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龚建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9期111-113,共3页
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计划、综合性实验、专业实习、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热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热能与动力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芮筱亭 贠来峰 +5 位作者 陆毓琪 陈卫东 王国平 赵克升 何斌 陆文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61,共6页
从武器系统弹、炮、药、环境一体化的角度 ,研究了多管火箭武器发射动力学 ,建立了多管火箭武器刚体、弹性体耦合的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和发射动力学方程 ,并给出了增广特征矢量的正交性条件 ,力图实现对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动力响应的... 从武器系统弹、炮、药、环境一体化的角度 ,研究了多管火箭武器发射动力学 ,建立了多管火箭武器刚体、弹性体耦合的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和发射动力学方程 ,并给出了增广特征矢量的正交性条件 ,力图实现对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动力响应的精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火箭炮 火箭弹 发射动力学 弹道 正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动力学Riccati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斌 芮筱亭 陆毓琪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2-625,共4页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是近年发展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因无须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相关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建模程式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倍受重视。为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稳定性,本文将其与Riccati变换相结合...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是近年发展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因无须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相关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建模程式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倍受重视。为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稳定性,本文将其与Riccati变换相结合,形成多体系统Riccati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使空间传递两点边值问题化为初值问题、矩阵阶次降低。在Riccati变换时,选择了不同于振动力学Riccati传递矩阵法的合适中间变量,不扩大存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了计算时间。与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相比,提出的方法改善空间传递数值稳定性的同时不仅节省了计算时间,也提高了时间迭代计算稳定性。数值算例证明该方法对自由度十万的大系统有效、稳定性好,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力学 RICCATI变换 多体系统动力学 传递矩阵法 工程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9
4
作者 芮筱亭 何斌 +1 位作者 陆毓琪 贠来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4,共6页
该文在多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解决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通过该方法和其它方法的数值算例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通常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相比,该方法涉... 该文在多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解决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通过该方法和其它方法的数值算例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通常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相比,该方法涉及矩阵阶次低,无需总体系统动力学方程。该方法为解决一般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多体系统 传递矩阵 状态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陆文广 芮筱亭 +1 位作者 陆毓麒 顾金良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1-404,共4页
为克服传统模型的缺陷,建立了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自由—接触”动力学模型和在自由和接触两个阶段具有相同形式的动力学方程,结合Crossley公式对传冲过程进行了较精细的描述,并以M 739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再现了“二次碰撞”现象,为无... 为克服传统模型的缺陷,建立了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自由—接触”动力学模型和在自由和接触两个阶段具有相同形式的动力学方程,结合Crossley公式对传冲过程进行了较精细的描述,并以M 739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再现了“二次碰撞”现象,为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动态设计、故障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仿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 动力学模型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火炮行进间发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飞飞 芮筱亭 +1 位作者 于海龙 张建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对自行火炮行进间射击发射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弹炮耦合的自行火炮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总传递方程自动推导定理,推导了自行火炮行进间射击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弹丸发射动力学方程,编制了自行火炮发射动... 对自行火炮行进间射击发射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弹炮耦合的自行火炮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总传递方程自动推导定理,推导了自行火炮行进间射击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弹丸发射动力学方程,编制了自行火炮发射动力学仿真程序,仿真获得了自行火炮行进间射击弹丸膛内运动规律、弹丸起始扰动、自行火炮系统动力学和密集度等,部分仿真结果得到试验验证,研究结果为提高自行火炮行进间射击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仿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动力学 多体系统 行进间射击 射击精度 起始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在超高射频武器发射动力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海龙 芮筱亭 +2 位作者 李苏泷 何斌 王国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8,453,共6页
