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38
1
作者 秦昆明 蔡宝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9-525,共7页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中药标准化体系的关键环节。尽管中药饮片有了国家标准,但是中药饮片标准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思考。本文结合...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中药标准化体系的关键环节。尽管中药饮片有了国家标准,但是中药饮片标准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思考。本文结合作者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出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要更加注重和传统炮制理论、炮制机理研究与药效物质研究的结合,努力构建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质量标准 炮制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探讨中药炮制共性机理及特征性质量标准 被引量:25
2
作者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的炮制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但在种子类中药炒制机理研究中,其炒制过程的内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尚不清楚,药效物质不明确,且缺少特征性质量标志物,难以有效控制质量。揭示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共性规律,对于建立中... 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的炮制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但在种子类中药炒制机理研究中,其炒制过程的内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尚不清楚,药效物质不明确,且缺少特征性质量标志物,难以有效控制质量。揭示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共性规律,对于建立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逢子必炒炮制理论的研究,提出采用谱效相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及药效作用变化,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揭示炒制过程共性变化规律;同时,结合体内过程研究,阐明炒制过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进而明确中药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测多评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等方法,研究建立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指导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和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逢子必炒 炮制机理 质量标准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白芍不同炮制品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任娟 刘晓 +2 位作者 李伟东 蔡皓 蔡宝昌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48-2054,共7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探究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性,筛选差异标志物,为建立白芍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白芍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探究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性,筛选差异标志物,为建立白芍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白芍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及归属;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标志物。结果:生、炒、酒白芍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0,不同白芍炮制品共标定17个共有峰,指认并归属7个成分;分层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可将生、炒、酒白芍明显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芍药苷是生、酒白芍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没食子酸、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个未知成分和芍药新苷是生、炒白芍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结论: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芍药苷和芍药新苷可作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指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炮制 指纹图谱 分层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4
作者 庄延双 胡静 +4 位作者 蔡皓 秦昆明 杨冰 刘晓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8-432,共5页
苍耳子为治疗"鼻渊"的常用中药,它主要含有水溶性苷类、倍半萜内酯类、挥发油类、脂肪油类、酚酸类及其他化合物,药理作用有降血糖、抗过敏、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的作用,对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整理和总结,为... 苍耳子为治疗"鼻渊"的常用中药,它主要含有水溶性苷类、倍半萜内酯类、挥发油类、脂肪油类、酚酸类及其他化合物,药理作用有降血糖、抗过敏、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的作用,对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整理和总结,为后期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白鲜皮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芸 徐华 +4 位作者 徐长丽 金俊杰 秦昆明 高珣 李伟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53-2063,共11页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白鲜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白鲜皮治疗皮肤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白鲜皮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白鲜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白鲜皮治疗皮肤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白鲜皮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识别;通过利用SwissADME数据库对白鲜皮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预测,筛选主要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得到白鲜皮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从白鲜皮中共分析鉴定了12种成分,进一步筛选得到4种潜在活性成分,可作用于48个关键靶点和14条主要通路。结论采用LC-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白鲜皮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揭示了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做作用靶点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胡静 秦昆明 +3 位作者 童黄锦 郑艳萍 白发平 蔡宝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研究牛蒡子Arctii Fructus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超声、索氏、水浴回流法分别提取牛蒡子及其不同时间点(3、5、10、15、20 min)炒制品中的脂肪油,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通过GC-MS法分析鉴定,考察其变化情况及各成分相对... 目的研究牛蒡子Arctii Fructus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超声、索氏、水浴回流法分别提取牛蒡子及其不同时间点(3、5、10、15、20 min)炒制品中的脂肪油,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通过GC-MS法分析鉴定,考察其变化情况及各成分相对含有量。结果超声法提取脂肪油的得率最高,甲酯化样品中的成分种类和含有量也较高。牛蒡子在炒制过程中新生成30种脂肪油成分,并且生品中有14种在炒制后未检测出。结论牛蒡子在140℃下炒制时脂肪油含有量显著降低,可能与其炒制后缓和寒滑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脂肪油 炒制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石芸 毛银雪 +4 位作者 金俊杰 高珣 唐丽娟 秦昆明 李伟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123-13128,共6页
