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视域下我国人性化教育的重审与复归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现代性不仅仅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而且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教育问题。作为现代性内涵的理性和科学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使得现代社会的教育成为了受教育者个体谋生的手段,成为了为国家培养可... 现代性不仅仅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而且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教育问题。作为现代性内涵的理性和科学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使得现代社会的教育成为了受教育者个体谋生的手段,成为了为国家培养可利用的奴性工具的手段。在现代性条件下,社会教育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非人性"态势: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重理性知识的传授,教育过程过于突显纪律、训练,忽视人性中非理性情感因素,结果造成受教育者个体畸形的、片面的发展。面对现代性带给教育体系的诸多困境,我们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实施人性化教育内容和采用人性化教育手段,培养和造就受教育者丰满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理性 科学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人性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认理论视域下教育过程公平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响 缪建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5-220,共6页
公平只有结合正义才能体现善的价值。承认理论与正义之间具有内在耦合性,因此情感缺失、个体价值失衡、教育权利遮蔽等教育过程不正义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基于"爱、权利和团结"的承认理论为剖析教育过程公平问题提... 公平只有结合正义才能体现善的价值。承认理论与正义之间具有内在耦合性,因此情感缺失、个体价值失衡、教育权利遮蔽等教育过程不正义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基于"爱、权利和团结"的承认理论为剖析教育过程公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爱的关怀、平等的尊重、成就的肯定"是在教育过程公平中的现实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理论 正义 教育过程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空间形式:现代说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
弗兰克的空间形式论是一种现代说图理论,具有像似性思维、综合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它体现了文学向现代艺术模仿学习的文化趋势,揭示了文学向艺术模仿学习的“出位之思”情结,而且也能更好地阐释《追忆似水年华》《到灯塔去》等现代文学... 弗兰克的空间形式论是一种现代说图理论,具有像似性思维、综合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它体现了文学向现代艺术模仿学习的文化趋势,揭示了文学向艺术模仿学习的“出位之思”情结,而且也能更好地阐释《追忆似水年华》《到灯塔去》等现代文学作品的“整体说图”价值。它也能够很好地见证文学与艺术关系的历史形态变化:从前现代的模仿再现图画内容,到现代时期注重并置组合、反复回环等艺术手段的文学移用,呈现的是文学从外在形象内容转向内在精神情绪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 空间形式 说图 现代说图 出位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而知医:晚清文士习医探究——以赵烈文《能静居日记》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稂志艳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5-78,共4页
自宋始,文儒习医蔚然成风,至晚清,此风又炽。赵烈文对医理持辩证态度,对医术也努力探究、灵活试验,《能静居日记》亦多医术记载。文士的加入,对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医籍的校勘与整理意义重大。文士习医,在宋是“右文”“抑巫扬医... 自宋始,文儒习医蔚然成风,至晚清,此风又炽。赵烈文对医理持辩证态度,对医术也努力探究、灵活试验,《能静居日记》亦多医术记载。文士的加入,对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医籍的校勘与整理意义重大。文士习医,在宋是“右文”“抑巫扬医”政策的推动;于晚清则是文士精神的内转。由儒医这一群体可感知晚清士人在波诡云谲的政局中救世济人之努力与探索。而《能静居日记》中所载之方药,于两百多年后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而日记中所传达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精神,在易革变乱之际,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而知医 赵烈文 《能静居日记》 翁同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大櫆生卒、著述及相关研究刍议
5
作者 管才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刘大櫆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既是卓越的古文论家和创作者,也是具有较高造诣的诗人。文章澄清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争议,认为刘大櫆的确切年龄应为八十二岁,其《小称集》当刊刻于雍正年间,其编纂的(乾隆)《歙县志》具有重要价值,针对有关刘大... 刘大櫆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既是卓越的古文论家和创作者,也是具有较高造诣的诗人。文章澄清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争议,认为刘大櫆的确切年龄应为八十二岁,其《小称集》当刊刻于雍正年间,其编纂的(乾隆)《歙县志》具有重要价值,针对有关刘大櫆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所展开的争论,文章进行了详细梳理,进而概括了百年来刘大櫆研究的历史进程和兴衰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桐城派 桐城三祖 《小称集》 《歙县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刺秦”题材电影的新历史主义美学
6
作者 李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4-86,共3页
迄今为止,“刺秦”题材电影主要以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周晓文的《秦颂》,以及张艺谋的《英雄》最为知名。这几部电影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显现出了新历史主义的美学风格。三位导演根据需要,从历史的缝隙里寻找矛盾生发点,让现代话... 迄今为止,“刺秦”题材电影主要以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周晓文的《秦颂》,以及张艺谋的《英雄》最为知名。这几部电影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显现出了新历史主义的美学风格。三位导演根据需要,从历史的缝隙里寻找矛盾生发点,让现代话语进入历史情境中。在视觉上,三部电影在尽量避免轻率戏说的基础上,将历史奇观化与时尚化了。在“刺秦”故事的不断演绎中,新历史主义所提出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得到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电影 刺秦 新历史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