该文以“金属风暴”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其刚弹耦合的发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该武器系统特征方程,计算了系统固有振动特性;构造了系统增广特征矢量,实现了其系统动力响应的精确分析。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 该文以“金属风暴”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其刚弹耦合的发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该武器系统特征方程,计算了系统固有振动特性;构造了系统增广特征矢量,实现了其系统动力响应的精确分析。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该武器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系统动力响应、内弹道、弹丸起始扰动,仿真结果可用于该武器的动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装填 超高射频 多体系统 传递矩阵法 金属风暴 发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在多管火箭动力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国平 芮筱亭 +2 位作者 杨帆 陆毓琪 贠来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438,共5页
多管火箭动力学分析是评估和提高多管火箭性能的前提和关键。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某多管火箭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构造多管火箭增广特征矢量及其正交性条件,实现对多管火箭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的仿真,仿真结果得到了试验... 多管火箭动力学分析是评估和提高多管火箭性能的前提和关键。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某多管火箭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构造多管火箭增广特征矢量及其正交性条件,实现对多管火箭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的仿真,仿真结果得到了试验验证。对两种多管火箭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的计算,为用非满管射击替代满管齐射客观评价多管火箭动态性能,为优化射序和射击时间间隔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奠定基础,大幅度减少了桌远程多管火箭密集度试验用弹量50%,提高某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火箭 发射动力学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射击密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克动力舱内的热特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韩玉阁 宣益民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6,共4页
建立了确定动力舱内主要产热装置表面温度和舱内气体温度的简化模型 ,并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动力舱内的实际情况 ,是坦克红外热像模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坦克 红外热像建模 动力舱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机关炮发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巍 芮筱亭 +1 位作者 于海龙 韩学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83-1985,2022,共4页
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刚弹耦合的机载机关炮(简称航炮)发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航炮系统的特征方程;建立了航炮的发射动力学方程;编制了航炮的发射动力学仿真程序,进行了航炮的发射动力学仿真,得到了一系列有用的仿真结果。对航... 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刚弹耦合的机载机关炮(简称航炮)发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航炮系统的特征方程;建立了航炮的发射动力学方程;编制了航炮的发射动力学仿真程序,进行了航炮的发射动力学仿真,得到了一系列有用的仿真结果。对航炮的动态设计及系统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传递矩阵法 发射动力学 航炮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行装药内弹道一维气动力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京广 余永刚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基于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设计的需要,建立了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一维气动力模型。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针对30mm火炮结构参数采用MacCormack格式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随行装药不同时刻弹后空间压力分布曲线,并与常规装药弹后空间... 基于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设计的需要,建立了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一维气动力模型。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针对30mm火炮结构参数采用MacCormack格式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随行装药不同时刻弹后空间压力分布曲线,并与常规装药弹后空间压力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装药、弹重、最大膛压不变的条件下,随行装药弹底压力较高,初速较高,提高了内弹道的推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行装药 气动力模型 内弹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引信头部外形参数对弹丸气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新虹 王凡 赵润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8-321,共4页
为提高弹丸射击质量,采用LU隐式差分格式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对后体形状完全相同,具有不同引信头部外形参数的两种弹丸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者在马赫数0.7—3.0下的诸气动力参数和气动力特性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的原... 为提高弹丸射击质量,采用LU隐式差分格式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对后体形状完全相同,具有不同引信头部外形参数的两种弹丸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者在马赫数0.7—3.0下的诸气动力参数和气动力特性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在弹丸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引信结构、外形对弹丸气动力特性的影响,避免采用具有拐点的母线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头部 外形 气动力 数值模拟 Navier—Stoke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柔性效应的火炮身管动力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颖泽 张小兵 袁亚雄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2,58,共5页
针对火炮发射过程中身管受载的复杂性,以内弹道方程为基础,考虑发射过程中身管受载的实际规律,计及身管的柔性效应,建立描述身管振动响应规律的动力学方程组。采用模态叠加法,以身管的固有振型为模态函数,对动力学方程进行离散,联立内... 针对火炮发射过程中身管受载的复杂性,以内弹道方程为基础,考虑发射过程中身管受载的实际规律,计及身管的柔性效应,建立描述身管振动响应规律的动力学方程组。采用模态叠加法,以身管的固有振型为模态函数,对动力学方程进行离散,联立内弹道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给出了发射过程中身管的频率响应和振动特性分析,为火炮总体性能整合和射击精度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动力学方程 模态叠加法 内弹道方程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火箭弹引信擦地炸机构微弹簧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钢 钟宁钒 朱鹤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3-406,共4页