研究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的药效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作用网络,解释牛蒡子炮制机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牛蒡子炮制前后6个质量标志物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 研究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的药效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作用网络,解释牛蒡子炮制机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牛蒡子炮制前后6个质量标志物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结果显示: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成分可通过多靶点作用,在抗肿瘤、抗炎、心脏损伤保护、抗高血压等方面发挥作用,且各个成分的相关作用靶点相互交联,共同发挥多靶点药效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的主要药效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其炮制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质量标志物 作用靶点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MS的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任娟 刘晓 +3 位作者 李伟东 蔡皓 朱晓钗 蔡宝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68-273,共6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探讨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0. 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 L/min,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各10批生、炒白芍中的化...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探讨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0. 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 L/min,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各10批生、炒白芍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分别在生、炒白芍中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结论:通过UHPLC-Q-TOF-MS/MS技术,为分析生、炒白芍中的化学成分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生白芍和炒白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炒制 UHPLC-Q-TOF-MS/MS 四极杆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研究炮制对白术芍药散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戡平 谢莉 +4 位作者 秦昆明 金俊杰 杨超 刘晓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1,共8页
目的采用GC-MS技术针对白术芍药散挥发性成分组成进行鉴别分析,同时与药材未经炮制即配伍入药的情况进行比较,探讨药物炮制过程对白术芍药散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芍药散的挥发油,稀释后经GC-MS进行成分分... 目的采用GC-MS技术针对白术芍药散挥发性成分组成进行鉴别分析,同时与药材未经炮制即配伍入药的情况进行比较,探讨药物炮制过程对白术芍药散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芍药散的挥发油,稀释后经GC-MS进行成分分析鉴别,结合NIST 11数据库和Wiley谱库对样品中成分匹配定性,并利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经数据整理分析得炮制前后样品同时匹配出145种成分,其中萜烯烃及含氧萜烯类化合物居多,炮制后消失的成分15种,新出现成分17种。结论饮片是否经过炮制后配伍入药对于白术芍药散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具有一定影响,古籍中所载白术芍药散应采用炮制品进行组方用药具有现实的客观原因与深刻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芍药散 炮制 挥发性成分 GC-MS 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苍耳子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钦 郑薇 +4 位作者 李伟东 金俊杰 蔡宝昌 董自波 秦昆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63-267,273,共6页
目的:研究建立不同产地苍耳子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苍耳子药材中4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制定苍耳子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10批苍耳子药材样品,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 目的:研究建立不同产地苍耳子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苍耳子药材中4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制定苍耳子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10批苍耳子药材样品,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建立苍耳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从不同产地苍耳子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6个指纹图谱共有峰,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测定了不同产地苍耳子中4个主要成分含量。结论:本方法稳定,重现性好,所建立的对照指纹图谱和含量限度标准可以用于不同苍耳子药材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药材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主要成分 质量控制 含量测定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UV-Q-TOF-MS/MS的厚朴不同方法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戡平 秦昆明 +4 位作者 李伟东 彭思颖 金俊杰 杨冰 蔡宝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87-291,共5页
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定性分析方法,探讨厚朴姜制前后以及不同姜制方法化学成分变化。定性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利用Peakview1. 2软件分析鉴定出35种成分,发现厚朴姜制前后质变成分较少,并结合Marker-View1. 2. 1软件进行主成分... 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定性分析方法,探讨厚朴姜制前后以及不同姜制方法化学成分变化。定性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利用Peakview1. 2软件分析鉴定出35种成分,发现厚朴姜制前后质变成分较少,并结合Marker-View1. 2. 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t检验,得出6种主要差异性成分发现厚朴经过姜炙之后厚朴酚、厚朴三酚、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含量增加,蓝桉醇含量减少,上述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是厚朴生品和制品临床功效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姜制 UHPLC-Q-TOF-MS/MS HPLC-UV 定性分析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及其潜在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钦 胡静 +4 位作者 童黄锦 邵露 高珣 郑薇 秦昆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5-89,共5页
研究分析中药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组成,探讨其潜在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从白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通过质谱数据库鉴定出其中匹配... 研究分析中药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组成,探讨其潜在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从白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通过质谱数据库鉴定出其中匹配度高于90%的25个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烯类成分(37.84%)、醇类成分(4.06%)、芳香醚类成分(2.25%)和芳香烃类成分(2.03%).通过与文献报道比较,不同产地白鲜皮挥发油成分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抗菌活性可能与α-蒎烯、β-蒎烯、茴香脑、麝香草酚甲醚和榄香醇等成分有关.白鲜皮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复杂,以烯类成分类成分为主,研究结果为中药白鲜皮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质量控制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挥发油 GC-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