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H550改性氮化硼/氰酸酯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春宝 苏磊 +1 位作者 徐随春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氮化硼粉末(BN)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氮化硼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BN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BN的加入能有效...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氮化硼粉末(BN)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氮化硼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BN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BN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氰酸酯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复合材料仍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当BN的体积分数达到23.6%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33W·m-1·K-1,为纯树脂材料的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氮化硼 导热系数 体积电阻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石墨烯纳米片导热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春宝 徐随春 +2 位作者 朱宪忠 陈和祥 杨绪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106-16109,16114,共5页
采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ZnOw)和石墨烯纳米片(GNP)改性氰酸酯树脂(CE)制备了系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氰酸酯复合材料导热、绝缘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当树脂基体中加入50%ZnOw或10%GNP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达到0... 采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ZnOw)和石墨烯纳米片(GNP)改性氰酸酯树脂(CE)制备了系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氰酸酯复合材料导热、绝缘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当树脂基体中加入50%ZnOw或10%GNP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达到0.77和0.97 W/(m·K),较纯树脂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185%和259%。将ZnOw与GNP混合填充氰酸酯树脂则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树脂基体中加入40%ZnOw和10%GNP混合填料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达到1.54 W/(m·K),较纯树脂基体材料提高了470%,并且该复合材料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TGA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和氧化锌晶须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石墨烯纳米片 氧化锌晶须 热性能 电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CoFe_2O_4/石墨烯复合物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光裕 赵宜涛 +2 位作者 张建国 陈海群 汪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CoFe2O4/石墨烯(CoFe2O4/graphene)复合物,利用XRD、FT-IR和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均匀的分布在石墨烯表面...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CoFe2O4/石墨烯(CoFe2O4/graphene)复合物,利用XRD、FT-IR和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均匀的分布在石墨烯表面,粒径大约为10nm。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05F/g。1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COFE2O4 石墨烯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春宝 苏磊 +1 位作者 秦玉芳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4,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锌晶须(ZnOw)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ZnOw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ZnOw的加入能有效...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锌晶须(ZnOw)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ZnOw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ZnOw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复合材料仍具有电绝缘和较低介电常数特性。其中,当晶须的体积分数达到11.7%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79W·m-1·K-1,为纯树脂材料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氧化锌晶须 导热系数 体积电阻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击化学修饰纳米硅树脂微球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佳辉 王新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通过水解缩聚制备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采用点击化学将巯基乙酸修饰到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表面,采用FTIR、SEM、XPS等测试手段对修饰前后的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通过水解缩聚制备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采用点击化学将巯基乙酸修饰到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表面,采用FTIR、SEM、XPS等测试手段对修饰前后的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粒径均一,耐热性能优异;修饰后的纳米乙烯基硅树脂微球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在水体系中对Co^(2+)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当Co^(2+)浓度为0.15rnol/L时,其吸附量为4.25×10^(-5)mol/g,之后吸附量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微球 点击化学 表面修饰 亲水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氧化石墨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春宝 苏磊 +1 位作者 杨绪杰 汪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301-2304,2308,共5页
