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兄弟姐妹对农村大学生教育获得的积极影响研究——代内家庭资本的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55,共8页
被普遍认可的资源稀释理论认为同胞会稀释个体所能获得的家庭资源从而不利于教育获得。与此不同,基于家庭资本理论,本文认为兄弟姐妹也能够成为家庭资源的供给者角色,有助于农村多子女家庭中青少年的教育获得。从家庭经济资本上看,在家... 被普遍认可的资源稀释理论认为同胞会稀释个体所能获得的家庭资源从而不利于教育获得。与此不同,基于家庭资本理论,本文认为兄弟姐妹也能够成为家庭资源的供给者角色,有助于农村多子女家庭中青少年的教育获得。从家庭经济资本上看,在家庭遇到困难时年长的哥哥姐姐会通过中断学业和加入劳动力市场获得收入整合家庭资源供弟弟妹妹继续学业。从家庭文化资本上看,通过学业辅导机制、教育期望提升机制和榜样示范机制,兄弟姐妹帮助青少年激发了学习动力,提升了学业成绩。从家庭社会资本来看,通过交流互动机制、监督规范机制和社会比较机制,兄弟姐妹规范了同伴效应的影响,优化了学习环境。教育获得中的同胞支持最终增加了农村多子女家庭中青少年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释 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 同胞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基础教育户籍分割:缘起、现状与应对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炜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60,共9页
“两为主”政策实施以来,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分别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和公立中小学校的现象基本消除,但是城市公共基础教育体系中又形成了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在不同学校就读的现象。流动儿童集聚于某些学校就读的现象凸显,这种聚集现象... “两为主”政策实施以来,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分别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和公立中小学校的现象基本消除,但是城市公共基础教育体系中又形成了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在不同学校就读的现象。流动儿童集聚于某些学校就读的现象凸显,这种聚集现象已经发展成比较明显的学校户籍分割。学校户籍分割会对流动儿童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应该积极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分割 公共基础教育 流动儿童 本地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士兵创业现状、困境与对策——基于扬州市的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吴炜 王宇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6,共5页
退役士兵是我国青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军队退役的士兵每年高达数十万人,国家经济政治形式的变化、即将开始的裁军使得就业安置难度不断增加,但是对这一群体的就业创业研究却长期匮乏。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退役士兵的实证调查,分... 退役士兵是我国青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军队退役的士兵每年高达数十万人,国家经济政治形式的变化、即将开始的裁军使得就业安置难度不断增加,但是对这一群体的就业创业研究却长期匮乏。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退役士兵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其创业的现状,指出了其创业中面临的六大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退役士兵成功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士兵 安置 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过程理论视角下失智老人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杨 鄢盛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52,共12页
失智老人的家庭照顾是长期压力性事件,照顾者需要承担很大的负担。研究将界定照顾者的负担内涵,筛选出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基于压力过程理论定义负担包括压力源和主观负荷,其中压力源包含社会人口学因素、照顾投入、获得的社会支持... 失智老人的家庭照顾是长期压力性事件,照顾者需要承担很大的负担。研究将界定照顾者的负担内涵,筛选出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基于压力过程理论定义负担包括压力源和主观负荷,其中压力源包含社会人口学因素、照顾投入、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因素。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共获取了271组失智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来分析和筛选影响照顾者主观负荷的压力源。照顾者的健康、获得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与失智老人的关系、完成任务数量、年龄以及老人的记忆与行为问题和疾病阶段是影响照顾者主观负荷水平的因素。