁干扰,在转速50 000 r/min时能保证距离为8 m的目标可靠捕获,使大视场全向探测激光引信在常规弹药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激光引信 单发单收 大视场探测 目标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探测方位角磁电检测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孝彬 张合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2,共9页
针对常规弹药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无法精确获取目标方位信息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磁电检测的单光束激光引信全向方位角探测方案.对磁电检测系统进行建模,建立圆柱形永磁体转动磁场模型,推导出磁阻传感器所测位置磁场的解析式,验证所测磁... 针对常规弹药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无法精确获取目标方位信息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磁电检测的单光束激光引信全向方位角探测方案.对磁电检测系统进行建模,建立圆柱形永磁体转动磁场模型,推导出磁阻传感器所测位置磁场的解析式,验证所测磁场为一正弦磁场信号.依据此正弦信号,设计了上升沿阈值周期检测算法,并运用FPGA与TDC-GP21对激光回波出现时间与电机转速信号周期进行高准确度时间间隔测量实现方位角的解算.依据方案设计原理样机并编写上位机程序,进行方位角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磁电检测系统采用多重屏蔽方法,能有效抑制电磁干扰;并能实时监测电机转速,实现方位角解算,方位角解算误差在±2°以内.满足激光引信方位角测量的高准确度、抗干扰能力强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探测系统 激光引信 磁电检测 永磁体 磁场模型 时间测量 方位角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爆加载薄壁金属管的冲击变形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明 黄正祥 +3 位作者 顾晓辉 祖旭东 王叶中 贾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利用构建的磁爆加载实验平台,对脉冲磁动力与电爆炸耦合效应作用下薄壁金属管的冲击变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加载过程的强流放电波形,以及不同结构和材料薄壁金属管的冲击变形。结果表明:以脉冲电容器组为能源时,RLC电路过程能较好地反映... 利用构建的磁爆加载实验平台,对脉冲磁动力与电爆炸耦合效应作用下薄壁金属管的冲击变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加载过程的强流放电波形,以及不同结构和材料薄壁金属管的冲击变形。结果表明:以脉冲电容器组为能源时,RLC电路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加载时的强流放电特性;相同结构薄壁金属管的冲击变形主要受加载方式的影响,加载过程产生的焦耳热使材料显著升温,更易于变形,但高温将导致材料气化,无法形成磁聚毁伤元;磁聚毁伤元不宜采用低熔点或低延展性材料,相比铝材,紫铜更优,而截锥管比圆管结构更易于控制形成磁聚毁伤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学 脉冲磁动力 电爆炸 薄壁金属管 冲击变形 磁聚毁伤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阻传感器与加速度计复合的姿态角检测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玉发 张合 刘建敬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8,62,共4页
针对基于三维磁阻传感器解算姿态角时,解算结果会因符号变号出现较大解算误差,并需要已知其中一个姿态角方可解算另外2个姿态角,提出基于磁阻传感器与加速度计复合的姿态角解算算法,利用加速度计单独解算的倾斜角为地磁传感器解算提供... 针对基于三维磁阻传感器解算姿态角时,解算结果会因符号变号出现较大解算误差,并需要已知其中一个姿态角方可解算另外2个姿态角,提出基于磁阻传感器与加速度计复合的姿态角解算算法,利用加速度计单独解算的倾斜角为地磁传感器解算提供一个姿态角,在地磁俯仰角阈值处以加速度计解算的横滚角代替磁阻传感器解算的横滚角,从而能实现同时测量3个姿态角,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达到预期的效果,为特殊行业对象的姿态角定姿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阻传感器 加速度计 姿态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