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罗德·品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袁小华 宋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56,108,共4页
哈罗德·品特是当今西方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曾作为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资料的匮乏与"品特风格"的独特性使其研究停留于表面文本与主题层面。而西方的研究... 哈罗德·品特是当今西方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曾作为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资料的匮乏与"品特风格"的独特性使其研究停留于表面文本与主题层面。而西方的研究却表现出多层面的,不但涉及文本研究还涉及到舞台艺术。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旨在梳理品特研究的大致状况,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品特 综述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荣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74,共3页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多维的意义和价值,在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积极探寻合理有效的教育路径,以实现教育...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多维的意义和价值,在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积极探寻合理有效的教育路径,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教育主体的专业化、教育对象的具体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的有效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必要性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自然选择”、促进“文化多元”——试与胡庚申教授商榷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育平 吴志杰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5-138,共4页
对胡庚申教授的论文《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主要探讨翻译生态环境、翻译过程、翻译基本法则等核心概念,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呼吁在翻译活动中超越"自然选择"、促进"... 对胡庚申教授的论文《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主要探讨翻译生态环境、翻译过程、翻译基本法则等核心概念,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呼吁在翻译活动中超越"自然选择"、促进"文化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过程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文化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码转换型会话含义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文岭 张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25-128,共4页
近年来语码转换在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具体的会话范例,从会话含义的角度探讨语码转换现象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研究表明说话者可以通过恰当的中英语码转... 近年来语码转换在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具体的会话范例,从会话含义的角度探讨语码转换现象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研究表明说话者可以通过恰当的中英语码转换,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来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会话含义 会话合作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浪潮下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应对性和完整性——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严轶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144,共4页
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合理,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自身发展。而专业设置是知识体系的直接体现之一。通过对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对比研究,从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现实应对性出发探讨发展方向和专业出路。
关键词 知识体系 课程设置 复合专业 外文化 内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阅读情感理解层次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迪宇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3,12,共3页
本文试从心理角度分析英语阅读理解的高级层次:情感理解层次。在英语阅读中,不仅有逻辑思维和情感的有机结合,还有不同文化心理的交融和互补。由于文化引导着人的心理建构,当人们无法共享同一文化环境时,情感作为心理活动的最活跃... 本文试从心理角度分析英语阅读理解的高级层次:情感理解层次。在英语阅读中,不仅有逻辑思维和情感的有机结合,还有不同文化心理的交融和互补。由于文化引导着人的心理建构,当人们无法共享同一文化环境时,情感作为心理活动的最活跃因素,往往对理解语言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理解 情感层次 心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语篇形合意合下的衔接转换趋势及其翻译 被引量:4
7
作者 钱永红 赵雪琴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5-88,共4页
形合和意合的表现是由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一般来说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本文比较分析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及翻译中的转换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 形合和意合的表现是由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一般来说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本文比较分析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及翻译中的转换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语篇互译的相关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合 意合 衔接转换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方艺术史研究模式看丹托“艺术终结”的悖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小华 李亚琴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140,共6页