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尤其要关注以上显著因素,以提升照顾者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智老人 家庭照顾 压力源 主观负荷 照顾投入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性观念的十年变迁及其发生机制——基于CGSS2005和CGSS2015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6,12,共8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和2015年的数据,从未婚同居、同性恋、观看色情书刊/音像制品和嫖妓四个指标对我国青年的性观念在十年间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青年群体的性观念整体上仍然偏向保守,但是在具...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和2015年的数据,从未婚同居、同性恋、观看色情书刊/音像制品和嫖妓四个指标对我国青年的性观念在十年间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青年群体的性观念整体上仍然偏向保守,但是在具体指标中,其态度存在明显差异;第二,从2005年到2015年,青年群体的性观念整体上趋向于开放和宽容,所有指标中都呈现保守态度比例下降,持宽容态度比例上升的现象;第三,青年性观念的发生机制中,时期效应的影响显著,而世代效应的影响不显著。时间维度在时期和世代上的作用存在差异,这对于我们理解性观念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性观念 时期效应 世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照护制度中失能老人的“需求导向型供给侧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恰如西方学界频繁地将长期照护议题与失能老人群体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根据我国长期照护制度集“多阶段照顾与分级制护理”于一体的结构性特征,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设计背景下提出“需求导向型供给侧改革”概念,尝试以“... 恰如西方学界频繁地将长期照护议题与失能老人群体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根据我国长期照护制度集“多阶段照顾与分级制护理”于一体的结构性特征,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设计背景下提出“需求导向型供给侧改革”概念,尝试以“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轴互动论来厘清我国长期照护供需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供需错位”境况,寻求趋近于“精准化结构性改革”价值旨归的路径。本文对“一站式”照护服务产品供应链的构建,有助于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直观呈现“结构拟合度”和“产品结构绩效”的生成机制及其可能:一方面,在对“组织权”及“组织租”两个关键解释变量的考察中植入“情境主义”作为控制变量,有利于映衬出“结构拟合度”的在地化表现;另一方面,“竞争型产品结构绩效”的形塑过程被认为是践行“分级制精致护理”的照护理想、从而使“需求导向型供给侧改革”趋近于以失能老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价值旨归的有效路径。由此,本文尝试截取我国长期照护中失能老人的供需结构状况做横截面研究,来弥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制度设计中对民生类公共产品的生产、消费结构及其供需关系尚未有关照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照护制度 失能老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构拟合度 结构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家庭化”与“商品化”——老年失智群体长期照护服务体制的供给侧治理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7-195,共9页
长期照护服务体制的构建过程中,老年失智群体作为护理需求级数最高、且渐失(或近乎无)自主选择意识的风险人群,在其供给范围可及的照护服务是否从属于一种“失智照护需求导向下的体制安排”将会是中国老年公共健康服务转型的一个关键点... 长期照护服务体制的构建过程中,老年失智群体作为护理需求级数最高、且渐失(或近乎无)自主选择意识的风险人群,在其供给范围可及的照护服务是否从属于一种“失智照护需求导向下的体制安排”将会是中国老年公共健康服务转型的一个关键点,同时也是一个政策创新难点。随着传统家庭主义为中心的照护藩篱逐渐淡化、内嵌竞争意识的市场性照护行为日益炽盛,“去家庭化”与“商品化”作为西方福利理论中的指标型概念被适时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老年失智群体的需求层次时常处于照护产品结构顶端的现实需要。“去家庭化”,去除的是家庭主要照护者力不能及的专业照护负担,在有效分离的过程中还原家庭角色于长期照护服务体制中的精准定位;“商品化”,意指照护产品的市场化购买程度很高、产品供应端口的“容纳机制”带有严苛的资格审查性、产品因目标人群的定向瞄准而不具备普惠性或公共性,旨在突破目前“中低端照护产品过剩、高端照护产品供给不足”的供给结构瓶颈和“需求搁置”现象。总的来说,提升长期照护服务“去家庭化”的程度可通过增量公部门提供的正式照护服务以及在市场或第三部门中对私人照护服务的购买,以助推“商品化”进程的方式来达成,希冀搭建中国“元治理”情境主义背景下由“命令型”主导、有“自组织型”元素的渐进式参与、趋向于“半交易型”供给侧协同治理的长期照护服务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护服务体制 老年失智群体 去家庭化 商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