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直接时效对电弧增材制造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段梦伟
柏关顺
+6 位作者
郭顺
王浩
章晓勇
黄勇
彭勇
周琦
王克鸿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3,共11页
采用电弧增材工艺制备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M350)直壁构件,通过直接时效热处理调控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不同时效条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对电弧增材制造M350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M350钢凝固组织由柱状树枝晶...
采用电弧增材工艺制备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M350)直壁构件,通过直接时效热处理调控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不同时效条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对电弧增材制造M350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M350钢凝固组织由柱状树枝晶和胞状树枝晶组成,在枝晶间区域发现Ni,Mo和Ti三种元素偏析。直接时效过程中,在Ni,Mo和Ti三种元素偏析的枝晶间区域发生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逆转变,且随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逆转变奥氏体尺寸与数量增加。显微硬度、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530℃时效3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534HV,1600,1658 MPa,同时断后伸长率保持在13.0%以上。此外,电弧增材制造M350力学性能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存在各向异性,在峰值时效条件下各向异性差值达到最大,屈服强度差值为360 MPa,极限抗拉强度差值为28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马氏体时效钢
直接时效
奥氏体逆转变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声冲击辅助熔化极电弧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东青
王小伟
+2 位作者
彭勇
周琦
王克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采用超声冲击辅助熔化极电弧增材进行了316L不锈钢单墙体成形试验,对比研究了超声冲击辅助对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件的组织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引入超声冲击后成形件组织细化,晶粒尺寸平均值较未冲击件晶粒尺寸...
采用超声冲击辅助熔化极电弧增材进行了316L不锈钢单墙体成形试验,对比研究了超声冲击辅助对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件的组织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引入超声冲击后成形件组织细化,晶粒尺寸平均值较未冲击件晶粒尺寸平均值减小了57.1%;铁素体含量由未冲击件的2.4%增加至超声冲击后的6.7%。成形件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提高,显微硬度平均值为(182±8.9)HV,较未冲击件提高了5.2%。横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95±14.4)MPa、(44±6.8)%,纵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04±20.7)MPa、(3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超声冲击
316L不锈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等离子异质增材过渡区的组织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俊强
周琦
+2 位作者
彭勇
王克鸿
孔见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8期56-62,共7页
采用等离子增材系统制备了不锈钢/高强钢异质增材构件,构件内部无气孔、未熔合、夹渣等缺陷。为研究异质过渡界面组织特征,采用了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高强钢熔敷不锈钢时,会产生宽度为1.1mm的...
采用等离子增材系统制备了不锈钢/高强钢异质增材构件,构件内部无气孔、未熔合、夹渣等缺陷。为研究异质过渡界面组织特征,采用了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高强钢熔敷不锈钢时,会产生宽度为1.1mm的过渡区,但不锈钢熔敷高强钢就不会产生明显的过渡区。不锈钢/高强钢之间存在3种界面,I型界面由不锈钢、高强钢以及熔合界面组成;II型界面的熔合界面不明显,在高强钢和不锈钢被马氏体区分隔开来;将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混合区和过渡区定义为III型界面。通过对界面处进行EDS分析,结果表明在I型界面,Cr和Ni含量会发生突变,但在II型界面和III型界面,成分变化较为缓慢,变化宽度分别为70μm和40μm。对界面区域进行显微硬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硬度突变宽度与成分变化宽度趋势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II型界面>III型界面>I型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离子增材制造
异质
不锈钢/高强钢
界面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接时效对电弧增材制造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段梦伟
柏关顺
郭顺
王浩
章晓勇
黄勇
彭勇
周琦
王克鸿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
材
料科学与
工
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受控电弧智能增材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
技术
全国
重点
实验室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出处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3,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32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5367,52305380)。
文摘
采用电弧增材工艺制备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M350)直壁构件,通过直接时效热处理调控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不同时效条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对电弧增材制造M350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M350钢凝固组织由柱状树枝晶和胞状树枝晶组成,在枝晶间区域发现Ni,Mo和Ti三种元素偏析。直接时效过程中,在Ni,Mo和Ti三种元素偏析的枝晶间区域发生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逆转变,且随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逆转变奥氏体尺寸与数量增加。显微硬度、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530℃时效3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534HV,1600,1658 MPa,同时断后伸长率保持在13.0%以上。此外,电弧增材制造M350力学性能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存在各向异性,在峰值时效条件下各向异性差值达到最大,屈服强度差值为360 MPa,极限抗拉强度差值为287 MPa。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马氏体时效钢
直接时效
奥氏体逆转变
各向异性
Keywords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raging steel
direct aging
austenite reverse transformation
anisotropy
分类号
TB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G161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冲击辅助熔化极电弧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东青
王小伟
彭勇
周琦
王克鸿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受控电弧智能增材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80526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2930)。
文摘
采用超声冲击辅助熔化极电弧增材进行了316L不锈钢单墙体成形试验,对比研究了超声冲击辅助对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件的组织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引入超声冲击后成形件组织细化,晶粒尺寸平均值较未冲击件晶粒尺寸平均值减小了57.1%;铁素体含量由未冲击件的2.4%增加至超声冲击后的6.7%。成形件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提高,显微硬度平均值为(182±8.9)HV,较未冲击件提高了5.2%。横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95±14.4)MPa、(44±6.8)%,纵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04±20.7)MPa、(36±3.4)%。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超声冲击
316L不锈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Keywords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e
ultrasonic vibration treatment
316L stainless stee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分类号
TG441.7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等离子异质增材过渡区的组织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俊强
周琦
彭勇
王克鸿
孔见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
材
料科学与
工
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受控电弧智能增材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8期56-62,共7页
基金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
文摘
采用等离子增材系统制备了不锈钢/高强钢异质增材构件,构件内部无气孔、未熔合、夹渣等缺陷。为研究异质过渡界面组织特征,采用了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高强钢熔敷不锈钢时,会产生宽度为1.1mm的过渡区,但不锈钢熔敷高强钢就不会产生明显的过渡区。不锈钢/高强钢之间存在3种界面,I型界面由不锈钢、高强钢以及熔合界面组成;II型界面的熔合界面不明显,在高强钢和不锈钢被马氏体区分隔开来;将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混合区和过渡区定义为III型界面。通过对界面处进行EDS分析,结果表明在I型界面,Cr和Ni含量会发生突变,但在II型界面和III型界面,成分变化较为缓慢,变化宽度分别为70μm和40μm。对界面区域进行显微硬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硬度突变宽度与成分变化宽度趋势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II型界面>III型界面>I型界面。
关键词
超等离子增材制造
异质
不锈钢/高强钢
界面
显微组织
Keywords
Plasma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issimilar material
High strength steel/stainless steel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G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直接时效对电弧增材制造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段梦伟
柏关顺
郭顺
王浩
章晓勇
黄勇
彭勇
周琦
王克鸿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声冲击辅助熔化极电弧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杨东青
王小伟
彭勇
周琦
王克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等离子异质增材过渡区的组织性能研究
徐俊强
周琦
彭勇
王克鸿
孔见
《航空制造技术》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