生物学模式、进化论模式、形式主义模式是对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嬗变形成不同历史时期对艺术与非艺术的评判体系,其体系内部发展的逻辑动力促进了艺术的终结。文章通过梳理传统艺术理论模式的构造,分析其历史意... 生物学模式、进化论模式、形式主义模式是对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嬗变形成不同历史时期对艺术与非艺术的评判体系,其体系内部发展的逻辑动力促进了艺术的终结。文章通过梳理传统艺术理论模式的构造,分析其历史意识与艺术本质的关系,说明由于传统模式中艺术边界的设定,使艺术史概念的外延狭窄化,导致了"终结论"的产生。同时,针对丹托的"终结论"话语系统,分析"后历史"叙事的矛盾性,揭示出:艺术史边界的扩张仍然不能把握艺术的本质,相反,艺术在新的概念中迷失了方向,超越了历史的边界,成为不可言说的"观念"。因而,"后艺术史"陷入了无效写作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艺术史研究模式 艺术终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翻译中汉语词语切分的现状——汉语分词与汉英机器翻译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志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3,共6页
汉语词语的切分是汉语自然语言处理和汉外机器翻译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汉语词语切分的历史,评述了其主要的技术,然后对现有的汉英翻译软件的汉语分词系统进行测评。文章显示,汉语作为一种意合型、语用型语言的特点可以部分... 汉语词语的切分是汉语自然语言处理和汉外机器翻译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汉语词语切分的历史,评述了其主要的技术,然后对现有的汉英翻译软件的汉语分词系统进行测评。文章显示,汉语作为一种意合型、语用型语言的特点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何现有机器翻译软件中的语言规则型或统计型的切分系统不能很好地进行分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语切分 机器翻译 语用型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设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轶伦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6期32-37,共6页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解释语言传达思想观念的约定性。它提供了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和对文本和话语进行分析的元语言。但它的研究手段却比较单一,没有系统化也不多元化,目前还主要停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所提供的测量工具。本文从语用、...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解释语言传达思想观念的约定性。它提供了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和对文本和话语进行分析的元语言。但它的研究手段却比较单一,没有系统化也不多元化,目前还主要停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所提供的测量工具。本文从语用、认知和修辞表征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了预设作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它对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的潜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 批评性语篇分析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娟 张权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39,共5页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然而认知语言学则假设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认知联系,其之间的关系是有理据的。认为语言形式之间的相似或相关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与其相...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然而认知语言学则假设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认知联系,其之间的关系是有理据的。认为语言形式之间的相似或相关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与其相对应的词语的语义之间的认知相关性。基于这一假设,本文分析汉语的音韵的相关特征与其所负载的词语的语义的相关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力图验证语言的理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据性 音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功能话语语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0,共5页
21世纪初,荷兰学者Hengeveld等人所提出的功能话语语法自一开始就受到普遍关注。他结合Simon Dik的功能语法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优势,充分考虑语言的心理充分性和语用充分性,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根据语言认知自上而下的模式,探索... 21世纪初,荷兰学者Hengeveld等人所提出的功能话语语法自一开始就受到普遍关注。他结合Simon Dik的功能语法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优势,充分考虑语言的心理充分性和语用充分性,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根据语言认知自上而下的模式,探索从语用、语义、形态句法、语音这四个层次出发,分别分析它们和语法间的关系,并试图得出普遍的类型。本文即是对这个语法模式的简要介绍,包括其主要特点,所遵循的原则以及每个层次所涉及的理论和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话语语法 语用 语义 形态句法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文本的游戏:评“元电影”《商第传》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6,共3页
英国实验派导演麦克尔·温忒博特姆的影片《商第传》以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为蓝本,在试图延展原著实验派创作风格的同时,更多地运用了“元电影”自我指涉的本质特征将电影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作为核心叙述对象,并通过其在... 英国实验派导演麦克尔·温忒博特姆的影片《商第传》以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为蓝本,在试图延展原著实验派创作风格的同时,更多地运用了“元电影”自我指涉的本质特征将电影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作为核心叙述对象,并通过其在时间与空间、情节与反情节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电影艺术的生产进行本体式关照,同时也对电影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进行隐喻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电影 《商第传》 反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台不同传媒文化特质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兰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7-139,共3页