对无后坐炮发射时火箭弹中引信擦地炸机构微小弹簧的运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考虑弹簧质量的情况下建立了弹簧和导电杆之间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的微分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微小弹簧在弹道上的振动过程会使导电杆的受压产生周期性变化,尤其... 对无后坐炮发射时火箭弹中引信擦地炸机构微小弹簧的运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考虑弹簧质量的情况下建立了弹簧和导电杆之间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的微分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微小弹簧在弹道上的振动过程会使导电杆的受压产生周期性变化,尤其是在一些波谷处,导电杆几乎不受压力,此时如果有火箭加速和其它装配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引起弹丸在弹道上的早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 战斗部 引信 振动 微弹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动力弹体的纵向弹道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一敏 孙春贞 薛晓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建立无动力弹体的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将飞行控制中经典的纵向轨迹控制策略与非线性优化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分别设计了考虑和不考虑俯仰角反馈的不同控制方案,获得了2种较为实用有效的纵向轨迹控制结构。设计表明这种非线性优... 建立无动力弹体的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将飞行控制中经典的纵向轨迹控制策略与非线性优化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分别设计了考虑和不考虑俯仰角反馈的不同控制方案,获得了2种较为实用有效的纵向轨迹控制结构。设计表明这种非线性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轨迹跟踪性能,对投放时机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动力弹体 纵向控制 轨迹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体育场馆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亮 张伟 +1 位作者 周志勇 徐秉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56-58,共3页
以株洲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粘性流场的数值模拟,比较了屋盖升力系数和流场细节,将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令人满意,特别是基于整个雨篷屋面的体形系数吻合的更好。本文还针对株洲体育中心复杂外形几何特点,构造了... 以株洲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粘性流场的数值模拟,比较了屋盖升力系数和流场细节,将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令人满意,特别是基于整个雨篷屋面的体形系数吻合的更好。本文还针对株洲体育中心复杂外形几何特点,构造了特定网格拓扑结构,使用分块结构化网格对该建筑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以及涡方法的数值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可以解决具有复杂外形三维建筑物气动力学设计问题,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体育场馆 粘性流场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系统共轭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17
作者 徐明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1,共3页
该文建立了动力系统的共轭状态方程和状态方差矩阵共轭方程 ,以矩阵形式简明地描述了运动状态变量及其共轭变量所遵循的函数关系。状态变量与共轭变量之内积的关系式 ,可用于弹道偏差量计算。状态变量方差矩阵 ,依据它与其共轭变量方差... 该文建立了动力系统的共轭状态方程和状态方差矩阵共轭方程 ,以矩阵形式简明地描述了运动状态变量及其共轭变量所遵循的函数关系。状态变量与共轭变量之内积的关系式 ,可用于弹道偏差量计算。状态变量方差矩阵 ,依据它与其共轭变量方差矩阵内积之迹的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系统 运动状态 共轭方程 统计性能 修正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压室平衡炮内弹道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陶如意 孙继兵 +1 位作者 黄明 王浩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8-481,485,共5页
针对高低压室平衡炮内弹道问题,提出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探讨了针对平衡炮而设计的高低压室装药结构;利用经典内弹道理论与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平衡炮发射过程的内弹道数理模型;分析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试验验证... 针对高低压室平衡炮内弹道问题,提出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探讨了针对平衡炮而设计的高低压室装药结构;利用经典内弹道理论与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平衡炮发射过程的内弹道数理模型;分析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为平衡炮的结构设计和装药设计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炮 数值模拟 内弹道 平衡体 高低压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丸膛内姿态与纵向运动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陆文广 芮筱亭 +1 位作者 顾金良 陆毓麒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弹丸发射过程中在膛内发生剧烈的摆动并产生巨大的横向过载,有时甚至能达到纵向过载的2倍多,对引信机构运动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由于身管的遮蔽,使得测试弹丸膛内运动变得极为困难。提出了弹丸膛内姿态与纵向运动联合测试方法,成功... 弹丸发射过程中在膛内发生剧烈的摆动并产生巨大的横向过载,有时甚至能达到纵向过载的2倍多,对引信机构运动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由于身管的遮蔽,使得测试弹丸膛内运动变得极为困难。提出了弹丸膛内姿态与纵向运动联合测试方法,成功地进行了试验,并对频谱分布和时频特性进行分析,为引信设计和故障分析提供了测试手段和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弹丸 引信 光学杠杆 姿态测试 小波分析 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负荷预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张俊芳 吴伊昂 吴军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用于负荷按指数增长态势变化时,预测精度较高,但当影响负荷的因素较多、模型灰度较大时,精确度就不够理想。在分析灰色负荷预测模型GM(1,1)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α参数和负荷预测差值建立了修正模型,进而修正负... 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用于负荷按指数增长态势变化时,预测精度较高,但当影响负荷的因素较多、模型灰度较大时,精确度就不够理想。在分析灰色负荷预测模型GM(1,1)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α参数和负荷预测差值建立了修正模型,进而修正负荷预测值,使预测精度得以提高。通过算例进行验证,说明了灰色GM(1,1)模型在某些情况下精度不高的原因,通过修正使预测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灰色系统 α参数修正 残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