采用十二胺对氧化石墨片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谱(NMR)对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片(GO-DDA)结构进行表征。将GO-DDA引入氰酸酯树脂体系,制备了氰酸酯(CE)/氧化石墨片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GO-DDA用量对氰... 采用十二胺对氧化石墨片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谱(NMR)对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片(GO-DDA)结构进行表征。将GO-DDA引入氰酸酯树脂体系,制备了氰酸酯(CE)/氧化石墨片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GO-DDA用量对氰酸酯固化反应及复合材料导热与绝缘性能的影响。DSC结果表明,GO-DDA对氰酸酯树脂固化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降低树脂的固化温度。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体积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GO-DD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氰酸酯树脂的导热性能,当GO-DDA加入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比纯CE树脂材料提高了48%,而且复合材料仍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复合材料的SEM结果表明,少量GO-DDA的加入还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氧化石墨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石墨烯Photo-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光裕 张艳 +2 位作者 钱茂公 陈海群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06-231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GE(石墨烯)催化剂,实现Fe3O4纳米颗粒生长和氧化石墨烯还原同步进行,采用FTIR、XRD、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等对Fe3O4/GE纳米催化剂的物相、颗粒粒径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在H2O2存在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为目...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GE(石墨烯)催化剂,实现Fe3O4纳米颗粒生长和氧化石墨烯还原同步进行,采用FTIR、XRD、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等对Fe3O4/GE纳米催化剂的物相、颗粒粒径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在H2O2存在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下Fe3O4/GE的催化活性,当氧化石墨烯与Fe3O4的质量比为1∶10时,经过2 h催化反应,在pH=6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8.7%,经过10次循环使用后对染料溶液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5.7%以上,明显优于纯的Fe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GE 磁分离 Photo-Fenton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还原氧化石墨烯(英文)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超 员汝胜 汪信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还原氧化石墨烯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基于石墨烯的材料。目前,还原处理方法均是尽可能地将氧化石墨烯中的功能团去除,恢复石墨烯的电子结构。由于氧化石墨烯中氧基功能团(如羟基、羧基及环氧基)不同的反应活性,氧化石墨烯是可能通过分步的... 还原氧化石墨烯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基于石墨烯的材料。目前,还原处理方法均是尽可能地将氧化石墨烯中的功能团去除,恢复石墨烯的电子结构。由于氧化石墨烯中氧基功能团(如羟基、羧基及环氧基)不同的反应活性,氧化石墨烯是可能通过分步的方法进行还原。利用醇溶剂如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还原氧化石墨烯,并采用不同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醇可选择性地还原氧化石墨烯。经这些醇的处理后,氧化石墨烯中环氧功能团被大部分去除,而其他的功能团如羟基和羧基仍被保留。这种选择性去除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团的方法可利于有效地控制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获得具有特定功能团的石墨烯衍生物,从而扩大这类材料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氧化功能团 选择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Cu(Ⅰ)配位聚合物[Cu(μ-CN)(μ-INH)]_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正静 陆路德 +1 位作者 武晓东 杨绪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6-750,共5页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金属基治疗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有人已提出:金属离子可协调生物活性配体以改善其生物活性,使无生物活性的配体有可能获得有效的药理性能^[1,2]。桥联多核配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金属酶中。研究该类物质,有助...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金属基治疗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有人已提出:金属离子可协调生物活性配体以改善其生物活性,使无生物活性的配体有可能获得有效的药理性能^[1,2]。桥联多核配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金属酶中。研究该类物质,有助于探索酶的结构及其活性中心的本质、获取生物体系中电子转移机理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Ⅰ)配位聚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状配位聚合物[Cu(μ_3-I)INH]_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正静 唐果东 +2 位作者 张宇 张载超 陆路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327,共5页