电影翻译作为以电影为传媒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受到受众群的文化特质的影响。香港和台湾虽然与大陆同宗同族,但是不同的传媒文化特质,造成了双方在电影片名汉译上各有特点。香港文化的草根性、浪子性和少许的遗民心态使得港译片名非常... 电影翻译作为以电影为传媒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受到受众群的文化特质的影响。香港和台湾虽然与大陆同宗同族,但是不同的传媒文化特质,造成了双方在电影片名汉译上各有特点。香港文化的草根性、浪子性和少许的遗民心态使得港译片名非常地香港化;而台湾深厚的中华文化素养和本土文学的繁荣,带来很多清新雅致的译名。但近年来,两地都呈现的消费文化使得港台翻译产生了一些相似问题。这些都给大陆的电影翻译带来了很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文化特质 电影片名 汉译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百合:一个被误读了的东方女性——浅谈《艺伎回忆录》中的两个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利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90-91,共2页
几年前的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曾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本文试着在全球化背景下用意识形态电影的批评方法分析这部影片中西方和男性两种视角,从而揭示艺伎这一传统日本文化被西方强势文化重新书写、描述和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 全球化 意识形态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话语语法》简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功能语法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其中包括SimonDik(1986)的功能语法(FunctionalGrammar.FG),Halliday(1985)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etionalGrammar,SFG),VallValin(1993)的角色与指... 功能语法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其中包括SimonDik(1986)的功能语法(FunctionalGrammar.FG),Halliday(1985)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etionalGrammar,SFG),VallValin(1993)的角色与指称语法(Role&ReferenceGramma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法理论 20世纪70年代 简介 话语 系统功能语法 百花齐放 指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夫熊猫》中的颠覆与重塑
17
作者 谭利思 李文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7-108,共2页
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凭着其功夫、熊猫这两种中国符号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试着在全球化背景下用东方学的观点分析这部影片中西方强势文化消解、颠覆东方一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而同时也进行着西方价值观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 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凭着其功夫、熊猫这两种中国符号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试着在全球化背景下用东方学的观点分析这部影片中西方强势文化消解、颠覆东方一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而同时也进行着西方价值观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的一种隐秘的宣扬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 重构 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爱德华·赛义德的文本观
18
作者 赵建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6-181,共6页
世界知名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中的泛文本化现象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在论文集《世界、文本与批评家》(1983)之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现世性"文本观,并用原属性联系和从属性联系... 世界知名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中的泛文本化现象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在论文集《世界、文本与批评家》(1983)之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现世性"文本观,并用原属性联系和从属性联系这一二元对立对自己的文本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一独特的文本观对经典的现实主义文本观和结构主义文本观提出了商讨,突出文本与现实世界的多种联系,强调文本的功能和文本在世界的定位状况,为文本的阅读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义德 现世性 文本观 原属性联系 从属性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社会语言调查对汉英机器翻译中词语切分的启示——汉语分词与汉英机器翻译研究系列之二
19
作者 吴志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3,共6页
本论文汇报了一份由两个问卷调查和八个后继采访组成的语言调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寻人们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汉语词语切分。本文作者接着讨论了问卷与采访的结果,将其与机器翻译实验中的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对比中凸现人与机器... 本论文汇报了一份由两个问卷调查和八个后继采访组成的语言调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寻人们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汉语词语切分。本文作者接着讨论了问卷与采访的结果,将其与机器翻译实验中的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对比中凸现人与机器在汉语分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方法和策略差异。我们希望,人类独特的分词方式与方法可以给机器翻译中的汉语分词技术带来启示,对将来的机器翻译系统(尤其是词语切分部分)的设计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语切分 机器翻译 问卷 采访 语境信息 语义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修辞中语篇使用者的知识运作
20
作者 严轶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7,共5页
语篇的建构和解构离不开语篇使用者的知识。然而知识的概念散布在各研究领域里,缺乏统一而精准的定义。立足语篇语言学,给予知识适当的定义是语篇修辞研究的立足点。在此定义下,语篇成为知识存在的空间,而语篇生成便是知识生成和发展的... 语篇的建构和解构离不开语篇使用者的知识。然而知识的概念散布在各研究领域里,缺乏统一而精准的定义。立足语篇语言学,给予知识适当的定义是语篇修辞研究的立足点。在此定义下,语篇成为知识存在的空间,而语篇生成便是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在语篇中有着一定的运作空间与方式。知识在语篇中再现、再生,语篇使用者借助记忆和先行项的匹配等知识运作来理解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语篇 适配 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