The complex [Cu( μ3-I)INH]n has been synthesized in DMF solution with INH, CuI, where INH=isoniazi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Th... The complex [Cu( μ3-I)INH]n has been synthesized in DMF solution with INH, CuI, where INH=isoniazi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1.009 48(10) nm, b=0.467 51(5) nm, c=1.992 62(19) nm, β=101.413 0(10)°, and V= 0.921 81(16) nm3, Z=4, μ(Mo Kα)=5.674 mm-1, F(000)=616.0, R1=0.031 6, wR2=0.082 5 [I>2σ(I)]. The copper(Ⅰ) atom locates in a distorted coordination tetrahedron. The copper(Ⅰ) atoms bridged by μ3-I to form a band stair-like chain, and INH occupying the remaining coordination site of the approximately tetrahedral. The stair-like chains extend along b axis. The results of TG analysis show the title complex was stable under 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髣配位聚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由醋酸根和含吡啶基配体构筑的Zn(Ⅱ)配聚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正静 殷竟洲 +2 位作者 李荣清 张载超 陆路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9-727,共9页
以醋酸锌、异烟肼(INH)、2-氨基吡啶(2-APy)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合成了2个Zn(Ⅱ)配位聚合物[Zn(CH3COO)2(INH)]n(1),[Zn(CH3COO)2(2-APy)]n(2),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以醋酸锌、异烟肼(INH)、2-氨基吡啶(2-APy)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合成了2个Zn(Ⅱ)配位聚合物[Zn(CH3COO)2(INH)]n(1),[Zn(CH3COO)2(2-APy)]n(2),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配聚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14 44(17)nm,b=0.161 86(3)nm,c=0.871 75(16)nm,β=96.181(3)°,V=1.282 8(4)nm3,Z=4;配聚物为2D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通过氢键弱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3D超分子结构。配聚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747 0(4)nm,b=0.814 5(5)nm,c=1.895 7(11)nm,α=88.276(8)°,β=86.202(8)°,γ=84.334(8)°,V=1.144 9(11)nm3,Z=2;配聚物2为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聚物1、2分别在最大波长382.6和367.5 nm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三唑环有机配体的Hg(Ⅱ)配聚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正静 吴亚梅 +1 位作者 陆路德 薛盼盼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19-2126,共8页
以碘化汞为原料,分别与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1),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2)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Hg(Ⅱ)配聚物{[Hg2I4(4-bpt)2]·3DMF}n(1),{[Hg2I4(L2)]·DMF}n(2)。用... 以碘化汞为原料,分别与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1),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2)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Hg(Ⅱ)配聚物{[Hg2I4(4-bpt)2]·3DMF}n(1),{[Hg2I4(L2)]·DMF}n(2)。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聚物1中汞离子位于扭曲的配位四面体中心,相邻汞离子通过分别与L1的2个端基N原子配位,桥连形成了一维zig-zag链结构,碘离子占据配位四面体的剩余两配位点,配聚物1的一维链平行于bc平面。配合物2中汞离子位于扭曲的配位四面体中心,分别与L2的一个吡啶N原子和3个碘离子配位,其中2个碘离子充当桥联配体将相邻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一维-Hg-I-Hg-I-的zig-zag链,相邻的-Hg-I-Hg-I-链进一步通过作为双齿配体的L2连接,形成一独特的一维双链梯状聚合物,配聚物2一维链平行于a方向。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聚物1在383.7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而配聚物2在299.7 nm和376.5 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烟碱配体的一维链状Cd(Ⅱ)配聚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正静 安礼涛 +1 位作者 宋洁 陆路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氯化镉、烟碱(Nicotine)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一维链状Cd髤配聚物[Cd3(μ-Cl)6(Nicotine)2(DMF)2(H2O)2]n,用红外光谱、粉末X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 以氯化镉、烟碱(Nicotine)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一维链状Cd髤配聚物[Cd3(μ-Cl)6(Nicotine)2(DMF)2(H2O)2]n,用红外光谱、粉末X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998 02(19)nm,b=1.836 89(15)nm,c=1.082 6(2)nm,β=95.809(3)°,V=1.974 5(5)nm3,Z=2,μ(Mo Kα)=2.045 mm-1,F(000)=1 044.0,R1=0.049 9,wR2=0.118 8[Ⅰ>2σ(Ⅰ)]。配合物中镉离子位于扭曲的配位八面体中心,相邻镉离子通过2个氯离子桥连形成了一维链结构,Nicotine、DMF、H2O占据配位八面体的剩余配位点,配聚物一维链平行于a轴。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聚物在448.5、573 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髤配位聚合物 烟碱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Fe2O3/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春平 朱承龙 +2 位作者 彭于怀 武晓东 卑凤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9-161,165,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平台,利用盐调控的方法、通过改变加入纳米钯(Pd NPs)和纳米氧化铁(Fe_2O_3NPs)的摩尔比以及Fe_2O_3 NPs的内在性质成功制备出一系列的Pd-Fe_2O_3/GO三元复合材料。再经NaBH4还原,可得到最终的Pd-Fe_2O_3/还原氧化石...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平台,利用盐调控的方法、通过改变加入纳米钯(Pd NPs)和纳米氧化铁(Fe_2O_3NPs)的摩尔比以及Fe_2O_3 NPs的内在性质成功制备出一系列的Pd-Fe_2O_3/GO三元复合材料。再经NaBH4还原,可得到最终的Pd-Fe_2O_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催化氧化甲酸实验表明,PdNPs和Fe_2O_3NPs之间存在协同催化效应,且Pd-Fe_2O_3/RGO(1∶0.5)催化性能最好。此外,实验还表明Fe_2O_3NPs形貌对PdNPs和Fe_2O_3NPs之间的协同催化效应有较大影响,且含较大比表面的Fe_2O_3-poNPs的Pd-Fe_2O_3-poNPs/RGO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钯 纳米氧化铁 纳米复合材料 甲酸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